关于加强行政职业道德建设的思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化视野Cultural Perspective
公共行政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如何,不仅是行政人员个人的问题,而且直接影响党和政府的形象,更会对社会道德风尚的好坏有着明显的主导作用。

中共中央印发的《法治社会建设实施纲要(2020-2025年)》第十条就明确要求:要加强道德规范建设。

本文就Y 县公共行政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的调查情况,来探讨如何加强行政职业道德建设。

一、现状情况
Y县全县公务员队伍建设现状。

截至2019年12月末,全县公务员总数3408人。

按性别,男性公务员2494人,占比73.2%;女性公务员914人,占比26.8%。

按地域分布,县级部门2301人,占比67.5%,乡镇街道1107人,占比32.5%。

按学历结构,本科及以上学历2611人,占比77%,其中全日制本科及以上学历1332人,占比39%;本科及以下学历797人,占比23%。

全县公务员队伍平均年龄约42岁。

2019年以来,从事业单位调任县管领导12名。

从乡镇(街道)遴选公务员19名,对505名公务员予以嘉奖,对58名公务员记三等功。

获第九届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第三届重庆市“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各1名。

可以说,作为县域行政人员主要群体公务员的职业道德建设成效显著。

二、行政职业道德建设存在的问题
现实人生有一条残酷的定律:你在别人心里的形象远没有你自己认为的那样好。

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对身边行政工作人员的评价打分情况来看,行政工作人员对自身的评价远高于服务对象的评价。

虽然县域行政职业道德建设总体情况较好,但是在主观意识、评价机制、满意度效果等方面与服务型政府的要求和人民的期盼仍然存在不少差距。

下面主要从主体意识、考核制度、监督机制等三个方面来分析存在的问题。

(一)主体意识比较淡化
现实中,社会各方不少人对行政职业道德培育的责任意识不强。

基层政府存在运用“熟人社会”的非正式规则开展工作,行政工作人员的行为规范缺乏有效约束,导致行政工作人员的行政道德建设出现虚化、概念化现象。

行政职业道德培育存在不足,导致部分干部群众认识不够。

部分行政工作人员认为:自己的岗位对职业道德有一定要求,在工作中有所体现,但是未达到重视和列入考核指标的程度。

在问卷调查中,在关于行政职业道德概念的了解途径中,不少行政工作人员仅限于网络和会议。

甚至有从未参加过职业道德培训的现象。

尤其是多数受访问者对2018年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中关于执行公务时的相关条款要求并不太了解,其中包括领导干部群体。

(二)考核制度落实不足
道德目的论的主张是:追求大多人的最大利益。

为了实现某种目的的最大化,在某种程度上破坏平等、公正等行政价值,也是可以接受的。

如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只要可以为工作上带来更高的效率,或大多数人可以从中受益,出现微不足道的腐败、渎职的现象,是可以容忍的。

现实中,一些已出台的规章制度在某些现实条件下难以真正发生实效,行政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缺乏压力和动力。

如《行政服务中心进驻部门及中心工作人员考核办法》原本是为了提升服务意识、工作效能和服务水平设计的考核办法。

设计有“红旗部门”“服务标兵”的评比方法,有月考核和年度考核的奖惩措施,但是在实际推行中却是举步维艰。

这也是导致当前一些干部考核工作中,正当物质利益补偿不足的现象。

考核结果未得到有效利用。

那么就难以形成考核的管理闭环,也无法对行政工作人员产生影响,无法发挥应有的激励惩戒的导向作用。

(三)监督机制不够完善
公众参与度不够。

领导干部政绩考核主要以内部考核为主,来自人民群众的外部利益相关者的信息不够,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还难以成为评判行政人员工作业绩的重要标准。

如在对干部的考核中,在德的考核中,在民主测评的方式中大多仅仅把上级、同级、下级等三个层次的人员纳入参评对象,对干部生活的环境、工作的对象等方面征求意见较少。

三、对策建议
(一)建立学习培训制度
道德义务论认为某种行为之所以是正当的,是由于其行为本身的正当性,是符合某种形式原则的。

义务论以责任和义务作为行为依据,集中关注的是道德行为的动机。

恩格斯说:每个社会集团都有自己的荣辱观。

作为新时代职业化的干部队伍来讲,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的行政职业道德理念应该深入行政工作人员的思想深处。

所以激发行政工作人员的主体意识,从而产生自律性尤为关键。

而学习培训无疑是提升行政工作人员的主体意识的重要途径。

如Y县行政服务中心建立了常态培训工作机制,定期召开政务服务业务工作、服务礼仪培训。

通过专家培训、业务骨
关于加强行政职业道德建设的思考
熊勇钧
61
2021年第4期
文化视野Cultural Perspective
干教学、业务研讨等方式,全面提升工作人员理论及业务水平、服务意识、办事效率。

2019年共开展各类培训8次,受训500余人次。

通过培训,窗口工作人员将文明服务、礼貌待人落实到工作行为规范中,为提升群众满意度打下夯实的基础。

所以,建立起行政职业道德的长效学习培训机制是行政职业道德培育的基础。

深入开展行政人员理想信念教育、宗旨教育、法制教育、党规党纪和廉政教育,突出行政人员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和行政人员责任、义务、纪律的经常性培训。

尤其是要坚持问题导向,聚焦行政人员队伍职业道德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每年选定一个或几个主题,制定有针对性的措施办法,开展相关主题实践活动,把职业道德教育与社会公德、家庭美德教育相结合。

要通过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提高行政人员的思想道德修养,提高行政人员遵守职业道德的自觉性。

(二)完善考核评价制度
邓小平说: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

如现实工作中,公务员平时考核存在“操作难”问题。

根据文件要求,目前平时考核以“周记实、月考核、季审定”为基本模式,根据公务员职能职责和工作任务完成情况,由主考人审核后提出等次建议。

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对公务员的工作量以及质量、效率等较难量化,公务员因岗位以及职能职责不同,无法横向对比工作的轻重好坏,工作任务难以统一评判。

在此背景下,实行“周纪实”容易变成简单的记录工作,在此基础上的“月考核”“季审定”也就失去了评价意义,发挥的作用极其有限。

马克思:人们奋斗争取的一切,都与他们的利益有关。

把行政职业道德规范考核的利益机制相联系,能形成外部助推力量,促进行政职业道德建设。

将职业道德考核情况作为行政人员选拔任用、培养教育、管理监督的重要依据。

对恪守职业道德、履职尽责、表现优秀的行政人员给予适当奖励,大力宣传队伍中的先进典型;对存在违反职业道德、工作作风懈怠、工作态度恶劣、有严重失信行为等情况的行政人员,给予批评教育、组织处理或者党纪、政纪处分,促使全社会形成一种良好的行政职业道德风尚。

(三)强化监督管理机制
1962年,中组部说:管理干部而不了解干部是一种最大的官僚主义,一定要把经常了解干部的工作建立起来。

孟德斯鸠说:人一旦有了权力,就滥用权力,使用权力直到尽头。

权力的这种无限扩张的倾向决定了对其监督和制约的必要性。

当前,各党政机关行政工作人员服务意识和水平整体都在提升,而行政服务中心作为窗口单位,在服务对象的满意度评价中是比较高的。

2020年截至11月2日,Y县全县好差评有效评价数据8836条,非常满意达8804条,满意32条,无差评。

分析其中的原因,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评价监督制度比较完善。

一是评价渠道丰富。

目前多达8种评价渠道:手机二维码、热线电话、电脑端、短信回访、评价器、自助终端、小程序、移动端等。

并且中心有专人负责每天逐项核查应评价的事项,确保每日数量清零。

二是评价制度全面落实。

政务现场服务“一次一评”,网上服务“一事一评”。

并且以“五个100%”为目标:政务服务事项覆盖率、评价对象覆盖率、服务渠道覆盖率、差评整改率、差评回访率。

三是巡查方式多样。

行政服务中心有科室日督查、领导带队督查,通过现场巡查和视频督查。

并将结果以周报告、月通报、年考核的方式进行运用。

要进一步建立完善行政职业道德社会监督员制度,建立健全窗口单位和服务部门服务对象评价机制,探索建立投诉举报处理和问责制度。

如在干部的民主测评中,是否可以加入关于相关民众的真实口碑,体现真正的道德检验。

各部门要结合实际制定考核干部的办法,如不少地方都在探索官德考核制度化。

官德考核的标准可谓多种多样:有的将生活方式不健康、不孝敬父母等列为一票否决事项;有的规定提拔干部先征求其父母、邻居甚至小区物业的意见。

另外,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发达国家将行政职业道德法律化,依靠法律的强制性来维护职业道德的纯洁性,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如有针对性地制定《行政道德法》,对行政人员进行规范。

除了建立、完善行政人员对财产登记制度、个人收入申报制度、礼品登记制度外,要针对现实存在的问题,对行政人员的职业活动、职业关系、职业态度、职业作风以及它们的社会效果等内容,在行政人员入口、考核、奖惩、出口等环节,建立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行政职业道德法制体系。

作者单位:中共云阳县委党校 404500
622021年第4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