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刘景文》说课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赠刘景文》说课稿
(经典版)
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
序言
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自我总结、合同协议、条据书信、演讲致辞、规章制度、策划方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e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model essay, such as work summary, self-summary, contract agreement, memorandum letter, speech speech, rules and regulations, planning program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osition, other model essay, etc. want to know different model essay format and writing style, please pay attention!
《赠刘景文》说课稿
《赠刘景文》说课稿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本店铺为大家收集的《赠刘景文》说课稿,欢迎阅读与收藏。
《赠刘景文》说课稿 1
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赠刘景文》,以下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等四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赠刘景文》是部编教材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金秋时节”中《古诗三首》的第二首古诗,它是宋代诗人苏轼的一首七言绝句,是送给好友刘景文的勉励诗。
诗意是: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残菊的花枝还傲寒斗霜。
朋友,一年最好的景致你要记住哇!那就是橙黄橘绿的秋天。
前两句写景,“荷尽”“菊残”描绘出秋天的景象。
诗人面对“荷尽已无擎雨盖”时,并无伤秋悲秋之感,笔锋一转,转到了“菊残犹有傲霜枝”。
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在“已无”与“犹有”的强烈对比中跃然纸上。
后两句议景,揭示了赠诗的目的。
在作者看来,一年中最美好的风光,莫过于橙黄橘绿的秋景。
诗人一反常情,以“橙黄橘绿”写出了秋天硕果累累的丰收景象,
显露了勃勃生机,给人以昂扬之感,也给了好友刘景文以勉励。
因为这是二年级学生升入三年级学习的第二首古诗,依据学生知识水平,单元主题以及课标对中段学生学习古诗的要求,特制订本节课教学目标是:
1.会认“赠、刘”等8个生字,会写“赠、刘”等7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借助注释、插图理解诗意,从荷尽、菊残、橙黄橘绿中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和对朋友的勉励之情。
教学重难点是: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借助注释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感情,激发和培养学习古诗的兴趣。
二、说教法和学法
(一)说教法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课始引导学生从身边的秋景入手,由生活走进古诗,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2.抓词扣句,引导想象
语文教学是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去感受体验,强调的是学生的自悟探究。
苏霍姆林斯基说:“我深信,只有能够去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自悟”便是学生形成自我教育的途径。
在“读”的基础上,“悟”出精髓。
因“文”悟“道”,因“道”
学“文”。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过一定数量的古诗,也积累了一些经验,在本课教学中,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借助注释、插图、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词语,想象画面,感悟作者对秋天的赞美及对朋友的勉励之情。
3.补充资料,品悟诗情
这是一首赞美秋天的古诗,为什么苏轼要将其送给刘景文,学生不易理解。
为了突破这一难点,相机补充刘景文的资料,化解了学生理解的难度,从而品悟到了诗中苏轼对朋友浓浓的嘱托之情,升华了主题。
(二)说学法
1.在自主学习中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
2.在自主学习中培养学生质疑能力。
学贵在疑,在自主预习中,提出问题,在合作探究中解决问题。
3.学生在借助注释、插图理解诗意中,掌握理解词义的方法,提升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我设计了以下教学板块:激趣导课,引发质疑;理解诗题,了解作者;检查预习,诵读古诗;品读古诗,理解诗意;介绍背景,情感升华;唱读古诗,背诵积累;课堂检测,巩固提升;拓展延伸,欣赏积累;作业布置,巩固延伸。
(一)激趣导课,引发质疑
本单元以“金秋时节”为主题编排学习内容,在学习第一首诗《山
行》的基础上,点出秋天在诗人笔下的姹紫嫣红、色彩鲜艳、充满生气的特点,直接导入本诗,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质疑,培养学生质疑解难的能力。
老师将学生的问题进行梳理,做到以学定教,顺学而导。
(二)理解诗题,了解作者
学生整体认识了《古诗三首》中古诗的编排之后,了解到了学习古诗的方法之一、借助注释理解诗意。
由此导入“赠刘景文”指导学生联系实际,通过组词的方法理解诗题。
并通过课前搜集资料,了解作者,从而培养学生搜集资料、整理资料的能力。
(三)检查预习,诵读古诗
在学生课前认识了生字的基础上,课堂检查读诗情况,在检查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相互评价中学会有节奏朗读古诗,感受古诗所描写的季节已是水到渠成。
(四)品读古诗,理解诗意
这一环节的教学重在方法的指导,引导学生在读中圈画景物,然后借助注释、图片、联系生活实际想象画面,感受作者笔下秋末冬初的萧瑟景象,突出菊花傲霜凌寒的气概,说明最美好的时光莫过于橙黄橘绿的深秋时节,以此勉励朋友珍惜大好时光。
在学习中,学生不仅仅学到了知识,还掌握了学习古诗的方法,为学习后面的古诗做好了铺垫,为今后的学习积累了良策。
(五)介绍背景,情感升华
此诗是苏轼送给刘景文的勉励诗。
此诗前半首说“荷尽、菊残”
仍要保持傲雪斗霜的气节,后半首通过“橙黄橘绿”来勉励朋友困难只是一时,乐观向上,切莫意志消沉、妄自菲薄。
抒发作者的广阔胸襟和对同处窘境中友人的劝勉和支持,托物言志,意境高远。
(六)唱读古诗,背诵积累
为了能让学生很快背诵古诗,我指导学生借助作者描写的景物顺序,展开想象背诵,使学生背有方法,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古诗新唱,提高了学生诵读古诗的兴趣,从而爱上古诗。
(七)课堂检测,巩固提升
课堂检测是对本节课的总结与巩固,学生通过独立完成,相互检查中,对所学知识得以巩固,对掌握不牢固的知识进行补救,以便于所有学生都有所获,都有所进步。
(八)拓展延伸,欣赏积累
课堂为学生推荐描写秋天的古诗《秋词》,学生背诵积累,拓展视野,体现了课内与课外阅读地无缝链接。
(九)作业布置,巩固延伸
作业既有对所学内容的巩固,又有知识的拓展延伸,达到积累运用。
四、说板书设计
板书是无声的语言,是课文内容的缩影,达到启发学生进行科学思维,帮助学生记忆、分析、消化、巩固所学知识的作用。
因此,我的板书设计以诗中描写的景物及表达的情感为主,这样可以很直观、很清晰、更明了的把整诗的内容展示出来,一目了然,方便学生记笔
记和掌握所学内容。
以上只是我对这节课的设想,教学中可能还会遇到一些问题,我会依据实际进行调整,从而实现教学目标的达成,若有不到之处,敬请指正。
《赠刘景文》说课稿 2
1.小学三年级语文《赠刘景文》原文
赠刘景文
宋·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正是橙黄橘绿时。
注释:
刘景文:刘季孙,字景文,工诗,时任两浙兵马都监,驻杭州。
苏轼视他为国士,曾上表推荐,并以诗歌唱酬往来。
荷尽:荷花枯萎,残败凋谢。
擎:举,向上托。
雨盖:旧称雨伞,诗中比喻荷叶舒展的样子。
菊残:菊花凋谢。
犹:仍然。
傲霜:不怕霜冻寒冷,坚强不屈。
君:原指古代君王,后泛指对男子的敬称,您。
须记:一定要记住。
正是:一作“最是”。
橙黄橘绿时:指橙子发黄、橘子将黄犹绿的时候,指农历秋末冬初。
译文:
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
一年中的景致你一定要记住,那就是在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末冬初的时节啊。
2.小学三年级语文《赠刘景文》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赠刘景文》的大意是: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
一年的景致你要记住,那就是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时节。
这首古诗是写秋末的景色,第一句以荷败、菊残,写出了秋末的特征。
接下来诗人以橙子的金黄与橘子的青绿,把深秋的景色点缀得色彩鲜明而富有生气。
诗人在此一反悲秋的调子,突出了秋天是收获的季节。
“擎雨盖”指荷叶。
第二行诗赞颂了菊花的残枝有傲霜凌寒的气概。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学会本课生字,重点理解诗句中“尽,擎,残”的意思。
了解诗句的含义。
②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和背诵古诗。
③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体会诗中描绘的浓浓秋色,感受诗歌美的意境和深刻的哲理
(2)过程与方法目标
《赠刘景文》是《古诗三首》这课中的一首诗,也是学生理解较难的一首诗,因此,应重视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既培养能力,又为以后学习古诗的教学打下基础。
所以本课打算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欣赏意境”的训练和通过词义理解到理解全句、全篇,来帮助学生领悟、感受全文。
(3)情感与价值目标
①通过理解与朗读去感受浓浓的秋色,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②通过学习课文,唤起学生面对生活要乐观向上,不泄气,珍惜现在的大好时光。
3、教学重、难点:
①通过“欣赏意境”的训练和利用画面再现,从词义理解到理解全句、全篇,来帮助学生领悟、感受全文。
②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体会诗中描绘的浓浓秋色,感受诗歌美的意境和深刻的哲理
二、说设计理念
培养学生自主阅读,感悟诗理的能力,避免逐字逐句的讲析。
本课侧重从搜集整理资料、潜心品析吟诵、想像讨论交流等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让学生在读诗的过程中,自由地、充分地与文本进行对话。
三、说教法、学法:
1、谈话激趣,营造气氛。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数量的古诗,在课始让学生诵读有关秋天的古诗,不仅达到调动以往的学习经验,巩固所学知识的目的,同时为学习本课作了铺垫,营造好气氛。
2、掌握方法,主动学习。
语文教学,不是教师故弄玄虚的卖弄,也不是教师讲述教师本人的读书心得,而是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去感受体验。
强调的是学生的自悟探究。
苏霍姆林斯基说:“我深信,只有能够去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自悟”便是学生形成自我教育的途径。
在“读”的基础上,“悟”出精髓。
因“文”悟“道”,因“道”学“文”。
“文章乃天成,妙手偶得之。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过一定数量的古诗,也积累了一些经验,在本课教学中,我不打算面面俱到,而是抓住重点,突破难点,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后主动学习。
3、品味想象,欣赏意境。
语文课程含有丰富的情感,丰富的人文内涵。
对人的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对学生心灵的震撼是极其深远的。
所以语文教学要把学生带进教材,让学生在阅读课本的过程中,直接体验作品的人文性。
所以采用“想象训练”是一个很好的途径,这样进一步强化了学生对古诗内容的印象,而且让学生在想象漫游中体会大自然的美景,受到了美的熏陶和教育。
四、说教学程序:
1、教具准备:课件,古筝曲。
2、教学流程:
我的教学设计分为五个步骤:
一、牵手秋天,诵读秋诗
二、研读诗句,领悟诗意
三、介绍背景,感受深意
四、指导诵读诗句
五、情境迁移,感悟深秋
3.小学三年级语文《赠刘景文》教学反思
《赠刘景文》是一首描写秋天景色的古诗,教学这首古诗时,我把感悟诗歌的韵味和意境的美好以及体会诗人的情感作为教学的重点。
在学生读通古诗的基础上,我让学生联系对题目的理解,想想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有哪些词语的意思不理解。
学生认真地读古诗、思考,提出了几个不懂的地方,如“擎雨盖”“荷尽”“傲霜枝”。
因为学生对诗句的理解是建立在对事物感知的基础上,所以我引导学生看图、回忆夏季荷花盛开的样子,体会荷花此时的生机勃勃,想象秋季荷花开败的情景,借助课前搜集的“秋菊”图理解“傲霜枝”,在师生对话交流的基础上,学生理解了几个难懂的词,降低了诗句翻译过程的难度,也加深了学生对诗句的理解和对诗人情感的感悟。
接着引导学生深入品读古诗,启发学生边读边思考:“诗中描写了哪些秋天的景物?作者写了这些景物,想想哪些地方最能吸引你,然后认真地读一读,想想你的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
”阅读是个性化解读的
过程,此教学环节给了学生空间,也突出了古诗本身所特有的“留白”的魅力。
学生通过读、思考,很快归纳出了诗句描写的景物:荷花、菊花、橙子、橘子。
顺着学生的回答,我这样引导:想象景物所呈现的画面,想象两者的对比,你读懂了什么。
学生的阅读理解是有差异的,我们尊重他们的多元理解,所以我留给学生充分读、思考、想象、交流的时间,多数孩子对古诗意境的理解停留在秋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是一个收获的季节这个层面,在此基础上,我让学生再想想:诗人为什么要描写傲霜枝呢?一个叫向嘉艺的女孩儿真不错,她站起来说:“诗人想叫他的朋友做人像菊花一样不怕寒冷,要坚强。
”她的回答启发了其他的孩子,好几个孩子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有的说“像菊花一样勇敢”,有的说“秋天是一个丰收的季节,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我们平时要努力。
”说得真好!我为孩子有这样的理解而开心。
本课的教学,我认为我处理得比较好的地方是对诗句的理解不是让学生根据词语意思进行组合,而是让学生展开想象,在头脑中浮现画面,用自己习惯的语言方式表达,顺应诗句的朦胧,从整体的感受来理解,把握诗句所呈现的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