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试卷及答案10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试题(一)
一、概念题(30分):
1.生物标志化合物
2.圈闭
3.溢出点
4.TTI
5.CPI
6.初次运移
7.流体势
8.系列圈闭
9.含油气盆地 10.石油
二、论述题:
1.气藏气中常见的化学组成是什么?(10分)
2.简述如何评价圈闭的有效性(10分)。
3.圈闭度量的实质及其一般步骤是什么(10分)?
4.论述有机晚期成油说的基本内容(10分)。
5.简述微裂缝排烃模式(10分)
6.分析含油气盆地中形成油气田的综合地质条件(10分)。
7.油气差异聚集原理是什么(10分)?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试题(二)
一、基本概念(任选10小题,每题3分,共30分)
1.天然气
2.绝对渗透率
3.孔隙结构
4.饱和度
5.盖层闭合度
6.油气藏
7.油田水 8.沉积有机质 9.力场强度 10二次运移 11.流体势
二、选择题(20分)
1.在自然条件下,对有机质成烃催化活力最强的粘土是____
A 伊利石型
B 高岭石型
C 蒙-伊混成石型
D 蒙脱石型
2.石油中C、H两元素比值约为____
A 0.56
B 3.5
C 6.5
D 12.5
3.有机质过成熟生干气阶段,Ro(%)为____
A <0.5
B 0.5—1.3
C 1.3—2.0
D ≥2.0
4.某石油中环烷烃含量为30%,正+异构烷烃含量为25%,则该石油类型为____
A 石蜡-环烷型
B 石蜡型
C 环烷型
D 芳香-中间型
三、填空题(20分)
1.识别和评价烃源岩主要是通过___ 、和 __等三个方面的研究加以确定。
2.若石油中环烷烃含量和正+异构烷烃含量各占30%,则该石油属于_ ___。
3.Sulin将天然水分为氯化镁型、__ __、__ __和___ _。
4.油气二次运移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_ ___;二是_
___。
四、论述题(30分)
1. 油气发生初次运移的机理。
2. 储集层的主要类型及其影响因素。
3. 圈闭的分类。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试题(三)一、解释下列概念(共15分,每题3分)。
1.石油地质学
2.干酪根
3.区域盖层
4.生物标志化合物
5.内陆裂谷盆地
二、多选题(每题1分,共35题):在下面每题的四个可供选择答案
(a、b、c、d)中选一个最合题意答案(用相应的字母表示之)。
1.油气藏“背斜说”诞生于近代近代石油工业发展哪个阶段?
a. 1859—1900年;
b. 1901年-1925年;
c. 1926年—1960年;
d. 1961年—现今。
2.石油中碳元素含量变化一般认为在哪个范围?
a. 75%—80%;
b. 82%—83%;
c. 85%—90%;
d. 83%—87%。
3.石油中氢元素含量变化一般认为在哪个范围?
a. 9%—11%;
b. 11%—20%;
c. 11%—14%;
d. 21%—24%。
4.石油中正构烷烃随石油馏分比重增大呈现那种变化规律?
a. 单调减少;
b. 单调增加;
c. 从增加到减少;
d. 没有规律。
5.石油中芳烃和氮硫氧化合物含量为38%,环烷烃含量为25%,该石油属于哪类石油?
a. 石蜡型;
b. 环烷型;
c. 芳香—中间型;
d. 石蜡—环烷型。
6.石油中石蜡烃含量为60%,环烷烃含量为10%,该石油属于哪类石油?
a. 石蜡型;
b. 环烷型;
c. 芳香—中间型;
d. 石蜡—环烷型。
7.陆相石油蜡、硫含量具有何种特征?
a. 高蜡低硫;
b. 高硫低蜡;
c. 高硫高蜡;
d. 低硫低蜡。
8.海相石油微量元素镍(Ni)和钒(V)含量具有何种特征?
a. Ni/V大于1;
b. V/Ni大于1;
c. Ni/V等于1;
d. V/Ni等于2
9.油田水中氯、钠和镁三个离子的离子毫克当量浓度比:(Cl—
Na)/Mg小于1大于0,该油田水是何种类型油田水?
a. 氯化钙型;
b. 氯化镁型;
c. 硫酸钠型;
d. 重碳酸钠型。
10.设某岩层两组相互垂直裂缝的间距均为d、裂缝宽度均为e,它的近似裂缝孔隙度是何表达式?
a. e/d;
b. 2e/d;
c. 3e/d;
d. e/(18d)。
11.设圆柱状褶皱岩层厚度为T、曲率半径为R,它的近似孔隙度是何表达式?
a. T/R;
b. 2 R/T;
c. 2 T/R;
d. T/(2R)。
12.设圆柱状褶皱岩层厚度为T、曲率半径为R、裂缝间距为D,平行该褶皱轴方向的近似裂缝渗透率是何表达式?
a. D4×(T/R)2 /48;
b. D×(T/R)3 /48;
c. D2×(T/R)3 /48;
d. 2×1011
×D2×(T/R)3。
13.储集层中油、气、水三相共存时, 天然气的相对渗透率是何种情形?
a. 等于石油的有效相渗透率;
b. 大于气的相对渗透率;
c. 小于水的相对渗透率;
d. 小于1。
14.用压汞法研究储集层孔隙结构时,排驱压力越大, 该储集层物性是何种情形?
a. 物性越好;
b. 平均孔隙度越大;
c. 孔隙结构越好;
d. 孔隙结构越差。
15.储集层成岩后生变化中,哪种胶结方式储集层孔隙结构相对最好?
a. 搭桥式;
b. 基底式;
c. 薄膜式;
d. 分散质点式。
16.溶解作用通常使石灰岩物性发生何种变化?
a. 孔隙度增加;
b. 孔隙度减小;
c. 没有变化;
d. 渗透率变小。
17.下面有关盖层的叙述哪个最有道理?
a. 泥质岩总是盖层;
b. 碳酸盐岩不可能成为盖层;
c. 碎屑岩不可能成为盖层;
d. 足够厚度泥质岩层多数情形下是盖层,但有些情况下不能成为盖层。
18.断层圈闭属于何种圈闭?
a. 岩性圈闭;
b. 不整合圈闭;
c. 构造圈闭;
d. 复合圈闭。
19.水动力—背斜油气藏属于何种油气藏?
a. 岩性油气藏;
b. 不整合油气藏;
c. 构造油气藏;
d. 复合油气藏。
20.潜山型油气藏属于何种油气藏?
a. 岩性油气藏;
b. 不整合油气藏;
c. 构造油气藏;
d. 复合油气藏。
21.水动力油气藏中油水界面的倾角与储集层中水的渗流速度存在何种关系?
a. 反比关系;
b. 正比关系;
c. 无关;
d. 时而正比时而反比。
22.烃源岩发生温度增加时对排烃有什么影响?
a. 不利于排烃;
b. 有利于排烃;
c. 无影响;
d. 可能不利。
23.黏土矿物脱水对排烃有什么影响?
a. 不利于排烃;
b. 有利于排烃;
c. 无影响;
d. 可能不利。
24.目前认为烃源岩排烃主要通道是什么?
a. 微裂缝系统;
b. 孔隙系统;
c. 缝—洞系统;
d. 孔—洞系统。
25.一般认为微裂缝系统排油时,石油主要呈何种相态?
a. 分子扩散;
b. 胶体溶液;
c. 分子溶液;
d. 连续相和混合相。
26.关于流体势和该流体的力场强度关系下面哪种叙述正确?
a. 力场强度等于势梯度;
b. 力场强度绝对值等于势梯度;
c. 力场强度等于负的势梯度;
d. 力场强度等于势梯度绝对值。
27.关于流体势和该流体的力场强度方向关系下面哪种叙述正确?
a. 力场强度方向垂直于等势面,并与流体势梯度方向相反;
b. 力场强度方向垂直于等势面,并与流体势梯度方向一致;
c. 力场强度方向平行于等势面,并与流体势梯度方向一致;
d. 力场强度方向斜交于等势面,并与流体势梯度方向相反。
28.产烃率是指__________
a. 单位质量的烃源岩生成的烃的量;
b. 单位质量的有机质生成的烃的量;
c. 坳陷中烃源岩生成烃的量;
d. 坳陷中有机质生成的烃的量。
29.产烃丰度是指__________
a. 单位体积的烃源岩产烃量;
b. 单位体积的有机质产烃量;
c. 单位面积的烃源岩产烃量;
d. 单位面积有机质产烃量。
30.排烃率是指__________
a. 单位体积的烃源岩排烃量;
b. 单位体积的有机质排烃量;
c. 烃源岩排烃量比生烃量;
d. 烃源岩的生烃量比产烃量。
31.聚集系数是指__________
a. 生烃量比烃的地质储量;
b. 烃的地质储量比生烃量;
c. 排烃量比生烃量;
d. 烃的运移量比生烃量。
32.“上覆式”生、储、盖组合是指__________
a. 储集层下伏于烃源岩的组合;
b. 烃源岩下伏于储集层的组合;
c. 烃源岩在不整合面下的组合;
d. 储集层在不整合面下的组合。
33.盐丘型油气聚集带属于__________
a. 构造类油气聚集带;
b. 复合类油气聚集带;
c. 刺穿型油气聚集带;
d.地层类油气聚集带。
34.关于礁型复合油气田的下列叙述哪个最合理?
a. 多于一个礁型油气藏的集合;
b. 单个礁型油气藏;
c. 礁型油气藏与断裂型油气藏的集合;
d. 以礁型油气藏为代表的各种油气藏的集合。
三、如何评价烃源岩?(15分)
四、简述油气初次运移的机理(15分)。
五、识图题(20分):图1中等值线是储集层与上覆盖层的界面构造等高线(深度,单位是米),在静水条件下,请:
(1)标出溢出点(4分);
(2)画出圈闭面积(3分);
(3)估算闭合高(3分);
(4)指出圈闭类型(4分);
(5)画出储集层与上覆盖层的界面下油滴O1和O2的运移路径(图幅内)(6分)。
A 图
B 图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试题(四)
一、概念题(30):
1.石油
2.油气显示
3.油气藏
4.干酪根
5.烃源岩
6.油气运移
7.油气二次运移
8.生储盖组合
9.沉积盆地 10.油气田
二、论述题(70分):
1.简述海相与陆相石油的基本区别(10分)。
2.简述砂岩的主要孔隙类型及其成因(10分)。
3.简述圈闭的现代概念及各种圈闭类型特征(10分)。
4.简述如何评价烃源岩的好坏(10分)。
5.简述沉积有机质热演化阶段划分及各阶段特征(15分)。
6.油气初次运移的机理是什么(15分)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试题(五)
一、解释基本概念(任选10小题,每题3分,共30分)
1.石油
2.烃源岩
3.干酪根
4.储层
5.有效孔隙度
6.圈闭
7.溢出点
8.门限温度
9.二次运移 10.油气田 11.生物标记化合物 12.石油氧化变质作用
二、选择题(每题4分,共20分)
1.某石油中正构烷烃30%、异构烷烃含量为21%,则该石油类型为_ _;
A 石蜡-环烷型
B 石蜡型
C 环烷型
D 芳香-中间型
2.海相石油一般具有_ __;
A 高蜡高硫
B 低蜡低硫
C 低蜡高硫
D 高蜡低硫
3.石油主要由C、H、O、S、N等元素组成,其中C、H两元素占绝对多数,其平均含量约为______;
A 86%
B 97%
C 75%
D 90%
4.苏林的天然水成因分类中,氯化镁型是指______.
A、Na/Cl>1, (Na-Cl)/SO4<1, (Cl-Na)/Mg<0
B、Na/Cl<1, (Na-Cl)/SO4<0, (Cl-Na)/Mg<1
C、Na/Cl>1, (Na-Cl)/SO4>1, (Cl-Na)/Mg<0
D、Na/Cl<1, (Na-Cl)/SO4<0, (Cl-Na)/Mg>1
5.原油碳同位素(PDB)一般为______。
A、-22‰~-33‰;
B、-8‰~-16‰
C、﹥-5‰;
D、-22‰~-27‰
三、填空题(每题5分,共20分)
1、促进沉积有机质演化成烃的因素主要有()、()、()和()等。
2、石油中不饱和烃及其衍生物具有荧光性,荧光色随分子量增加而加深,芳烃呈_____胶质呈_____ 沥青质为_____;
3、孔隙直径位于____至____mm区间,称为毛细管孔隙;
4、油气运移分为_____运移和_____运移。
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
1、不整合在油气运移、聚集乃至成藏过程中的作用
2、如何评价烃源岩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试题(六)
一、基本概念(任选10小题,每题3分,共30分)
1.烃源岩
2.干酪根
3.有效孔隙度
4.含油气系统
5.相对渗透率
6.油气田
7.盖层
8.孔隙结构
9.圈闭溢出点 10.初次运移
11.流体势 12.门限温度 13.石油氧化变质作用 14.成烃坳陷
二、选择题(20分)
1. B.P.Tissot等(1978)将石油分为六种类型。
按其分类标准,若某石油中正构烷烃28%、异构烷烃含量为 27%,则该石油应属于______原油。
A 石蜡-环烷型
B 石蜡型
C 环烷型
D 芳香-中间型
2.毛细管孔隙是指孔隙直径为______。
A、1-2 mm
B、>0.5mm
C、0.5-0.0002mm
D、<0.0002mm
3.有机质过成熟生干气阶段,Ro为______%。
A、<0.5
B、0.5-1.3
C、1.3-2.0
D、>2.0
4.在自然条件下,对有机质成烃催化活力最强的粘土是
______。
A 伊利石型
B 高岭石型
C 蒙-伊混成石型
D 蒙脱石型
5.原油中的碳同位素δ值(PDB)一般为______。
A、-22‰~-33‰
B、-8‰~-16‰
C、﹥-5‰
D、<20‰
6.不同于陆相原油,海相石油一般具有______特征。
A 高蜡高硫
B 低蜡低硫
C 低蜡高硫
D 高蜡低硫
7.按照苏林天然水的成因分类,若油田水的[r(Cl-)-
r(Na+)]/r(Mg2+)>1,则该油田水的水型属于______。
A、氯化镁型
B、氯化钙型
C、硫酸钠型
D、重碳酸钠型
8.在静水条件下,油的等势线与储层顶面构造等高线是______。
A. 斜交的 B.平行的 C.垂直的 D. 无关的
9.在自然条件下,油气运移方向总是______。
A.从高压向低压 B.从高处向低处
C.从高势向低势 D. 从高温向低温
10.地温梯度反映的含义是______。
A. 地温随地质年代变化率
B. 地温随深度变化率
C. 地温随运移距离变化率
D. 地温随地压变化率
三、填空题(20分)
1、圈闭可分为四大类,即构造圈闭、、和。
2、油气初次运移的驱使因素为压实作用、、、及扩散作用等。
3、对干酪根的分类,我国比较通用的方案是分三类,即、混合型、。
4、Law和Curtis 总结提出煤层气、、浅层生物气等非常规含气系统。
四、识图分析题(10分)
1. 指出下图中各圈闭的形成时间顺序和圈闭类型(注:图中 a -e为地层时代代号,1-7为圈闭编号,黑色区域表示油藏)。
五、简答题(任选两题,共20分)
1、不整合在油气运移、聚集过程中的作用(10分)
2、沉积有机质演化成烃的阶段及其产物(10分)
3、深盆气系统的基本特征(10分)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试题(七)
一、基本概念(任选10小题,每题3分,共30分)
1.储层
2.沉积岩有机质
3.绝对孔隙度
4.盆地模拟
5.油气聚集带
6.力场强度
7.二次运移
8.含油面积
9.盖层 10.圈闭闭合度
11.门限深度 12.石油热变质作用 13.生储盖组合 14. 油田水
二、选择题(20分)
1.某石油中正构烷烃与异构烷烃含量之和为60%,则该石油类型为______;
A 石蜡-环烷型
B 石蜡型
C 环烷型
D 芳香-中间型
2.按照苏林天然水的成因分类,若油田水的[r(Cl-)-
r(Na+)]/r(Mg2+)<1,则该油田水的水型属于______。
A、氯化镁型
B、氯化钙型
C、硫酸钠型
D、重碳酸钠型3.石油种C、H两元素含量之和的平均值约为______。
A 97.5%
B 85.5%
C 75.5%
D 64.5%
4.有机质成熟生油的主要阶段,Ro为______%。
A、<0.5
B、0.5—1.3
C、1.3—2.0
D、>2.0
5.在自然条件下,对有机质成烃催化活力最强的粘土是
______。
A 伊利石型
B 高岭石型
C 蒙-伊混成石型
D 蒙脱石型
6.不同于海相原油,陆相石油一般具有______特征。
A 高蜡高硫
B 低蜡低硫
C 低蜡高硫
D 高蜡低硫
7.在动水条件下,油的等势线与储层顶面构造等高线总是
______。
A. 斜交的 B.平行的 C.垂直的 D. 无关的
8.根据天然气化学组成,天然气可分为干气、湿气。
其中湿气是指______。
A.H2O>5%
B.C2+>5%
C.C2>5%
D.C1>5%
9.根据油气有机晚期成因的理论,有机质在高演化阶段生成天然气的主要作用是______。
A.热降解
B.热裂解
C. 热溶解
D. 热还原
10.在自然条件下,石油聚集的有利部位总是______。
A.低油压区 B.低油温区 C.低油势区 D. 低油的力场强度区
三、填空题(20分)
1、构造油气藏大类可再分为背斜油气藏、、、
及多因素构造油气藏等亚类。
2、油气初次运移的可能相态包括分子溶液、、、等。
3、连续的生储盖组合包括下伏式、、、及封闭式等。
四、识图分析题(10分)
1. 请指出圈闭名称和油藏形成时间顺序(注: A-F 为圈闭或油气藏代号)
五、简答题(任选两题,共20分)
1、影响碎屑岩储层储集物性的主要因素(10分)
2、断层在油气运移、聚集过程中的作用(10分)
3、非常规油气资源的主要类型(10分)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试题(八)
一、概念
1. 圈闭
2. 流体势
3. 煤型气
4. 腐泥型有机质
二、填空
1.“压实水流”、“微裂缝排烃”和“ 作用”是油气初次运移的三种主要模式。
2. 动水条件下,油藏的油水界面必然为的。
3. 油气藏和圈闭都是石油地质学的核心概念。
油气藏的静态构成要素包括和两部分。
而圈闭的构成要素则包括和。
三、识图
研读图1,据此总结干酪根从成岩作用阶段到准变质作用阶段的演化特征。
图1 干酪根从成岩作用阶段到准变质作用阶段的演化图
四、简述题
1. 油源对比的主要参数及其选取原则。
2. 静水条件下油藏位置是否仍然是天然气的圈闭?为什么?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试题(九)
一、概念
1. 油气藏
2. 干酪根
3. 煤层气
4. 腐殖型有机质
二、填空
1. 静水条件下油藏位置仍然是的圈闭。
2. 是有机碳存在的最重要的形式,占沉积岩中分散有机质总量的80%~90%甚至更高,其余可溶于有机溶剂的部分叫做。
3. 石油、天然气属于流体矿产,可流动性是其根本属性。
油气藏中聚集的油气均来自圈闭之外的地方。
可理解为油气的“暂聚地”;而则可理解为油气的“出生地”。
三、识图
研读图1,据此分析总结有机质成烃演化的阶段性、各阶段主要影响因素、发生的主要作用、生成的烃类产物等。
图1 有机质的成岩演化与成烃作用图
四、简述题
1. 烃源岩评价的主要内容。
2. 动水条件下油藏的油水界面是否必然为倾斜的?为什么?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试题(十)
一、概念(任选10小题,每题3分,共30分)
1.烃源岩
2.储集层
3.盖层
4.初次运移
5.聚集系数
6.有效圈闭
7.成烃凹陷 8.油气聚集带 9.含油气系统 10.含油气盆地
11.石油氧化变质作用
12.油页岩 13.煤层气 14.油气资源评价
二、选择题(每题4分,共20分)1、地温增加对排烃有
__________影响?
A. 不利于排烃;
B.有利于排烃;
C.无影响;
D.可能不利。
2、目前认为烃源岩排烃主要通道是__________?
A. 微裂缝系统;
B. 孔隙系统;
C. 缝—洞系统;
D. 孔—洞系统。
3、“ 下伏式”生、储、盖组合是指__________。
A. 储集层下伏于烃源岩的组合;
B.烃源岩下伏于储集层的组合;
C. 烃源岩在不整合面下的组合;
D.储集层在不整合面下的组合。
4、溶解作用通常使石灰岩物性发生__________?
A. 孔隙度增加;
B. 孔隙度减小;
C. 没有变化;
D. 渗透率变小。
5、石油地质学中,TTI可用来反映烃源岩的__________。
A. 古地温;
B. 地层年代;
C. 热成熟度;
D. 生产烷烃的奇数碳优势。
三、填空题(每题5分,共20分)
1) Tissot(1974)根据干酪根的元素分析采用______和______原子比绘范氏图,将其分为三类;
2) 按照孔隙的大小,将其分为三类,其中,毛细管孔隙是指孔隙直径为______mm 的孔隙;
3) 盖层的封闭机制主要有______和______二种;
4) 评价烃源岩,主要从有机质的______、______、______等三个方面进行。
四、论述题(每题10分,共30分)
1,如何评价储层孔隙结构?
2,有机包裹体研究在油气过移研究中有哪些应用?
3,盆地中心气(深盆气)系统的地质特征。
-----------------------------------------------------------------------------------------------------------------------
答案下载后可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