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度人教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学年度人教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复习巩固二十八
第1题【单选题】
20世纪20年代,列宁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进行了探索,规定“农民向国家交纳粮食税,税后剩余的所有粮食和饲料可以自由处理”。

下列与该条规定相关的是(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取消农产品义务交售制
D、农业集体化运动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有人说:“对于苏俄农民而言,1920年的秋天阴云密布,1922年的春天阳光灿烂。

”这里“阳光灿烂”的原因是( )
A、推行农奴制改革
B、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实施新经济政策
D、形成斯大林模式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最先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国家是( )
A、法国
B、苏联
C、南斯拉夫
D、中国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1930年,一位环球旅行的美国人在中国、苏联和英国分别看到的景象是( )
A、中国战乱,苏联在粉碎国内外敌人武装干涉,英国遭受经济危机之苦
B、中国战乱,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正热火朝天,英国遭受经济危机之苦
C、中国进行国民大革命,苏联在粉碎国内外敌人武装干涉,英国在进行第一次世界大战
D、中国进行国民大革命,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正热火朝天,英国在进行第一次世界大战【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丘吉尔曾说过:“斯大林是一个世上无出其右的最大的独裁者,他接过俄国时,俄国只有木犁,而当他撒手人寰时,俄国已拥有核武器。

”苏联能取得如丘吉尔所说的这一重大成就,主要是因为( )
A、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实施新经济政策
C、实行改革开放
D、创建斯大林模式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前苏联有一个笑话:农夫伊万在河里捉到一条大鱼,高兴地回到家里对老婆说:“看,我们有炸鱼吃了!”老婆说:“没有油啊。

”伊万说:“那就煮。

”老婆说:“没锅。

”伊万说:“那就烤。

”老婆说:“没有柴。

”伊万气坏了,走到河边把鱼扔了回去。

那鱼在水里划了一个半圆,上身出水,举起右鳍激动地高呼:“斯大林万岁!”该笑话反映的是( )
A、农民生产积极性受到极大的损害
B、个人崇拜达到相当严重的程度
C、新经济政策恢复自由贸易的后果
D、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带来的弊端
【答案】:
【解析】:
第7题【单选题】
下列重大措施或政策,不是在列宁的主持下制定实施的是( )
A、迁都莫斯科
B、新经济政策
C、第一个五年计划
D、宣布苏维埃俄国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答案】:
【解析】:
第8题【单选题】
导致苏联解体的最主要原因是( )
A、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弊端
B、戈尔巴乔夫实行错误的政策
C、西方国家“和平演变”的影响
D、民族矛盾的激化
【答案】:
【解析】:
第9题【单选题】
运用数据进行分析是历史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从下图数据变化中你能获得的正确信息是( )
A、苏联工业发展慢于德国
B、苏联工业产值跃居欧洲第一
C、苏联工业产值跃居世界第一
D、苏联农业得到迅速发展
【答案】:
【解析】:
第10题【判断题】
斯大林模式是一种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模式,它在一定历史阶段曾发挥过积极作用,但也存在严重弊端。

( )
A、正确
B、错误
【答案】:
【解析】:
第11题【材料分析题】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公元1500年前后的地理大发现,拉开了不同国家相互对话和相互竞争的历史大幕……
——《大国崛起》
材料二:大约在150年前,(一个)位于太平洋西岸的岛国,在西方殖民者坚船利炮的胁迫下遭遇了巨大的生存危机。

出人意料的是,它将此作为自己弃旧图新,迎头赶上的历史机遇,并最终使自己成为东方世界第一个摆脱西方大国的欺凌,顺利实现现代化的国家……今天,这个岛国依然是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

材料三:在美洲大陆北部,有一个飘扬着星条旗的国家,……这个国家出现,虽然只有230 多年的历史,但却演绎了大国兴起的罕见奇迹。

它在欧洲文明的基础上独创性地走出了一条自己的发展之路,将世界第一强国的位置占据了一个多世纪。

材料四:如果总的看一看1861年俄国国家全部结构的改变那就必然会承认,这种改变是封建君主制转变的道路上的一步。

不仅从经济观点来看是正确的,而且从政治观点来看也是正确的。

材料五:“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

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邓小平
材料一中所说的“地理大发现”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材料二中的“岛国”在19世纪60年代末是如何“弃旧图新”实现现代化的?
材料三中的“飘扬着星条旗的国家”在强国之路上是如何成功解决国家分裂的?
材料四中所说“俄国国家全部结构的改变”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材料五中“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是指实施了什么政策?
材料五中“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这一模式的特点是什么?
上述材料的大国的崛起中,既有我们学习的经验,也有我们需要吸取的教训。

请你说说这对我国现代化有什么启示?
【答案】:无
【解析】:
第12题【材料分析题】
综合探究: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请你结合以下材料及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思想篇】
材料一:一切享有各种天然能力的人,显然是平等的……除了法律之外,不依赖任何别的东西,这就是自由人。

……我不能同意你说的每一个字,但是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伏尔泰
【制度篇】
材料二:导致英国迅速崛起的一个重要因素,便是在(1688年)宫廷政变之后,英国迅速建立起了一个适合国情和生产力发展的政治体制。

这个体制保证了英国社会有一个相对宽松与和平的环境,从而为社会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强国之鉴》
【技术篇】
材料三:亨利·福特的创新是用于生产流水线。

放上零件的人不去固定它,放上螺栓的人不用装上螺帽,装上螺帽的人不用去拧紧它。

正因为流水线有如此的速度,福特才得以在以后的十年中每年的生产量成倍地增长,并使零售价降低了三分之二。

到1914年,路上行驶的每两辆汽车中就有一辆是福特汽车。

——摘编自韦尔奇《美国创新史》
【经济篇】
材料四:列宁说:“……把商品、货币、市场机制引进到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里面去,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上,这是一个重大的突破。

”——《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一反映了伏尔泰的哪些基本主张?在这些主张的引导下才有了法国大革命中的哪一法律文件?
根据材料二说明英国建立了怎样的政治体制?这种体制对英国有何影响?
材料三反映的是美国工业生产中的哪一技术创新?据材料概括这一技术产生的影响。

材料二所说的“重大的突破”指哪一政策?
综合上以上材料说明国家兴旺、社会进步的主要动力有哪些?
【答案】:无
【解析】:
第13题【材料分析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公元前356年,商鞅变法明确规定:“僇力本业(努力搞好农业),耕绢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

”……极大地调动了民众务农和作战的积极性。

材料二苏俄彼得格勒省农民说:“我们那里发生过把手枪对着人家太阳穴这样的强制行为,人们很气愤。

”吉尔吉斯的农民说:“粮食被收集得象扫帚扫过一样干净,一点也没剩。

”——摘编自王斯德等《苏联兴亡史》
材料三1933年5月,(罗斯福)发布《农业调整法》强制农民减少耕地面积和牲畜繁殖,以提高农产品的价格,解决农幅产品过剩的问题。

国家对缩减耕地面积和缩减牲畜繁殖的人进行补帖。

——《从分散到整体的世界史?现代分册》
材料四1978年在邓小平同志的支持下,在全国率先推行了农村改革,人民公社体制解体,在农村普遍推行以大包干为主的家庭联产承包为基础的双层经营体制,农民又重新取得对土地的承包经营权即使用权……农民的积极性空前高涨。

——王郁昭《家庭承包经营与农业现代化》
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商鞅采取什么措施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面对材料二中“苏俄农民的气愤和不满”,列宁实施了什么政策?这一政策有何创新之处?
根据材料三,归纳罗斯福新政农业方面的主要措施。

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写出在我国率先实行农村改革的地区。

材料四中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为什么能使农民积极性空前高涨?
以上材料使你有何感悟?
【答案】:无
【解析】:
第14题【材料分析题】
改革与创新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动力。

请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17世纪英国完成了政治制度的创新,确立了什么政体?18世纪下半期至19世纪上半期英国发生的生产技术和社会经济大变革是什么?
俄国通过哪次改革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为了摆脱困境,1921年列宁进行了什么改革?
20世纪30年代,面对严重的经济危机,罗斯福实行了什么改革?特点是什么?
你对上述内容有何感悟?
【答案】:无
【解析】:
第15题【材料分析题】
20世纪在世界现代化发展道路上有三次重要改革调整的机遇,一次是在20年代初的苏俄,一次是在30年代西方大危机时期的美国,还有一次是在70年代末期以来的中国。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邓小平
材料二:
材料三: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什么邓小平说列宁实施的新经济政策在探索建设之乎者也的道路中“思路比较好”?材料中的“苏联模式”是指什么?
据材料二,指出受经济危机打击最严重的是哪个国家?这次经济危机的主要特点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德国、日本为摆脱这次经济危机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
某市博物馆打算举办“中国梦·改革历程回眸”图片展,图1和图2是其中将要展出的两幅图片。

如果你是这次图片展的解说人,请你任选一幅图片,为它撰写一篇解说词。

要求:①用形象的语言概括说明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的主题、来龙去脉和影响。

②史实准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简明扼要,有感染力。

③字数在100字左右。

【答案】:无
【解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