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方法治疗初治老年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两种方法治疗初治老年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两种方法治疗初治老年2型糖尿病的疗效。
方法:分别采用诺和龙和美吡达两种方法治疗初治老年2型糖尿病,详细记录治疗效果并进行比较。
结果:诺和龙组与美吡达组均可明显降低空腹、餐后2 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治疗前后有明显差异(P<0.05),但两组之间比较并无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诺和龙作为胰岛素促分泌剂的新品种,对老年2型糖尿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药物,可以显著降低血糖,减少低血糖反应,增加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标签:美吡达;诺和龙;老年2型糖尿病
糖尿病患病率逐年升高,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全球性问题。
诺和龙(瑞格列奈)为新一代的非磺脲类降糖药,是苯甲酸类衍生物[1],为一种促胰岛素分泌剂,对功能受损的胰岛细胞能起到保护作用,引起低血糖较磺脲类药物少见。
本文分别采用诺和龙和美吡达两种方法治疗初治老年2型糖尿病,比较它们的短期疗效及不良反应。
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04年2月~2007年7月,本院门诊共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31例,符合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2]。
既往无糖尿病史及降糖药使用史。
将患者随机分为诺和龙组(n=16)和美吡达组(n=15)。
诺和龙组男10例,女6例,年龄56~71岁,平均61.6岁;体重指数(22±3)kg/m2;治疗前空腹血糖(10.0±1.4)mmol/L,餐后2 h血糖(13.3±1.7)mmol/L。
美吡达组男9例,女6例,年龄58~73岁,平均62.1岁;体重指数(23±2)kg/m2;治疗前空腹血糖(10.5±1.8)mmol/L,餐后2 h血糖(13.5±1.1)mmol/L。
所有患者无明显心、肝、肾等重要脏器的疾病。
2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比例、病程、治疗前血糖值等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美吡达组由2.5 mg,tid开始,餐前20 min服用,最大剂量7.5 mg,tid。
诺和龙组由1 mg,tid开始,餐前10 min服用,最大剂量2 mg,tid。
每周2次。
复查空腹及餐后2 h血糖,根据血糖调整用药剂量。
详细记录患者出现饥饿感、手抖、心悸、出汗等低糖反应、漏服药情况及补药情况。
血糖达标为:空腹血糖<7.0 mmol/L,餐后2 h及睡前血糖<10.0 mmol/L,且能持续3 d稳定。
<2.8 mmol/L为低血糖。
1.3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
P<0.05
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诺和龙组与美吡达组均可明显降低空腹、餐后2 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治疗前后有明显差异(P<0.05),但两组之间比较并无显著差异(P>0.05)。
两组空腹胰岛素水平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美吡达组餐后2 h胰岛素水平治疗前后亦无明显变化,但诺和龙组治疗后餐后2 h胰岛素水平有较大的差别,诺和龙组显著低于美吡达组,P<0.05,有显著性差异。
诺和龙组低血糖反应明显低于美吡达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
美吡达组1例患者因出现大汗、心悸、手抖、全身无力等不良反应,测血糖2.1 mmol/L,为低血糖反应,即中止治疗。
诺和龙组无因低血糖反应而中止治疗者。
两组均未出现昏迷、晕厥、精神症状等严重低血糖反应。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肝肾功能无明显改变。
见表1、2。
3讨论
老年患者为2型糖尿病的高发人群,随着年龄的增加,同时患有各种心脑血管疾病的几率增加,记忆力下降,对糖尿病知识的接受能力下降,故在治疗中对医嘱的依从性下降,漏服药并餐后补服药的情况也随年龄增加而增多[3]。
本文两组均有漏服和补服患者。
持续高血糖状态可抑制胰岛素基因的表达,减少胰岛素的生物合成;降低B细胞对葡萄糖的敏感性,抑制胰岛素分泌;同时,高糖加速体内多种蛋白质的糖基化反应,使体内活性氧化产物(ROS)增加,加速B细胞损害和凋亡。
持续高血糖状态还可以使糖蛋白产生增多,组织内己糖胺增多,诱发胰岛素抵抗;同时高糖导致细胞内二酰甘油(DAG)增多,DAG作为第二信使可激活蛋白激酶C,阻碍胰岛素信号传导通路,增加胰岛素抵抗。
总体来讲,持续的高糖状态对胰岛B细胞及胰岛素抵抗均有毒性作用[4]。
诺和龙为新一代的非磺脲类降糖药,有着独特的作用机制[5]:其通过抑制胰腺β细胞膜上ATP-敏感钾离子通道,导致细胞膜去极化,使钙离子通过电压依赖性钙通道向细胞内流动,以发挥促进胰岛素分泌的作用。
口服给药后迅速经胃肠道吸收入血,15 min起效,1 h内达峰值浓度,半衰期仅1 h左右,约经4 h 基本代谢清除。
如在餐前服药,刺激β细胞在餐时快速分泌胰岛素,可有效控制餐后高血糖。
而在两餐之间,诺和龙并不刺激胰岛素释放,对控制全日平均血糖水平、减少并发症、保护胰岛的正常β细胞有重要意义。
本组资料表明诺和龙和美吡达有很好的降糖效果,包括餐后2 h血糖、空腹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都显著降低。
但诺和龙组治疗后餐后2 h胰岛素水平显低于美吡达组,能有效预防低血糖反应。
美吡达由于峰值持续时间较长,易出现下一餐前的低血糖。
如果在餐后补服药,药物高峰值落后于血糖高峰,则出现低血糖的可能性进一步增加。
本组患者共有18次出现低血糖。
同时,由于老年患者在原有心脑血管疾病的基础上一旦出现低血糖反应,发生严重心脑血管事件的危险性大为增加,并且心悸、头昏等症状不易缓解,即使低血糖纠正后,也使患者的用药依从性进一步下降,本组有1例因出现严重的低血糖反应,而中止该法治疗。
经过3个月的临床观察治疗,我们认为诺和龙(瑞格列奈)作为胰岛素促分
泌剂的新品种,对老年2型糖尿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药物,可以显著降低血糖,减少低血糖反应,增加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Owens DR.Repaglinide-prandial glucose regulator:a new class of oral antidiabetic drugs[J].Diabet Med,2003,12(1):28-36.
[2]张连凤,王金良.糖尿病试验诊断和分类的新标准[J].临床检验信息,1999,6(1):3.
[3] Raskin P,Bode BW,Marks JR,et al. Continuous subcutaneous insulin infusion and multiple daily injection therapy are equally effective in type 2diabetes:a randomized,parallel group,24weeks study[J].Diabetes Care,2003,26(9):2598-2603.
[4]Yk Swinbin BA,Gianchandani R,Saad MF,et al.In vivo β cell function at the transition to early non insulin dependent diabetes mellitus[J].Metabolism,1995,44(6):757-764.
[5]Hatorp V,Huang WC,Strange P.Pharmacokinetic profiles of repaglinide in elderly subjects with type2 diabetes[J].Chin Endocrinol Metab,1999,84:1475-1478.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