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统(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及课时练含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及课时练习(含答案) 1 白鹭(知识点+教学设计+图文解图)
【诗意解读】:
《白鹭》这篇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虽没有华丽迷人的词藻,也没
有浓妆艳抹的渲染,显得那么朴素无华。

但是,它正是运用了如白鹭一般朴素的句子,让我们感受到平常事物中蕴含的美!先是同白鹤、朱鹭和苍鹭作比照,彰显了白鹭“全身的流线型结构”,这就突出白鹭一种无与伦比的独特的美,颇有点儿“百鸟之中我为首”的意思了。

不是吗?白鹤“增一点儿则嫌长,减一一点儿则嫌短;素一点儿则嫌白,深一点儿则嫌黑”。

文末说“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白鹭是诗”,这一不寻常的比喻,特别是结尾具体化为“散文诗”,突出了白鹭的平凡
而美好、朴素而高洁的特点,赞颂了白鹭的美。

作者:郭沫若,1892年11月16日出生于四川省乐山县铜河沙湾,毕业于日本九州帝国大学,现代文学家、历史学家、新诗奠基人之一。

1914年,郭沫若留学日本,在九州帝国大学学医。

1921年,发表第一本新诗集《女神》.1930年,他撰写了《中国古代社会研究》。

1949年,郭沫若当选为中华全国文学艺术会主任。

朗诵:梅园,辽宁艺术家协会会员,丹东戏剧家协会理事,丹东朗诵艺术协会副主席,中国广播电影电视有声语言学会认证朗诵教师,中国新诗百年优秀朗诵艺术家,中国诗歌春晚签约朗诵艺术家。

【同步练习题】:
1.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平常--()忘记--()悠闲--()
2.文中第二自然段写到了朱鹭和苍鹭,这样写的作用是()
A.为了和白鹭形成比较,突出白鹭的精巧。

B.想说它们长得太大了。

C.突出它们的太不寻常。

3.第四自然段中画线的句子把清水田说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运用了_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

4.用““画出文中最能表现作者对白鹭的喜爱和赞美的句子。

5、阅读课文,回答文后题目
小题1:依据文章内容,填写下表。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6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白鹭实在一首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这个句子的意思。

4、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白鹭的美,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重点难点:结合课文内容理解为什么说白鹭是一首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

课前准备:挂图、配乐朗诵音乐带
教学时间:两教时
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一、诗句揭题,简介白鹭。

1、诗句两个黄丽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2、简介白鹭。

体长50厘米,全身的毛雪白,生殖期间枕部垂有两根长翎,背和上胸部分蓬松蓑羽,以后消失。

春夏多活动于湖沼岸边或水田中,主食是小鱼等水生动物。

二、初讲课文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想一想课文写了白鹭哪几方面?
2、交流:
①指名读生字、找出新词、理解词语,并集体齐读。

寻常:平常。

嗜好:特殊的爱好。

美中不足:虽然很好,但还有缺陷。

韵味:含蓄的意味。

每每:每一次。

②作者是从哪几方面来写白鹭的?给课文分段。

第一段(1)写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第二段(2-5)写白鹭颜色的配合,身段的大小都很适宜。

第三段(6-9)写白鹭在觅食、栖息、飞行时充满韵味。

第四段(10)写白鹭实在是一首韵味无穷的诗。

三、自由练读课文
1、你喜欢哪一部分就读哪一部分?
2、分类组合,学生互相评析指导。

四、写字指导
1、老师示范。

鹤、蓑、喙、嵌、框、嗜
2、学生临写,教师巡视。

五、作业
1、朗读课文。

2、抄写词语。

第二教时
一、复习
1、听写词语
二、精读指导
1、指名朗读找出能体会作者感情的句子,读中品析。

☆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

(文首、文尾相呼应,首尾圆合,深化了文旨。


①通常的诗有什么特点?(语言精练、开锅、节奏感强,充满意境)
②为什么说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意味无穷的诗?
a、自读2~9节选择你喜欢的句子,读给大家听,并说明原因。

b、第2~5节写的是白鹭的精巧,第2节是概括地描写,第5节是具体的描写。

c、第6-8节写的是白鹭的韵味无穷,作者从白鹭觅食、栖息、飞行这几方面写出了白鹭的韵味。

(细细揣摩第七节的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以《白鹭真的在瞭望吗?》为题目,晴天的早晨,白鹭常常孤独地站立在小树的绝顶为开头,说话,陈述自己的观点。


d、小结:静态的精巧、动态的韵味,都是一幅幅值得欣赏、口味的画。

☆或许有人会感到美中不足――白鹭不会唱歌。

但是白鹭的本身不就是一首优美的歌吗?
①这是什么句?请换一种说法。

(反问句,白鹭本身就是一首优美的歌。


②白鹭不会唱歌,为何还说白鹭的本身就是一首优美的歌?
(白鹭的外形那么漂亮,活动那么高雅,虽然它不会发出宛转的声音,但它能给我们带来美的享受,带来欢乐,它就是一首无声的歌。


3、说说自然界里还有哪些情景充满韵味?
(蜜蜂采蜜、秋虫呼叫、冬梅傲雪、高山流水、小桥人家)
三、指导朗读、练习背诵。

(第三段的背诵:觅食-栖息-低飞-不会唱歌)
四、总结全文,巩固提高
1、作家郭沫若以诗人独特的眼睛和诗心,善于发现美、鉴赏美、评价美,发生动、形象、简洁和富于感情色彩的语言,借鉴电影蒙太奇的艺术,创造了气
韵生动、情景俱美的意境,宛如一首流动的音乐,韵味无穷的诗歌,艺术地再现了白鹭不同角度的美,给读者以无限美好的艺术享受。

2、鸟是大自然中动人的音符,是人类的朋友,我们要爱护鸟。

五、作业
背诵课文
小作文《白鹭真的在望吗?》
板书1:2 白鹭

精巧的诗韵味无穷的诗
人类的朋友
板书2:白鹭
精巧
一首诗,一首的诗
韵味无穷
课文图解
备课素材
备课素材
【教材分析】
《落花生》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二课,是一篇精读课文,作者许地山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学者。

《落花生》是许地山的著名散文,这篇文章抒情性不强,主要部分是以“实录”的对话形式出现,主要通过描写父亲对花生的谈论,赞扬了一切“默默无闻,为人民多做好事,对社会做出贡献”的人,说明了“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作者介绍】
许地山(1894年2月3日-1941年8月4日),名赞堃,字地山,笔名落华生(古时“华”同“花”,所以也叫),籍贯广东揭阳。

生于一个爱国志士家庭。

许地山是中国著名、、“五四”时期新文学运动先驱者之一。

在、宗教方面亦有研究硕果。

1917年考入文学院,1926年毕业并留校任教。

期间与、等人联合主办《新社会》旬刊,积极宣传革命。

“五·四”运动前后从事文学活动,后转入曼斯菲尔学院研究宗教学、印度哲学、等。

1935年应聘为文学院主任教授,遂举家迁往香港。

在港期间曾兼任香港中英文化协会主席。

一生著作颇多,
有《花》《》等。

许地山一生创作的文学作品多以闽、台、粤和东南亚、印度为背景,主要著作有《危巢坠简》《》;译著有《二十夜问》《太阳底下降》《孟加拉民间故事》等。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
落花生:花生。

一年生草本植物。

果实为,果壳的颜色多为黄白色,也有黄褐色、褐色或黄色。

花生果壳内的种子通称为或花生仁,是生产的原料,花生米可以加工成副食品。

课后作业
基础积累大巩固
一、读拼音,写词语。

1.一到春天,农民伯伯就开始耕地、bō zhǒng()、jiāo shuǐ(),期待秋天有更好的收获。

2.妈妈fēn fu()我去那座tíng zi()里等着她,不要乱跑。

二、用斜线划去加点字的错误读音。

1.花生不但味道很美,而且价格便.(pián biàn)宜。

2.我家楼下是超市,买东西很方便.(pián biàn)。

3.我们家的后院有半亩空.(kōng kòng)地。

4.山里的空.(kōng kòng )气真好。

三、写出下列加点词语的近义词。

1.你们那么爱吃花生,就开辟
..出来种花生吧。

()
2.没过几个月,居然
..收获了。

()
3.使人一见就生爱慕
..之心。

()
四、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花生味道很美。

花生可以榨油。

(用合适的关联词连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它虽然
..很有用。

(用加点的词语连成一句话)
..不好看,但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父亲说:“这是我对你们的希望。

”(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能力大提升
五、课文整体梳理。

这篇文章运用___________的手法,通过描写花生的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点明要做_________,不要做只讲_______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六、重点段落品析
父亲接下去说:“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
..很有用。


..不好看,可是
我说:“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父亲说:“对。

这是我对你们的希望。


我们谈到深夜才散。

花生做的食品都吃完了,父亲的话却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上。

1.选文最主要运用了()描写的方法。

A语言 B动作 C心理
2.用文中加点的词语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谈谈你对画线句子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维创新大拓展
七、生活中有很多平凡的人,他们像“花生”那样,默默无闻地做着贡献。

请你代表大家表达对他们的赞美之情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1.播种浇水 2.吩咐亭子
二、
1.bi àn
2.pi án
3.k ōng
4.k òng 三、1.开垦 2.竟然 3.爱戴 四、1.花生不仅味道很美,还可以榨油。

2.虽然我们距离很远,但是我们的心离得很近。

3.父亲说,这是他对我们的希望。

五、借物喻人 朴实 默默无闻 有用 体面 六、1.A 2.她虽然表情冷冷的,可是心地很善良。

3.做人要朴实,要做有用的人,要对社会、对他人有好处。

七、示例:你们虽然没有华丽的外表,没有豪言壮语,但是你们是那样伟大,那样值得敬佩。

我要向你们学习,也做一个这样的人。

备课素材
备课素材
【教材分析】
《桂花雨》是琦君写的一篇优美散文。

这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文章,描写了在家乡摇落桂花时的情景,表现了儿时生活的乐趣,字里行间充满了对家乡、对童年生活的无比怀念。

【作者介绍】
琦君(1917-2006),名潘希真,浙江温州市人。

曾任台湾中国文化学院、中央大学中文系。

有散文集、小说集及儿童文学作品40余本,主要著作有《》
《》《》《》《》《》《》《》。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
桂花:之一,是集绿化、美化、香化于一体的观赏与实用兼备的优良园林树种,桂花清可绝尘,浓能远溢,堪称一绝。

尤其是仲秋时节,丛桂怒放,夜静月圆之际,把酒赏桂,清香扑鼻,令人神清气爽。

在中国古代的咏花诗词中,咏桂之作的数量颇为可观。

课后作业
基础积累大巩固
一、读拼音,写词语。

1.我用zhú luó()把pó po()送给我的bǐng g ān ()和gāo diǎn()带回家。

2.家里的水管漏了,家具都jìn pào()在水里。

二、选词填空。

姿态姿势
1.兰花的()非常优雅、迷人。

2.他摆出这个()是想告诉大家,他不同意这样做。

三、按要求完成句子。

1.小时候,我无论
..对什么花,都.不懂得欣赏。

(用加点词语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改为肯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能力大提升
四、根据课文填空。

这篇文章以________为载体,通过描写摇桂花、思桂花,来表达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重点句段品析。

(瑶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

所以,我总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佳桂)花呢?”母亲说:“还早呢,花开的时间太短,摇不下来的。

”可是母亲一看天上布满阴云,就知道要来台风了,赶紧叫大家提前摇桂花。

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

摇呀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

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1.划去括号内错误的字。

2.选文讲的是_________,一个_____字准确地表现出了作者当时高兴的心情。

3.选文哪句话点明了课题?用横线画出来。

思维创新大拓展
六、请写出你熟悉的一首思念家乡的古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1.竹箩婆婆饼干糕点
2.浸泡
二、1.姿态 2.姿势
三、1.无论什么时候,我都不会放弃学习。

2.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都浸在桂花香里的。

3.这里的桂花再香,怎么能比得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呢?
四、桂花思念家乡
五、1.瑶佳 2.摇桂花乐
3.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六、示例: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阿珍珠鸟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到由于“我”为珍珠鸟创造了安逸舒适的生活环境,精心地呵护它们,逐渐得到了它们的信赖。

揣摩课文的表达方法。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抄描写珍珠鸟外形和动作的语句。

4、产生喜爱小动物的情感,体会到人与动物的和谐相处要靠相互之间的信赖。

教学重点:
知道虽然珍珠鸟很怕人,但是由于“我”为它们创造了安逸舒适的生活环境,精心呵护它们,才使得它们与“我”越来越亲近,给“我”带来情意,从而体会到人与动物的和谐关系要靠彼此的信赖。

教学难点:
理解“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含义。

教学准备:
自制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摘抄描写珍珠鸟外形和动作的语句。

3、学习作者精心呵护一对大珍珠鸟的内容。

4、试背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重点:
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通过学习作者精心呵护一对大珍珠鸟的内容,初步感受作者对珍珠鸟的关爱。

教学过程:
(一)读题目,师生共同介绍作者。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检查并强调一些字词的读音,如:垂蔓、葱茏、啄着、撞得、嚓嚓、较远、扒开、趴在、颤动、好熟、呷呷嘴
2、学习“巢”的笔画,订正“框”的笔顺。

3、结合课文相关语句,理解词语意思:决不、神气十足、再三、信赖
4、检查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三)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1、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将订正过的字词在句子中朗读准确。

2、默读课文,想想本文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3、全班交流。

(四)师生共同介绍珍珠鸟,了解到它是一种怕人的鸟,阅读课文中描写珍珠鸟外形和动作的语句,练习朗读。

(五)品读作者精心呵护一对大珍珠鸟的内容,初步感受作者对珍珠鸟的关爱。

(六)作业:
1、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摘抄课文中描写珍珠鸟外形和动作的语句。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到由于“我”为珍珠鸟创造了安逸舒适的生活环境,精心地呵护它们,逐渐得到了它们的信赖。

揣摩课文的表达方法。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产生喜爱小动物的情感,体会到人与动物的和谐相处要靠相互之间的信赖。

教学重点:
知道虽然珍珠鸟很怕人,但是由于“我”为它们创造了安逸舒适的生活环境,精细呵护它们,才使得它们与“我”越来越亲近,给“我”带来情意,从而体会到人与动物的和谐关系要靠彼此的信赖。

教学难点:
理解“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引入:
齐读课题。

先播放珍珠鸟的视频画面,请同学们浏览课文,找出作者是怎么描写珍珠鸟外形的?冯骥才先生饲养了一家三只珍珠鸟,在小鸟与大作家相伴的日子里,作者曾以他的笔触流泻下了一时的感受,还记得是什么吗?齐读——“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初读了课文,你知道是说的是谁信赖谁呀?(珍珠鸟的雏儿信赖作者冯骥才)
(二)学习课文:
1、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学习了1至5自然段,大家知道了那一对大珍珠鸟与作者一点点?(熟悉了)可作者是怎样描写小珍珠鸟逐渐信赖作者的呢?出示自学提示:认真默读课文第6-16自然段,从哪些语句看出小珍珠鸟逐渐信赖了作者?你有什么感受?做简要批注,再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2、学生默读自学批注,教师巡视。

3、学生汇报交流,教师点拨:
教师设想:学生学习的切入点可能会有多种,如:按照文章顺序谈,也可能先谈自己感受最深的内容,也可能将两处联系起来谈,这都是允许的,教师要顺学而导,以学定教。

(1)“探脑袋”:小珍珠鸟的好奇心多强呀!
(2)“屋里飞”:
小珍珠鸟在屋里的具体表现让我们忍俊不禁,它都去了哪呀?(笼子四周——柜顶上——书架上——灯绳旁——画框上——窗框上)地点变化了这么多,但我们为什么没有错乱的感觉,作者是如何巧妙描写的?(用了三个“一会儿”)瞧,我们低年级学过的表示时间短的词大作家用的多巧妙呀,没画下来的同学快快批画积累下来。

小珍珠鸟在屋里四处活动,看来,它不仅活动的地点变了,活动的?(方式)也变了。

如果我就是作者,谁能来扮演小珍珠鸟告诉我原因好吗?师生进行对话。

师:你这只小家伙为什么起先只在笼子四周活动呢?
师:为什么又敢在我的屋里飞来飞去呀?
师:你为什么要落在柜子顶上呀?
师:你为什么那么神气十足地站在书架上,还敢啄我尊敬的那些大文豪的名字呀?
师:你一定觉得撞灯绳,跳上画框很有趣吧?窗子都打开了,你站在窗框上为什么都不飞出去呢?
自由读,指名读。

(3)“喝茶水”:
它的这一系列举动,确实有了很大变化。

看来大家越来越了解它了,能结合课文内容补充一下吗?[出示文字片]
它先离我较远,见我不去伤害它,便一点点挨近,它是一只的小鸟。

然后它蹦到我的杯子上,俯下头来喝茶,再偏过脸瞧瞧我的感受,它真是一只的小鸟。

它放开胆子跑到稿纸上,绕着我的笔尖蹦来蹦去,它更是一只的小鸟。

指名回答。

你们填写的这些词,不禁让我想到都和文中哪个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怕人的鸟)珍珠鸟的性格也变化了?能将你的感受朗读出来吗?
(4)“啄笔尖”:同桌合作朗读这一段。

(5)“肩头睡”:
作家不是最珍惜自己的创作时间吗?不是最怕自己的创作思路被打断吗?(出示资料:冯骥才先生的话:“我的生活秩序是很严的。

无论有多么忙,我还是要保证每天有写作的时间。

”)小鸟在作家创作时睡在他肩头的画面却被作者称作美好的境界,对比冯骥才先生的这句话,不矛盾吗?你有什么感受吗?(冯骥才将呵护小鸟看得比写作更重要)
我们也和作者深有同感,都不忍心搅了小鸟的甜梦,我们该怎么读这一段呢?指名读。

提示学生应轻声慢读。

(三)回读第1—6自然段:
1、看来,在作者的精心呵护下,小珍珠鸟的活动地点变化了,我们感受到小珍珠鸟的活动方式、性格也发生变化了,它越来越亲近“我”,越来越信赖“我”了。

透过小珍珠鸟的变化,你感到仅仅是小珍珠鸟信赖作者吗?
大鸟也信赖我,它们允许自己的孩子飞出笼子,与“我”亲近。

2、文中哪些语句体现出一对大珍珠鸟也信赖“我”?你不禁想读一读课文的哪些段落?默读1—6自然段,画一画相关语句。

3、谁来朗读你画到的语句,体现一对大珍珠鸟也信赖“我”。

学生朗读所画语句。

(1)“它们就像躲进深有的丛林一样安全;从中传出的笛儿伴又细又亮的叫声,也就格外轻松自在了。


(2)“小鸟的影子就在这中间隐约闪动,看不完整,有时连笼子也看不出,却见它们可爱的鲜红的小嘴儿从绿叶中伸出来。


(3)“它们便渐渐敢伸出小脑袋瞅瞅我。

我们就这样一点点熟悉了。


(四)关注描写人的语句,体会信赖是彼此创造的:
1、不论是大珍珠鸟,还是小珍珠鸟都对“我”产生了信赖,但这珍珠鸟一家为什么会对“我”产生信赖呢?(因为是“我”精细呵护它们的缘故)画一画描写“我”精心呵护珍珠鸟的语句。

学生朗读,体会“我”对鸟的爱。

归纳出:不看——不管——不伤害——不停——不写
2、此时,我们再来体会作者的感受。

你感到仅仅是鸟信赖人吗?作者坚信只要通过自己的精心呵护;自己对小鸟的尊重;自己的付出的爱,就一定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五)扩展升华课文内容:
1、作者仅仅是想表明生活中只需要人与鸟之间的信赖吗?(不,人与人之间都需要信赖)
2、是呀,有了信赖使世界多了一抹温馨的色彩,是什么才能使“信赖”永驻人间呢?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认为是“爱”!因为爱,所以作者对珍珠鸟一家呵护备至;因为爱,所以作者笔下的小鸟也充满了灵性。

在大千世界里,何处不需要关爱,何处不需要信赖?让我们再深情地读读作者那富有哲理又打动我们的话吧!齐读:“信赖,往往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3、你能仿照作者“信赖,________________。

”的形式写一句有关信赖的句子吗?学生写后汇报。

大家都对信赖有了更深的感悟,就让我们心中多一份信赖,充满爱的情感,一齐努力地去追寻作者所期望的那种境界吧!
(六)布置作业:
1、继续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回忆自己的生活中,亲身经历或读到过哪些人与动物,人与人彼此信赖的事,写下一篇日记。

板书设计:大鸟信赖探脑袋
珍珠鸟————————————人屋里飞
小鸟爱喝茶水
啄笔尖
肩头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