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套82页)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唐诗宋词选读习题]全汇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共24套82页)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唐诗宋词
选读习题]全汇总
课时跟踪检测(一)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滕王阁
从军行 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
一、基础巩固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淑.
气(sh ū) 绮.筵(q ǐ) 银烛.
(zh ú) 扁.舟(bi ǎn) B .物候.
(h òu) 宦.游(hu àn) 铁骑.
(q í) 江渚.(zh ě) C .绿(p ín)
凤阙.(ju é) 端倪.
(n í) 凋.旗画(ch óu) D .琴瑟.
(s è) 环绕.(r ào) 牙璋.(zh ān ɡ) 金樽.(z ūn) 2.对下列词语解释无误的一项是( )
A.⎩⎪⎨⎪⎧ 长河:银河绮筵:华丽的筵席
琴瑟:指朋友宴会之乐
B.⎩⎪⎨⎪⎧
淑气:美好古调:古代的歌曲
宦游人:离家做官的人 C.⎩⎪⎨⎪⎧ 西京:代指长安凤阙:相合的兵符
凋旗画:指旗上的图画黯然失色
D.⎩⎪⎨⎪⎧ 帝子:帝王槛外:栏杆的外面
江渚:水中的小块陆地
3.填入下面横线处内容最恰当的一项是( )
月光是令人清心的,因此在中国旧诗词中,像“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但那多半是赞秋月的,而今夜是冬月,没有①________,没有②________,但空旷、辽阔。

A .①虫的吟唱、浓浓的树影
②花的清香、淡淡的秋风
B .①花的清香、虫的吟唱
②浓浓的树影、淡淡的秋风
C.①花的清香、淡淡的秋风
②虫的吟唱、浓浓的树影
D.①虫的吟唱、花的清香
②淡淡的秋风、浓浓的树影
4.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云霞出海曙,________________。

(2)忽闻歌古调,________________。

(3)闲云潭影日悠悠,________________。

(4)阁中帝子今何在?________________。

(5)宁为百夫长,________________。

二、拓展阅读
5.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渡湘江
杜审言①
迟日园林悲昔游,今春花鸟作边愁。

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

[注] ①杜审言:杜甫的祖父,仕途失意,当时被贬去僻远的峰州,《渡湘江》写于此时。

(1)有人说:“‘今春花鸟作边(边疆)愁’一句,极富匠心,令人倍感愁意。

”试从艺术手法上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魏大从军
陈子昂
匈奴犹未灭,魏绛复从戎。

怅别三河道,言追六郡雄。

雁山横代北,狐塞接云中。

勿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功。

(1)第三联上下两句中最精练传神的分别是哪一个字?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表达
7.请以王勃《滕王阁》诗中“闲云潭影日悠悠”为下联,写出上联,并作简要分析。

要求:①上联必须是白居易《琵琶行》中的诗句。

②两联都要描写秋天的景色。

(1)上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联:闲云潭影日悠悠
(2)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根据语境,仿照下面句子中本体(画线部分)的句式,补写出两个恰当的喻体。

作诗填词,本来是为了传情达意。

如果写出的诗词不能传情达意,这就有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又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还有什么用呢?
答案
1.选D A项,“扁”读piān;B项,“骑”读jì,“渚”读zhǔ;C项,“阙”读qu è,“凋”读diāo。

2.选A B项,古调:指代陆诗具有古代之风;C项,凤阙:指代长安;D项,帝子:滕王。

3.选B 可利用句式上的对仗特点和语句表达的意境来确定。

4.(1)梅柳渡江春(2)归思欲沾巾(3)物换星移几度秋(4)槛外长江空自流(5)胜作一书生
5.(1)诗人用花鸟这些使人欢娱的事物反衬远去边疆的哀愁,“乐景写哀情”,更显哀愁之深、之重,写出了诗人内心激烈的情感活动。

(2)表达了远离京师的悲哀心境,对自己仕途遭到不平的忧郁。

6.(1)分别是“横”和“接”字。

“横”字写出了雁门山地横亘代州北面之势;“接”字既逼真地描绘出飞狐塞的险峻,又点明飞狐塞遥接云中郡,组成了中原地区的天然屏障。

突出了魏大从军之所,山隘险峻,位置重要,暗示魏大此行责任重大。

(2)对魏大寄予很大的希望,激励友人勇立战功;同时也表现出诗人自己为国立功的宏愿。

7.(1)枫叶荻花秋瑟瑟
(2)①上联出自白居易《琵琶行》:“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下联则出自唐代王勃《滕王阁》:“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②联句与原诗所咏都是有关江西的风物,“枫叶荻花秋瑟瑟”描绘的是秋天浔阳江的夜色,“闲云潭影日悠悠”是游者驻足滕王阁所看到的景观。

③两句均脍炙人口,将百花洲的秋景有色有声地描绘出来。

8.解析:回答此类题目,首先看准题目要求,画线部分为本体,要求写出喻体,要注意本体与喻体要相符合,还要照顾到“作诗填词,本来是为了传情达意”这个观点,要满足画线句子的句式要求,同时还要与下文“还有什么用呢”衔接好。

答案:(示例一)做出的饭不能吃缝好的衣服不能穿
(示例二)盖的房子无法居住修建的高速路不能通车
课时跟踪检测(二) 春江花月夜
一、基础巩固
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滟.滟(yàn) 芳甸.(diàn) 徘徊.(huái)
B.霰.粒(xiàn) 潇.湘(xiāo) 画栋.(dònɡ)
C.绮筵.(yàn) 淑.气(shū) 碣.石(jié)
D.捣衣砧.(zhēn) 潺湲.(yuán) 骁.勇(xiāo)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宦游
..宦游:官宦世家
B.雪暗凋.旗画凋:雕刻
C.珠帘暮.卷暮:同“莫”,没有
D.可怜
..春半不还家可怜:可叹
3.下列诗句中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月照花林皆似霰
B.但见长江送流水
C.可怜楼上月徘徊
D.不知江月待何人
4.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__,海上明月共潮生。

(2)________________,何处春江无月明。

(3)谁家今夜扁舟子,________________。

(4)可怜楼上月徘徊,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碣石潇湘无限路。

二、拓展阅读
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后面的问题。

秋夜
朱淑真
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

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1)此诗无一“情”字而无一不含“情”,请从三、四句中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在第三、四句诗中是如何营造意境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赋得自君之出矣
张九龄
自君之出矣,不复理残机。

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

(1)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歌的后两句,诗人采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表达
7.将下面的长句改写成3个语意连贯的短句。

唐代诗人张若虚笔下那姣好和媚人的被中国人寄托了无尽的美好想像和幸福向往的在人们心目中是圣洁、美好、吉祥的象征的明月常常在夜深人静的夜晚激起异乡游子炽烈的乡思。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将下面的词语扩展成为一段生动形象、有文采的话。

要求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语意连贯,合乎情理,不少于80字。

树叶微风空中力量声音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选C C项,“筵”读yán。

2.选D A项,“宦游”为在外做官之人;B项,“凋”应为“使……暗”;C项,“暮”
应为“黄昏”,不是通假字。

3.选A A项为比喻;B、C、D三项均为拟人。

4.(1)春江潮水连海平(2)滟滟随波千万里(3)何处相思明月楼(4)应照离人妆镜台(5)斜月沉沉藏海雾
5.(1)“凉”或“缺”。

(2)“凉”既写天凉,又写心境的孤寂。

由床上之月写到天上之月,过渡(顶真)巧妙;愁情、凉床、月影和梧桐,共同营造出孤寂(离愁别怨)的意境。

6.(1)塑造了一位因为丈夫远出久而未归,内心空虚,无心劳作,日益憔悴的思妇形象。

(2)诗歌的后两句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写出了思妇因为日夜的思念,容颜憔悴,宛如那圆圆的明月,在逐渐地减弱其“清辉”,逐渐变成了缺月。

写得极含蓄委婉,又真挚动人,给人以鲜明的美的感受。

7.(1)唐代诗人张若虚笔下的明月是多么姣好和媚人!
(2)她常常在夜深人静的夜晚,激起异乡游子炽烈的乡思。

(3)人们把她看做圣洁、美好、吉祥的象征,对她寄托了无尽的美好想像和幸福向往。

8.所有的树都是乐器,每一片树叶都能发出乐音,只要有微风,它们总是沙沙作响。

无风的时候,也有细微的乐音在空中慢慢堆积,又被某种神秘的力量缓缓推倒。

这样的声音,要用心才能听到。

课时跟踪检测(三) 望月怀远送魏万之京
与诸子登岘山山居秋暝
一、基础巩固
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胜迹.(jì) 鱼梁.(liánɡ)
衣襟.(jīn) 砧.声(zhān)
B.不堪.(kān) 秋暝.(mínɡ)
浣.女(huàn) 竹喧.(xuān)
C.岘.山(xiàn) 秀颀.(qí)
盈.手(yínɡ) 竟.夕(jìnɡ)
D.御苑.(yuàn) 捕.鱼之梁(bǔ)
诵读.(dú) 炼.句(liàn)
2.下列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情人怨遥夜
..(远隔天涯的夜晚)
竟夕
..起相思(通宵)
B.不堪
..盈手赠(不能)
竹喧
..归浣女(竹林中笑语喧哗)
C.王孙
..自可留(贵族子弟)
莲动下渔舟
..(渔船)
D.人事有代谢
..(更替变化)
我辈
..复登临(我们)
3.填写在下面横线上的有关“月”的名称,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初月②凉月③晓月④明月⑤新月
甲寻章摘句老雕虫,________当帘挂玉弓。

乙晴云如擘絮,________似磨镰。

丙________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丁________如弓未上弦,分明挂在碧霄边。

戊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________共潮生。

A.③⑤④①② B.③⑤②①④
C.④③②①⑤ D.②①④⑤③
4.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__,清泉石上流。

(2)人事有代谢,________________。

(3)海上生明月,________________。

(4)灭烛怜光满,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云山况是客中过。

(6)莫见长安行乐处,________________。

(7)________________,莲动下渔舟。

(8)水落鱼梁浅,________________。

二、拓展阅读
5.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问题。

鹿柴①
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②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注] ①鹿柴:柴,读zhài ,地名,在作者隐居地辋川。

②返景:傍晚的斜阳。

(1)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主要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阅读下面这首诗,按照要求回答问题。

宿建德江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这首诗的后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景物?借此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表达
7.将下面的四个句子整合成一个单句。

有效信息不能减少,字数可增减。

孟浩然是与王维齐名的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作家。

他是唐代第一个大量写作山水田园诗的诗人。

他的诗歌以山水诗居多。

其中往往在抒写孤高的情怀中夹杂着失意的情绪。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请根据王维的诗句“竹喧归浣女”写一个场景。

要求:①想像合理;②语言生动;
③不超过50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选A A项,“砧”读zhēn。

2.选C C项,王孙,这里指作者自己。

3.选B 结合语境推断。

4.(1)明月松间照(2)往来成古今(3)天涯共此时(4)披衣觉露滋(5)鸿雁不堪愁里听(6)空令岁月易蹉跎(7)竹喧归浣女(8)天寒梦泽深
5.(1)这首诗主要写了鹿柴附近山中的景色,突出表现的是空寂和幽暗。

表达了作者对宁静、悠闲生活的追求。

(2)这首诗主要运用了衬托的手法,即一、二句用有声衬无声,突出空寂;三、四句用有光衬无光,突出幽暗。

6.这首诗的第三句写的是在江上远望,旷野无垠,远处的天空显得比近处的树木还低,景色苍苍茫茫,借以渲染愁绪。

第四句写近景,看见江中月影,倍感亲切,这一句有反衬意味,通过只有“月近人”,暗示没有人近人,深化了孤独愁苦之情。

7.唐代第一个大量写作山水田园诗并与王维齐名的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作家孟浩然在他抒写孤高情怀的山水诗中往往夹杂着失意的情绪。

8.解析:此题考查扩展语句的能力。

解答此题,一要认真阅读诗句,明确诗句中所写的对象,竹林、洗衣少女;二要展开联想和想像,想像诗句中描写的一群少女洗衣归来经过竹林的情景。

组织答案时要注意字数要求。

答案:(示例)洗完衣服的少女们拎着水桶,踏着月色,从婆娑的竹林间穿过,伴着银铃般的笑声,叽叽喳喳地打闹着归来。

课时跟踪检测(四)燕歌行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
一、基础巩固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正确的一项是()
A.燕.国(yàn)扼.腕(è)
B.征戍.(shù) 旌旆.(pèi)
C.玉箸.(zhě) 蓟.北(jì)
D.草檄(xí) 伫.立(zhǔ)
2.下列字形准确无误的一项是()
A.苍海船舱碣石缴纳
B.扼杀膨涨榆关唏嘘
C.瀚海戍守铠甲飘摇
D.功勋逶迤频临伫立
3.下列关于诗歌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燕歌行》作者写的是边塞战争,但重点不在于民族矛盾,而是同情广大兵士,讽刺和愤恨不恤兵士的将军。

B.《燕歌行》中用了大量的对比,矛头所指十分明显,大大加强了讽刺的力量。

C.《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为了表现边防将士高昂的爱国精神,诗人用了对比手法,极力渲染、夸张环境的恶劣,以突出人物不畏艰险的精神。

D.岑参很善于抓住环境和细节来描写唐军将士勇武无敌的飒爽英姿。

4.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__,天子非常赐颜色。

(2)金伐鼓下榆关,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单于猎火照狼山。

(4)________________,美人帐下犹歌舞。

(5)杀气三时作阵云,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_,死节从来岂顾勋?
(7)君不见沙场征战苦,________________。

(8)轮台九月风夜吼,________________,随风满地石乱走。

(9)马毛带雪汗气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虏骑闻之应胆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拓展阅读
5.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岑参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1)这首诗写了________这一中国传统节日,从本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词语可以看出。

(2)“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是怎样表现的?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塞上听吹笛
高適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①,风吹一夜满关山②。

[注]①梅花何处落:是将“梅花落”三字拆用,意谓:何处吹奏《梅花落》。

梅花落,曲调名。

②关山:山名,在今宁夏南部。

(1)“雪净胡天牧马还”一句所写景物显示了怎样的氛围?在全诗中有怎样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风吹一夜满关山”指的是什么?此句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表达
7.下面这段文字摘自大型电视纪录片《唐之韵》,请结合语境填写上一个比喻句。

盛唐的边塞诗意境高远,格调悲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盛唐的边塞诗人视野开阔,胸怀激荡,充满了磅礴的浪漫气质和一往无前的英雄主义精神。

他们唱出了时代的最强音,充分体现了盛唐精神,是古代诗坛上绝无仅有的奇葩,是后世诗人可望而不可即的高峰。

8.重新排列下列句子,使其意义完整,语脉连贯流畅。

(1)像岑参在《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中为渲染天气的严寒、环境的艰苦和临战的紧张气氛仅用“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句,抓住马身上汗水凝而又化,化而又凝的细节入诗,一切尽在不言中了。

(2)一首小诗,以细节为中心组成全篇,往往能显得凝练、集中、韵味无穷。

(3)文学作品中真实生动的细节描写,也能获得这种“见微而知著”的效果,运用活生生的细节,集中、凝练、鲜明、生动地体现神韵,自有其奇妙的艺术功效。

(4)常言道:一滴水能反映出太阳的光辉,一片枯叶能显现肃杀的清秋,窥一斑而见“全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选B A项,“燕”读yān;C项,“箸”读zhù;D项,“伫”读zhù。

2.选C A项,苍—沧;B项,涨—胀;D项,频—濒。

3.选C C项,“诗人用了对比手法”不对,应为“典型的细节描写”。

4.(1)男儿本自重横行(2)旌旆逶迤碣石间(3)校尉羽书飞瀚海(4)战士军前半死生(5)寒声一夜传刁斗(6)相看白刃血纷纷(7)至今犹忆李将军(8)一川碎石大如斗(9)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10)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伫献捷
5.(1)重阳节九日登高酒菊
(2)两句诗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寄托了诗人对国事的忧虑和对早日平定安史之乱的渴望。

诗人一是直抒其情,二是运用想像的手法表达自己的感情。

6.(1)胡天北地,冰雪消融,傍晚战士牧马归来,这一情景显示出边烽暂息、和平宁谧的氛围。

这句诗为全诗奠定了开朗壮阔的基调。

(2)“风吹一夜满关山”是指《梅花落》歌声。

将“梅花落”拆开,又构成一种虚景,似乎风吹的不是笛声而是落梅的花瓣,它们四处飘散,一夜之中洒满关山。

这虚景又恰与雪净月明的实景搭配和谐,虚实交错,构成美妙阔远的意境。

战士由听曲而想到故乡的梅花,而想到梅花之落,句中也就含有思乡的意味。

7.雄浑的军号,一声声吹得历史都热血沸腾
8.解析:本句群共4句,可分为两大部分,(1)(2)(3)是文学细节的效果,(4)为“水”、“枯叶”等自然景物。

很显然,(4)为引起,然后过渡到文学作品,(3)中“也能”表明(3)承接(4),然后以“小诗”(2)为证,最后具体举例(1)说明。

答案:(4)(3)(2)(1)
课时跟踪检测(五)梦游天姥吟留别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一、基础巩固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组是()
A.剡.溪(shàn)渌.水(lù)
木屐.(jī) 天暝.(mínɡ)
B.独酌.(zhuó) 徘徊
..(pái huái)
邈.云汉(miǎo) 暂.还(zàn)
C.鸾.鸟(luán) 惊悸.(jì)
怳.然(huǎnɡ) 战栗.(lì)
D.殷.岩泉(yān) 瀛.洲(yínɡ)
云霓.(ní) 天台.山(tāi)
2.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天姥连天向天横.(遮断)
月既不解.饮(懂得)
B.我欲因.之梦吴越(依据)
暂伴月将.影(和)
C.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侍奉)
永结无情
..游(忘情)
D.势拔.五岳掩赤城(突出)
相期.邈云汉(期待)
3.下面是古人诗词中描写月色的句子,选出与其他三句的感情基调不同的一项() A.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B.别时茫茫江浸月
C.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D.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4.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诗中体现作者对社会现实憎恶而追求自由乐土的理想的一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月下独酌》诗人用“________,________”真诚和“月”、“影”相约,充分体现了作者放浪形骸、狂荡不羁的性格。

(3)青冥浩荡不见底,________________。

(4)霓为衣兮风为马,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怳惊起而长嗟。

(6)________________,失向来之烟霞。

(7)花间一壶酒,________________。

(8)举杯邀明月,________________。

(9)________________,我舞影零乱。

二、拓展阅读
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独坐敬亭山
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注]这首五绝作于天宝十二载(753)秋李白游宣州时,距他被迫于天宝三载离开长安已近十年。

(1)“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两句诗的诗眼是哪两个字?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两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山中问答
李白
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1)诗中“笑”字值得玩味,你能品析其中的韵味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什么特色?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表达
7.请按画线句子的句式补写下文。

(至少写两位)
徜徉在这座文学珍宝馆,我们目不暇接,我们流连忘返。

在这里,我们与中国文学史上的众多名流巨匠擦肩而过:迎面走来的是“天子呼来不上船”笑傲红尘的李白,眼望“国破山河在”老泪纵横的杜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浙江高考)依据下面的示例仿写,要求句式、结构与示例相似,不得选择“月”“湖”“鱼”作为描述对象。

【示例】
弯月落在湖水中;
鱼儿游去了,
碎得月影半池——
听见了嫦娥幽怨的歌声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选D D项,“殷”读yǐn。

2.选D D项,拔:超出;期:相约。

3.选A李白一向爱月,视月如友,这里的“湖月”明显有喜爱之情。

B句出自白居易的《琵琶行》,写白居易与朋友分别时江面的景色;C句出自柳永的《雨霖铃》,写想像中与恋人分别后的情景;D句出自姜夔的《扬州慢》,写扬州遭兵火摧残后的二十四桥的情景。

B、C、D这三句中描写月色的句子,都表现了一种凄清冷落的情调。

4.(1)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2)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3)日月照耀金银台
(4)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5)忽魂悸以魄动
(6)惟觉时之枕席(7)独酌无相亲(8)对影成三人
(9)我歌月徘徊
5.(1)诗眼是“尽”与“闲”。

这两个字将读者引入一个“静”的境界——鸟飞尽了,一片白云在悠闲地飘着,多么清幽,多么平静啊!正是这种“静”,烘托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寂寞。

(2)这两句诗运用拟人手法,写出诗人对“敬亭山”的喜爱,反衬出诗人对现实社会的失望。

6.(1)“笑”字不仅表现出诗人喜悦而矜持的神态,造成了轻松愉快的气氛,而且这“笑而不答”,还带有几分神秘的色彩,造成悬念,以诱发人们思索的兴味。

(2)这首诗语言质朴自然,轻松活泼。

全诗采用问答的形式,口语化的语言,平淡悠远。

表达了诗人超脱现实、热爱自然、宁静闲适的心情。

7.听一曲琵琶泪洒青衫的白居易登楼远望心忧天下的范仲淹
8.解析:本题考查仿用句式的能力。

解答此题时,首先应明确题目要求如“句式、结构与示例相似”。

其次要分析示例中的事物,理清它们之间的关系,“月”与“鱼”同在“湖”中,有动有静,第三句紧承前两句营造的意境,第四句有着丰富的想象力和意趣。


次要明确示例的表现手法,第四句是想象的内容,同时还是一个问句的形式。

最后要注意所写句子符合情理。

答案:(示例)残花缀在繁枝上;
鸟儿飞去了,
撒得落红满地——
听见了花儿落地的叹息么?
课时跟踪检测(六)送友人将进酒
一、基础巩固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或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将.进酒(qiānɡ)且.为乐(暂且)
B.馔.玉(zuàn) 会须
..(应当,应该)
C.恣.欢谑(zì) 恣.欢谑(放纵,无拘束)
D.烹.羊宰牛(pēnɡ) 呼儿将出
..(拿出)
2.与“朝如青丝暮成雪”一句的写法相同的诗句是()
A.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B.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C.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D.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洲
3.下列句子中的“将”字对应义项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1)将进酒,杯莫停(2)呼儿将出换美酒(3)暂伴月将影(4)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5)王侯将相宁有种乎(6)韩信将兵,多多益善(7)曾不知老之将至
①将要②将领③率领④和⑤扶持
⑥请⑦拿
A.⑤⑦④⑥②③①B.⑥⑦④⑤②③①
C.⑤④⑥⑦①③②D.⑦⑥③②①④⑤
4.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最大气苍凉的景物描写:____________________,奔流到海不复回。

(2)最自信的诗句:天生我材必有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最狂傲不羁的诗句:仰天大笑出门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青山横北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孤蓬万里征。

(6)浮云游子意,__________________。

(7)__________________,但愿长醉不复醒。

(8)古来圣贤皆寂寞,__________________。

(9)五花马,千金裘。

__________________,与尔同销万古愁。

二、拓展阅读
5.阅读下面的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白云歌送刘十六归山
李白
楚山秦山皆白云,白云处处长随君。

长随君,君入楚山里,云亦随君渡湘水。

湘水上,女萝衣,白云堪卧君早归。

[注]这首诗是李白送刘十六归隐时所作。

(1)诗人借“白云”描绘了刘十六具有怎样的形象特征?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诗人抒发的情怀。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阅读下面的一首诗,完成文后问题。

沙丘城下寄杜甫
李白
我来竟何事?高卧沙丘城。

城边有古树,日夕连秋声。

鲁酒不可醉,齐歌空复情。

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

[注]这首诗是李白暂别杜甫后寄居沙丘时所作,对杜甫表示了深深的怀念。

沙丘,大约在山东汶水流域。

(1)“借景抒情”乃诗歌创作中的主要手法,请分析李白在这首诗中是如何运用这种手法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鲁酒不可醉,齐歌空复情”这两句诗是如何表现诗人对杜甫的深深怀念之情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表达
7.根据下面的例句,运用比喻仿写句子。

山水田园诗是乡村牧童的一支短笛,清新而幽雅,绿林、青山、落日、孤烟,尽收眼底。

李白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以下面给出的文字为总领句,结合具体诗句写一段话来诠释前面的文字。

(不少于60字)
李白高度的夸张和惊人的幻想,让人感到的却是高度的真实。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选B B项,“馔”读zhuàn。

2.选D D项与例句均用了夸张修辞。

3.选B(1)句“请”;(2)句“拿”;(3)句“和”;(4)句“扶持”;(5)句“将领”;
(6)句“率领”;(7)句“将要”。

4.(1)黄河之水天上来(2)千金散尽还复来(3)我辈岂是蓬蒿人(4)白水绕东城(5)此地一为别(6)落日故人情(7)钟鼓馔玉不足贵(8)惟有饮者留其名(9)呼儿将出换美酒
5.(1)飘逸、高洁。

(2)全诗从“白云”始,以“白云”终,“白云”与刘十六形影不离,表现了诗人对友人依依不舍的深挚情谊。

末句“白云堪卧君早归”,表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6.解析:(1)只需结合“古树”“日夕”与“秋声”“汶水”等意象,结合注释,答案便不难得出。

(2)回答此题只要抓住“空”字即可品味出诗人的情感。

答案:(1)古树、日夕、秋声等景物烘托出一种近乎于哀婉凄凉的心情,杜甫的离去使诗人此时此刻的心绪极为不佳;再有,将自己的思念之情喻为汶水,浩浩荡荡随友而去,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