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基层博物馆藏品保管的现状与策略王欣然1白丹2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基层博物馆藏品保管的现状与策略王欣然1 白丹2
发布时间:2021-08-10T09:58:26.789Z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15期作者:王欣然1 白丹2
[导读] 文物有着重要的科学价值、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博物馆馆藏文物保管是博物馆的重要业务工作之一
1.宝鸡民俗博物馆陕西宝鸡 721006;
2.宝鸡青铜器博物院陕西宝鸡 721006
摘要:文物有着重要的科学价值、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博物馆馆藏文物保管是博物馆的重要业务工作之一。

我国基层博物馆数量众多,但在馆藏文物的保管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

基于部分基层博物馆藏品保管的基础设施、保存环境,保管人员的专业能力以及藏品信息化管理三各方面对文物保管现状,并提出对应的解决策略,使得基层博物馆馆藏文物得到更好的保护。

关键词:基层博物馆;文物保管现状;解决策略
文物是人类历史发展的重要见证者和记录者,有着重要的科学价值、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博物馆是收藏文物的重要场所,博物馆馆藏文物的保管是博物馆开展业务工作的重中之重。

20世纪开始,我国建立了大量市县级博物馆,由于受到资金和博物馆建设技术等多方面条件限制,基层博物馆数量庞大,但自身依旧存在诸多问题。

本文基于基层博物馆藏品保管的一些现状展开论述,提出对应的解决策略,使得基层博物馆藏品的到更好的保护。

一、基层博物馆藏品保管的现状
(一)基础设施不够完善,文物保存环境差
基础设施是博物馆文物保管的首要条件,没有好的基础设施,文物保管工作无从谈起,很多基层博物馆的基础设施和保存环境都存在不少问题。

部分基层博物馆的藏品库房、藏品柜架及囊匣等数量严重短缺,为了节约空间,便将文物堆放起来进行保存,对文物造成了严重的破环。

文物保藏环境差,也会缩短文物的寿命。

很多基层博物馆库房的设置没有考虑到文物保管所需的适宜环境,库房自身环境差,同时缺乏温湿度和有害气体等检测设备、消防设备、通风设备、恒温设备、除湿设备等硬件设施,不利的保存环境对文物造成了直接损害。

例如对于纸质文物,湿度过高会造成纸张粘连、发霉、墨迹褪色等现象,湿度过低又会造成起翘、脆裂等情况。

目前已经公认的博物馆建筑物内环境气候的标准数值是:温度应保持在15~25℃,相对湿度控制在45%~60%之间,但这是泛指各类文物而言,不同质地的文物,有其更加严格的温湿度控制范围。

温湿度骤变对于藏品也是十分危险的,一般气温日较差不得高于2~5℃,相对湿度不得大于5%,在此数值内缓慢的波动对文物影响较小。

[1]因此,必须加强对基层级博物馆的基础设施建设,才能有效提升博物馆的文物保管能力。

(二)保管人员专业能力不足
很多基层博物馆的保管人员缺乏专业知识,对于文物保管的理解仅仅是掌握文物的数量,他们没有掌握文物保护知识,缺乏文物保护技能。

专业知识的缺乏往往会导致工作过程中操作不当,从而损害文物,也无法正常开展文物抢修和保护修复工作。

[2]例如,青铜器锈蚀中,粉状锈被喻青铜器的“癌症”,一旦产生难以控制,最终会造成整个青铜器糟朽消失。

如果库房中一件青铜器增长粉状锈,由于未的到保管人员的重视而没有采取任何隔离修复等有效措施,不仅此件青铜器会受到损坏,而且很快会将粉状锈传染给其他一起存放的青铜器。

很多基层博物馆对于保管员专业知能力不够重视,并不会对专门对保管人员进行这一方面的技能培训。

(三)藏品信息化管理不到位
藏品进行信息化管理有准确度高、速度快、图文并茂等优点,能满足不同层次利用者的要求。

但部分基层博物馆由于缺少专门的信息技术人才与经济条件的限制无法利用信息管理系统对文物进行管理,出入库房登记、记录文物档案等工作仍然采用手工填写的方式。

不仅降低了工作效率,而且查找文物资料也十分麻烦,在检索文物信息的时候只能依靠工作人员手动翻阅资料进行查找,如果想要了解文物外观的信息,就不得不进入库房对文物进行翻找。

而手工抄写的文物资料,时间一久面会临字迹模糊的情况,还要重新进行抄录,增加了保管人员的工作量,同时在翻找文物的过程中也可能出现损害文物的情况。

[3]在与别的部门或者单位进行业务交流的时候,没有电子信息资料也会变得非常不便。

二、做好博物馆藏品保管的具体策略
(一)完善基础设施,优化藏品保存环境
博物馆的经费中每年应预留出用于改善基础设施和优化藏品保存环境的费用,同时也可通过对外推出展览、周边文创产品的开发等收入拓展费用的来源。

完善基础设施,优化藏品保存环境,首先,要保证库房、文物柜架及囊匣数量充足,同时控制文物存放环境的温湿度、光照及有害气体等,做好防火、防尘及防虫,给文物的存放提供一个安全适宜的存放环境。

在库房内配备温湿度和有害气体等检测设备、消防设备、通风设备、温湿度控制设备等,保证文物库房温湿度适宜、通风方便、安全可靠。

其次,将藏品进行类别的划分,按照不同种类文物对环境的要求分开保存,例如将有机质文物和无机质文物必须分开保存,有条件的情况将不同质地的文物分别存放。

文物柜架
要有良好的密封性,尽可能每件文物定制单独的囊匣,这样既可以从库房大环境进行控制,也方便进行微环境的控制,使文物处于最佳保存环境。

最后,要定期安排的工作人员对库房、文物柜等进行检查、打扫,对文物的保存状况进行记录,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处理。

(二)提升文物保管人员的专业能力
保管人员的专业能力直接决定了一所博物馆文物保管能力的高低。

提升文物保管人员的专业能力是博物馆运营管理的重中之重。

要想提高保管人员的专业能力,首先要以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建立健全监管机构。

做到权责明确,奖罚分明,例如可以定期进行考核,对于业务能力不合格,工作不积极的员工进行处罚;对业务能力优秀、认证负责的保管人员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在部门内部形成争优评先的良好工作氛围,激发保管人员的工作热情,推动博物馆文物藏品保管工作的顺利进行。

[4]其次,对现有的工作人员再培训,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模式,单位或部门可以邀请优秀专家、学者进行授课或者对工作进行指导,同时鼓励本单位员工积极参加国家文物局、省文物局以及其他优秀文博单位举办的一些培训类课程,通过这两种方式双向互动,有效提升保管人员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了解博物馆的前沿知识,掌握文物保护技能,用更为科学有效的方式保护文物。

还应在博物馆内设立一定的公开竞争机制,通过公开竞聘的方式,选拔博物馆相关的专业人才,优胜劣汰,让工作人员都能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文物保管工作中。

最后鼓励员工通过自学提高自身能力,包括考取国家认可的职业证书以及参加国家文物局举办的高层次文博行业人才提升计划进行学历提升等方式提升自身综合素质。

(三)加强藏品信息化管理
目前,一部分大中型博物馆已经实现藏品信息化管理,但仍有一大部分基层博物馆采取手写记录的方式。

信息化管理主要对于资料、档案等管理的数字化管理,精准、系统、多维度把馆藏文物的文字、图片、数据、拓本、影像等资料信息,然后建立由计算机控制的馆藏文物数据库。

[5]虽然前期建立需要做大量的基础工作,例如分类分档整理,数码处理如拍摄照片、视频,查漏补缺信息等,但一旦完成数字化的档案信息,就会使馆藏文物得保管起来更加迅速和便捷。

一方面是的部门之间工作涉及范围变广,可与其他部门甚至其他单位更加方便的进行业务交流,例如筹划展览,双方对于所需展品的了解会更加方便。

另一方面,信息化管理节约了大量笔墨纸张等办公耗材和人力成本,只要有电脑即可进行大量工作。

三、结语
基层博物馆数量众多,在物质文化相对发达的今天,人民群众对于精神文明的需求更为明显,尤其是基层博物馆与群众进行文化交流更为密切。

文物只有被妥善的保管,才能不断延长它们的寿命,才能将其自身的价值和作用充分地发挥出来,让更多的人看到我国的优秀历史文化,树立大国文化自信,进而全面推动我国的经济、文化、科技等多方面的共同进步与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