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经济学重点张元鹏

合集下载

张元鹏《微观经济学》(中级教程)笔记(第4章 消费者行为理论Ⅱ)

张元鹏《微观经济学》(中级教程)笔记(第4章  消费者行为理论Ⅱ)

张元鹏《微观经济学》(中级教程)第四章 消费者行为理论(Ⅱ)复习笔记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显示性偏好理论 1.何谓显示性偏好 (1)假定:①人们的偏好在观察期内保持不变,且具有一致性。

②人们的偏好具有传递性。

即A B >,B C >,则A C >。

③偏好具有凸性。

任何两个组合的加权平均所形成的新组合均大于其中的任何一个。

④消费者作为理性的人始终追求其效用最大化。

(2)直接显示性偏好假设某消费者消费两种商品1X 和2X 。

令()1112,X X 为消费者在收入I 并以价格()12,P P 所购买的最佳消费组合,()2212,X X 是在同等收入和价格条件下能够支付但未被选择的消费组合,且()()11221212,,X X X X ≠,这就意味着:221122P X P X I +≤,111122P X P X I +=。

从而,有:112211221122P X P X P X P X +≥+由此认为,()1112,A X X 是显示地被偏好于()2212,B X X ,而且,这是一种直接显示性偏好。

即:对于A 组合和B 组合,消费者在现行价格下用既定的收入都买得起,而在实际购买中选择了A 组合,这对消费者来说,A 组合显示出优于B 组合,消费者更为偏好A 组合。

图4-1 直接显示偏好(2)间接显示性偏好假定某消费者在一定的收入和价格下,面临三组消费组合分别是:()1112,A X X ,()2212,B X X 和()3312,C X X 。

(NEW)张元鹏《微观经济学》(中级教程)课后习题详解

(NEW)张元鹏《微观经济学》(中级教程)课后习题详解

目 录第一篇 微观经济学导论第一章 微观经济学是什么第二章 需求、供给与市场均衡第二篇 完全竞争环境下的微观经济运行第三章 消费者行为理论(Ⅰ)第四章 消费者行为理论(Ⅱ)第五章 生产者行为理论(Ⅰ)第六章 生产者行为理论(Ⅱ)第七章 竞争性市场分析:产品市场第八章 竞争性市场分析:要素市场第九章 一般均衡与福利经济学第三篇 不完全竞争环境下的微观经济运行第十章 完全垄断理论第十一章 垄断竞争理论第十二章 寡头市场第十三章 博弈论与厂商的策略性行为第十四章 不完全竞争下的要素价格理论第四篇 不确定下、信息与市场失灵第十五章 不确定性、风险与信息非对称第十六章 市场失灵、外部性与公共物品第一篇 微观经济学导论第一章 微观经济学是什么1判断题(1)任何不对其索取价格的物品都是自由取用物品。

( )【答案】×【解析】自由取用物品是指相对于人类的欲望来说,其数量是无限的,取用时不需要花费任何代价,其价格为零,如自然界中的空气、水等。

但是不对其索取价格并不代表都是自由取用物品,如得到免费馈赠的物品,对于被赠与人来说未被索取任何价格,但该物品仍是经济物品。

(2)稀缺物品一定有一个直接以货币支付的价格。

( )【答案】×【解析】稀缺物品是指相对于人类无限多样性的需要或欲望而言,其数量是有限的,取用时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其机会成本大于零。

但不是所有的稀缺性都可以用货币来表示。

例如,随着工业的发展和环境污染,清洁的水和新鲜的空气逐渐变得稀缺,但难以用货币来衡量。

(3)如果你得到两张免费的奥运会参观券,它们可以看作是自由取用物。

( )【答案】×【解析】自由物品的免费取用是对于所有社会成员而言的,奥运会参观券对于其他人来说,仍需支付一定的价格,所以是稀缺物品。

(4)如果某种资源免费供应时社会成员所需要的多于现有的,那么,这种资源就是稀缺的。

( )【答案】√【解析】当某种资源免费供应社会成员所需要的多于现有的,便出现了资源的有限性与欲望的无限性的矛盾,从而这种资源是稀缺的。

张元鹏《微观经济学》(中级教程)【章节题库】详解 第八章 竞争性市场分析:要素市场【圣才出品】

张元鹏《微观经济学》(中级教程)【章节题库】详解  第八章 竞争性市场分析:要素市场【圣才出品】

第八章竞争性市场分析:要素市场一、名词解释1.边际技术替代率(MRTS )答:在维持产量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增加一单位某种生产要素投入量时所减少的另一种要素的投入数量,被称为边际技术替代率,其英文缩写为MRTS 。

用K ∆和L ∆分别表示资本投入量的变化量和劳动投入量的变化量,则劳动对资本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的公式为:LK KMRTS L∆=-∆生产要素相互替代的过程中存在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即在维持产量不变的前提下,当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不断增加时,每一单位的这种生产要素所能替代的另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是递减的。

边际技术替代率之所以会出现递减趋势,主要在于:任何一种产品的生产技术都要求各要素投入之间有适当的比例,这意味着要素之间的替代是有限制的。

2.生产要素(factors of production)答:生产要素指用于生产产品和劳务的投入。

劳动、土地和资本是三种最重要的生产要素。

传统经济学把生产要素分为三种,即土地、劳动和资本。

其所有者分别为地主、劳动者和资本家。

这三类生产要素的价格,则分别被称为地租、工资和利润(包括利息)。

到19世纪末,第四种生产要素——企业家才能被“发现”。

于是,利润被看成是企业家才能的收益,而“利息”被看成是资本所有者的收益。

3.边际产量值(value of the marginal product)答:边际产量值指投入的边际产量乘以产品的市场价格,即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厂商在生产中增加一个单位的某种生产要素投入所增加的产品的价值,等于边际物质产品(MP )与价格(P )的乘积,即·VMP MP P =。

应特别注意边际产量值VMP 与产品的边际收益MR 的区别:产品的边际收益或者简称边际收益通常是对产量而言,故称为产品的边际收益;边际产量值则是对要素而言,是要素的边际产量值。

因为存在边际收益递减规律,随着这种可变要素投入量的增多,其边际实物产量递减,从而边际产量值也逐渐下降,所以边际产品价值曲线为一条自左上方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张元鹏《微观经济学》(中级教程)笔记(第6章 生产者行为理论Ⅱ)

张元鹏《微观经济学》(中级教程)笔记(第6章  生产者行为理论Ⅱ)

张元鹏《微观经济学》(中级教程)第六章生产者行为理论(Ⅱ)复习笔记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成本的性质与成本函数在经济分析中,成本被认为是厂商进行生产活动所使用的生产要素的货币支出,或生产要素的所有者必须得到的报酬或补偿。

1.经济成本、会计成本、机会成本(1)会计成本会计成本是指厂商所使用,且从市场上购买或租来的生产要素的支出,这一般是可以从会计账簿上看出来的。

(2)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是指人们利用一定资源获得某种收入时所放弃的用于其他可能的用途所能够获取的最大收入。

机会成本的存在是与资源的稀缺性紧密联系的。

(3)经济成本经济成本是指厂商所使用的全部资源的机会成本,需要另行计算才能知道。

设为经济成本,为各种投入要素的数量,为第种投入要素的种市场价格,则:2.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企业的生产成本可以分为隐性成本和显性成本两部分,且这两部分成本都可以从机会成本的角度来理解。

(1)显性成本显性成本即财务上的会计成本,意指厂商在要素市场上购买或租用其所需的生产要素的实际支出,包括工薪、原材料、折旧、动力、运输、广告和保险等方面的费用。

(2)隐性成本隐性成本则是指应支付给厂商自有的且被用于生产过程中的那些生产要素,但实际上没有支付的报酬。

隐性成本与厂商所使用的自有生产要素相联系,反映着这些要素在别处同样能被使用的事实。

3.会计利润、经济利润和正常利润(1)会计利润会计利润是指厂商销售产品的总收益减去会计成本(即显性成本)后的余额;(2)经济利润经济利润是指厂商销售产品的总收益减去按机会成本计算的经济成本(显性成本加隐性成本)的余额,或称超额利润。

北大微观经济学讲义(张元鹏)第三章消费者行为理论

北大微观经济学讲义(张元鹏)第三章消费者行为理论
• 〖公理3〗 传递性(transitivity):假如某消 费者面临X、Y和Z三个商品组合,消费者在商 品组合X和Y之间更偏好X,在Y和Z之间更偏好 Y,则该消费者在X和Z之间就更偏好X。
axiom of consumer behavior(preference)
• 〖公理4〗 非饱和性(non satiation): 在无饱和状态时,消费者对愈多的物品其 偏好愈大;即消费数量愈多,所获满足愈大。
Engel Curve
• 恩格尔曲线:在其他条件不变 的情况下,收入水平变动对某 一商品消费量变动的关系的曲 线。
Price Consumption Curve
Relation between P.C.C and ED
Relation between P.C.C and ED
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他喜欢吃小炒。
3.4消费者预算约束、预算线
• 预算线(budget line)是 指在消费者的货币收入和商品 价格既定的条件下,消费者所 能购买到的两种商品不同组合 点的轨迹。
预算线
Y
O
X
预算空间budget space
•消费者花费其全部收入 或部分收入后所能够买 到的商品束的集合。
预算空间的图形
dMU (q) 0 dq
请思考???
• 请解释水与钻石的矛盾:在日常 生活中,水比钻石更重要,但是, 为什么水的价格如此低廉而钻石 的价格又是如此的昂贵呢?
Consumer Preferences
• 消费者偏好是指消费者根据自己的意 愿对其所消费的可能的商品组合进行 的排列。
• 通常,把消费者所可能选择的商品组 合称为商品束(a bundle of goods)
线通过 • 无差异曲线的形状凸向原点 • 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其满足程度越大

张元鹏《微观经济学》(中级教程)【章节题库】详解 第三章 消费者行为理论(Ⅰ)【圣才出品】

张元鹏《微观经济学》(中级教程)【章节题库】详解  第三章 消费者行为理论(Ⅰ)【圣才出品】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第二篇 完全竞争环境下的微观经济运行
第三章 消费者行为理论(Ⅰ)
一、名词解释
1.边际效用
答:边际效用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增加一单位商品的消费所得到的效用量的增量,
它是基数效用理论中的一个基本概念。假定消费者对一种商品的消费量为 Q ,则总效用函
3 / 63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引起消费者购买数量的减少。当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总效应为负,价格下降反而引起商 品需求量减少,这种商品称为吉芬物品。
6.恩格尔定律 答:恩格尔定律指:随着家庭和个人收入的增加,收入中用于食品方面的支出的比例将 逐渐减小。该定律是由世界著名的德国统计学家恩格尔于 1857 年阐明的。反映恩格尔定律 的系数被称为恩格尔系数,其公式表示为: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总额/家庭或个人 消费支出总额×100%。 恩格尔定律主要表述的是食品支出占总消费支出的比例随收入变化而变化的一定趋势, 揭示了居民收入和食品支出之间的相关性,用食品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例来说明经济发 展、收入增加对生活消费的影响程度。众所周知,吃是人类生存的第一需要,在收入水平较 低时,其在消费支出中必然占有重要地位;随着收入的增加,在食物需求基本满足的情况下, 消费的重心才会开始向穿、用等其他方面转移。因此,一个国家或家庭生活越贫困,恩格尔 系数就越大;反之,生活越富裕,恩格尔系数就越小。 国际上通常用恩格尔系数来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人民生活水平的状况。根据联合国粮农 组织提出的标准,恩格尔系数在 59%以上为贫困,50%~59%为温饱,40%~50%为小康, 30%~40%为富裕,低于 30%为最富裕。
2 / 63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张元鹏《微观经济学》(中级教程)习题详解(第5章 生产者行为理论Ⅰ)

张元鹏《微观经济学》(中级教程)习题详解(第5章  生产者行为理论Ⅰ)

张元鹏《微观经济学》(中级教程)第五章生产者行为理论(Ⅰ)习题详解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1.公司A和B都生产产品X。

每一个公司计划日产量为1000单位。

公司可选择使用下述生产方式(投入组合)中的任一种达到日产1000的目标:方式1 方式2 劳动L10 8资本K20 25 (1)方式1与方式2有可能同时达到技术有效吗?请解释为什么可以或者不可以。

(2)A公司每天每单位的劳动成本为200元,每单位资本的成本为100元。

对于A公司,哪种生产方式是经济有效的?(3)B公司每天每单位的劳动成本为250元,每单位资本的成本为75元。

对于B公司,哪种生产方式是经济有效的?答:(1)方式1与方式2有可能同时达到技术有效,因为方式1的劳动多于方式2,方式1的资本少于方式2,所以方式1和方式2两种投入要素的组合有可能位于同一条等产量线上,从而有可能同时达到技术有效。

(2)方式1生产1000单位日产量的总成本为120010*********C=⨯+⨯=元,平均成本为1400010004AC=÷=元。

方式2生产1000单位日产量的总成本为22008100254100C=⨯+⨯=元,平均成本为241001000 4.1AC=÷=元。

比较方式1和方式2的平均成本以及由(1)可知,两种方式均技术有效,但方式1更为经济有效。

(3)方式1生产1000单位日产量的总成本为12501075204000C=⨯+⨯=元,平均成本为1400010004AC=÷=元。

方式2生产1000单位日产量的总成本为2250875253875C=⨯+⨯=元,平均成本为238751000 3.875AC=÷=元。

张元鹏《微观经济学》(中级教程)笔记(第16章 市场失灵、外部性与公共物品)

张元鹏《微观经济学》(中级教程)笔记(第16章  市场失灵、外部性与公共物品)

张元鹏《微观经济学》(中级教程)第十六章 市场失灵、外部性与公共物品复习笔记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市场失灵的含义1.市场完全性假假设(1)竞争的完全性。

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市场主体会毫不受约束地自行其是且没有任何垄断行为。

还有市场价格可以自由地、充分地按照供求规律变动。

(2)信息的完全性。

人们对于经济活动的各方面信息,特别是各种价格及其变动具有充分的了解,并能作出正确的预见。

(3)不存在“交易成本”(transaction cost ),也就是说,在私人或企业之间的“议价”过程是不必费时、费力、费钱的(这一假设的意义也在于它保证对任何一种物品都能存在一个市场)。

2.市场失灵的概念及导致市场失灵的因素市场失灵(market failure )是指由于市场机制的不完全性而导致其在某些领域不能起作用或不能起有效作用的情况。

导致市场失灵的因素主要有:垄断的存在、经济外部性和公共物品。

二、垄断与市场失灵1.垄断的含义垄断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的垄断,指一家厂商控制一个行业的全部销售量,即只存在唯一卖者的市场结构。

广义的垄断,即垄断是一个或几个厂商控制一个行业的全部或大部分供给的情况。

2.垄断对经济效率的影响垄断者在定价时要高出边际成本,即P MC >。

假定某经济中只生产两种产品X 和Y ,且X 由竞争性市场生产,Y 由垄断性市场生产,从而有:X X X P MC MR ==;Y Y Y P MC MR >=因此,可得:X X X XY Y Y YMC MR P MRT MC MR P ==> 根据实现帕累托最优的条件,即/A B XY XY XY X Y MRT MRS MRS P P ===,所以如果存在着垄断市场,帕累托生产和交换最优条件不能得以满足,从而在配置生产资源时是缺乏效率的。

张元鹏《微观经济学》(中级教程)【课后习题】详解 第一章 微观经济学是什么【圣才出品】

张元鹏《微观经济学》(中级教程)【课后习题】详解  第一章 微观经济学是什么【圣才出品】

第二部分课后习题第一篇微观经济学导论第一章微观经济学是什么1.判断题(1)任何不对其索取价格的物品都是自由取用物品。

()【答案】×【解析】自由取用物品是指相对于人类的欲望来说,其数量是无限的,取用时不需要花费任何代价,其价格为零,如自然界中的空气、水等。

但是不对其索取价格并不代表都是自由取用物品,如得到免费馈赠的物品,对于被赠与人来说未被索取任何价格,但该物品仍是经济物品。

(2)稀缺物品一定有一个直接以货币支付的价格。

()【答案】×【解析】稀缺物品是指相对于人类无限多样性的需要或欲望而言,其数量是有限的,取用时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其机会成本大于零。

但不是所有的稀缺性都可以用货币来表示。

例如,随着工业的发展和环境污染,清洁的水和新鲜的空气逐渐变得稀缺,但难以用货币来衡量。

(3)如果你得到两张免费的奥运会参观券,它们可以看做是自由取用物。

()【答案】×【解析】自由物品的免费取用是对于所有社会成员而言的,奥运会参观券对于其他人来说,仍需支付一定的价格,所以是稀缺物品。

(4)如果某种资源免费供应时社会成员所需要的多于现有的,那么,这种资源就是稀缺的。

()【答案】√【解析】当某种资源免费供应社会成员所需要的多于现有的,便出现了资源的有限性与欲望的无限性的矛盾,从而这种资源是稀缺的。

(5)说一种理论是实证的,并不意味着它必然是正确的。

()【答案】√【解析】实证分析是描述经济现象“是什么”以及社会经济问题实际上是如何解决的,是在一定的假定及考虑有关经济变量间因果关系的前提下,描述、解释或说明已观察到的事实,对有关现象将会出现的情况做出预测。

但经济学家在分析、寻求经济活动的客观规律时,不可避免地受到其个人的经济地位、价值观念等的影响,个人的价值判断会不自觉地对实证分析产生影响。

实证分析中关于人的行为的社会认识是其分析的基础,完全的客观主义是不存在的,因而实证分析得出的理论也就不必然是正确的。

张元鹏《微观经济学》(中级教程)章节题库-生产者行为理论(Ⅰ)(圣才出品)

张元鹏《微观经济学》(中级教程)章节题库-生产者行为理论(Ⅰ)(圣才出品)

入要素所得到的总产量的增加量。例如,在生产中如果只有劳动 L 是可变投入,则劳动的边
际产量可以表示为:
MP = Q L
假设生产函数连续且可导,从而可以用总产量对可变投入量求导得出边际产量,即
MP
=
dQ dL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这样,在某一产量上的边际产量,就是该产量相对于总产量曲线上一点的斜率。
1 / 34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第五章 生产者行为理论(Ⅰ)
一、名词解释 1.生产函数 答:生产过程中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和产品的产出量之间的关系,可以用生产函数来表示。 生产函数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生产中所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数 量与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关系。 假定 X1 、 X 2 、…、 X n 顺次表示某产品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 n 种生产要素的投入数量, Q 表示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则生产函数可以写成以下形式:
6.交易成本
3 / 34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答:交易成本是指市场主体由于寻找交易对象和达成交易所需的成本。在任何一个经济 社会中,只要进行社会生产,就一定会有交易发生,而任何一笔交易得以进行和完成都必须 付出相应的费用。按照具体的交易活动所涉及的程序,可将交易费用分为遵照和发现交易对 象的成本、了解交易价格的成本、讨价还价的成本、订立交易合约的成本、履行合约的成本、 监督合约的履行和制裁违约行为的成本。经典微观经济理论一般都有一个隐含的基本假定, 即市场交易是没有成本的,也就是交易成本为零。但科斯等经济学家认为,现实中的市场交 易是有交易成本的,并且有时甚至高到使合约无法达成。

张元鹏微观经济学(中级教程)笔记(第2章需求、供给与市场均衡)

张元鹏微观经济学(中级教程)笔记(第2章需求、供给与市场均衡)

元鹏《微观经济学》(中级教程)第2章需求、供给与市场均衡复习笔记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需求函数与需求法则1.个人需求个人需指一个人在某一特定时期,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某种商品的各种数量。

个人对于某种商品产生需求须具备两个条件:第一,个人具有购买意愿;第二,个人具有支付能力。

没有支付能力的购买意愿只是一种需要而不构成需求。

(1)需求函数个人需求受很多因素的影响,比如商品本身的价格、消费者的个人收入、相关商品价格等。

为了研究上的方便,只重点分析某商品的需求量(d q)与该商品自身价格(P)之间的关系,这时要假定影响消费者需求的其他因素不变。

一元需求函数的一般表达式为:()d=q d P线性需求函数:d q a bP=-,非线性需求函数:d q aPα-=。

其中a、b、α为大于零的常数。

(2)需求表和需求曲线需求表是指某个消费者在某特定时间,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对某商品在不同价格水平下所形成的需求量的表列。

需求表若以坐标图中的一条曲线来表示即形成需求曲线。

如图2-1所示。

图2-1 线性需求曲线2.需求规律及其反例(1)需求规律的容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随着某种商品的价格上升(或下降),会导致对该商品的需求量的减少(或增加);也就是说,商品的价格与其需求量呈反方向变化关系,以代数形式可表示为:d 0d dq P。

(2)违背需求规律的商品 ①吉芬品随着价格的上升其需求量也增加的低档物品称为吉芬品。

之所以会违反需求规律是因为吉芬商品替代效应远远小于收入效应。

张元鹏《微观经济学》(中级教程)笔记(第11章 垄断竞争理论)

张元鹏《微观经济学》(中级教程)笔记(第11章  垄断竞争理论)

张元鹏《微观经济学》(中级教程)第十一章垄断竞争理论11.1 复习笔记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垄断竞争市场的含义及其基本假设1.垄断竞争市场在完全竞争理论中,假定有无数个厂商生产同质的产品,它们不能影响产品的价格,只能是市场价格的接受者;而在完全垄断市场上,一种产品只有一个生产者,所以出售这种产品的厂商可以自行决定其价格,它是价格的决定者或制定者。

但是,现实中的许多厂商却是介于这两种市场之间,这种中间情况通常被称为不完全竞争(imperfect competition)或垄断竞争(monopolistic competition)。

2.垄断竞争市场的基本假设张伯伦(E.H.Chamber1in,1933)对垄断竞争市场所作的假设。

(1)产品差异性(product differentiation)。

垄断竞争市场上所有厂商生产的产品类似,但不是完全可替代。

所谓产品差异性包括产品在原料、包装、服务、厂商的信誉等因素上的不同,或者消费者偏爱心理的不同。

(2)产品群(product group)。

有一群厂商所制造的产品的特性及功能非常接近,且具有某种程度的替代性,这一群厂商被称之为产品群。

在产品群内厂商之间具有竞争性。

任何厂商彼此间互相竞争,无勾结存在,厂商可自由进入或退出此产品群。

(3)单一性(uniformity)。

产品群内所有厂商的成本函数皆相同,所面临的需求曲线也相同。

(4)垄断竞争市场上厂商的个数很多,多到任何厂商采取行动(包括价格、产品品质及广告),也不至于被其他厂商所发现,因此其他厂商也不会跟着采取行动。

张元鹏《微观经济学》中级教程笔记第4章消费者行为理论Ⅱ精品文档6页

张元鹏《微观经济学》中级教程笔记第4章消费者行为理论Ⅱ精品文档6页

张元鹏《微观经济学》(中级教程)第四章 消费者行为理论(Ⅱ)复习笔记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显示性偏好理论 1.何谓显示性偏好 (1)假定:①人们的偏好在观察期内保持不变,且具有一致性。

②人们的偏好具有传递性。

即A B >,B C >,则A C >。

③偏好具有凸性。

任何两个组合的加权平均所形成的新组合均大于其中的任何一个。

④消费者作为理性的人始终追求其效用最大化。

(2)直接显示性偏好假设某消费者消费两种商品1X 和2X 。

令()1112,X X 为消费者在收入I 并以价格()12,P P 所购买的最佳消费组合,()2212,X X 是在同等收入和价格条件下能够支付但未被选择的消费组合,且()()11221212,,X X X X ≠,这就意味着:221122P X P X I +≤,111122P X P X I +=。

从而,有:由此认为,()1112,A X X 是显示地被偏好于()2212,B X X ,而且,这是一种直接显示性偏好。

即:对于A 组合和B 组合,消费者在现行价格下用既定的收入都买得起,而在实际购买中选择了A 组合,这对消费者来说,A 组合显示出优于B 组合,消费者更为偏好A 组合。

图4-1 直接显示偏好(2)间接显示性偏好假定某消费者在一定的收入和价格下,面临三组消费组合分别是:()1112,A X X ,()2212,B X X 和()3312,C X X 。

如图4-2所示。

如果该消费者的最后购买行为直接显示出他对()1112,A X X 的偏好胜过对()2212,B X X 的偏好,而且()2212,B X X 又胜于()3312,C X X ,根据偏好的传递性原则,该消费者的这种选择行为间接显示出该消费者对()1112,A X X 的偏好胜过对()3312,C X X 的偏好。

张元鹏《微观经济学》(中级教程)笔记(第9章 一般均衡与福利经济学)

张元鹏《微观经济学》(中级教程)笔记(第9章  一般均衡与福利经济学)

张元鹏《微观经济学》(中级教程)第九章一般均衡与福利经济学复习笔记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一般均衡分析与经济效率1.局部均衡和一般均衡(1)定义局部均衡是指在假定其他市场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单个经济行为者(包括消费者和生产者)所实现的均衡或者某一特定产品或要素所达到的市场均衡。

一般均衡是指一个经济体系中,所有商品和市场的供给和需求同时达到均衡的状态。

根据一般均衡分析,某种商品的价格不仅取决于它本身的供给和需求状况,而且还受到其他商品的价格和供求状况的影响。

(2)微观经济运行实现一般均衡时的基本特征:①每一个消费者都在其既定的收入下达到了效用最大化,这使消费者的需求稳定在某一水平上。

②每一个生产者都在其一定的投入—产出组合下达到了利润最大化,这意味着供给可能稳定于某一水平。

③所有市场同时出清,即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的供求都相等,这意味着所有市场都有一个稳定的均衡价格。

④每一厂商都只能获得正常利润,即超额利润为零,这意味着经济中不再有使厂商扩大或减少其产量的动机或诱惑。

(3)一般均衡的实现的假设前提:①完全竞争的假定,这在理论上保证了市场机制的充分利用,从而使一般均衡状态能够实现;②资源具有稀缺性的假定,这把资源的分配和经济效率问题引入经济活动之中,从而使对一般均衡的研究具有了必要性。

(4)一般均衡与局部均衡的比较局部均衡分析的优点是其内涵比较简单,易于进行;其缺点是所获结论是在某些假定下的片而现象,而非反映各部门的互动关系的全面现象。

一般均衡要比局部均衡分析的结果更为真实和具体,而且最后所获取的结论将更为全面和接近现实。

张元鹏《微观经济学》(中级教程)笔记(第10章 完全垄断理论)

张元鹏《微观经济学》(中级教程)笔记(第10章  完全垄断理论)

张元鹏《微观经济学》(中级教程)第三篇不完全竞争环境下的微观经济运行第十章完全垄断理论10.1 复习笔记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形成完全垄断的条件极其原因1.形成完全垄断的条件完全垄断是与完全竞争相对应的另一个极端的市场组织形式。

具体来说,满足以下假设条件的市场便是完全垄断市场。

(1)市场仅包含某一商品的唯一生产者,这种商品不存在完全替代品;(2)其他任何厂商进入该市场都极为困难或不可能;(3)所有的购买者和商品的生产者对该商品拥有完全的信息。

在完全垄断市场中,垄断厂商控制了整个行业的生产和市场的销售,垄断厂商是市场价格的决定者。

垄断条件下的厂商所面临的需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在企业决策中消费者的需求行为约束着垄断厂商对价格和产量的选择。

2.形成完全垄断的原因(1)某个厂商控制了某行业中生产某种商品的全部资源或基本资源的供给。

(2)国家法律上的规定。

(3)自然垄断和规模经济。

例如,铁路,城市的供水供电系统等都有自然垄断的特性。

(4)有些厂商为了避免彼此之间的竞争,而相互勾结(collusion)共同决定价格及产量。

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即是一个典型例子。

二、完全垄断厂商面临的需求曲线与收益曲线由于完全垄断市场内只有垄断厂商一家,所以,市场的需求曲线即为对该家厂商的需求曲线,它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1.线性需求曲线及其收益曲线若需求曲线为一直线时,则其方程式可写为:P a bq=-。

总收益可写为:2TR P q aq bq=⋅=-。

故相应的平均收益和边际收益分别为:TRAR a bqq==-;d2dTRMR a bqq==-。

张元鹏《微观经济学》(中级教程)笔记(第1章 微观经济学是什么)

张元鹏《微观经济学》(中级教程)笔记(第1章  微观经济学是什么)

张元鹏《微观经济学》(中级教程)第一篇微观经济学导论第一章微观经济学是什么复习笔记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稀缺性与经济学1.稀缺性稀缺性是指人们的欲望总是超过了能用于满足其欲望的资源的状态。

这里的欲望,又称为需要,是指人们想要得到任何一种东西的要求。

无限性是欲望的基本特征。

用来满足人类需要的资源可分为两类:自由取用的物品和经济物品。

前者相对于人类的欲望来说,其数量是无限的,取用时不需要花费任何代价,其价格为零,如自然界中的空气、水等;而经济物品相对人类无限多样性的需要或欲望而言,其数量是有限的,取用时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

通常只有经济物品才要纳入经济学分析的范畴。

2.基本经济问题由于稀缺性是任何社会和任何时期人类所面临的一个基本事实,它反映了人欲望的无限性和资源的有限性的矛盾。

正是这种矛盾引起了人类的各种各样的经济活动,并产生大量的经济问题。

归纳起来,人们所面临的经济问题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1)生产什么面对稀缺的经济资源,人们需要权衡各种需要的轻重缓急,以满足比较强烈的需要。

(2)如何生产经济主体必须在各种可供选择的资源组合中,选择使成本最低、效率最高的组合方式。

(3)为谁生产因为存在稀缺性,没有人能获得他想要的一切。

每个社会都必须建立某种机制来为其成员分配产品。

上面三个问题是人类社会必须解决的基本经济问题,亦被称为资源配置问题。

正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才产生了经济学。

3.经济学的定义经济学是研究如何将稀缺的资源有效地配置于相互竞争的用途之中以使人类欲望得到最大限度满足的科学。

张元鹏《微观经济学》(中级教程)笔记(第5章 生产者行为理论Ⅰ)

张元鹏《微观经济学》(中级教程)笔记(第5章  生产者行为理论Ⅰ)

张元鹏《微观经济学》(中级教程)第五章 生产者行为理论(Ⅰ)复习笔记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生产技术与生产函数 1.企业及其生产技术生产活动的主体是企业,也称厂商,是指可以对生产和销售做出统一决策,且努力将若干种投入转化为产出的经济单位。

投入与产出间的数量关系反映了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技术关系或状况。

技术不是指企业生产过程中的技术细节,而是指企业将投入转化为产出的能力。

2.生产集在完全竞争的假定下,企业产出的多少归根到底取决于企业的技术能力,即将投入品转化为产出品的能力,这种能力可以用生产集来描述。

生产集是指一定技术条件下企业的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各种组合的集合。

如图5-1阴影部分所示。

图5-1 生产集3.生产函数生产函数的一般可表述为:()12,,,n Q f x x x =⋯⋯。

该生产函数说明:(1)对于任一给定的生产要素投入量,现有的生产技术给出了一个最大的产出量; (2)对于任一给定的产出量Q ,每一投入组合的使用量为最小。

为简化分析,对于投入一般只考虑劳动(L )和资本(K )两个要素,因此,简化后的生产函数可表示为:(),Q f L K =4.常见的生产函数的形式 (1)线性生产函数线性生产函数或称完全替代技术的生产函数,其表达式为:(),Q f L K aL bK ==+其中,a 和b 均为大于零的常数。

该生产函数的经济含义是,按这种生产函数安排生产时,企业只会使用两种要素中较便宜的一种,而不会同时使用两种投入要素,即两种要素之间可以完全替代。

(2)固定投入比例生产函数固定投入比例生产函数,或者称为完全互补技术的生产函数,其表达式为:(),min L K Q f L K a b ⎧⎫==+⎨⎬⎩⎭其中,a 和b 分别为大于零的常数,它们常被看做劳动和资本的技术系数,分别表示了生产一单位产量所需要的固定的劳动投入量和资本投入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微观经济学导言本章教学目的与要求作为本书的导言,本章主要介绍一些学习经济学(特别是微观经济学)的背景知识和研究方法。

让学生知道,经济学更是一门致用之学。

它是研究如何将稀缺的资源有效地配置给相互竞争的用途之中以使人类欲望得到最大限度满足的科学。

本章教学内容1.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2.资源的稀缺性和资源的有效配置3.市场和市场主体4.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微观经济模型5.微观经济学中的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本章扩展阅读1.萨缪尔森、诺德豪斯:《经济学》(中译本),中信出版社,2000年,第一章、第二章。

2.斯蒂格利茨:《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第二章消费者行为理论与需求理论本章教学目的与要求本章重点探讨消费者的理性选择与需求的关系问题。

首先,分析消费者在预算约束条件下的最优决策;然后,将消费者最优选择与需求联系起来,从消费者最优决策中推导需求曲线;此外,还要分析不同类型的商品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最后讨论消费者剩余问题。

本章教学内容1.效用的含义及其度量2.无差异曲线3.预算线和消费者均衡4.收入和价格变化对消费者均衡的影响5.替代效应收入效应6.个人需求曲线、市场需求曲线和消费者剩余本章扩展阅读1.平狄克、鲁宾费尔德:《微观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

2、尼克尔森:《微观经济理论》,中国经济出版社,1999年,第三、四、五、六、七章。

萨缪尔森、诺德豪斯:《经济学》(中译本),中信出版社,2000年,第一章、第二章。

第三章消费者行为理论专题本章教学目的与要求本章是在第三章的基础上,对消费者行为理论进行更深入的分析。

主要包括:显示性偏好理论、消费者跨时选择问题、价格指数,以及不确定情况下的消费者选择问题等。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目前有关效用理论的前沿理论本章教学内容1.显示性偏好理论2.消费者跨时选择问题3.价格指数4.不确定情况下的消费者选择问题本章扩展阅读1.平狄克、鲁宾费尔德:《微观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

2、尼克尔森:《微观经济理论》,中国经济出版社,1999年,第三、四、五、第四章生产与成本理论本章教学目的与要求本章将分析供给曲线背后的生产者行为。

生产者的生产决策取决于两方面的要素:一是物质生产的技术状况,即生产函数;二是各种投入要素的支出状况,即成本函数。

在本章中,首先介绍生产者行为的生产技术特征:生产函数,然后分析生产者行为的成本状况。

本章教学内容1.生产函数的含义2.短期生产函数与长期生产函数3.生产要素的最优投入组合4.成本的性质5.短期成本函数与长期成本函数6.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和学习效应本章扩展阅读1.平狄克、鲁宾费尔德:《微观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六章。

2.蒋中一:《数理经济学德基本方法》,商务印书馆,1999年。

3.尼克尔森:《微观经济理论》,中国经济出版社,1999年,第十一章。

4.萨缪尔森、诺德豪斯:《经济学》(中译本),中信出版社,2000年,第一章、第二章。

第五章竞争性市场理论本章教学目的与要求竞争性市场是一种拥有无数个厂商,且每个厂商都是市场价格的接受者的市场结构。

本章重点分析完全竞争厂商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短期均衡和长期均衡,推导短期和长期情况下的完全竞争厂商和行业的供给曲线,并讨论完全竞争市场的效率与福利状况。

本章教学内容1.竞争性市场的含义2.完全竞争的市场和厂商的需求3.完全竞争市场的短期均衡和和短期供给曲线4.完全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和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5.竞争性市场的效率和生产者剩余本章扩展阅读1.平狄克、鲁宾费尔德:《微观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三篇。

2、蒋中一:《数理经济学德基本方法》,商务印书馆,1999年。

3、尼克尔森:《微观经济理论》,中国经济出版社,1997年,第五编、第六编。

本章安排授课学时8学时第六章垄断理论本章教学目的与要求本章首先阐明垄断的原因,然后分析垄断的定价原则及其均衡情况,最后讨论垄断行为对社会的影响,以及政府对垄断的管制。

本章教学内容1.垄断市场的特征和市场进入障碍2.垄断厂商的需求曲线和收益曲线3.垄断厂商的短期均衡和长期均衡4.垄断厂商定价的基本法则和策略5.垄断的社会成本6.对垄断的公共管制本章扩展阅读1.平狄克、鲁宾费尔德:《微观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三篇。

2、蒋中一:《数理经济学德基本方法》,商务印书馆,1999年。

3、尼克尔森:《微观经济理论》,中国经济出版社,1997年,第五编、第六编。

本章安排授课学时6学时第七章垄断竞争理论本章教学目的与要求本章重点分析介于竞争和垄断之间的市场结构,即垄断竞争市场,主要内容包括垄断竞争厂商的特殊需求曲线、垄断竞争厂商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短期均衡与长期均衡。

本章教学内容1.垄断竞争市场的特征2.垄断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和收益曲线3.垄断竞争市场的短期均衡和长期均衡4.垄断竞争市场的经济效率本章扩展阅读1.平狄克、鲁宾费尔德:《微观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三篇。

2、蒋中一:《数理经济学德基本方法》,商务印书馆,1999年。

3、尼克尔森:《微观经济理论》,中国经济出版社,1997年,第五编、第六编。

本章安排授课学时4学时第八章寡头理论本章教学目的与要求本章重点分析寡头垄断市场,主要介绍一些寡头市场模型,如古诺模型、斯泰克伯格模型、斯威齐模型以及伯特兰模型等。

本章教学内容1.寡头垄断市场的特征2.寡头市场模型3.寡头垄断市场的经济效率本章扩展阅读1.平狄克、鲁宾费尔德:《微观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三篇。

2、蒋中一《数理经济学德基本方法》商务印书馆1999年。

3、尼克尔森:《微观经济理论》,中国经济出版社,1997年,第五编、第六编。

本章安排授课学时8学时第九章博弈论本章教学目的与要求随着博弈论的兴起,经济学家越来越多地应用博弈论分析各种经济问题,而其中对寡头厂商的策略性行为的博弈分析为研究寡头市场提供了全新的思路。

本章首先介绍博弈论的基础知识,然后利用博弈论对寡头厂商的行为进行分析,其中包括“囚犯困境”等一系列经典博弈模型。

本章教学内容1.博弈论概述2.完全信息条件下的静态博弈3.重复博弈4.不完全信息条件下的静态博弈和动态博弈本章扩展阅读1.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上海三联书店,1998年。

2.梯若尔:《博弈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

本章安排授课学时6学时第十章要素市场理论本章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教学,旨在使学生理解在生产要素市场上,不同类型的厂商如何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均衡,消费者如何实现效用最大化的均衡,在此基础上推导生产要素市场的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并进一步分析劳动市场、土地市场和资本市场均衡价格决定。

本章教学内容1.要素需求的性质2.生产要素的需求曲线和要素需求的最优条件3.生产要素的供给曲线和要素供给的最优条件4.供给和需求决定要素价格5.垄断性的生产要素市场本章扩展阅读1.尼克尔森:《微观经济理论》,中国经济出版社,1999年,第七编。

2.平狄克、鲁宾费尔德:《微观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14章。

本章安排授课学时8学时第十一章一般均衡与福利经济学本章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掌握建立在局部均衡基础上的一般均衡的含义,以及福利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本章教学内容1.局部均衡和一般均衡2.一般均衡与经济效率3.交换的一般均衡和帕累托最优条件4.生产的一般均衡和帕累托最优条件5.交换与生产的一般均衡和帕累托最优条件6.实现帕累托最优的经济机制和条件7.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和第二定理8.社会福利、效率与公平本章扩展阅读1.平狄克、鲁宾费尔德:《微观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16章。

2.蒋中一:《数理经济学德基本方法》,商务印书馆,1999年。

3.尼克尔森:《微观经济理论》,中国经济出版社,1997年,第17、18章。

本章安排授课学时6学时第十二章市场失灵与政府专题本章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教学,旨在使学生理解市场机制并不能自动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由于信息不完全、外部性的影响、公共物品的生产以及垄断的存在,都会导致市场失灵;从而为政府运用微观经济政策干预经济运行奠定了理论基础。

本章教学内容1.信息不对称的市场2.外部性3.公共物品的供给4.政府在公共物品供给中的作用本章扩展阅读1.平狄克、鲁宾费尔德:《微观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四篇2.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上海三联书店1997年。

3.尼克尔森:《微观经济理论》,中国经济出版社,1997年,第八编。

本章安排授课学时6学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