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微观经济学重点名词
宏微观经济学几个重要的名词概念

宏微观经济学几个重要的名词概念微观:经济学——研究如何实现稀缺资源的最佳配置,以使人类需要得到最大限度满足的一门社会科学。
资源的稀缺性——指相对于人类无限多样性的需要而言,经济资源数量总是相对不足的,取用时要付出代价。
规范分析——研究经济活动“应该是什么”以及社会经济问题应该是怎样解的。
实证分析——描述经济现象“是什么”以及社会经济问题实际上是如何解决的。
需求——消费者在一定价格条件下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某种商品或劳务的数量。
需求量的变化——某种商品价格的变化引起的对该商品需求量的变化。
需求水平的变化——在商品价格不变的情况下,其他因素所引起的需求的变化。
需求定律——商品的价格和需求量之间示范方向的变动关系。
供给——生产者在某一时刻和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上对某种商品或劳务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数量。
供给定律——商品价格与供给量成正比。
均衡价格——一种商品的需求价格和供给价格相一致的价格,即需求数量等于供给数量的价格。
均衡数量——需求价格等于供给价格时的供给量和需求量称为均衡数量。
需求价格弹性——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种商品或劳务价格变动因其本身需求量的变动程度。
需求交叉价格弹性——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种商品或劳务价格变动引起另一种商品或劳务需求量变动的程度。
需求收入弹性——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消费者收入的变动引起某种商品或劳务需求量变动的程度。
蛛网模型——运用弹性原理解释某些生产周期较长的商品在失去均衡时发生的不同波动情况的一种动态分析理论。
蛛网稳定条件——供给弹性等于需求弹性,市场价格变动对供给量和需求量的影响相同。
效用——商品或劳务满足消费者的需要或欲望的能力。
边际效用——某商品的消费量每增加或减少一个单位所引起的总效用的增减量。
消费者剩余——消费者愿意为某种商品或劳务支付的价格与其实际支付的价格的差额。
消费者偏好——影响和制约消费者行为的重要主观心理因素。
消费者均衡——在一定收入、一定价格条件下,共卖各种商品的一定数量的消费者所能获得的总效用最大的状态。
高鸿业 西方经济学(宏微观) 名词解释 (最完整版)

1.经济学:研究资源如何最佳配置使人类需要得到最大满足的一门社会科学。
2.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家假设条件:⑴“合乎理性的人”的假设条件:每一个从事经济活动的人都是利己的。
⑵完全信息的假设条件:商业双方都知道对方的信息,也都知道对方知道的信息。
(双方可以替代为多方)3.一种商品的需求: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
4.需求函数:表示一种商品的需求数量和影响该需求数量的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5.需求定律:需求曲线具有一个明显的特征,它是向右下方倾斜的,即它的斜率为负值。
它们都表示商品的价格和需求量之间成反方向变动的关系。
6. 一种商品的供给:是指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出售的该种商品的数量。
7.供给定律:供给曲线表现出向右上方倾斜的特征,即供给曲线的斜率为正值。
它们都表示商品的价格和供给量成同方向变动的规律。
8.均衡:其最一般的意义是指经济事物中有关的变量在一定条件的相互作用下所达到的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
9.局部均衡:就单个市场或部分市场的供求和价格之间的关系和均衡状态进行分析。
10.一般均衡:就一个经济社会中的所有市场的供求和价格之间的关系和均衡状态进行分析。
11.均衡价格:该种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
12.市场出清状态:市场上需求量和供给量相等的状态。
13.需求量的变动:在其他条件不变时,由某商品的价格变动引起的该商品需求数量的变动。
14.需求的变动:在某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他因素所引起的该商品需求数量的变动。
15.供给量的变动:在其他条件不变时,由于某商品的价格变动引起的该产品供给数量的变动。
16.供给的变动:在某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他因素所引起的该 商品供给数量的变动。
17.需求的价格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18.弹性e:e>1,表示富有弹性;e<1,表示缺乏弹性;e=1,表示单一弹性或单位弹性。
宏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

宏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2005-12-281.不完全信息:也叫非对称信息,是指市场上买卖双方所掌握的信息是不对称的,一方掌握的信息多些,一方掌握的信息少些。
2.逆向选择:是指在买卖双方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差的商品总是将好的商品驱逐出市场。
3.外部经济:是指某个家庭或厂商的一项经济活动给其他家庭或厂商无偿地带来好处,显然,这项经济活动的私人利益小于社会利益。
4.外部不经济:是指某个家庭或厂商的一项经济活动给其他家庭或厂商无法补偿的危害,显然,这项经济活动的私人利益大于社会利益。
5.科斯定理:是一种产权理论,是解决经济活动外部性的重要理论和全新思路。
其原理内容是指在市场交换中,若交易费用为零,那么产权对资源配置的效率就没有影响。
6.公共物品:是指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不能依靠市场机制实现有效配置的产品。
四、名词解释1.消费函数以C表示消费水平,Y表示国民收入,则在两部门经济中,消费与收入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函数形式为:C = C(Y)这一函数被称为消费函数。
一般说来,消费水平的高低会随着收入大小的变动而变动,收入越大,消费就越高;但是,随着人们收入的增加,消费数量的增加赶不上收入的增加。
2.平均消费倾向是指消费在收入中所占的比重,即每单位收入的消费数量,用公式表示为:它说明了家庭既定收入在消费和储蓄之间分配的状况。
3.边际消费倾向是指家庭在增加的收入中消费所占的比重,用公式表示为:其中,△Y表示家庭收入的增加量,而△C则是增加的收入中消费的增加量。
边际消费倾向说明了收入变动量在消费变动和储蓄变动之间分配的情况。
一般地说,边际消费倾向总是大于0而小于1的,即0<MPC<1。
4.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边际消费倾向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呈现递减的趋势被称为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
5.消费曲线是表示家庭消费数量与收入之间关系的一条曲线。
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逐渐增加,因而消费曲线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
同时,由于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的作用,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增加的速度越来越慢,因而消费曲线随着收入的增加越来越趋向于平缓。
西经(宏微观)重点名词解释

西经(宏微观)重点名词解释宏微观经济学重点名词第一章1.微观经济学:研究个别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
2.宏观经济学:是从国民经济角度研究和分析市场经济整体经济活动的。
3.规范分析:是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基础,提出一些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标准,作为决策的前提和制定政策的依据。
4.实证分析:基本排除价值判断,只对经济现象、经济行为或经济活动及其发展趋势进行客观分析,得出一些规律性结论。
第二章5.需求规律:商品价格提高,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减少,反之,商品价格下降,则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增加。
这是一种需求数量和商品价格成反向变化的关系。
6.供给规律:商品价格提高,对该商品的供给量增加,反之,商品价格下降,对该商品供给量减少。
这是一种供给量和价格成同向变化的关系。
7.均衡价格:指一种商品需求价格和供给价格相等,同时需求量和供给量相等的价格。
8.需求收入弹性:指需求量相对收入变化作出的反应程度,即消费者收入增加或减少百分之一所引起对该商品需求量的增加或减少的百分比。
第三章9.边际效用: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增加单位商品所引起的总效用的增加量。
10.无差异曲线:是用来表示对消费者能产生同等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的不同组合数量点的轨迹。
11.替代效应:指当消费者购买两种商品时,由于一种商品价格下降,一种商品价格不变,消费者会多购买价格相对便宜的商品,少买价格相对高的商品。
12.收入效应:指消费者购买两种商品时,由于一种商品名义价格下降,可使现有货币收入购买力增强,可以购买更多的商品达到更高的效用水平。
第四章13.边际产量:指增加一个单位可变要素投入量所增加的产量。
14.机会成本:指生产者为了生产一定数量的产品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的生产要素在其他生产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
15.边际成本:指每增加一单位产品生产所增加的总成本。
16.等产量曲线:指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生产一定产量的两种生产要素投入量的各种不同组合所形成的曲线。
17.边际技术替代率:指在保持产量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增加一个单位的某种要素投入量时所减少的另一种要素的投入数量。
宏微观经济学名词概要

宏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概要1 国民生产总值和国内生产总值(区分实际与名义)2 存量与流量3 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4 国民生产净值5 利率6 消费与储蓄7 投资(存货投资和重置投资)8 摩擦性失业和自愿性失业、结构型失业9 隐蔽性失业和隐蔽性通货膨胀10 自然失业率与充分就业11 需求拉上与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12 结构型通货膨胀(需求移动论和斯堪的纳维亚模型)13 萨伊定律和古典的货币数量论14 总量生产函数15 劳动供给函数和劳动需求函数(劳动市场均衡)16 消费函数a、绝对收入论(边际消费递减规律)b、相对收入论c、生命周期论d、恒久收入论17 储蓄函数18 资本边际效率19 加速系数20 紧缩缺口和膨胀缺口21 IS曲线和LM曲线22 自动稳定器23 财政政策(增支和减税)24 累进所得税25 货币政策a、一般性货币政策(公开市场业务、改变贴现率、变动存款准备金率)b、选择性货币政策(消费信用控制、证券市场信用控制、不动产信用控制、优惠利率、道义劝告)26 凯恩斯效应和庇古效应27 菲利普斯曲线28 凯恩斯陷阱29 奥肯定律30 需求管理31 相机抉择(逆风向行事)和单一规则32 经济周期(长波、中波、短波)33 乘数-加速数模型34 消费不足论和投资过度论35 挤出效应36 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37 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模型(只需掌握哈罗德模型即可)38 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39 经济增长中的黄金分割率40 滞涨41 乘数42 货币幻觉43 货币乘数44 系统性风险45 效率工资46 基础货币和货币供应47 货币乘数a、弗里德曼--施瓦兹分析b、卡甘分析c、乔顿分析48 托宾的货币供应新论49 李嘉图等价定理50 理性预期与适应性预期51 卢卡斯批判52 现代货币需求理论a、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b、鲍莫尔模型c、惠伦模型d、托宾模型(托宾曲线)e、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弗里德曼的实证研究)53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a、利率传导机制(凯恩斯的分析、托宾和莫迪利安尼的发展)b、货币供应传导机制(货币学派的分析)c、信贷配给传导机制d、汇率传导机制54 货币政策的时滞(内部时滞和外部时滞)55 货币政策的中间目标和最终目标56 非均衡理论57 托宾的q理论58 AD-AS模型59 潜在产量60 古典总供给曲线和凯恩斯的总供给曲线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概要一般来说,只要掌握了以下概念,微观经济学考研时的名词解释就不会有太大问题(命中率:90%)1. 微观经济学于宏观经济学2.需求3. 供给4.均衡价格5. 消费者剩余6. 生产者剩余7. 需求弹性8.供给弹性9.效用10. 基数效用论11.边际效用递减规律12. 序数效用论13. 无差异曲线14. 预算约束线15.消费者均衡16.边际替代率17.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18.柯布-道格拉斯函数1 9.生产函数20.吉芬商品21. 边际替代率22. 边际收益递减规律23.规模收益24.内在经济与外在经济25. 技术替代率26.生产要素投入的经济区域27. 生产要素最友组合28.利润最大化原则29. 机会成本与经济成本30.短期成本与长期成本31.成本函数32.厂商均衡33.完全竞争34.P=MC 35.完全竞争厂商(行业)的供给曲线36.完全竞争厂商的关闭点(停止生产点) 37. 完全垄断38. 产品差别39. 垄断竞争4 0. 寡头垄断41. 折拐的需求曲线42. 差别/歧视价格43. 串谋44.非价格竞争45. 卡特尔46. 价格领导47.古诺解(双头市场的基本模型) 48.引致需求49. 边际收益产品50. 边际产品价值51. 局部均衡与一般均衡52.契约曲线53.第一福利经济学定理与第二福利经济学定理54.社会无差异曲线55. 市场失灵56.公共物品57.外在性58.政府失灵59.恩格尔系数60. 基尼系数61.埃奇沃思框图62.阿罗不可能定理63.支付矩阵64.自然壁垒与策略性壁垒65.重复博弈66.科斯定理67.搭便车68. 反应函数69.风险回避70.道德风险71.逆向选择72. 里昂裼夫生产函数73.企业的目标74. 公共地悲剧75. 生产可能性曲线76. 市场效率77.强显现偏好定理与弱显现偏好定理78.信息不对称79.委托-代理人80.资本市场81.货币市场82.指数(拉氏,帕氏) 83.虚拟经济84. 寻租活动85. 证券市场线86.投资组合理论(马柯维茨)87. Black Scholes 模型88.CAPM模型89.APT 模型90.股利贴现模型重点为1---60题.如果考名校,61-90必须掌握。
宏微观考研常用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理性人假设理性人假设也叫经济人假设,是指经济决策主体的经济行为都是理性的或合乎理性的,他们在经济活动中不会感情用事,而是精于判断和计算,总是以利己为动机,力图以最小的经济代价去追逐和获得自身最大利益理性人假设是微观经济学分析的基本前提,它存在于微观经济学的所有不同的理论中,效用论中理性消费者追求自身效用最大化,生产论中厂商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2、完全信息假设完全信息假设是指经济活动的所有当事人都拥有充分的和相同的信息,而且获得信息不需要支付成本3、需求的价格弹性需求的价格弹性时指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的变动对该商品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4、恩格尔定律恩格尔定律是指在一个家庭或一个国家中,食物支出在收入中所占的比例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减少,反应这一定律的系数被称为恩格尔系数,公式表示为:恩格尔系数=食物支出/可支配收入,用弹性的概念来表述恩格尔定律:对于一个家庭或国家来说,富裕程度越高,则食物支出的收入弹性越小,反之,则越大5、支持价格支持价格,又称为最低限价,指政府为了扶植某一行业的生产而规定的该行业的产品的最低价格,支持价格总是高于市场决定的均衡价格,此时,供给量大于需求量,市场上出现产品过剩,这是政府要维持支持价格,就必须采取收购过剩产品,扩大出口,增加储备等措施消除过剩供给6、限制价格限制价格是指政府为了防止某些生活必需品价格上涨而规定的这些产品的最高价格,限制价格总是低于市场均衡价格,由于商品短缺,政府为了维持这种限制价格,往往采取配给制,限定消费者购买的数量,这时市场上往往出现抢购,黑市交易、投机等现象7、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是在一定时间内,在其他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个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造成该规律的原因:首先是心理或生理的原因,商品对人们的刺激力和重要程度都有下降的趋势,其次,由物品本身的多样性引起的,总是先将物品用于最重要的用途8、消费者均衡消费者均衡是指消费者的效用达到最大并维持不变的一种状态,其研究单个消费者如何把悠闲的货币收入分配在各种商品的购买中以获得最大的效用,也可以说,他是研究单个消费者在既定收入下实现效用最大化均衡的条件,这里的均衡指消费者实现最大效用时既不想再增加也不想再减少任何商品的购买数量的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基数论和序数论均衡条件)9、消费者剩余消费者剩余是指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与其实际支付的价格之间的差额,消费者剩余的产生是由于不同消费者对同一种商品的不同数量评价不同,因此他们对这种商品的不同数量所愿意做出的最大支付也是不同的,在厂商不能对消费索取差别价格的情况下,决定市场价格的是边际购买者(或边际购买量),他正是对这一产品评价最低的消费者,这样,哪些非边际购买者就可以获得额外的“津贴”,这就产生了消费者剩余10、无差异曲线无差异曲线是指用来表示消费者偏好相同的两种商品的不同数量的各种组合的一簇曲线,无差异曲线具有这样的特点:第一,由于假定效用函数的连续性,于是同意坐标平面上有无数条无差异曲线第二,同一坐标平面上,任何两条无差异曲线不会想家第三,无差异曲线总是凸向原点的第四,无差异曲线是一条从左上方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斜率为负11、价格-消费曲线价格-消费曲线是指消费者偏好、收入及其他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与其一种商品的不同价格水平相联系的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的轨迹,当消费者在选择X 、Y 两种商品时,在收入不变的情况下,如果一种商品价格不变,另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化,而是预算线向外或向内旋转,自然会使消费者均衡发生相应变化,连接各个不同的均衡点的曲线便是价格-消费曲线12、恩格尔曲线恩格尔曲线是由消费者的收入-消费曲线推导出来的,表示消费者在每一个收入水平下对某商品的需求量13、收入效应收入效应是指由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实际收入水平的变动,进而由实际收入水平变动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变动,正常品的收入效应与价格变动成反方向变动,低档商品与价格呈正方向变动14、替代效应替代效应是由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商品相对价格变动,进而由商品相对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变动,商品的替代效应总是与价格呈反方向变动15、生产函数生产函数是指一定技术条件下,生产要素的某一种组合同它可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之间的依存关系,即投入与产出的函数关系16、技术系数技术系数是指为生产一定量某种商品所需要的各种要素的配合比例17、边际收益递减规律边际收益递减规律是指在技术水平和其他要素的投入固定不变的条件下,连续地投入某一种生产要素到一定数量之后,总产量的增量即边际产量将会出现递减的现象,边际收益递减规律成立的依据是在任何产品的生产过程中可变要素和固定要素之间存在着数理上的最佳配合比例边际收益递减规律是有条件的:1、以技术不变为前提 2、以其他生产要素固定不变,只有一种生产要素变动为前提 3、在可变要素增加到一定程度之后出现 4、假定所有可变投入同质18、边际技术替代率边际技术替代率是指维持产量水平的条件下,增加一单位某种要素投入量时减少的另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以MRTS 表示,LK K MRTS L∆=-∆,L 对资本K 的边际技术替代率 19、规模报酬规模报酬是指企业的生产规模变化与所引起的产量变化之间的关系,企业只有在长期内可以变动全部生产要素,进而变动生产规模,因此,企业的规模报酬分析属于长期生产理论问题,规模报酬变化是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企业内部各种生产要素按相同比例变动时所带来的产量变化,企业的规模报酬变化可以分为规模报酬递增、不变和递减三种情况一般来说,企业的规模报酬呈现出如下规律;当企业从最初的很小生产规模开始逐步扩大的时候,企业面临的是规模报酬递增的阶段,在企业得到了由生产规模扩大所带来的产量递增的全部好处之后,一般会继续扩大生产规模,将生产保持在规模不变的阶段,这个阶段可能很长,在这个阶段之后,企业若继续扩大规模,就会进入递减阶段20、扩张线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如果厂商的总成本变化,会使等成本线发生平行移动,不同的等成本线与不同的等产量线相切,会得出不同成本条件下不同的生产要素的最优点,将这些点连接在一起就可以得出扩张线21、脊线脊线是指将等产量曲线上斜率为正值的区域与斜率为负值的区域分开的曲线,具体而言,脊线是连接等产量线上边际技术替代率为0与连接等产量线上边际技术替代率为无穷大的线,脊线以内的区域为生产的经济区域,也叫生产相关段,脊线以外的区域为生产的非经济区域,之所以成为生产的经济区域,是因为如果把生产选择在这一区域,不会造成资源浪费22、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是指一种资源用于某种用途,而未用于其他更有利的用途时所放弃的最大预期收益,机会成本的存在需要三个前提条件:1、资源是稀缺的 2、资源具有多种生产用途 3、资源的头像不受限制从机会成本的角度来考察生产过程时,厂商需要将生产要素投向收益最大的项目,从而避免带来生产的浪费,达到资源配置的最优,机会成本的概念是以资源的稀缺性为前提提出的23、经济利润与正常利润经济利润,也称为超额利润,是指属于企业所有者的,超过生产过程中所运用的所有要素的机会成本的一种收益,即企业的总收益和总成本之间的差额正常利润:作为生产要素之一的企业家才能的机会成本,要使企业家把这个企业继续经营下去,必须支付给他正常利润,否则它将退出这个企业24、显性成本与隐性成本成本(生产成本)是指生产活动中所使用的生产要素的价格显性成本是指企业从事一项经济活动时所花费的货币支付,包括雇员工资、购买原材料、燃料等费用,这些成本都会在企业的会计账册上反映出来,因此,又称为会计成本隐形陈本是指企业使用自有生产要素时所花费的成本,隐形成本必须从机会成本的角度按照企业自有生产要素在其他最佳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收入来支付,否则,厂商会把自有生产要素转移出本企业,以获得更高的报酬25、完全竞争市场完全竞争市场是指一种竞争不受任何阻碍和干扰的市场结构,即购买者和销售者的购买和销售决策对市场价格没有任何影响的市场结构,完全竞争市场的条件:①对于单个厂商而言,价格既定。
宏微观考研常用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理性人假设理性人假设也叫经济人假设,是指经济决策主体的经济行为都是理性的或合乎理性的,他们在经济活动中不会感情用事,而是精于判断和计算,总是以利己为动机,力图以最小的经济代价去追逐和获得自身最大利益理性人假设是微观经济学分析的基本前提,它存在于微观经济学的所有不同的理论中,效用论中理性消费者追求自身效用最大化,生产论中厂商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2、完全信息假设完全信息假设是指经济活动的所有当事人都拥有充分的和相同的信息,而且获得信息不需要支付成本3、需求的价格弹性需求的价格弹性时指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的变动对该商品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4、恩格尔定律恩格尔定律是指在一个家庭或一个国家中,食物支出在收入中所占的比例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减少,反应这一定律的系数被称为恩格尔系数,公式表示为:恩格尔系数=食物支出/可支配收入,用弹性的概念来表述恩格尔定律:对于一个家庭或国家来说,富裕程度越高,则食物支出的收入弹性越小,反之,则越大5、支持价格支持价格,又称为最低限价,指政府为了扶植某一行业的生产而规定的该行业的产品的最低价格,支持价格总是高于市场决定的均衡价格,此时,供给量大于需求量,市场上出现产品过剩,这是政府要维持支持价格,就必须采取收购过剩产品,扩大出口,增加储备等措施消除过剩供给6、限制价格限制价格是指政府为了防止某些生活必需品价格上涨而规定的这些产品的最高价格,限制价格总是低于市场均衡价格,由于商品短缺,政府为了维持这种限制价格,往往采取配给制,限定消费者购买的数量,这时市场上往往出现抢购,黑市交易、投机等现象7、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是在一定时间内,在其他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个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造成该规律的原因:首先是心理或生理的原因,商品对人们的刺激力和重要程度都有下降的趋势,其次,由物品本身的多样性引起的,总是先将物品用于最重要的用途8、消费者均衡消费者均衡是指消费者的效用达到最大并维持不变的一种状态,其研究单个消费者如何把悠闲的货币收入分配在各种商品的购买中以获得最大的效用,也可以说,他是研究单个消费者在既定收入下实现效用最大化均衡的条件,这里的均衡指消费者实现最大效用时既不想再增加也不想再减少任何商品的购买数量的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基数论和序数论均衡条件)9、消费者剩余消费者剩余是指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与其实际支付的价格之间的差额,消费者剩余的产生是由于不同消费者对同一种商品的不同数量评价不同,因此他们对这种商品的不同数量所愿意做出的最大支付也是不同的,在厂商不能对消费索取差别价格的情况下,决定市场价格的是边际购买者(或边际购买量),他正是对这一产品评价最低的消费者,这样,哪些非边际购买者就可以获得额外的“津贴”,这就产生了消费者剩余10、无差异曲线无差异曲线是指用来表示消费者偏好相同的两种商品的不同数量的各种组合的一簇曲线,无差异曲线具有这样的特点:第一,由于假定效用函数的连续性,于是同意坐标平面上有无数条无差异曲线第二,同一坐标平面上,任何两条无差异曲线不会想家第三,无差异曲线总是凸向原点的第四,无差异曲线是一条从左上方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斜率为负11、价格-消费曲线价格-消费曲线是指消费者偏好、收入及其他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与其一种商品的不同价格水平相联系的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的轨迹,当消费者在选择X 、Y 两种商品时,在收入不变的情况下,如果一种商品价格不变,另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化,而是预算线向外或向内旋转,自然会使消费者均衡发生相应变化,连接各个不同的均衡点的曲线便是价格-消费曲线12、恩格尔曲线恩格尔曲线是由消费者的收入-消费曲线推导出来的,表示消费者在每一个收入水平下对某商品的需求量13、收入效应收入效应是指由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实际收入水平的变动,进而由实际收入水平变动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变动,正常品的收入效应与价格变动成反方向变动,低档商品与价格呈正方向变动14、替代效应替代效应是由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商品相对价格变动,进而由商品相对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变动,商品的替代效应总是与价格呈反方向变动15、生产函数生产函数是指一定技术条件下,生产要素的某一种组合同它可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之间的依存关系,即投入与产出的函数关系16、技术系数技术系数是指为生产一定量某种商品所需要的各种要素的配合比例17、边际收益递减规律边际收益递减规律是指在技术水平和其他要素的投入固定不变的条件下,连续地投入某一种生产要素到一定数量之后,总产量的增量即边际产量将会出现递减的现象,边际收益递减规律成立的依据是在任何产品的生产过程中可变要素和固定要素之间存在着数理上的最佳配合比例边际收益递减规律是有条件的:1、以技术不变为前提 2、以其他生产要素固定不变,只有一种生产要素变动为前提 3、在可变要素增加到一定程度之后出现 4、假定所有可变投入同质18、边际技术替代率边际技术替代率是指维持产量水平的条件下,增加一单位某种要素投入量时减少的另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以MRTS 表示,LK K MRTS L∆=-∆,L 对资本K 的边际技术替代率 19、规模报酬规模报酬是指企业的生产规模变化与所引起的产量变化之间的关系,企业只有在长期内可以变动全部生产要素,进而变动生产规模,因此,企业的规模报酬分析属于长期生产理论问题,规模报酬变化是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企业内部各种生产要素按相同比例变动时所带来的产量变化,企业的规模报酬变化可以分为规模报酬递增、不变和递减三种情况一般来说,企业的规模报酬呈现出如下规律;当企业从最初的很小生产规模开始逐步扩大的时候,企业面临的是规模报酬递增的阶段,在企业得到了由生产规模扩大所带来的产量递增的全部好处之后,一般会继续扩大生产规模,将生产保持在规模不变的阶段,这个阶段可能很长,在这个阶段之后,企业若继续扩大规模,就会进入递减阶段20、扩张线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如果厂商的总成本变化,会使等成本线发生平行移动,不同的等成本线与不同的等产量线相切,会得出不同成本条件下不同的生产要素的最优点,将这些点连接在一起就可以得出扩张线21、脊线脊线是指将等产量曲线上斜率为正值的区域与斜率为负值的区域分开的曲线,具体而言,脊线是连接等产量线上边际技术替代率为0与连接等产量线上边际技术替代率为无穷大的线,脊线以内的区域为生产的经济区域,也叫生产相关段,脊线以外的区域为生产的非经济区域,之所以成为生产的经济区域,是因为如果把生产选择在这一区域,不会造成资源浪费22、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是指一种资源用于某种用途,而未用于其他更有利的用途时所放弃的最大预期收益,机会成本的存在需要三个前提条件:1、资源是稀缺的 2、资源具有多种生产用途 3、资源的头像不受限制从机会成本的角度来考察生产过程时,厂商需要将生产要素投向收益最大的项目,从而避免带来生产的浪费,达到资源配置的最优,机会成本的概念是以资源的稀缺性为前提提出的23、经济利润与正常利润经济利润,也称为超额利润,是指属于企业所有者的,超过生产过程中所运用的所有要素的机会成本的一种收益,即企业的总收益和总成本之间的差额正常利润:作为生产要素之一的企业家才能的机会成本,要使企业家把这个企业继续经营下去,必须支付给他正常利润,否则它将退出这个企业24、显性成本与隐性成本成本(生产成本)是指生产活动中所使用的生产要素的价格显性成本是指企业从事一项经济活动时所花费的货币支付,包括雇员工资、购买原材料、燃料等费用,这些成本都会在企业的会计账册上反映出来,因此,又称为会计成本隐形陈本是指企业使用自有生产要素时所花费的成本,隐形成本必须从机会成本的角度按照企业自有生产要素在其他最佳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收入来支付,否则,厂商会把自有生产要素转移出本企业,以获得更高的报酬25、完全竞争市场完全竞争市场是指一种竞争不受任何阻碍和干扰的市场结构,即购买者和销售者的购买和销售决策对市场价格没有任何影响的市场结构,完全竞争市场的条件:①对于单个厂商而言,价格既定。
宏微观经济学复习重点

宏微观经济学复习要点第一章导论重点名词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标准分析实证分析重点掌握1.微观经济学的根本问题。
2.宏观经济学的根本问题。
3.为什么说西方经济学不是我国制订经济政策的主要理论依据?4.标准分析及实证分析。
第二章供求理论重点名词需求规律供应规律均衡价格需求收入弹性重点掌握1.需求量的变动及需求变动的异同。
2.需求的价格弹性。
3.均衡价格及均衡产量及其影响因素。
4.计算需求价格弹性及均衡价格、均衡产量。
第三章效用理论重点名词边际效用无差异曲线替代效应收入效应重点掌握1.总效用和边际效用的变动规律。
2.无差异曲线、预算线和消费者均衡。
3.正常物品及吉芬物品的收入效应、替代效应、总效应。
4.计算消费者最大化效用时的产品数量。
第四章生产及本钱理论重点名词边际产量时机本钱边际本钱等产量曲线边际技术替代率生产扩展线重点掌握1.等产量曲线的特征。
2.等本钱线的特征。
3.一种生产要素的最正确组合。
4.短期平均本钱及长期平均本钱的关系。
5.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及其发生作用的条件。
6、计算本钱、收益和利润最大化。
三、掌握1、总产量、平均产量、边际产量的关系第五章厂商均衡理论重点名词完全竞争完全垄断垄断竞争寡头垄断重点掌握1.完全竞争市场的短期均衡及长期均衡。
2.完全垄断市场的短期均衡及长期均衡。
3.斯威齐模型。
4.比拟完全竞争市场、完全垄断市场的收益曲线。
5.计算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及长期均衡的产量及市场价格。
三、掌握1、超额利润的变动规律第六章分配理论重点名词利率洛伦兹曲线基尼系数重点掌握1.生产要素价格决定及一般商品价格决定相比的特点。
2.完全竞争条件下,要素市场的均衡及其条件。
3.劳动供应曲线为什么是向后弯曲的?4.洛伦兹曲线和吉尼系数是如何表达收入分配平等程度的?第七章一般均衡及福利理论重点名词帕累托最优状态阿罗不可能定理重点掌握1.一般均衡及及局部均衡的关系。
2.帕累托最优状态的标准。
3.帕累托最优状态及帕累托改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入购买力增强,可以购买更多的商品达到更高的效用水平。
第四章 13.边际产量: 指增加一个单位可变要素投入量所增加的产量。 14.机会成本: 指生产者为了生产一定数量的产品所放弃的使用相同 的生产要素在其他生
一种曲线。 24.基尼系数: 是意大利统计学家基尼根据洛伦兹曲线提出的一个衡 量分配不平等程度的
指标。 第七章 25.帕累托最优状态: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条件下,如果不减少一些人的 经济福利,就不能改
善另一些人的经济福利,就标志着社会经济福利达到了最优 化状态。 26.阿罗不可能定理:指在一般情况下,要从已知的各种个人偏好顺序 中推导出统一的社会
偏好顺序是不可能的。
பைடு நூலகம்
第八章 27.外部经济: 指某个家庭或厂商的一项经济活动给其他家庭或厂商 无偿地带来好处,显
然,这项经济活动的私人利益小于社会利益。 28.科斯定理: 是一种产权理论,是解决经济活动外部性的重要理论 和全新思路。 在市场交换中,若交易费用为零,那么产权对资源配置的效率就没有影 响; 反之,若交易费用大于零,那么产权的界定、转让及安排都将影响产出 与 资源配置的效率。 29.公共物品: 指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不能依靠市场机制实现 有效配置的产品。 第九章 30.国内生产总值: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本国领土上,在一定时期 内生产的全部产品和
45.菲利普斯曲线:表示通货膨胀率(或货币工资变动率)与失业率之
间相互关系的曲线。
第十四章
46.财政政策: 一般指政府通过改变财政收入和支出来影响社会总需
求,以便最终影响就
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
47.税收乘数: 指国民收入变动量与引起这种变动的税收变动量之间
的倍数关系,或国民
收入变化量与促成这种量变的税收变动量之间的比例。
48.挤出效应: 挤出效应是指增加政府投资对私人投资产生的挤占效
应。从而导致增加政
府投资所增加的国民收入可能因为私人投资减少而被全部或部分地抵
消。
第十五章
49.货币乘数: 又称货币创造乘数,一般指由基础货币创造的货币供
给为基础货币的倍数。
50.货币政策: 一般指中央银行运行货币政策工具来调节货币供给量
21)加速原理:国民收入的增加会反作作用于投资,使投资的增长快于 国民收入的增长,或者投资的下降快于国民收入的下降。 22)财政政策:政府为达到既定的经济目标而对财政收入、财政支出和 公债的发行和偿还作出的决策。 23)拉弗曲线:描绘政府税收和税率关系的曲线。 24)货币政策:中央银行借改变货币供给量以影响国民收入和利率的政 策。 25)LM曲线:在曲线上的每一点,利率与国民收入的组合是不同的, 但货币供给都等于货币需求。 26)LS曲线:在利率与国民收入不同组合条件下,投资与储蓄相等的曲 线。 27)不可能定理: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可能从个人偏好次序推导出社会 的偏好次序。 28)科斯定理:通过产权制度的调整,将商品有害的外部性内部化,从 而将有害外部性降低到最低限度的理论。 29)收入消费曲线:将向右上方移动的消费可能线与更高位置的无差异 曲线的切点的连接线。 30)恩格尔曲线:描述收入增加与商品需求量变动之间的关系曲线。 31)蛛网理论:描绘周期生产的商品价格和产量的波动和调整的动态化 过程的市场模型。 32)长期平均成本曲线:指在不同的产出规模上,企业生产最低成本的 轨迹。 33)企业:以生产商品、提供服务、增加效用的方式,追求利润最大化 的独立商品生产单位。 34)私有制:是财产(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所有权归私人所有的一种 制度。 35)国有制:是财产(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所有权归国家(由政府管 理)的一种制度。 36)总供给:整个社会在某一时期所能提供的总产出,也就是该时期各 种生产要素的总和。 37)总需求曲线:表明总需求数量与价格水平关系的一条向下倾斜的曲 线。 38)总供给曲线:表明价格水平越高,投资的效率也越高的一条向上倾 斜的曲线。 39)MM定理:在一定的条件下,无论企业进行负债筹资,还是进行权 益资本筹资,都部影响企业的市场总价值。 40)财务风险:到期不能偿还的风险。
以实现经济发展既定
目标的经济政策手段的总和。
第十六章
51.国际收支平衡表:是一国在一定时期内,与所有其他国家或地区的
经济交往收支状况的
统计报表。
52.汇率: 是用一种货币表示的另一种货币的价格,即本国货币与外
国货币的交换比率。 53.对外贸易乘数:指公民收入变化量与引起这种变化量的最初出口变 化量的倍数关系,或
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GDP) 31.国内生产净值:指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领土上,在一定时期内所生 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
市场价格计算的净值,即新增加的产值。(NDP) 32.个人可支配收入:指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内可以由个人支配的全部收 入。(PDI) 33.国民生产总值:指本国公民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价值的总和。 (GNP) 第十章 34.平均消费倾向:指消费占收入的比例。(APC) 35.边际消费倾向:指增加的消费在增加的收入中所占的比例。 (MPC) 36.投资乘数: 是投资引起的收入增加量与投资增加量之间的比率。 第十一章 37.资本边际效率:是一种贴现率,这种贴现率正好使一项资本品在使 用期限内预期收益的
5)收入弹性:指商品需求量变动对收入变动的反应程度。收入弹性大于 1的是奢侈品,0——1之间的是必需品,小于0的是低档商品。 6)交叉弹性:是指此商品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对比商品价格变动百分比 的反应程度。交叉弹性小于0的是互补商品,大于0的是替代商品,等于 0的是不相关商品。 7)边际技术替代率:是指一个生产要素替代另一个生产要素的比例,它 是两个生产要素边际产出之比的倒数。因为边际产出递减,一个生产要 素替代另一个生产要素的量越来越少了,也就是边际替代率递减。 8)扩展路线: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把等产量曲线与等成本曲线的切点 联结起来,就形成生产扩展路线。它表明生产规模扩大、产出最优的轨 迹。 9)贡献利润:是指企业的销售收入大于变动成本的部分。即商品的价格 与平均变动成本之间的差额。 10)一级差别价格:是指企业利用边际效用递减规律,随每个单位的商 品销售的增加,逐个降低商品的价格;即对所出售的每个单位的商品都 收取尽可能高的价格,这种每个单位的商品都不同的价格又称为完全差 别价格。 11)二级差别价格:是指企业对每一个顾客制定不同的价格,而不是对 同一顾客的不同边际效用制定不同的价格。 12)三级差别价格:是指企业根据不同的市场、不同的需求弹性制定不 同的价格,以获得利润极大化。 13)自然垄断:是一种合理的垄断,它说明整个市场需求只要有一个企 业就能得到满足,而不需要两个或更多企业参与生产。尽管这种参与在 技术上可行,但在成本上肯定不经济。 14)市场经济:是指一种通过市场机制实现社会资源的高效配置。 15)引致投资:是指政府通过优惠利率、优惠税率和特殊价格管理等措 施,引导非政府机构按照政府的意愿进行投资。 16)直接调控:是指政府利用手中掌握的资源,用行政办法对经济运行 进行直接的调节和控制,以达到政府期望的目标。 17)间接调控:是指以价格调节为主,在充分尊重当事人利益的基础 上,通过他们的经济行为的反应,逐渐传导至政府期望的经济目标上。 18)短期国民消费曲线:是指在短期内,表示国民收入和消费之间关系 的曲线,其斜率(即边际消费倾向)较小。 19)长期国民消费曲线:是指在长期内,表示国民收入和消费之间关系 的曲线,其斜率(即边际消费倾向)较大。 20)乘数原理:指消费、投资和出口等因素的变化,带动国民收入同方 向的倍数变化。
之一所引起对该商品需求量的增加或减少的百分比。 第三章 9.边际效用: 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增加单位商品所引起的总效用的 增加量。 10.无差异曲线:是用来表示对消费者能产生同等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 的不同组合数量点的
轨迹。 11.替代效应: 指当消费者购买两种商品时,由于一种商品价格下 降,一种商品价格不变,
行客观分析,得出一些规律性结论。 第二章 5.需求规律: 商品价格提高,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减少,反之,商品价 格下降,则对该商
品的需求量增加。这是一种需求数量和商品价格成反向变化的 关系。 6.供给规律: 商品价格提高,对该商品的供给量增加,反之,商品价 格下降,对该商品
供给量减少。这是一种供给量和价格成同向变化的关系。 7.均衡价格: 指一种商品需求价格和供给价格相等,同时需求量和供 给量相等的价格。 8.需求收入弹性:指需求量相对收入变化作出的反应程度,即消费者 收入增加或减少百分
第五章 19.完全竞争: 指竞争不受任何阻碍和干扰的市场结构。 20.完全垄断: 指整个行业中只有一个生产者的市场结构。 21.垄断竞争: 指许多厂商生产和销售有差别的同类产品,市场中既 有竞争因素又有垄断
因素存在的市场结构。 22.寡头垄断: 指少数几个厂商控制整个市场中的生产和销售的市场 结构。 第六章 23.洛伦兹曲线:是美国统计学家M•洛伦兹提出的,是用以反映国民 收入分配平均程度的
现值等于这项资本品的重置成本或攻击价格。(MEC) 38.凯恩斯陷阱: 当利率低到一定程度时,投机性货币需求对利率的 弹性为无限大,人们不
再投资或购买债券,而大量持有货币。此时货币政策无效,财 政政策有效。
39.IS曲线: 表示产品市场均衡时,国民收入和利率成相反方向变
化。
40.LM曲线:
表示货币市场均衡时,国民收入和利率成同方向变
产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 15.边际成本: 指每增加一单位产品生产所增加的总成本。 16.等产量曲线:指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生产一定产量的两种生 产要素投入量的各种
不同组合所形成的曲线。 17.边际技术替代率:指在保持产量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增加一个单位 的某种要素投入量时
所减少的另一种要素的投入数量。 18.生产扩展线:指每一条等成本曲线和等产量曲线的切点所形成的曲 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