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总结

合集下载

高鸿业 西方经济学(宏微观) 名词解释 (最完整版)

高鸿业 西方经济学(宏微观) 名词解释 (最完整版)

1.经济学:研究资源如何最佳配置使人类需要得到最大满足的一门社会科学。

2.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家假设条件:⑴“合乎理性的人”的假设条件:每一个从事经济活动的人都是利己的。

⑵完全信息的假设条件:商业双方都知道对方的信息,也都知道对方知道的信息。

(双方可以替代为多方)3.一种商品的需求: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

4.需求函数:表示一种商品的需求数量和影响该需求数量的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5.需求定律:需求曲线具有一个明显的特征,它是向右下方倾斜的,即它的斜率为负值。

它们都表示商品的价格和需求量之间成反方向变动的关系。

6. 一种商品的供给:是指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出售的该种商品的数量。

7.供给定律:供给曲线表现出向右上方倾斜的特征,即供给曲线的斜率为正值。

它们都表示商品的价格和供给量成同方向变动的规律。

8.均衡:其最一般的意义是指经济事物中有关的变量在一定条件的相互作用下所达到的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

9.局部均衡:就单个市场或部分市场的供求和价格之间的关系和均衡状态进行分析。

10.一般均衡:就一个经济社会中的所有市场的供求和价格之间的关系和均衡状态进行分析。

11.均衡价格:该种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

12.市场出清状态:市场上需求量和供给量相等的状态。

13.需求量的变动:在其他条件不变时,由某商品的价格变动引起的该商品需求数量的变动。

14.需求的变动:在某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他因素所引起的该商品需求数量的变动。

15.供给量的变动:在其他条件不变时,由于某商品的价格变动引起的该产品供给数量的变动。

16.供给的变动:在某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他因素所引起的该 商品供给数量的变动。

17.需求的价格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18.弹性e:e>1,表示富有弹性;e<1,表示缺乏弹性;e=1,表示单一弹性或单位弹性。

宏、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总结

宏、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总结

宏、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总结西方经济学讲义宏、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总结宏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微观:经济学――研究如何实现稀缺资源的最佳配置,以使人类需要得到最大限度满足的一门社会科学。

资源的稀缺性――指相对于人类无限多样性的需要而言,经济资源数量总是相对不足的,取用时要付出代价。

规范分析――研究经济活动“应该是什么”以及社会经济问题应该是怎样解的。

实证分析――描述经济现象“是什么”以及社会经济问题实际上是如何解决的。

需求――消费者在一定价格条件下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某种商品或劳务的数量。

需求量的变化――某种商品价格的变化引起的对该商品需求量的变化。

需求水平的变化――在商品价格不变的情况下,其他因素所引起的需求的变化。

需求定律――商品的价格和需求量之间示范方向的变动关系。

供给――生产者在某一时刻和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上对某种商品或劳务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数量。

供给定律――商品价格与供给量成正比。

均衡价格――一种商品的需求价格和供给价格相一致的价格,即需求数量等于供给数量的价格。

均衡数量――需求价格等于供给价格时的供给量和需求量称为均衡数量。

需求价格弹性――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种商品或劳务价格变动因其本身需求量的变动程度。

需求交叉价格弹性――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种商品或劳务价格变动引起另一种商品或劳务需求量变动的程度。

需求收入弹性――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消费者收入的变动引起某种商品或劳务需求量变动的程度。

蛛网模型――运用弹性原理解释某些生产周期较长的商品在失去均衡时发生的不同波动情况的一种动态分析理论。

蛛网稳定条件――供给弹性等于需求弹性,市场价格变动对供给量和需求量的影响相同。

西方经济学讲义效用――商品或劳务满足消费者的需要或欲望的能力。

边际效用――某商品的消费量每增加或减少一个单位所引起的总效用的增减量。

消费者剩余――消费者愿意为某种商品或劳务支付的价格与其实际支付的价格的差额。

消费者偏好――影响和制约消费者行为的重要主观心理因素。

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全)

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全)

第一章引论一、名词解释1.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自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发表后,经济学开始分为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两个部分。

前者主要研究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总体表现,后者着重分析经济的基本单元的经济行为。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是密切相关的,其主要区别表现在方法论和研究领域上。

2.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实证分析是描述经济现象“是什么”以及社会经济问题实际上是如何解决的。

这种方法旨在揭示有关经济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和因果关系。

规范分析是研究经济活动“应该是什么”以及社会经济问题应该是怎样解决的。

这种方法通常要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基础,提出某些准则作为经济理论的前提和制定政策的依据,并考察如何才能符合这些准则。

3.相对稀缺性:相对于人类无穷无尽的欲望而言,资源总是稀缺的。

这就产生了研究如何合理地配置和充分利用稀缺资源于诸多用途以满足人类需要的经济学。

经济理论的三大传统支柱是---天赋要素、技术和偏好。

随着经济研究的深入,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仅有这三大支柱是不够的。

新制度经济学家以强有力的证据向人们表明,制度是经济理论的第四大柱石,制度至关重要。

土地、劳动和资本这些要素,有了制度才得以发挥功能。

在不同时期,人类社会所面对的稀缺约束是不一样的。

人类早期的经济活动主要受到有限劳动力的约束,有效率地利用稀缺劳动力是经济发展的关键,早期的各种经济理论都建立在劳动的基础上。

后来,土地、资本的相对稀缺日渐显著,经济学便又去研究土地和资本。

随着越来越多的资源成为相对稀缺,经济学的研究对象越来越广泛,理论也越来越丰富。

4.看不见的手:18世纪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1723-1790),1776年在《国富论》中提出的命题。

最初的意思是,个人在经济生活中只考虑自己利益,受“看不见的手”驱使,即通过分工和市场的作用,可以达到国家富裕的目的。

后来,“看不见的手”便成为表示资本主义完全竞争模式的形象用语。

这种模式的主要特征是私有制,人人为自己,都有获得市场信息的自由,自由竞争,无需政府干预经济活动。

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汇总(完整版)

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汇总(完整版)

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汇总(完整版)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汇总机会成本是指当一种稀缺资源用于特定用途时,所放弃的其他用途中最大的收益。

生产可能性边界是指在一个社会用全部资源生产两种产品的条件下,在资源和技术水平既定的情况下,所能生产的最大数量组合点的轨迹。

需求是指在一定时期内,消费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该种商品的数量。

供给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生产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并且能够提供出售的该种商品的数量。

均衡价格是指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

供求定理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需求变动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同方向变动,而供给变动则引起均衡价格的反方向变动,但引起均衡数量的同方向变动。

最高限价也称为限制价格,它是政府所规定的某种产品的最高价格,总是低于市场的均衡价格。

最低限价也称为支持价格,它是政府所规定的某种产品的最低价格,总是高于市场的均衡价格。

需求价格弹性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该商品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需求交叉弹性是指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需求量的变动对相关商品价格的反应程度。

需求收入弹性是指一定时期内消费者对某种商品需求量的变动对其收入水平变动的反应程度。

边际效用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增加一单位商品的消费所得到的效用量的增量。

消费者剩余是指消费者在购买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时愿意支付的总价格和实际支付总价格之差。

无差异曲线是指用来表示消费者偏好相同的两种商品不同数量的各种组合点所构成的曲线。

预算线是指在消费者收入和商品价格既定的条件下,消费者的全部收入所能购买到的两种商品的不同数量的各种组合。

边际替代率是指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消费者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的消费时所需要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量。

价格-消费曲线是指在消费者的偏好、收入以及其他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与某一种商品的不同价格水平相联系的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的轨迹。

收入-消费曲线是指在消费者的偏好、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与消费者某一收入水平相联系的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的轨迹。

微观经济学的名词解释(全面)

微观经济学的名词解释(全面)

名词解释1、稀缺性:资源的相对有限性就是稀缺性。

2、资源配置: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为谁生产,这三个问题被称之为资源配置问题。

3、经济学:经济学是研究稀缺资源配置和科学利用的科学。

4、微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是以单个经济单位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经济行为和相应的经济变量单项数值的决定来说明价格机制如何解决社会的资源配置问题。

基本假设:①市场出清②完全理性③完全信息基本内容:①均衡价格理论②消费者行为理论③生产理论④分配理论⑤一般均衡理论与福利经济学⑥市场失灵与微观经济政策。

5、宏观经济学:是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经济中各有关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化,来说明资源如何才能得到充分利用。

基本假设:①市场机制是不完善的。

②政府有能力调节经济,纠正市场机制的缺点。

基本内容:①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②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

③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

④开放经济理论。

⑤宏观经济政策。

6、内生变量:可以在模型体系内得到说明的变量。

7、外生变量:由模型以外的因素所决定的已知变量,它是模型据以建立的外部条件。

外生变量和内生变量的关系:外生变量决定内生变量,而外生变量不能在模型体系内得到说明。

8、流量:是在一段时期某一变量的加总量。

流量为一个时期数,如一年总收入。

例如:1992年的农业生产总值是流量。

1993年的出口量是流量。

9、存量:是在某一时点某一变量的数量。

存量为一个时点数,如某人在某一时点上银行存款的数量。

例如:1993年12月31日的人口数量是存量。

1993年12月31日的外汇储备量是存量。

10、价值判断:是指对经济事物社会价值的判断,即对某一经济事物是好还是坏的判断。

11、实证经济学:是不以价值判断为依据,回答“是什么”的问题。

12、规范经济学:不以价值判断为基本,回答“应该是什么”的问题。

13、需求: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定价格条件下,消费者有能力且愿意购买的商品数量。

14、供给: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定价格条件下,企业愿意生产并销售某种商品的数量。

专升本西方经济学微观名词解释

专升本西方经济学微观名词解释

微观经济学篇第1章1.微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以单个经济单位(家庭、企业和单个产品市场)为考察对象,运用个量分析方法,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如何决定,分析的是资源配置问题。

研究对象:单个经济单位;解决问题:资源配置问题;分析方法:个量分析方法,又称个量经济学;中心理论:价格理论,即均衡价格理论。

2.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作为考察对象,运用总量分析方法,研究社会总体经济问题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如何决定,研究这些经济变量的相互关系。

研究对象:整个国民经济;解决问题:资源利用问题;分析方法:总量分析方法,又称总量经济学;中心理论: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3.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实证分析:排斥一切价值判断只研究经济本身的内在规律。

回答“是什么”(What is)(只描述不评价)。

规范分析: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基础来分析处理经济问题。

回答“应该是什么”(What ought to be)(要做出好坏的评价)。

4.内生变量与外生变量内生变量:一定经济模型内部因素决定的变量。

必须通过模型的求解过程才能计算出来。

外生变量:一定经济模型外部因素决定的变量。

可以直接测定出来,或假定为既定的和已知的。

5.生产可能性曲线用来表示经济社会在既定资源和技术条件下所能生产的各种商品最大数量的组合,反映了资源稀缺性与选择性的经济学特征。

6.稀缺性相对于人类的无穷欲望而言,生产资源以及生产的物质生活资料总是有限的和稀缺的,这是经济问题产生的客观根源,也是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

7.自由物品特别富裕,以致在零价格就可以获得的物品;或者说不需要付出任何代价就能得到的有用物品。

(免费资源)如,阳光、空气。

8.经济物品具有稀缺性且能带来效用的物品;或者说人类必须付出代价才能获得的产品。

第2章1.经济人:“合乎理性的人”或“理性人”。

是对在经济社会中,从事经济活动的所有人的基本特征的一般性的抽象。

这个被抽象出来的基本特征是:每一个从事经济活动的人都是利己的。

电大宏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

电大宏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

电大宏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1.微观经济学:是指研究个别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

2.宏观经济学:是指从国民经济角度研究和分析市场经济整体经济活动的行为。

3.规范分析: 是指以一定的价值判定为基础,提出一些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标准,作为决策和制定政策的依据。

4.实证分析:是指只对经济现象、经济行为或经济活动及其进展趋势进行客观分析,得出一些规律性的结论。

5.需求规律:是指商品价格提高,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减少,反之,商品价格下降,则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增加,这种需求数量和商品价格成反向变化的关系称需求规律或需求定理。

6.供给规律:是指商品价格提高,对该商品的供给量增加,反之,商品价格下降,则对该商品的供给量减少,这种供给数量和商品价格呈同向变化的关系称供给规律或供给定理。

7.均衡价格: 是指一种商品需求价格和供给价格相等,同时需求量和供给量相等的价格,是由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的交点决定的。

8.需求价格弹性:是指需求量相对价格变化作出的反应程度,即某商品价格下降或上升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对该商品需求量增加或减少的百分比。

9.边际效用: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刻内增加单位商品所引起的总效用的增加量。

10.无差异曲线:是用来表示给消费者带来相同效用水平或相同满足和谐的两种商品不同数量的组合。

11.边际产量(MP):是指增加一个单位可变要素投入量所增加的产量。

12.机会成本:是指生产者为了生产一定数量产品所舍弃的使用相同生产要素在其他生产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

13.边际成本:指每增加一单位产品生产所增加的总成本。

14.等产量曲线:是指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生产一定产量的两种生产要素投入量的各种不同组合所形成的曲线。

15.边际技术替代率:是指在保持产量不变的条件下增加一个单位的某种要素投入量时所减少的另一种要素的投入数量。

16.生产扩展线:是指每一条等成本曲线和等产量曲线的切点所形成的曲线叫做生产扩展线。

17.完全竞争:是指竞争不受任何阻碍和干扰的市场结构。

人大高鸿业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

人大高鸿业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

需求: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对应于各种可能的价格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商品的数量。

需求既强调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又要求消费者具备购买能力。

需求规律使消费者对商品的需求量与其价格呈反方向变动。

供给: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对应于各种可能的价格愿意而且能够提供出售的商品的数量。

供给不仅要求生产者有提供商品的愿望,也要求生产者有提供商品的生产能力。

供给规律决定了商品的价格与供给量之间呈同向变动。

均衡价格:由供给等于需求所决定的价格。

市场价格高低变化取决于供给和需求的相互作用,其最终结果是趋于均衡价格。

需求弹性:需求的价格弹性的简称,表示在一定时间内相应于商品价格的相对变动,一种商品需求量相对变动的反应程度。

其大小通常用需求弹性系数来表示,它被定义为商品需求量的变动率与价格的变动率之比。

弹性系数的大小可以由点弹性或弧弹性来衡量。

供给弹性:供给的价格弹性的简称。

它反映了相应于商品价格的变动,该商品供给量变动的敏感程度。

其大小通常用供给弹性系数来表示,被定义为商品供给量的变动率与价格的变动率之比。

它可以用弧弹性或点弹性系数来衡量。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基数效用论的基本假定,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其他商品或劳务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或劳务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或劳务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原因在于追加消费的商品或劳务对消费者的刺激和重要性逐渐下降。

消费者均衡: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消费者实现效用最大化并将保持不变的一种状态。

在既定的收入约束条件下,当消费者每单位货币支出的边际效用都等于货币的边际效用时,消费者处于均衡状态,即RCS1,2=MU1/MU2=P1/P2和P1X1+P2X2=M图形表示为无差异曲线与预算约束线的切点。

预算约束线:在消费者面临的商品价格既定的条件下,消费者的收入对效用最大化形成约束。

既定的收入全部用于消费可以购买到的商品组合构成的曲线即为消费者的预算约束线。

宏微观经济学重点名词解释

宏微观经济学重点名词解释

第一章1.微观经济学:研究个别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

2.宏观经济学:是从国民经济角度研究和分析市场经济整体经济活动的。

3.规范分析:是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基础,提出一些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标准,作为决策的前提和制定政策的依据。

4.实证分析:基本排除价值判断,只对经济现象、经济行为或经济活动及其发展趋势进行客观分析,得出一些规律性结论。

第二章5.需求规律:商品价格提高,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减少,反之,商品价格下降,则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增加。

这是一种需求数量和商品价格成反向变化的关系。

6.供给规律:商品价格提高,对该商品的供给量增加,反之,商品价格下降,对该商品供给量减少。

这是一种供给量和价格成同向变化的关系。

7.均衡价格:指一种商品需求价格和供给价格相等,同时需求量和供给量相等的价格。

8.需求收入弹性:指需求量相对收入变化作出的反应程度,即消费者收入增加或减少百分之一所引起对该商品需求量的增加或减少的百分比。

第三章9.边际效用: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增加单位商品所引起的总效用的增加量。

10.无差异曲线:是用来表示对消费者能产生同等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的不同组合数量点的轨迹。

11.替代效应:指当消费者购买两种商品时,由于一种商品价格下降,一种商品价格不变,消费者会多购买价格相对便宜的商品,少买价格相对高的商品。

12.收入效应:指消费者购买两种商品时,由于一种商品名义价格下降,可使现有货币收入购买力增强,可以购买更多的商品达到更高的效用水平。

第四章13.边际产量:指增加一个单位可变要素投入量所增加的产量。

14.机会成本:指生产者为了生产一定数量的产品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的生产要素在其他生产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

15.边际成本:指每增加一单位产品生产所增加的总成本。

16.等产量曲线:指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生产一定产量的两种生产要素投入量的各种不同组合所形成的曲线。

17.边际技术替代率:指在保持产量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增加一个单位的某种要素投入量时所减少的另一种要素的投入数量。

宏、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

宏、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

1、微观经济学(Microeconomics)微观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部分,它分析像消费者、厂商和资源所有者这些个体的经济行为(宏观经济学与之相反,它分析像国内总产品这样的经济总体行为) 2、需求: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下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

3、供给: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下愿意而且能够出售的该种商品的数量。

4、均衡价格:均衡的最一般意义是指经济事物中有关的变量在一定条件下的相互作用下所达到的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

均衡价格是指该种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给量相等时候的价格。

5、消费者剩余:消费者在购买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时愿意支付的总数量和实际支付的总数量之间的差额。

6、生产者剩余:生产者剩余指厂商在提供一定数量的某种产品时实际接受的总支付和愿意接受的最小总支付之间的差额。

7、需求的价格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需求量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8、需求的收入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需求量的变动对于消费者收入两变动的反应程度。

9、需求的交叉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的变动对于它的相关商品的价格的变动的反应程度。

是该商品的需求量的变动率和它的相关商品的价格的变动率的比值。

10、供给的价格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供给量的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的变动的反应程度。

11、效用:指商品满足人的欲望的能力,或者说,效用是指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时所感受到的满足程度。

12、基数效用论:基数效用论者认为,效用如同长度、重量等概念一样,可以具体衡量并加总求和,具体的效用量之间的比较是有意义的。

13、序数效用论:认为效用的大小是无法具体衡量的,效用之间的比较只能通过顺序或登记来表示。

14、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在一定的时间内,在其他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汇总(完整版)

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汇总(完整版)

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汇总之巴公井开创作1.2.机会本钱:当一个具有多种用途的稀缺资源,用于特定的用途是,所放弃的其他用途中最年夜的收益.3.生产可能性鸿沟:指在一个社会用全部的资源生产两种产物的条件下,在资源和技术水平既定的条件下,所能生产的最年夜数量组合点的轨迹.4.需求:指消费者在一按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种商品的数量.5.供给:指生产者在一按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出售的该种商品的数量.6.均衡价格:指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给量相等时候的价格.7.供求定理: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需求变动分别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同方向的变动;供给变动引起均衡价格的反方向的变动,引起均衡数量的同方向的变动.8.最高限价和最低限价:最高限价也称为限制价格,它是政府所规定的某种产物的最高价格,最高价格总是低于市场的均衡价格的.最低限价也称为支持价格,它是政府所规定的某种产物的最低价格,最低价格总是高于市场的均衡价格的.9.需求价格弹性:指暗示在一按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该商品价格变动的反应水平.10.需求交叉弹性:指一按时期内一种商品需求量的变动对相关商品价格的反应水平.11.需求收入弹性:指一按时期内消费者对某种商品需求量的变动对其收入水平变动的反应水平.12.边缘效用:指消费者在一按时间内增加一单元商品的消费所获得的效用量的增量.13.消费者剩余:指消费者在购买一定命量的某种商品时愿意支付的总价格和实际支付总价格之差.14.无不同曲线:指用来暗示消费者偏好相同的两种商品分歧数量的各种组合点所构成的曲线.15.预算线:指在消费者收入和商品价格既定的条件下,消费者的全部收入所能购买到的两种商品的分歧数量的各种组合.16.边缘替代率:指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消费者增加一单元的某种商品的消费时所需要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量.17.价格——消费曲线:指在消费者的偏好、收入以及其他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与某一种商品的分歧价格水平相联系的消费者效用最年夜化的均衡点的轨迹.18.收入——消费曲线:指在消费者的偏好、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与消费者某一收入水平相联系的效用最年夜化的均衡点的轨迹.19.恩格尔曲线:暗示在分歧的收入水平下,消费者对某一商品的需求量.20.吉芬商品:指需求量随价格成同方向变动的特殊商品.21.生产函数:指在一按时期内,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生产中所运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和能发生的最年夜产量之间的关系.22.等产量线:指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生产同一产量的两种生产要素投入量的所有分歧组合的轨迹.23.边缘技术替代率:在维持产量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增加一单元某种生产要素投入量时所减少的另一种要素的投入数量,被称为边缘技术替代率.24.边缘酬谢递加规律:指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连续等量地把一种可变生产要素增加到其他生产要素数量不变的生产过程中,当这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小于某一特定值时,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边缘产量是递增的,超越这个特定值时,所带来的边缘产量是递加的.25.等本钱线:指在既定的本钱和既定生产要素价格条件下生产者可以购买到的两种生产要素的各种分歧数量组合的轨迹.26.扩展线:指因生产本钱改变而招致等本钱线平移,因改变产量而招致等产量线平移;这类移动形成的生产均衡点的轨迹. 27.规模酬谢: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企业内部各生产要素按相同比例变动时所带来的产量变动.28.隐含本钱:指厂商自己自己所拥有的且被用于该企业生产过程的那些生产要素的总价格.29.边缘本钱(短时间、长期):是厂商在(短时间、长期)内增加一单元产量是所增加的总本钱.30.边缘收益:每增加一单元产量所增加的收益.31.正常利润:指厂商对自己所提供的企业家才华的酬谢.(指自有要素的酬谢)32.盈亏平衡点(停止营业点):指企业在收入刚好抵补可酿本钱或亏损正好即是其固定本钱时的价格水平,即平均可酿本钱的最低点.33.价格歧视(分歧订价):指厂商在相同时间内以相同产物向分歧的购买者索取分歧的价格.34.拐折需求曲线模型:解释和说明寡头市场的价格刚性问题.35.边缘产物价值:指使用要素的“边缘收益”.36.边缘收益产物:指由于使用额外一单元投入品X所带来的总收益的增加.它即是投入X的边缘产物乘以厂商的边缘收益.37.向后弯曲的劳动供给曲线:根据劳动者的最优化行为,对应于一个特定的工资率,劳动者在效用最年夜化点上确定最优劳动供给量,从而获得劳动的供给曲线,在工资水平较低时,工资率上升对劳动所发生的替代效应年夜于收入效应,因而人们愿意提供更多的劳动,减少闲暇消费;而当工资水平上升到一定水平以后,替代效应小于收入效应,因而人们增加闲暇时间的消费,而减少劳动时间.因此,劳动的供给曲线向后弯曲.38.经济租金:某种要素收入中的一部份,除去这部份其实不会影响要素的供给.这种要素收入叫做经济租金.39.准租金:某些要素的服务价格在某种水平上也类似于租金,称为准租金.40.洛伦茨曲线:在一个总体(国家、地域)内,以“最贫穷的人口计算起一直到最富有人口”的人口百分比对应各个人口百分比的收入百分比的点组成的曲线.为了研究国民收入在国民之间的分配问题.41.基尼系数:不服等面积与完全不服等面积之比.42.市场失灵:指在现实经济运行中,克服的缺陷,市场经济没有到达经济效率的状态.43.公共物品:在社会经济中,总有一部份物品或服务是免费为公共提供利益并为每个人平等享用,这类物品或服务被称为公共物品.44.纯公共物品:指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物品,如国防、外交等.45.准公共物品:指具有非竞争性,但可以排他的物品,如医疗、教育等.46.公共资源:只具有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物品,如海洋渔业资源、公共绿地等.47.外部性:也称为外部效应或毗邻效应,指当个人或厂商的行为直接影响到其他人,但却没有获得赔偿或给予支付的情况.48.科斯定理1:指无论产权的初始分配是否合理,只要产权清晰,交易本钱为零,就能通过市场机制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49.科斯定理2:指如果交易本钱年夜于零,则产权的初始分配是否合理对资源配置影响很年夜,分歧的产权制度会招致分歧的经济效率.50.逆向选择:指由交易双方信息分歧毛病称和市场价格下降发生的劣质品驱逐优质品,进而呈现市场交易产物平均质量下降的现象.51.品德风险:是从事经济活动的人在最年夜限度地增进自身效用时做出晦气于他人的行动.52.经济学:经济学是研究人们和社会如何做出选择,来使用可以有其他用途的稀缺的经济资源在现在或将来生产各种物品,以便最年夜限度的满足人类需要的一门社会科学.53.供求定理: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需求变动分别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同方向的变动;供给变动引起均衡价格的反反方向的变动,引起均衡数量的同方向的变动.54.恩格尔定律:在一个家庭或在一个国家中,食物支出在收入中所占的比例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减少.用弹性概念来表述恩格尔定律可以是:对一个家庭或一个国家来说,富裕水平越高,则食物支出的收入弹性就越小,反之则越年夜.55.边缘效用递加规律:在一按时间内,在其他商品的消费数量坚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数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元中获得的效用增量即边缘效用是递加的.56.消费者均衡:是指消费者的效用到达最年夜并维持不变的一种状态.它研究单个消费者如何把有限的货币收入分配在各种商品的购买上以获得最年夜的效用.57.无不同曲线:是用来暗示消费者偏好相同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的,或者说,它是暗示能够给消费者带来相同的效用水平或满足水平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的.58.边缘替代率: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消费者增加一单元的某种商品的消费数量时所需要的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数量.(MRS)59.商品的边缘替代率递加规律: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随着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的连续增加,消费者为获得每一单元的这种商品所需要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是递加的. 60.预算线:暗示在消费者的收入和商品的价格给定的条件下,消费者的全部收入所能购买到的两种商品的分歧数量的各种组合.又称为消费可能线或价格线.61.收入效应:是由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实际收入水平变动,进而由实际收入水平变动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变动.62.替代效应:是由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商品的相对价格变动,进而由商品的相对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商品的需求量的变动.63.生产者:指能够作出统一的生产决策的单个经济单元.64.生产函数:在一按时期内,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生产中所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与所能生产的最年夜产量之间的关系.65.边缘收益递加规律(边缘酬谢递加规律、边缘产量递加规律):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在连续等量地把某一种可变生产要素增加到其他一种或几种数量不变的生产要素上去的过程中,当这种可变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小于某一特定值时,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边缘产量是递增的;当这种可变要素的投入量连续增加并超越这个特定值时,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边缘产量是递加的.66.边缘技术替代率:在维持产量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增加一单元某种生产要素投入量时所减少的另一种要素的投入数量.67.边缘技术替代率递加规律:在维持产量不变的前提下,当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不竭增加时,每一单元的这种生产要素所能替代的另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是递加的.68.扩展线:在生产要素的价格、生产技术和其他条件不变时,如果企业改酿本钱,等本钱线就会发生平移;如果企业改变产量,等产量线就会发生平移.这些分歧的等产量曲线将与分歧的等本钱线相切,形成一系列分歧的生产均衡点,这些生产均衡点的轨迹就是扩展线.69.显本钱:厂商在生产要素市场上购买或租用他人所拥有的生产要素的实际支出.70.隐本钱:厂商自己自己所拥有的且被用于该企业生产过程的那些生产要素的总价格.71.长期总本钱:指厂商在长期中每一个产量水平上通过选择最优的生产规模所能到达的最低总本钱.72.经济利润:企业的总收益和总本钱之间的差额.73.正常利润:通常指厂商对自己所提供的企业家才华的酬谢支付.74.规模经济:在企业生产扩张的开始阶段,厂商由于扩年夜生产规模而使经济效益获得提高.75.规模不经济:当生产扩张到一定的规模以后,厂商继续扩年夜生产规模,就会使经济效益下降.76.完全竞争市场:符合以下四个条件的就是完全竞争市场.一、市场上有年夜量的买者和卖者,每一个买者或卖者对市场价格没有任何的控制力量,只能主动的接受既定的市场价格.二、市场上每一个厂商提供的商品都是同质的.三、所有的资源具有完全的流动性,厂商进入或退出一个行业是完全自由和毫无困难的.四、信息是完全的,市场上的每一个买者和卖者都掌握着与自己的经济决策有关的一切信息.77.生产者剩余:指厂商在提供一定命量的某种产物时实际接受的总支付和愿意接受的最小总支付之间的差额.78.自然垄断:企业生产的规模经济需要在一个很年夜的产量范围和相应的巨年夜的资本设备的生产运行水平上才华获得充沛的体现,以至于整个行业的产量只有由一个企业来生产时才有可能到达这样的生产规模.而且只有发挥这一个企业在这一生产规模上的生产能力,就可以满足整个市场对该种产物的需求.在这类产物的生产中,行业内总会有某个厂商凭借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其他优势,最先到达这一生产规模,从而垄断了整个行业的生产和销售.79.价格歧视:以分歧的价格销售同一种商品.可以分为一级、二级、三级价格歧视.80.厂商对每一单元产物都按消费者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出售——一级价格歧视81.对分歧的消费数量段规定分歧的价格——二级价格歧视82.需求:一种商品的需求函数是指消费者在一按时期内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83.需求函数:一种商品的需求数量和影响该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84.需求表:暗示某种商品的各种价格水平和与各种价格水平相对应的该商品的需求数量之间关系的数字序列表.85.商品的需求曲线:根据需求表中商品的分歧价格—需求量组合在平面坐标图上所绘制的一条曲线.86.供给:一种商品的供给量是指生产者在一按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提够出售的该商品的数量.87.供给函数:暗示一种商品的供给量和该商品价格之间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88.供给表:某种商品的各种价格和与各种价格相对应的该商品的供给数量之间关系的数字序列表.89.商品的供给曲线:根据供给表中商品的分歧价格—供给量组合在平面坐标图上所绘制的一条曲线.90.均衡:最一般意义是指经济事物中有关的变量在一定条件下的相互作用下所到达的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91.均衡价格: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应量相等时的价格.在均衡价格水平下的相等的供求数量被称为均衡数量.92.需求量的变动:其他条件不变时,由某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变动.93.需求的变动:在某种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变动.94.供给量的变动:其他条件不变时,由某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供给数量的变动.95.供给的变动:在某种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供给数量的变动.96.供求定理: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需求变动分别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同方向变动;供给变动引起均衡价格的反方向变动,引起均衡数量的同方向的变动.97.经济理论:在对现实的经济事物的主要特征和内在联系进行概括和笼统的基础上,对现实的经济事物进行的系统描述.98.经济模型:用来描述所研究的经济事物的有关经济变量之间相互关系的理论结构.99.外生变量:由模型以外的因素所决定的已知变量,它是模型据以建立的外部条件.100.内生变量:可以在模型体系内获得说明的变量.101.外生变量和内生变量的关系:外生变量决定内生变量,而外生变量不能在模型体系内获得说明.102.参数:数值通常不变的变量,也可以理解为可变的常数. 103.弹性:一般来说,只要两个经济变量之间存在着函数关系,我们就可用弹性来暗示因变量变动的反应的敏感水平.104.弹性系数=因变量的变动比例÷自变量的变动比例105.需求的价格弹性:一按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该商品的价格变动的反应水平.或者说,暗示在一按时期内当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动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106.需求的价格弧弹性:某商品需求曲线上两点之间的需求量的变动对价格的变动的反应水平.简单的说,它暗示需求曲线上两点之间的弹性.107.需求的价格点弹性:当需求曲线上两点之间的变动量趋于无穷小时,需求的价格弹性要用点弹性来暗示.也就是说,它暗示需求曲线上某一点上的需求量变动对价格变动的反应水平. 108.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在一按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的变动对它的相关商品的价格的变动的反应水平.或者说,暗示在一按时期内当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动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109.替代品:如果两种商品之间可以互相取代以满足消费者的某一种欲望,则称这两种商品之间存在着替代关系,这两种商品互为替代品.110.互补品:如果两种商品必需同时使用才华满足消费者的某一种欲望,则称这两种商品之间存在着互补关系,这两种商品互为互补品.111.需求的收入弹性:暗示在一按时期内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消费者收入量变动的反应水平.112.正常品:需求量与收入成同方向变动的商品.又可进一步分为必需品和奢侈品113.劣等品:需求量与收入成反方向变动的商品.114.供给的价格弹性:一按时期内一种商品的供给量变动对该商品的价格变动的反应水平.或者说,暗示在一按时期内当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动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该商品的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115.供给的价格弧弹性:某商品供给曲线上两点之间的供给量的变动对价格的变动的反应水平.116.供给的价格点弹性:某商品供给曲线上某一点的弹性. 117.恩格尔定律:在一个家庭或一个国家中,食物支出在收入中所占的比例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减少.用弹性概念来表述就是:对一个家庭或国家来说,富裕水平越高,则食物支出的收入弹性就越小;反之,则越年夜.118.效用:商品满足人的欲望的能力评价,或者说,效用是指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时所感受到的满足水平.119.效用单元:暗示效用年夜小的计量单元.120.总效用(TU):消费者在一按时间内从一定命量的商品的消费中所获得的效用总和.121.边缘效用(MU):消费者在一按时间内增加一单元商品的消费所获得的效用量的增量.122.边缘量:暗示一单元的自变量的变动量所引起的因变量的变动量.123.边缘量=因变量的变动量÷自变量的变动量124.边缘效用递加规律:在一按时间内,在其它商品的消费数量坚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单元中所获得的效用增量即边缘效用是递加的.125.消费者均衡:研究单个消费者如何把有限的货币收入分配在各种商品的购买中以获得最年夜的效用.126.商品的需求价格:消费者在一按时期内对一定量的某种商品所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127.消费者剩余:消费者在购买一定命量的某种商品时所愿意支付的最高总价格和实际支付的总价格之间的差额.128.无不同曲线:暗示消费者偏好相同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或者说,它是暗示能够给消费者带来相同的效用水平或满足水平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的.129.效用函数:某一种商品组合给消费者所带来的效用水平. 130.等效用函数:与无不同曲线相对应的效用函数.131.边缘替代率(MRS):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消费者增加一单元某种商品的消费数量时所需要的放弃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132.商品的边缘替代率递加规律: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情况下,随着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的连续增加,消费者为获得每一单元的这种商品所需要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是递加的. 133.完全替代品:两种商品之间的替代比例是固定不变的情况. 134.完全互补品:两种商品必选固定不变的比例同时被使用的情况.135.预算线:又称约束线、消费可能线和价格线.暗示在消费者的收入和商品的价格给定的条件下,消费者的全部收入所能购买到的两种商品的各种组合.136.消费者效用最年夜化的均衡条件:在一定的预算约束下,为了实现最年夜的效用,消费者应该选择最优的商品组合,使得两商品的边缘替代率之比即是两商品的价格之比.137.赔偿预算线:当商品的价格发生变动引起消费者的实际收入水平发生变动诗,用来暗示以假设的货币收入的增减来维持消费者的实际收入水平不变的一种分析工具.138.收入效应:由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实际收入水平变动,进而实际收入水平变动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变动.139.替代效应:由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商品的相对价格的变动,进而由商品的相对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变动.总效用=收入效应+替代效应140.不确定性:指经济行为者在事先不能准确的知道自己某种决策的结果,或者说,只要经济行为者的一种决策的可能结果不止一种,就会发生不确定性.141.风险:在消费者知道某种行为决策的各种可能结果时,如果消费者还知道各种可能的结果发生的概率,则可以称这种不确定的情况为风险.142.生产者(厂商、企业):能够做出统一生产决策的单个经济单元.143.交易本钱:可以看成是围绕交易契约所发生的本钱.144.成产函数:在一按时期内,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生产中所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与所能生产的最年夜产量之间的关系.145.固定替代比例的生产函数:暗示在每一产量水平上任何两种生产要素之间的替代比例都是固定的.146.固定投入比例生产函数:暗示在每一产量水平上任何一对要素投入量之间的比例都是固定的.147.短时间:只生产者来不及调整全部生产要素的数量.至少有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是固定不变的时间周期.148.长期:生产者可以调整全部生产要素的数量的时间周期. 149.劳动的总产量TP 至于一定的可变要素劳动的投入量对应的最年夜产量.150.劳动的平均产量指平均每一单元可变要素劳动的投入量所生产的产量.151.劳动的边缘产量指增加一单元可变要素劳动投入量所增加的产量.152.边缘酬谢递加规律:在生产中普遍存在这么一种现象: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在连续等量的把一种可变生产要素增加到其他一种或几种数量不变的生产要素上去的过程中,当这种可变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小于某一特定值时,增加该要素所带来的边缘产量是递增的;当这种可变要素的投入量连续增加并超越这个特定值时,该要素增加投入所带来的边缘产量是递加的.所以,边缘产量最终肯定会呈现递加的特征.153.等产量曲线: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生产同一产量的两种生产要素投入量的所有分歧组合的轨迹.。

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

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

经济学(Economics):研究人和社会对具有不同用途的稀缺资源配置并加以选择的科学;其目标是有效利用稀缺资源来生产商品和劳务,并在现在或将来把它们合理地分配给社会成员或集团以供消费之用。

微观经济学(Microeconomics):研究微观(Micro)、或“小型”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如单个消费者、生产者和单一市场的经济行为。

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研究社会总体的经济行为及其后果,即对整个社会的消费、投资、生产、收入等进行分析研究。

经济人(Economic man):作出决策的出发点是个人利益,寻求个人利益最大化。

需求(Demand):一种商品的需求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种商品的数量。

需求函数(Demand function):用来表示一种商品的需求数量和影响该需求数量的各种因素之间相关关系的数学表达式。

供给(Supply):一种商品的供给是指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出售的该种商品的数量。

供给函数(Supply function):用来表示一种商品的供给数量和影响该供给数量的各种因素之间相关关系的数学表达式。

均衡(Equilibrium):指各个经济决策者(消费者、厂商)所作出的决策正好相容,在外界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每个人都不愿意再调整自己的决策,是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

均衡价格(Equilibrium price):指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给量相等时候的价格。

均衡数量(Equilibrium quantity):在均衡价格水平下相等的供求数量。

均衡点(Equilibrium point):一种商品的市场需求曲线和市场供给曲线的交点。

需求量的变动(Variation of demand quantity):仅仅因价格因素的变动而引起的需求数量的变动,是一种线上运动。

需求的变动(Variation od demand):由于价格以外的因素的变动而引起的需求数量的变动,是一种线的移动。

宏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打印版)

宏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打印版)

1 国内生产总值GDP——经济社会(即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或劳务)的市场价值。

GDP一般由支出法和收入法来进行核算。

当使用支出法来计算GDP时,GDP包括消费、投资、政府购买、进出口。

当使用收入法来计算GDP时,GDP包括工资、利润、利息、租金、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折旧。

2 国民收入NI——从国内生产净值中扣除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加政府补助金,就得到一国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提供生产性服务所得报酬即工资、利息、租金和利润的总和意义上的国民收入。

(NI=NDP -企业转移支付-间接税+政府对企业补贴)3 国内生产净值NDP——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领土上,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按市场价格计算的净值,即新增加的产值。

(NDP=GDP-折旧)4 总投资——增加或更换资本资产的支出。

由于资本在不断的消耗,所以在总投资总有部分额度是用来弥补资本折旧的,也可以说是用于重置资本设备的,称为重置投资。

5 重置投资(折旧)——资本物品由于损耗造成的价值减少6 GDP的平减(折算)指数——名义GDP和实际GDP的比率。

反映价值指标增减过程中与物量变动同时存在的价格变动趋势和程度的价格指数7 名义(货币)GDP——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8 实际GDP——用从前某一年作为机器价格计算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第十三章9 均衡产出——和总需求相一致的产出,也就是经济社会的收入正好等于全体居民和企业想要有的产出。

10 边际消费倾向MPC——增加的消费与增加的收入之比率,也就是增加的1单位收入用于增加消费部分的比率。

MPC=dc/dy11 边际储蓄倾向MPS——每增加一单位收入中用于增加的储蓄部分的比率,即储蓄曲线上任一点的斜率,该点上的储蓄增量对收入增量的比率。

MPS=ds/dy11.5棘轮效应:消费者易于随收入的提高增加消费,但不易随收入之降低而减少消费,以致产生有正截距的短期消费函数。

经济学名词解释大全

经济学名词解释大全

经济学名词解释大全1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2 需求3 供给4 均衡价格5 消费者剩余6 生产者剩余7 需求弹性8 供给弹性9 效用 10 基数效用论 11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12 序数效用论 13 无差异曲线 14 预算约束线 15 消费者均衡 16 边际替代率 17 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 18 吉芬商品 19 生产函数 20 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 21 边际收益递减规律 22 规模收益 23 内在经济和外在经济 24 等产量曲线和等成本曲线 25 技术替代率 26 生产要素投入的经济区域 27 生产要素最优组合 28 利润最大化原则 29 机会成本和经济成本 30 短期成本和长期成本 31 成本函数 32 厂商均衡 33 完全竞争 34 P=MC 35 完全竞争市场厂商的供给曲线 36 完全竞争厂商的关闭点 37 完全垄断 38 产品差别 39 垄断竞争 40 寡头垄断市场 41 折弯的需求曲线 42 差别价格 43 串谋 44 非价格竞争 45 卡特尔 46 价格领导 47 古诺解 48 引致需求 49 边际收益产品 50 边际产品价值 51 局部均衡和一般均衡 52 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 53 契约曲线 54 最优交易条件 55 社会无差异曲线 56 市场失灵 57 公共物品 58 外在性 59 政府失灵 60 基尼系数 61 恩格尔系数1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由于考察的对象和分析的着眼点不同,西方经济学大体上可以分为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大部分。

微观经济学以单个经济单位 (消费者、生产者)为研究对象,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的单项数值如何决定。

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为研究对象,研究国民经济中物品与劳务的总产量和资源的总利用量的决定及其变化。

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是有机联系的整体。

一方面,总量是由个量构成的,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另一方面,个量总是在一定的总量中运行的,只有了解了宏观经济学,才能更深刻地理解微观经济学。

宏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

宏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

宏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1.需求规律是指商品价格提高,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减少,反之,商品价格下降,则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增加,这种需求数量和商品价格成反向变化的关系称需求规律或需求定理。

2.供给规律是指商品价格提高,对该商品的供给量增加,反之,商品价格下降,则对该商品的供给量减少,这种供给数量和商品价格呈同向变化的关系称供给规律或供给定理。

3.均衡价格是指一种商品需求价格和供给价格相等,同时需求量和供给量相等的价格,是由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的交点决定的。

4.需求价格弹性是指需求量相对价格变化作出的反应程度,即某商品价格下降或上升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对该商品需求量增加或减少的百分比。

5.需求收入弹性是指需求量相对收入变化作出的反应程度,即消费者收入增加或减少百分之一所引起对该商品需求量的增加或减少的百分比。

6.需求的交叉弹性是指相关的两种商品中,一种商品需求量相对另一种商品价格变化作出的反应程度,即商品A 价格下降或上升百分之一时,引起对商品B需求量的增加或减少的百分比。

7.供给价格弹性是指供给量相对价格变化作出的反应程度,即某种商品价格上升或下降百分之一时,对该商品供给量增加或减少的百分比。

8.蛛网理论是用弹性理论考察价格波动对下一周期生产的影响及由此产生的均衡变动,是一种动态分析。

按照这种理论绘制出来的供求曲线图,形状近似蛛网,故名为“蛛网理论”。

四、名词解释五、1.生产要素:生产中使用的各种资源。

这些资源可分为劳动、资本、土地与企业家才能。

2.总产量(TP):一定的生产要素投入量所提供的全部产量。

3.平均产量(AP):单位生产要素提供的产量。

4.边际产量(MP):增加一个单位可变要素投入量所增加的产量。

5.机会成本:是指生产者为了生产一定数量的产品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的生产要素在其他生产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

6.经济利润:也称超额利润,是指厂商总收益和总成本的差额。

7.正常利润:企业家才能的价格,也是企业家才能这种生产要素所得到的收入。

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简答重点

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简答重点

名词解释1.稀缺性:相对于人类社会的无穷欲望而言,经济物品,或者说生产这些物品所需要的资源总是缺乏的。

这种资源的相对有限性就是稀缺性。

2.资源配置:如何利用既定的资源去生产经济物品,以便更好地满足人类的需求。

3.经济学:是研究稀缺资源在各种可供选择的用途之间进展分配的科学。

4.微观经济学:以单个经济单位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和相应的经济变量单项数值的决定来说明价格机制如何解决社会的资源配置问题。

5.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经济中各有关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化,来说明资源如何才能得到充分利用。

6.内生变量:是指在某一理论中需要被解释的变量7.外生变量:由这一理论〔或模型〕之外的其他因素所决定的,且会影响到内生变量的变量。

8.流量:是在一段时期某一变量的加总量。

9.存量:是在某一时点上某一变量的数量。

10.价值判断:就是指对经济事物社会价值的判断,即对某一经济事物是好还是坏的判断。

11.实证经济学:企图超脱或排斥一切价值判断,指研究经济本身的内在规律,并根据这些法律,分析和预测人们经济行为的效果。

它答复“是什么〞的问题。

12.标准经济学: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根底,提出某些标准作为分析处理经济问题的标准,树立经济理论的前提,作为制定经济政策的依据,并研究如何才能符合这些标准。

它答复“应该是什么〞的问题。

13.需求:需求是指一定时期内,在一定的价格条件下,消费者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商品数量。

14.供应:供应是在一定时期内,在一定价格条件下企业愿意生产并销售某种商品的数量。

15.均衡价格:市场需求量等于供应量时的价格为均衡价格。

16.均衡数量:市场需求等于供应量时的数量为均衡数量。

17.限制价格:最高限价,又称限制价格,或价格天花板,是政府为了限制某些生活必需品的价格上涨而规定的这些产品的最高价格。

18.支持价格:最低限价,又叫支持价格或价格地板,是政府为了扶植某一行业的生产而规定的该行业产品的最低价格。

宏微观经济学基础知识

宏微观经济学基础知识

宏微观经济学基础知识一、微观经济术语(一)供求法则1.需求法则——市场价格越高,需求数量越少;市场价格越低,需求数量越多。

(反向变动)2.供给法则——市场价格越高,供给数量越多;市场价格越低,供给数量越少。

(同向变动)(二)替代品和互补品1.替代品——如果两种商品的功用相同或相近,可以满足消费者的同一需要,这两种商品就互为替代品。

2.互补品——如果两种商品必须组合在一起才能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这两种商品就是互补商品。

(三)需求价格弹性需求价格弹性是被用来衡量商品需求量的变动对于商品自身价格变动反应的敏感程度。

类型:(1)需求缺乏弹性,表明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小于价格变动的百分比。

需求富有弹性,说明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大于价格变动的百分比。

(四)需求收入弹性需求收入弹性是指收入变动幅度所引起的需求量的变动幅度。

根据收入弹性正负值的大小,可以将消费品分为:(1)正常品需求收入弹性为正,称为正常品。

一般来说,随着收入的增加,需求量都会相应上升。

其中,需求量上升幅度大于收入增加幅度者,称为奢侈品;需求量上升幅度小于收入增加幅度,称为必需品。

(2)劣等品需求收入弹性为负,称为劣等品。

有些低档消费品的需求量,随着收入的增加反而减少。

(五)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边际效用是指消费量每增加一单位所增加的满足程度。

同一物品的每一单位消费给消费者所带来的满足程度是不同的,随着所消费的数量的增加,该物品对消费者的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这种现象称为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六)边际产量(收益)递减规律边际产量递减规律,即在技术水平和其他要素投入量不变的条件下,连续等量的增加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当该生产要素投入量小于某一特定值时,增加该要素投入量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增的;当这种可变要素投入量连续增加并超过这一特定值时,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减的。

(七)常考的成本1.机会成本机会成本又称择一成本,是指在经济决策过程中,因选取某一方案而放弃另一方案所付出的代价或丧失的潜在利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宏、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总结宏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微观:经济学——研究如何实现稀缺资源的最佳配置,以使人类需要得到最大限度满足的一门社会科学。

资源的稀缺性——指相对于人类无限多样性的需要而言,经济资源数量总是相对不足的,取用时要付出代价。

规范分析——研究经济活动“应该是什么”以及社会经济问题应该是怎样解的。

实证分析——描述经济现象“是什么”以及社会经济问题实际上是如何解决的。

需求——消费者在一定价格条件下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某种商品或劳务的数量。

需求量的变化——某种商品价格的变化引起的对该商品需求量的变化。

需求水平的变化——在商品价格不变的情况下,其他因素所引起的需求的变化。

需求定律——商品的价格和需求量之间示范方向的变动关系。

供给——生产者在某一时刻和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上对某种商品或劳务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数量。

供给定律——商品价格与供给量成正比。

均衡价格——一种商品的需求价格和供给价格相一致的价格,即需求数量等于供给数量的价格。

均衡数量——需求价格等于供给价格时的供给量和需求量称为均衡数量。

需求价格弹性——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种商品或劳务价格变动因其本身需求量的变动程度。

需求交叉价格弹性——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种商品或劳务价格变动引起另一种商品或劳务需求量变动的程度。

需求收入弹性——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消费者收入的变动引起某种商品或劳务需求量变动的程度。

蛛网模型——运用弹性原理解释某些生产周期较长的商品在失去均衡时发生的不同波动情况的一种动态分析理论。

蛛网稳定条件——供给弹性等于需求弹性,市场价格变动对供给量和需求量的影响相同。

效用——商品或劳务满足消费者的需要或欲望的能力。

边际效用——某商品的消费量每增加或减少一个单位所引起的总效用的增减量。

消费者剩余——消费者愿意为某种商品或劳务支付的价格与其实际支付的价格的差额。

消费者偏好——影响和制约消费者行为的重要主观心理因素。

消费者均衡——在一定收入、一定价格条件下,共卖各种商品的一定数量的消费者所能获得的总效用最大的状态。

无差异曲线——用来表示消费者偏好相同的两种商品所有组合的点的轨迹。

边际替代率——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消费者增加一单位的某种商品的消费数量时所要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

恩格尔系数——食物消费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

价格-消费曲线——连接所有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的轨迹形成的曲线。

收入-消费曲线——在消费者偏好和商品价格不变的情况下,收入变化所引起的消费者均衡点的变化轨迹。

收入效应——由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实际收入水平的变化,进而由实际收入水平的变化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变动。

替代效应——由商品的价格变动引起的商品相对价格的变化,进而由商品的相对价格变动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变动。

吉芬品——指需求量与价格呈同方向变动的特殊的低档物品。

攀比效应——较为典型的连带外部正效应,消费者的一种赶时髦的偏好,即想拥有一种其他消费者已拥有的商品。

虚荣效应——较为典型连带外部负效应,消费者想拥有只有少数人才能享用的或独一无二的商品的偏好。

保留工资——洛伦茨曲线——用纵轴表示社会财富百分比,横轴上将所有人口按照从低收入到高收入从左向右排列,将每一百分比的人口所拥有的社会财富的百分比积累起来,相应的点连成的曲线。

基尼系数——是用来评价收入分配均等程度的指标,是经济社会收入分配的均等程度有了可测性和可比性。

为绝对均等线OY与洛伦茨曲线之间的面积与绝对均等线以下面积之比。

G=A (A+B)人力资本——指人们以某种代价获得并在劳动力市场上具有一种价格的能力或技能。

机会成本——生产者利用一定资源获得某种收入时所放弃的其他可能的最大收入。

或者人力资本进行其他活动所创造的最大价值。

在职培训——人力资本投资的重要形式,对已具有一定教育背景并已在工作岗位上从事有酬劳动的各类人员进行的再教育活动。

一般培训——职工经培训后的技术知识和技能及可以用于原厂商,又可以用于其它厂商。

专门培训——职工经培训后的技术知识和技能只能用于原来的厂商。

生命周期储蓄动机——人进行储蓄的动机来自于对生命周期的理解,通常人们喜欢将收入均军分配在所有时期上。

为了退休后能消费而储蓄。

钟型收入曲线——人在青少年和老年时期的收入低于平均水平,而在中年时的收入高于平均水平,以收入为纵轴,年龄为横轴形成的曲线。

永久收入理论——目标储蓄——确定性前景——不确定性前景——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连续将某一生产要素地投入量增加到一定数量之后,总产量的增量及边际产量将会出现递减现象。

等产量线——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生产同一产量的两种生产要素投入量的所有不同组合的轨迹。

边际技术替代率——技术水平不变条件下,等产量线上一种投入要素替代另一种投入要素的比例。

产出弹性——技术水平和投入价格不变的条件下,若其他投入量固定不变,单独变动一种投入的数量时,这种投入的相对变动所引起的产量的相对变动。

生产力弹性——技术水平和投入价格不变的条件下,所有投入要素都按照统一比率变动时的产出相对变动。

替代弹性——技术水平和投入价格不变的条件下,边际技术替代率的相对变动引起的投入比率的相对变动。

规模报酬——在技术水平和要素价格不变的条件下,当厂商所有投入要素都按照统一比例变动后产量变动的情况。

生产函数——一定时期内,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生产中所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与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关系。

技术进步及类型——能够使一定数量的投入组合产出更多产品的所有因素共同作用的过程。

分为资本使用性技术进步、劳动使用性技术进步、中性技术进步。

成本——厂商进行生产活动使用的生产要素的价格或生产要素所有者必须得到的报酬或补偿。

隐含成本——应付给厂商自有生产要素,但实际上没有付的报酬。

增量成本——由于某项生产决策而产生的相关成本,即总成本的增量。

经济利润——又称超级利润,厂商销售产品的总收益减去按机会成本计算的生产成本的余额。

学习曲线——也叫进步函数,是用来反映平均成本随累计生产量增加而降低的成本变动情况的一条曲线。

生产经济区——在等产量途中,将分别代表要素投入的边际产量等于0的投入组合点连接起来的曲线即为脊线,脊线之间的区域为生产经济区。

规模经济——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平均成本逐步下降的趋势。

范围经济——多产品企业的联合产出超出单一产品企业产出的总和。

即联合成产超出分别产出之和。

成本弹性——技术水平和价格不变的条件下,总产量沿扩展线的相对变动所引起的总成本的相对变动。

企业——存在已久的经济组织形式,是一个为了获取利润而从事生产和销售活动的经济单位。

价格机制的替代物,替代市场进行资源配置的组织。

交易成本——为了交换活动而耗费的成本。

创新——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或者通过企业家的活动将一种生产要素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

利润最大化——现金——指企业库存现金可以随时用于支付的存款以及现金等价物,具体包括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和现金等价物。

现金等价物——企业持有的期限短、流动性强、易于转换为已知金额现金和价值变动风险很小的投资。

损益表——现金流量表——以现金为编制基础,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内现金的流入和流出,表明企业获得现金和现金等价物的能力。

委托-代理问题——指委托人和代理人均追求自身的效用最大化,并且两者的效用最大化目标往往是不一致的。

表现为道德风险、追求销售收入最大化、在职高消费。

是由于信息不对称、不确定性、不完备契约导致。

委托-代理理论——针对现代企业制度中显示存在着的委托-代理问题产生的理论。

信息不对称——指契约关系中的一些参与人拥有而另一些参与人不拥有信息的状况。

不完备契约——指一个契约不能准确描述与交易有关的所有未来可能出现的状态,以及每种状态下契约双方的义务。

剩余索取权——企业收益在支付要素报酬和投入品价格之后的剩余收入的索取权。

市场——一组为买卖某种商品而相互发生联系的厂商和个人,或指同种商品由供求双方作用形成价格的“地方”。

市场结构——指某种商品或劳务在市场上的竞争程度,影响其主要因素:厂商数目多寡和产品的差别程度。

完全竞争——纯粹竞争,不存在任何垄断因素的市场情况,不受任何障碍和干扰的市场结构。

停止营业点——市场价格为MC与AVC的交点时,只能收回可变成本,是停止营业点。

厂商短期供给曲线——完全竞争市场上,MC曲线位于AVC曲线最低点以上的部分。

平均收益——厂商出售一定数量商品后,从每一单位商品中得到的货币收入。

边际收益——厂商每多销售一单位商品带来的总收益的增加值。

边际物质产品——生产技术以及其他生产要素数量不变的情况下,最后追加一单位要素时总产量的增加量。

MPP边际产品价值——最后追加一单位要素时增加的边际物质产品的销售。

VMP=P.MPP边际要素成本——最后追加一单位可变生产要素所引起的厂商总成本的增加量。

一般均衡——所有市场同时达于均衡的状态。

帕累托最适度——生产资源的任何配置已不可能使任何一个人的处境变好,并使另一个人的处境变坏,已使集合体的效用达到最大值的状态。

垄断——独占,是市场处于完全由一家厂商所控制,市场上只有一个供给者的市场结构。

垄断竞争——厂商间存在着产品差别,竞争与垄断因素并存,以竞争因素为主的市场结构。

自然垄断——某些产品需大量固定设备投资,规模经济十分显著,成为自然垄断。

销售成本——寻租——通过寻求或维持在行业内的垄断地位来寻求和维持业已存在的租金的活动。

寡头垄断——寡占。

垄断与竞争因素并存,并以垄断因素为主的一种市场结构。

市场上存在为数不多的几家垄断性厂商,进行着激烈的竞争。

古诺均衡——双头市场上的厂商反应曲线相交的点,称为古诺均衡,各厂商在给定竞争对手的产量时,实现了自己最大利润的产量,此时任一厂商都不会有改变产量的冲动。

价格领导——一个行业的价格通常由某一厂商率先制定,其他厂商跟着定价或变价。

卡特尔——在寡头垄断市场上,如果少数厂商在统筹分配市场份额,决定出售产品的价格或条件,控制出口的数量和质量,分享利润或收益,交换技术、商标或专利等方面达成公开的联合协定。

差别定价——价格歧视,指厂商在相同时间内以相同产品向不同的购买者所取不同的价格,或在充分考虑生产、销售以及风险的变动后,相同产品的销售价格与其边际成本不相称。

撇油法——在开始阶段采用高价的短期定价策略,以便将浮在面上的油先撇起来。

成本加成定价——所定的价格应能涵盖取得或生产产品的成本,再加上足以使企业按目标回报率获得的利润。

基本竞争模型——由以下三部分组成:理性的、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消费者;理性的、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厂商;完全竞争的市场。

市场失灵——现实经济运行中,市场机制表现出自身难以克服的许多缺陷,市场经济没有达到经济效率的运行状态。

外部性——当厂商或者个人的行为直接影响到他人,却没有得到补偿或给予支付的情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