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版三年级科学教案-给身边的材料分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給身邊的材料分類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1.物體是由一種或多種材料做成的,我們周圍存在著許多不同種類的材料。
2.物體可以根據構成它的材料的性質來描述,也可以根據這些性質來區分一組物體或材料。
過程與方法:
1.根據可觀察到的特徵和性質,對物體和材料進行描述和分類。
2.將學習到的知識和解決問題的方法運用到新的情境中去。
3.通過回顧和反思,不斷完善自己的原有認識。
情感態度價值觀:
發展探究物質世界的興趣。
教學重點
通過回顧和反思,不斷完善自己對材料的認識。
教學難點
把物體和材料聯繫起來,會從物理特性的角度看待物體和材料。
教學準備
1.學生課前搜集可再利用材料的資料。
2.教師準備各種用不同材料製成的物品圖片,自製複合紙(在普通紙外面用塑膠薄膜覆蓋起來)一份。
教學過程
一、給我們生活中的物品分類
1.出示各種用不同材料製成的物品圖片。
小組合作,根據各種物體使用材料的不同進行分類,填入書本P61表中。
2. 彙報交流並進行小結:
①不同物體是由不同的材料製成的,材料的不同特性決定了它們不同的用途。
②同一物品的不同部位可能由不同的材料製成,這也是根據使用要求和材料特性造成的。
二、對所學過的材料按物理性質進行總結歸納
1.出示表格。
這些是我們這單元研究過的材料,它們都有哪些特性呢?我們來進行一次盤點總結。
2.小組填寫表格(在水中沉還是浮用“↓”或“↑”表示,其它部分用“√”或“×”表示。
3.彙報交流,注意不同材料之間的橫向比較。
三、材料與環境
1.我們使用的材料有的是天然材料,像木頭、黏土、棉花、皮革等,這些材料我們可以直接使用,根據它們各自的特性製成相應的物品;有的是人工製造的材料,像塑膠、磚、陶瓷和橡膠等,人們把自然界裡的物質進行加工,使它們具備了我們需要的一些特性,再拿來使用。
說一說你知道哪些天然材料,哪些人工製造的材料。
2.有些材料可以回收後再利用,有些材料卻不能,課前同學們搜集了關於可再利用材料的資料,和全班同學來分享一下吧。
學生介紹自己搜集的資料。
小結:可再利用的材料可以大大節約資源,又可以減少廢棄物對環境的污染,在功能差不多的情況下,我們應提倡使用可再利用的材料製作的物品。
四、進一步瞭解材料,拓寬視野。
1.閱讀資料庫:“材料的發展歷史”及“複合材料”。
2.展示自製複合紙,建議學生課後進行複合紙與普通紙的對比研究。
3.這一單元結束了,我們對材料的研究卻還沒有結束,建議大家課後對自己感興趣的有關材料的問題展開探索,我們一定能有更多的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