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七单元测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见的酸和碱”单元测试题(一)
(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O—16 S—32 Cl—35.5 K—39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导学号69290951】用pH试纸测定白醋的酸度时,如果先将试纸用蒸馏水润湿,再把白醋滴到试纸上,则测得的结果与白醋实际的pH比较()
A.偏小
B.偏大
C.相等
D.无法比较
2.【导学号94361003】根据下列实验现象可以判断某溶液一定呈碱性的是()A.溶液中滴入石蕊显红色(沪教24-3)
B.溶液中滴入酚酞显红色
C.溶液中滴入酚酞不变色
D.常温下,测得溶液的pH<7
3.【导学号69290952】某雨水样品刚采集时测得pH为4.82,放在烧杯中经2小时后,再次测得pH为4.68,原因是雨水样品中的H2SO3逐渐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成H2SO4。
下列关于雨水样品酸性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逐渐减弱B.强弱未变
C.逐渐增强D.无法判断
4.【导学号94361006】下列物质敞口放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因变质而质量增加的是()(沪教24-6)
A.浓硫酸 B.氯化钠 C.浓盐酸D.氢氧化钠
5.【导学号94361007】酸与碱都有腐蚀性,所以使用时应特别小心。
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沪教24-7)
A.若酸液溅到眼中,应立即用水冲洗,边洗边用手揉眼睛
B.若不慎将碱液沾到皮肤上,要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硼酸
C.若少量酸或碱溶液滴到实验台上,应用湿抹布擦净,再用水冲洗抹布
D.若不慎将少量浓硫酸沾到衣物上,必须迅速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碳酸氢钠溶液6.【导学号94361008】下列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沪教24-8)A.碳酸钙与盐酸反应B.加热高锰酸钾
C.氧化钙与水反应D.碳与氧化铜反应
7.【导学号94361009】下列有关酸的性质说法正确的是()(沪教24-9)A.浓盐酸和浓硫酸盛放在敞口容器中,质量都会减少
B.浓盐酸、浓硫酸都能使纸张炭化
C.浓盐酸、浓硫酸都可用来干燥二氧化碳
D.稀盐酸和稀硫酸都可用于除铁锈
8.【导学号94361010】向稀盐酸中加入Z物质,其pH变化情况如图所示,
则Z物质是()(沪教24-10)
A.H2O B.AgNO3固体C.浓盐酸D.KOH固体
9.【导学号69290953】区别盐酸和稀硫酸最好用()
A.氯化钡溶液 B.硝酸银溶液
C.碳酸钠溶液 D.酸碱指示剂
10.【导学号69290954】在下列四种反应类型中,反应物和生成物均不可能存在单质的是()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
11.【导学号94361013】下表是生活中一些物质的pH,有关它们的说法正确的是()
A.牛奶的酸性比桔子汁强(沪教24-13)
B.用润湿的pH试纸蘸取厕所清洁剂测其pH
C.草木灰水显酸性
D.胃酸过多的人不宜多吃桔子
12.【导学号94361017】下列有关NaOH的实验方案中,正确的是()
A.用NaOH固体干燥CO2气体(沪教24-17)
B.用酚酞试液检验NaOH溶液是否变质
C.用熟石灰和纯碱为原料制取NaOH
D.用CaCl2溶液除去NaOH溶液中的少量Na2CO3
13.【导学号69290955】如图所示的锥形瓶内充满气体X,胶头滴管内盛有
液体Y,挤压胶头滴管,使液体Y进入瓶中,振荡,一会儿可见套在玻璃管
下端的小气球a鼓起。
气体X和液体Y可能是()
A.X是CO2,Y是KOH溶液
B.X是CO2,Y是稀硫酸
C.X是H2,Y是稀盐酸
D.X是CO,Y是石灰水
14.【导学号69290956】碱石灰干燥剂是由固体NaOH和CaO组成的混合物,能用它来干燥的气体有()
A.氯化氢 B.氧气 C.二氧化碳 D.二氧化硫
15.【导学号69290957】向下表中的甲物质逐滴加入相应的乙溶液至过量。
反应过程中产生的气体或沉淀的质量与加入乙的质量关系,符合下图曲线描述的是()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7小题,共41分)
16.【导学号94361021】(7分)(1)请填写下表有关空白并回答下列问题:
(沪教24-21)
(2)上表中物质属于氧化物的是 (填序号,下同);属于碱的是 ;
属于盐的是 。
(3)若要测定氢氧化钾溶液的酸碱度,应选用下列选项中 (填字母,下同)。
A.无色酚酞试液
B.紫色石蕊试液
C.pH 试纸
(4)槟榔芋皮上含有一种碱性物质——皂角素,沾上它会使皮肤奇痒难忍。
选用下列 来涂抹止痒。
A.食醋
B.熟石灰
C.纯碱
17. 【导学号69290962】(4分)右图是稀释浓硫酸实验的示意图。
(1) 写出图中a 仪器的名称及其作用:_______, 。
b 容器所盛的试剂是________(填“水”或“浓硫酸”)。
(2) 稀释时,若两种试剂添加顺序颠倒,将会发生 。
18. 【导学号69290958】(2分)化学晚会上,小明将一滤纸贴在黑
板上,然后依次向滤纸上喷洒A 、B 两种无色试剂。
当喷洒A 时,白色
的滤纸上出现了一朵红色的月季花(如图);再喷洒B 时,红色的月
季花又逐渐消失。
假若B 是稀盐酸,则 A 可能是_________(只填一
种)。
19. 【导学号69290959】(6分)实验室中有KMnO 4、O 2、Mg 、稀盐酸、Ca(OH)2五种物质,请你以它们为反应物,按下表的要求各写出一个化学方程式。
20. 【导学号69290960】 (8分)
系。
如图是盐酸与不同类型物质之间反应的知识网络:
(1)图中M 应为_______类物质。
(2)盐酸能与碱反应的实质是盐酸中的_____(写离子符号)
与碱中的__ _反应生成H 2O 。
(3)用盐酸除铁锈(主要成分Fe 2O 3)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 _ 。
21.【导学号94361025】(6分)用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进行中和反
应实验时,反应过程中溶液的酸碱度变化如下图所示:(沪教24-25)
(1)该实验是将 (填“稀盐酸”或“氢氧化钠溶液”)滴
加到另一种溶液中。
(2)A 点溶液中的溶质为 。
(3)要测出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 ,应如何操作? 。
22.【导学号69290961】(8分)某市某校“绿色”环保小组的同学用精密酸度计测得甲、乙、丙、丁四种废液的pH 如下表。
现请你和他们一起完成并回答下列问题:
(1)各取溶液少许,分别滴入1~2滴无色酚酞试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的废液是 。
(2)丁可能是 溶液。
(3)化学老师告知,乙、丙分别是未用完的氢氧化钡溶液和稀硫酸,为防止废液对环境的污染,小云将丙溶液逐滴滴入乙中,刚好完全反应,此时溶液的pH (填“>”、“<”或“=”) 7,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包括1小题,共14分)
23.【导学号94361027】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是两种常见的碱。
李红同学将两种碱的溶液分别装入试管A 、B 中,并进行了如下图所示的三组实验。
(沪教24-27)
(1)实验l 中,两支试管的溶液都变成 色。
(2)实验2中,若B 盛装的是Ca (OH )2 溶液,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 反应。
(3)实验3中,李红同学向两支试管吹气,A 中有白色沉淀生成,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B 中无明显现象,为了探究吹气后B 中溶质的成分,李红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猜想]猜想1:溶质只有氢氧化钠;猜想2:溶质只有碳酸钠;猜想3:溶质有氢氧化钠和碳酸钠……
[实验和结论]
[反思与评价]老师评价李红得出的结论不正确,是因为猜想(填数字)也会产生相同的现象。
如果要验证“猜想3成立”,必须要换试剂,将溶液换成溶液。
四、计算题(本题包括1小题,共15分)
24.【导学号94361028】已知硫酸钾水溶液呈中性。
根据下图所示的信息计算:(沪教24-28)
(1)加入稀硫酸的质量为 g。
(2)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列出计算过程)。
(参考答案见答案页第3期)
“‘常见的酸和碱’单元测试题(一)”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 提示pH试纸用蒸馏水润湿后再滴加白醋,实际上是对白醋进行稀释,则溶液的酸性会减弱。
对于酸性溶液来说酸性越弱,pH越大。
2.B 提示pH大于7的、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的、能使石蕊试液变蓝的溶液都呈碱性。
3.C 4.D 5.A 6.A 提示复分解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
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看成碳酸),该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碳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7.D 提示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放在敞口容器中质量会减少,不可以做干燥剂;浓硫酸具有腐蚀性,放在敞口容器中质量会增加,可以做干燥剂,还具有脱水性,能使纸张炭化。
盐酸、硫酸都能与氧化铁反应,所以都能用于金属除锈。
8.B 提示向稀盐酸中加入水,酸性逐渐变弱,pH应逐渐变大。
稀盐酸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反应前后酸性强弱程度不变,pH不变。
向稀盐酸中加入浓盐酸,酸性增强,pH逐渐变小。
向稀盐酸中加入氢氧化钾固体,生成氯化钾和水,完全反应时显中性,继续加入氢氧化钾,显碱性,pH逐渐变大。
9.A 10.D 11.D
12. C 提示氢氧化钠溶液会与二氧化碳反应,故不能用于干燥二氧化碳;氢氧化钠、碳酸钠都显碱性,都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氯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生成的氯化钠对于氢氧化钠而言也是杂质。
13. A 提示套在玻璃管下端的小气球a鼓起来,说明锥形瓶中的压强减小,可能是两种物质相互作用吸热,也可能是气体被液体吸收引起的。
二氧化碳能和氢氧化钾反应,使瓶内的压强减小;二氧化碳和稀硫酸、氢气和稀盐酸、一氧化碳和石灰水,这三组物质都不反应,锥形瓶内压强保持不变。
14. B 提示固体氢氧化钠和氧化钙组成的混合物,不能用来干燥氯化氢、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气体(因为相互间会发生化学反应),可以用来干燥氧气、氢气、一氧化碳等气体。
15. A 提示 A中氢氧化钠与氯化铜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铜沉淀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故开始时不能生成沉淀,等混合物中的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完,氯化铜再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
B中硫酸能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生成的硫酸钡沉淀不溶于硝酸,不会过一段时间再出现沉淀。
C中氢氧化钠与盐酸发生中和反应,无沉
淀或气体生成,氯化钠与稀盐酸不反应。
D 中锌与盐酸接触即反应产生氢气,不会过一段时间再产生氢气。
二、填空题
16.(1)H 2CO 3 KOH (2)② ③ ④ (3)C (4)A
17. (1) 玻璃棒 搅拌,加速稀释,及时散热 浓硫酸 (2) 酸液飞溅
18. 酚酞试液(或NaOH 、KOH 等溶液)
提示 若白色的滤纸上先用氢氧化钠溶液浸过,喷洒A (A 为碱),会出现红色,再喷洒B (稀盐酸),酸碱中和,红色消失,则推出A 可能是酚酞;
若白色的滤纸上先用酚酞溶液浸过,喷洒A ,会出现红色,再喷洒B (稀盐酸),红色消失,则推出A 可能是碱,碱遇酚酞变红,加酸发生中和反应后红色消失。
19. 2Mg+O 2点燃2MgO 2KMnO 4K 2MnO 4+MnO 2+O 2↑
Ca(OH)2+2HCl===CaCl 2+2H 2O
20. (1)盐 (2)H + OH - (3)Fe 2O 3+6HCl===2FeCl 3+3H 2O
提示 (1)根据盐酸的化学性质:跟指示剂反应、跟活泼金属反应、跟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跟某些盐反应、跟碱发生中和反应,可知图中M 应为其中的盐类物质;(2)酸碱中和的实质就是H ++OH -===H 2O ;(3)铁锈中的氧化铁与
盐酸反应生成盐和水:Fe 2O 3+6HCl==2FeCl 3+3H 2O 。
21. 稀盐酸 氢氧化钠和氯化钠 用洁净干燥的玻璃棒蘸取待测液少量滴在pH 试纸上,将试纸呈现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进行对照,从而确定溶液的pH
22. (1)乙 (2)NaCl (答案合理即可) (3)= Ba (OH )2+H 2SO 4===BaSO 4↓+2H 2O
提示 (1)显碱性的溶液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废液乙显碱性。
(2)氯化钠的水溶液呈中性,pH=7。
(3)氢氧化钡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水溶液呈中性,pH=7,化学方程式为Ba (OH )2+H 2SO 4===BaSO 4↓+2H 2O 。
三、实验探究题
23.(1)红 (2)Ca(OH)2 + CuSO 4 == CaSO 4 ↓+ Cu(OH)2↓ 复分解 (3)Ca(OH)2 + CO 2 == CaCO 3↓+ H 2O 2 氢氧化钙 氯化钙
四、计算题
24. (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加入稀硫酸溶液的质量=87g-56g=31g 。
(2)解:设反应后生成K 2SO 4的质量为x 。
H 2SO 4 + 2KOH = K 2SO 4 + 2H 2O
112 174
56g ×10% x
112:174=56g ×10%:x ,x=8.7g
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8.7g/87g×100%=10%。
答: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