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社会公开课教案《会飞的娃娃》(2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班社会公开课教案《会飞的娃娃》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激发幼儿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体验自
制玩具的乐趣。
2.知道塑料袋的基本特征及用途。
3.鼓励幼儿根据塑料袋的外形。
用夸张的形式表现出人物或动物
的头部特征。
活动准备:
1、各种形状的塑料袋、剪刀、即时贴、皱纹纸、双面胶。
2、勘儿能比较准确地画出常见动物及人物的头部特征,会熟练运用剪刀。
3、活动室周围张贴人物和常见动物的图片及装饰过的塑料袋。
活动过程:
1.谈话活动
(1)教师出示幼儿带来的塑料袋,请幼儿说一说:塑料袋从哪里来?你们用过的塑料袋是怎么处理的?
(2)引导幼儿认识各种各样的塑料袋,说出形状、颜色,并了解塑料袋的用途及特征。
(较轻,不易腐蚀)
2.观看录像请幼儿观看环境污染的录像.并分组讨论:用过的塑料袋该如何处理?如何减少塑料袋对环境的污染?
3.制作活动
(1)欣赏老师制作的塑料袋娃娃,说一说:娃娃是用什么做的?怎么做成的?引导幼儿观察老师制作时充分考虑了袋子的大小、形状,以及提手的形状和位置等。
(2)幼儿自制塑料袋娃娃。
教师鼓励幼儿用即时贴、皱纹纸等材料夸张地表现五官、发型等。
交流作品,请幼儿说说制作的是什么,是怎么做成的。
4.户外游戏教师引导幼儿将自制的娃娃用绳子系上,手拿绳子跑起来,借助风让娃娃飞起来。
大班社会公开课教案《会飞的娃娃》(2)教案:大班社会公开课《会飞的娃娃》
教学目标:
1. 在活动中培养幼儿的探索和观察能力。
2. 引导幼儿进行合作,提高团队合作能力。
3. 增强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准备:
1. 娃娃玩具
2. 丝绸布
3. 水枪
4. 彩纸、剪刀、胶水等装饰材料
教学过程:
引入活动:
1. 空中传递:教师将一个娃娃玩具握在手中,抛起并传递给下一个同学,形成一条传递链条。
教师提问:“这个娃娃能不能飞?”引导幼儿观察和思考。
探索环节:
1. 探索舞台:教师引领幼儿观察教室中的各个角落,让幼儿发现可能会飞的物品,如风筝、飞机、鸟等。
鼓励幼儿说出自己的观察结果。
合作创造环节:
1. 制作飞机:教师给每个小组分配一些材料,如彩纸、剪刀、胶水等,引导幼儿合作制作飞机,并添加装饰材料。
展示环节:
1. 合作展示:每个小组呈现自己制作的飞机,展示给其他小组看,并介绍自己的飞机的特点和设计意图。
游戏环节:
1. 水枪飞机:教师设置一个目标,如操场上的一个桶子,幼儿带着自己制作的飞机用水枪喷射,看谁能准确地命中目标。
总结环节:
1. 总结提问:教师引导幼儿回顾活动内容,提问:“为什么飞机能飞?我们制作的飞机又是怎么飞起来的?”鼓励幼儿用自己的语言回答。
教学延伸:
1. 图书分享:教师选择一本与飞行有关的图书,与幼儿一起进行分享和讨论。
2. 观察实验:教师组织幼儿观察风筝在风中的运动,并引导幼儿进行简单的实验,探索风对飞行物体的影响。
评估方法:
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合作表现。
2. 收集幼儿制作的飞机,评估其创造性和实用性。
教学反思:
教案设计了一系列的活动环节,注重培养幼儿的探索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通过制作飞机的活动,既激发了幼儿的创造力,又让他们在合作中学会尊重和倾听他人的意见。
整个课堂氛围活跃,幼儿的参与度较高。
但在教学延伸方面还可以再丰富一些,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和机会,以满足不同幼儿的学习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