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课时跟踪检测(四)地域文化与人口(含解析)湘教版必修2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追踪检测(四)地区文化与人口
一、选择题
1.以下对于文化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①自然界的阳光、空气、山岳、河流都是文化的一部分②山川林木一旦经过人类开发
成为景观,就成了文化的一部分③茹毛饮血的饮食本能也是文化④人们将食品加工成适
合人类需要的食品,这一现象及产生的食品构造和饮食习惯组成了饮食文化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②④
分析:选 D文化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建的物质财产和精神财产的总和,它包含思想观点、社会组织形式、工艺技术等。

①和③不属于文化。

2.以下观点反应深受传统农业文化影响的有()
①“多子多福”②男性偏好③“地有余而民不足,君子耻之”④重视儿女质量
⑤着重自我发展⑥“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A.①②③⑥B.②③④⑤
C.③④⑤⑥D.①②⑤⑥
分析:选 A农业社会生产力水平低,土地资源丰富,产出的多少取决于劳动力数目的多
少,所以传统农业社会鼓舞人口的增添,特别重视男性人口的增添。

3.下表是某地区2012 年 35 岁到 45 岁受教育程度不一样的育龄妇女的生育儿女数状况。

能正确反应出乡村、城市妇女生育儿女与文化素质关系的描绘是()
文盲小学初中高中大专以上
乡村 4.78 3.99 3.52 3.17 2.22
城市 3.97 3.14 2.60 2.21 1.92
A.文化素质与生育儿女数在乡村成正比率关系
B.文化素质与生育儿女数在城市成正比率关系
C.文化素质高,妇女生育的儿女数相应减少
D.文化素质高,一般会降低妇女的生育能力
分析:选 C文化素质越高,妇女的自立意识越强,对儿女的依靠心理越弱,生育儿女数
越少,与居住地和生育能力没关。

明太祖洪武元年( 公元 1368 年) 命令,民间婚娶,依《朱子家礼》进行,即男16 岁、女14 岁,听其婚配。

联合所学知识达成4~ 5 题。

4.依据明太祖的法律,明朝会出现()
A.较高的出生率B.较高的死亡率
C.生育时间缩短D.亲子年纪差距增添
5.明太祖公布该法律的根本目的是()
A.适应民心B.增添劳动力
C.鼓舞垦荒D.奴化公众
分析: 4.A 5.B该法律的实行将会致使初婚年纪提早,妇女生育时间延伸、亲子年纪
差距缩短和生育率提升,其目的就是增添社会劳动力。

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走开户口登记地在居住地居住半年以上的人口为26 139万人,比2000 年增添 11 700 万人。

据此回答6~ 7 题。

6.资料反应出我国人口发展的新变化是()
①从早婚早育到晚婚晚育②从多育多子到只生一个③从“学而优则仕”到“全民皆
商”④从安土重迁到“到处为家”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②④
7.促进文化新时髦形成的根来源因是()
A.宏大的人口压力
B.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C.改革开放的国家政策
D.工商业者成为荣耀的劳动者
分析: 6.C 7.B第6题,所给资料反应了我国流感人口增加,这既说了然我国“安土
重迁”思想观点的转变,也从另一侧面说明从事工商业人口愈来愈多。

第7 题,促进文化新时髦形成的根来源因是社会生产力的不停发展。

8.读乌兹别克斯坦和日本的成婚年纪构造( 各年纪段百分比) 表,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年纪(岁)15 岁以15~21~26~31~36~
40 岁以上
下2025303540
乌兹别克斯新郎0.311.065.615.0 3.6 1.0 1.9
坦 (1994 年 )新娘12.636.739.5 5.9 2.4 1.2 1.7日本新郎0 1.219.341.541.58.17.9 (1995 年 )新娘0 2.733.343.943.9 3.5 4.2
A.生育率较高和自然增添较快的国家分别是乌兹别克斯坦和日本
B.生育率较高和自然增添较快的国家是日本
C.造成两国婚龄差别的主要原由是两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不一样
D.造成两国婚龄差别的主要原由是两国的婚姻制度、文化及宗教不一样
分析:选 C生育率和自然增添率与初婚年纪是亲密有关的。

初婚年纪低,生育时间延伸,减小了代际年纪差距,因今生育率和自然增添率就越高。

初婚年纪差别与经济发展水平有关,
发达国家的初婚年纪一般比发展中国家高。

“丁克”家庭,也称自发不生育家庭,是“Double income ,no kids ”缩写的音译,其
含义是“双份收入,不要孩子”。

据此达成9~ 11 题。

9.“丁克”家庭反应的地区文化是()
A.传统农业文化B.宗教文化
C.欧美文化D.现代大城市文化
10.“丁克”文化对当地人口的发展,可能产生的影响是()
A.人口素质提升B.社会负担减少
C.人口流动性增强D.性别比率失调
11.要改变“丁克”文化的不良影响,需要()
A.完美养老保险制度B.培育居民社会责任感
C.增强基础设备建设D.鼎力发展劳动密集型家产
分析: 9.D 10.C 11.B第9题,传统农业文化与宗教文化一般都是倡导生育;欧美文
化宣扬自由民主,但并不是不倡导生育;“丁克”家庭是现代大城市中存在的一种社会文化现
象,与家庭成员的受教育状况、经济收入、个人价值观等息息有关。

第10 题,“丁克”家庭多是知识分子家庭,遗传素质好,拒绝生育,会造成地区人口整体素质降落;没有孩子的拖
累,人口的流动性增强,不会带来性别比率的变化。

短期看抚育小孩负担固然降落,但老龄
化现象会加剧,长久来看社会负担不会减少,还会出现严重的劳动力欠缺问题。

第11题,“丁克”文化的产生主假如因为现代社会思想观点的变化造成的。

二、综合题
12.从现存的唐朝墓志中,我们能够认识到95 个唐朝妇女的初婚年纪状况。

初婚年纪 (岁)1314151617181920
妇女人数(个)511091419117
初婚年纪 (岁)21222324252933
妇女人数 (个)6523111
(1)据此资料,计算唐朝妇女的均匀初婚年纪是多少。

(2) 我国现行《婚姻法》规定:“成婚年纪,男不得早于22 周岁,女不得早于20 周岁。

晚婚晚育应予鼓舞。

”唐朝妇女均匀初婚年纪比我国现行妇女法定初婚年纪大一些仍是小一
些?
(3)初婚年纪与人口出生率有什么关系?
(4)我国倡导晚婚晚育,对控制人口数目有什么作用?
分析:计算唐朝妇女的均匀初婚年纪的方法是每个年纪段的妇女人数乘以妇女初婚年纪,
再将年纪和相加,除以总人数( 即 95) ,就能够求出均匀初婚年纪;经计算得出唐朝妇女的平
均初婚年纪为18.35岁。

唐朝妇女初婚年纪比现行法订婚龄小。

初婚年纪偏低,意味着妇女
生育年纪提早,生育时间延伸,亲子年纪差距缩短,进而加速人口的增添。

答案: (1)18.35岁。

(2)小一些。

(3)初婚年纪低,人口出生率高。

(4)能够有效地控制人口的增添,大大缓解人口增添过快带来的压力。

13.读资料,回答以下问题。

资料一中国和印度人口出生率对照。

年份1950 年1960~ 1965 年1975~1980 年1985 ~ 1990 年1998 年出生率中国 6.11 5.61 3.26 2.41 1.80 (%)印度 5.97 5.81 4.83 4.07 3.40资料二印度教徒从古代起就流行童婚,依据印度风俗,一个24 岁的新郎应娶一个8 岁的幼女。

从1929 年起,印度政府经过了严禁童婚法,但因为它与印度教徒早婚的传统风俗相
违反,到现在推行成效不好。

(1)20世纪50 年月,我国的人口出生率基本上向来高于印度,主要原由是遇到了
____________ 等传统文化观点的影响。

中国人口出生率在____________ 年月降落的幅度较大,
主要原由是 ______________ 。

(2)印度人口出生率的特色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试剖析印度婚俗、宗教对人口发展的影响。

分析:受“多子多福”等传统观点的影响,我国人口出生率在建国早期向来高于印度,
但在 20 世纪 70 年月采纳了计划生育政策此后,出生率有了大幅度的降落。

印度的人口出生率
在绝对值上比较高,在发展趋向上有迟缓降落的趋向。

婚俗、宗教会影响一个地区初婚年纪的
大小、生育儿女的数目等,进而影响该地区人口的增添快慢和数目的多少。

答案: (1) “多子多福”“不孝有三,无后为大”20 世纪 70我国推行了计划生育政

(2)出生率高,有迟缓降落的趋向
(3)婚俗:印度妇女初婚年纪小,致使妇女生育年纪提早,生育时间延伸,亲子年纪差距
缩短,世代更替周期缩短,进而加速了人口增添。

宗教:印度教倡导早婚早育,不限制生育
儿女数,也在相当程度上加速了本国的人口增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