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理2-分区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西北地区
1.位置和范围: 西北地区大体上位于大兴安岭以西、长城和昆仑 山 —阿尔金山以北,包括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 尔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和甘肃省北部。 经纬度位置:73°E~123°E,36°N~50°N。
2.人口和民族: 北方、南方、西北三地区的面积与人口对比表
矿找 产出 地北 、方 主地 要区 工主 业要 中铁 心路 线 、 主 要
6、北方地区的工业
(1)北方地区发展工业的条件 A、煤、铁、石油等矿产资源丰富。 B、陆上交通和海运发达。 C、工业基地较好,技术力量较强。 D、消费市场广阔,对外贸易便利。
E、水资源紧张。
(2)北方地区主要工业基地及中心。 A、环渤海工业地带——辽中南、京津唐、山东各工业城市。
5、自然资源和能源:
①有色金属:江西大余的钨、德兴的铜;湖南锡矿山的锑、 水口山的铅锌;广西平果的铝;贵州铜仁的汞;云南个旧的 锡。 ②铁矿:攀枝花、大冶、马鞍山、石碌。
③煤矿:淮南、六盘水、攀枝花。能源矿产较少,能源供应 紧张。
④水能:长江中上游和红水河流域(属珠江水系)水能蕴藏量 丰富(但已开发利用的不多),现已建成三峡、葛洲坝、二 滩、岩滩、龙滩、天生桥等水利枢纽工程。 ⑤核电:在华南和华东常规能源缺乏,需能耗多,建设了浙 江秦山核电站和广东大亚湾核电站。
2、人口与民族
南方地区面积占全国25%,人口约占全国55%。
人口密度在四个地区中最大,是全国平均水平
的两倍多。平原与低缓的丘陵人口密集,崎岖
的高原和山地人口相对稀疏。 民族有30多个(西南最多,其中云南最多)。
3、自然地理特征:
①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
夏季高温(三大火炉),冬季气温在0℃以上(长江中下 游平原与四川盆地的差异及原因),海南岛、雷州半岛和台、 滇两省南部,在15℃以上;降水在800毫米以上,东南沿海 和山地迎风坡降水最多,降水季节分配不均。
④土壤:
地带性土壤——红壤或黄壤,高温多雨环境下发育而成的 一种低产土壤。改造措施:增施有机肥料、补充熟石灰。
改造后的水稻土为高产土壤。
非地带性土壤——紫色土,分布在四川盆地,由盆地中紫 红色的砂岩和页岩发育而成,较为肥沃。
4、南方地区的农业
(1)发展农业的条件 有面积较大的平原、谷地、盆地及低缓丘陵;水热资源丰 富;河流稠密,灌溉便利。但土壤贫瘠,且容易造成水土流 失(“红色沙漠”和石漠化),水旱灾害频繁。 (2)农业特征: 耕地以水田为主;农作物可以一年两熟至三熟。 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还有油菜(长江流域)、甘蔗(粤、 桂、云)、桑蚕(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四川盆地)、 茶叶、淡水鱼、天然橡胶(海南岛、雷州半岛、云南南部)、 柑橘、香蕉、荔枝、桂圆、菠萝、椰子等特色农产品。
B、陇海—兰新工业地带——连云港、徐州、郑州、洛阳、西 安、兰州
C、东北重工业基地——辽中南、长春、哈尔滨
D、山西能源工业基地、太原钢铁工业基地等。
7、生活习惯: ①主食:面食(黄土高原以小米为主食) ②房屋:室内防寒、保温,黄土高原挖窑洞居住。 ③交通运输:过去,马拉大车;现在,以铁路、公路为主。 ④民间运动:溜冰。
2、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
(1)地形特征 北方地区以平原和高原地形为主。包括 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山东丘 陵、辽东丘陵、长白山地、大小兴安岭与 太行山等。 平原主要分布东部地区,地形开阔平坦, 海拔较低。北部多沼泽,南部多低湿地和 盐碱地。黄土高原沟谷纵横,水土流失严 重。
(2)气候特征
4、人口、民族和城市 台湾全省人口 2000 多万,多分布在西部平原。人 口密度大于 500 人 / 平方千米,是我国人口密度最大 的省份之一。
居民以汉族为主,其次是高山族。
台湾的城市多分布在西部,其中台北位于台湾岛
北部,是台湾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也是台湾
省大的城市。高雄是第二大城市,南部最大的工业 中心,全省最大的港口。基隆位于东海之滨,是重 要的军港、渔港和海运中心。
例1,读我国某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示北部平原地区春季土壤旱情严重,试分析 其主要原因。 冬春季节降水少;春季气温回升快,多大风,蒸 发强烈;农作物需水量大。 (2)图中A是所在河流上迄今争议最少的水利枢纽工 程,其名称是__________ 小浪底 。该水利枢纽工程以下河段 逐渐减少 ,试分析其 径流量沿途变化的趋势是_____________ 原因。 下游为地上河,流域面积小,支流汇入少;沿途 河水下渗严重;沿途工农业及生活取水量大。 (3)图中甲、乙两阴影区均是著名工业区。乙工业 区与甲工业区相比,工业发展的条件有何差异? 能源和矿产资源缺乏;水资源丰富;农业基础较 好;河运发达。
②地形:以丘陵和平原地形为主。
主要地形区有长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云贵高原、东 南丘陵、南岭、武夷山、雪峰山、台湾岛、海南岛等;平原 地区河湖众多,有“水乡”之称。
③河流: 主要河流有长江干支流、珠江干支流、钱塘江、闽江、 澜沧江、怒江等。 河流水文特征:水量大,汛期长,含沙量不大,无结冰 期。河流上游穿行在高山峡谷中,水力资源丰富,下游航 运价值较高。
稻米、甘蔗和制糖业是当时最主要的经济部门和出 口商品。 ②60年代后:工业超过农业 努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出口商品中以工业制成品为 主,其中纺织、电子电器、食品加工、石油化工等四 大部门已成为台湾省的经济支柱。
农业比重下降,并且由传统的稻蔗农业转向农、林、 牧、副、渔多种经营,发展园艺业,产品以外销为主。
二、南方地区
1、位置与范围:
位于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东部和南 部面临东海和南海。 在35°N以南,北回归线穿过其南部(台粤桂滇), 海南省全部位于热带。 大部分位于98°E~123°E之间,注意100°E、 110°E、120°E三条经线穿过的地区。
包括长江中下游、南部沿海各省市区和西南三省一 市。琼、粤、台、闽、桂、滇、川的大部、渝、黔、 湘、赣、浙、沪、鄂、苏和皖的大部、港、澳。
2、美丽富饶的宝岛 ①水力资源---河流短急、水力丰富 岛上最长的河流是 --- 浊水溪。日月潭是最大的湖 泊,这还建有台湾最大的日月潭水电站。 ②森林资源 种类多:亚洲天然植物园 樟树多:樟脑产量居世界第一 ③农产丰富---水稻、甘蔗、水果、茶叶
④矿产资源---金、铜、硫磺、煤、石油、天然气 ⑤海洋资源
渔场:台湾海峡(东海渔场的部分)。广阔的浅海 多水产资源,台湾海峡的鱼类特别多,是我国优良 的渔场。 盐场:布袋盐场。西海岸沙滩广布,日照充足,雨 日较少,是我国重要的产盐区。 ⑥旅游资源---日月潭、阿里山
“亚洲天然植物园”、“米仓”、“糖缸”、 “水果之乡”、“茶叶之乡”等。
3、“进口--加工--出口”型经济 ①60年代前:农业为主
例 2,下图是某区域太阳年辐射总量等值线(单位: 百万焦耳/平方米· 年)图。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 ①、②两地太阳年辐射总量的最大差值R可能 是 A.2900 < R < 3000 B.3400 < R < 3500 C.3900 < R < 4000 D.4400 < R < 4500 (2) 导致①、②两地太阳年辐射总量差异的主要因 素是 A.副热带高压 B.纬度位置 C.地形地势 D.西南季风 (3) ③所在地区的地带性土壤是 A.黄壤 B.紫色土 C.棕壤 D.水稻土
1、多山的海岛---我国第一大岛
①位置、范围、面积 图上掌握台湾岛、彭湖列岛、钓鱼岛,太平洋、东 海、南海、台湾海峡。 北回归线穿过台湾岛中部,这样的纬度位置决定了 它的气候带以热带、亚热带为主。位于120°E以东。 面积:36000平方千米。 ②地形——山地占三分之二 山地集中分布在岛的中部和东部。台湾中部的山区 统称台湾山脉。其中最高峰是玉山,海拔3997米。 平原分布在西部沿海,总称西部平原。平原主要由 河流冲积而成,土壤肥沃,有利于农作物生长。
外资,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方法,发展以出口为主的 多种加工工业和制造工业。
7、南方人民的生活: ①主食——大米。 ②民居——多用砖瓦、竹木,屋顶坡度较大, 便于通风散热、雨水流泻;夏季习惯睡竹床、凉
席。
③交通——南方水乡,多用船舶运输,有“南 船北马”之说。 ④民间运动——游泳,龙舟竞赛。
台湾省
气候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夏季高温多雨, 冬季寒冷干燥,春旱和冬春季节多沙尘暴。 气候具有明显的南北差异和东西差异。 年降水量400 ~800mm之间(长白山例外), 降水自东向西递减,降水集中在7~8月。 夏季气温差别不大,除大兴安岭北端在 16℃以下外,大部分地区在20℃以上;冬季 气温都在0℃以下,但南北差异较大,华北地 区多在0℃~-10℃之间,东北在-10℃以下。
6、工业的发展:
①长江沿江工业地带: 沪宁杭工业基地、武汉为中心的钢铁和轻纺工业基地、 宜昌和重庆为中心的电力冶金工业基地、攀枝花和六盘水 地区为中心的钢铁煤炭工业基地、西昌卫星发射基地、贵 阳炼铝工业基地、十堰的汽车工业基地、湖南和江西的有 色金属工业基地等。 ②南部沿海外向型工业地带:
以沿海开放城市和经济特区为中心。发展方向——吸收
(3)河流特征
河流径流的季节变化明显,夏季为丰水期,冬季为枯 水期;水量、含沙量南北差异较大,都有结冰期,且北 长南短。河流的航运价值东北与华北差异较大。
河流多洪涝灾害
原因: A、北方降水集中,且多暴雨; B、北方河流下 游地势低平; C 、许多河流下游淤积严重,河水入海不 畅,且形成地上河。 D 、海河等河流支流多,入海河道 不足,汛期时,洪水集中,干流流水不畅。 治理措施 黄河:上游修建水库;中游治理水土流失;下游加固 堤防。 海河、淮河:支流修建水库;中游洼地筑蓄洪工程; 下游挖掘入海新河,分散水流等。如图:
注意边界线的地理含义!
一、北方地区
1、范围、位置:
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 秦岭、淮河以北,东临渤海、黄海。 北方地区包括黑、吉、辽、京、津、冀、晋、 鲁、豫、陇和宁的东南部、苏和皖的北部、内 蒙古的东北部等。(注意边界线穿过的省级行 政区) 经纬度位置: 34°N~ 53°N人口约占全国的40%(面积占20%)。 平均人口密度为全国平均水平的2倍, 其中东北地区人口相对稀疏,华北地区 人口最为密集。
以汉族为主,少数民族中人数较多的 有满族、朝鲜族、回族等。
4、北方地区的农业:
(1)东北地区发展农业的条件: 地形平坦,土地资源面积广阔,黑土肥沃;纬度较高,蒸发 较弱,水分条件好,夏季热量充足;河流众多,水源充足。但 存在着全年总热量相对不足,农作物的熟制只能达到一年一熟, 且开发过程中,容易破坏草原和沼泽,导致生态恶化。 (2)华北平原发展农业的条件: 地形平坦,土地资源面积广阔;热量充足,光照条件较好; 开发历史悠久。但水资源不足;多风沙、盐碱和旱涝;中低产 田较多。 (3)黄土高原地区发展农业的条件: 黄土疏松;光热条件较好;开发历史悠久。但水资源紧张, 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问题突出。
5、北方地区的主要农业产品
(1)农作物及分布 东北地区——春小麦、玉米、大豆、高梁、甜菜、亚麻 华北地区——冬小麦、棉花、花生、 黄土高原——谷子 (2)森林分布 ①东北林区是我国最大的天然森林宝库。 ②东北林区属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其中主要树种有红松、 落叶松、白桦、紫椴等。 ③东北林区面积不断缩小,应合理采伐和保护森林。 ④东北林区的“三宝”:人参、貂皮、鹿茸。 ⑤华北森林面积很少,正建设“三北”防护林、平原绿 化工程。 (3)温带果园——北方地区为我国温带水果的主要产区 苹果、葡萄、梨、桃、杏、柿等,以苹果产量最大
③气候——高温、多雨
全岛大部分地区属湿热的亚热带气候、南部沿海
属热带气候。 全岛大部分地区降水量都在1500mm以上,西部平 原背风地带降水量在1500mm以下,其中东北部迎风 坡降水多、雨日长,如基隆是著名的“雨港”,而
火烧寮则有“中国雨极”之称。
为什么火烧寮会成为我国的雨极?西部平原降水
少的原因是什么?(夏季风的迎风坡和背风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