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3322”行动计划助推农场发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农垦 2018.8
48以“3322”行动计划助推农场发展
文/谢广和
2018年,安徽农垦华阳河农场积极落实“3322”行动计划。

即在农业上做大做优稻虾种养、粮食和瓜蒌三个农业板块,加快以绿色农业为主题的现代农业发展;在水利上抓好三大项目建设,夯实农业基础;在经营上积极拓展农服和仓储两个经济增长点;在发展上抓好生猪养殖和风电入股两个垦垦、垦地合作项目。

以推动现代企业发展,加快乡村振兴步伐,共建和谐美好家园。

做强做大做优三个农业板块
一是做强“稻虾种养”板块。

稻虾综合种养是农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抓手,也是推行化肥、农药减量增效,促进绿色发展的有效途径。

华阳河农场水源丰富、土地肥沃,有发展稻虾种养的自然条件,农场把稻虾种养作为一个大产业来抓,通过稻虾种养带动饲料、稻虾米及虾产品深加工等产业的发展。

农场成立了稻虾种养领导工作小组,对稻虾种养实行统一组织、统一研究、统一布局、统一建设标准。

加大培训力度,积极探索稻虾、稻蟹、稻鳖等立体种养模式,充分利用水稻冬闲田来提高稻田综合效益。

2018年,稻虾种养发展到16782亩。

投资45万元,在华阳河五场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区千亩稻虾种养示范基地,实施配套种苗生产、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研发推广等稻渔综合种养技术,为全场万亩稻虾种养做示范。

计划到2020年发展稻虾种养6万亩,把华阳河农场打造成为安徽省龙虾种苗基地。

二是做大粮食板块。

农场抓住农业“两区”建设和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政策机遇,进一步加大中低产田改造和旱改水力度,打造相对集中连片的规模化水稻生产基地,不断扩大水稻种植面积;变一麦一豆为一麦一稻模式,在提高粮食品质和单产上狠下功夫。

2018年,农场新增旱改水面积1万亩,水稻种植总面积达4.5万亩。

投资143万元,建设华阳河农场信息控制中心,在二场建设大田四情监测系统和水质监测管理系统,在五场建设水肥一体化智能灌溉系统,用“互联网+农业技术”模式打造华阳河农业信息化综合管理平台,促进农场现代农业示范区农业信息化发展。

以建设优质稻生产基地为目标,积极引进优质稻品种,创建稻米品牌。

以日处理2000吨粮食烘干线及10万吨粮库为依托,通过质量提升、自主创新、特色产品认定等措施,推进优质专用粮食基地、优质粮食工程建设,逐步建立优质粮食生产分品种、分质量的仓储基地。

三是做优瓜蒌板块。

农场高效农作物瓜蒌种植面积近1万亩,已形成“瓜蒌长廊”景观和高效农业示范亮点。

瓜蒌亩均效益在4000元以上,滴灌技术应用超过90%。

企业积极引导职工成立瓜蒌专业合作社,按照“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经营,向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方向发展。

设立瓜蒌产品研发、营销专项资金,用于支持瓜蒌深加工产品的研发和营销推广。

积极与省农科院对接,逐步解决种苗问题,把农场建成万亩绿色瓜蒌产品供应基地。

抓好三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
一是做好薄弱环节建设性治理项目。

根据省水利厅2018年项目计划安排,投资4500万元,对华阳河五场中西圩23.4公里大堤进行薄弱环节建设性治理,目前已进入该项目前期施工准备阶段。

农场将积极抓好薄弱环节治理项目的立项和建设,为防灾减灾和农业抗灾夺丰收打基础。

农场还将已完工的
49
2018.8 中国农垦 
三场六厂圩薄弱环节治理大堤为样本,参照长江大堤管理模式,建立大堤管护标准,逐步备齐防汛物资,并在全场示范推广。

二是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建设。

计划投资2340万元,用两年时间完成五场西圩1.26万亩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

把生产“一麦一豆”的中低产田改造成“一麦一稻”的高标准农田,把种植业与渔业有机结合,在项目区积极推行稻虾种养模式。

三是抓好农田水利建设项目。

对农田水利工程实施配套体系建设,着重解决全场中排以上的沟渠引水问题,对场内水、电、路、桥、闸、站进行全面规划设计,努力提高农业的基础设施水平,为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旱改水和稻虾种养创造条件。

前期投资240万元,对二场高排沟、五场东圩灌渠及节制闸进行全面治理改造。

拓展农服和仓储两个增长点
一是进一步优化农业全程社会化服务。

华阳河农场农业全程社会化服务致力于走出农场,辐射周边农户,拓展市场,发挥国有企业在现代农业中的示范和带动作用。

农场以农服“331”模式和种业为抓手,通过资金筹措、技术指导、风险规避、生产资料供应、烘干仓储等,做好产前、产中和产后三个关键节点的服务;实现农业生产“五统一”,即统一种植规划、统一品种布局、统一农资供应、统一农技措施、统一产品收购。

农场现有耕地10万余亩,每年用种量在400万斤以上,只有掌握了种源,才能为粮食专用品牌的生产提供保障。

做好种业基地建设有利于职工增收、企业增效。

为提高供种能力、推广良种,2018年,农场计划投资1000万元兴建日处理300吨种子包装和150吨包衣浸出车间及配套设施。

实施种子“育繁推一体化”建设,为实现种子优质化、良种化发展打基础。

二是进一步发挥粮食仓储效益。

充分利用现有10万吨粮库的作用,提高公司经营效益。

粮库以粮食收储为主要任务,健全管理制度,减少运营成本,争取进入省级储备库体系。

考虑到粮食收储行业受国家政策的影响较大,在做好收储的同时,积极拓
展市场,做活粮贸,做大做强粮食产业。

加强与中储粮直属库衔接,落实好政策性粮食收储任务,按照“一符三专四落实”的要求,推进示范库建设,完善粮食储备库管理制度,强化各项管理措施,落实各项规定,抓好粮食收储和粮库管理工作,提升管理水平,确保收储粮食安全。

积极向周边农村拓展粮源,扩大粮食贸易,探索粮库租赁和代收代储等模式。

三是对农服、仓储、种业进行统筹管理。

农服紧紧围绕现代农业开展工作,扩大服务范围,使全体职工走全程社会化服务之路;农业科技调整科研方向,积极配合农场主导产业和种业开展研究;加强对农服、仓储人才的培训和引进,打造专业化的人才队伍;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上做文章,延长产业链,增强统一经营功能,抓住省政府“加强粮油品牌建设”的政策机遇,适时兴建粮食加工企业,构建现代农业营销体系,发展产购储加销一体化模式,构建从田间到舌尖的全产业链,打造绿色有机优质粮食供应链。

推进生猪、风电两大合作建设项目
发展上抓好生猪、风电两大合作建设项目,持续推进垦垦、垦地合作。

建设大型生猪养殖项目,是安徽农垦集团公司进一步推动农垦改革发展实现农场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多赢的一项重要举措。

生猪养殖项目已经正式签约,华阳河农场将积极配合生猪养殖选址等各项工作,加快首期25万头生猪养殖项目落地步伐,全力推进项目建设,使之尽快发挥效益。

加强与国电安徽公司的合作,跟进宿松县风电项目三期经营进展,积极入股三期风电项目建设。

在安徽农垦集团公司党委的领导下,华阳河农场将通过全面落实“3322”行动计划,聚全场之力,兴实干之风,积极推进改革发展,努力实现农业大
场向经济强场的转变。

(作者系安徽农垦华阳河农场场长)
责任编辑:王盼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