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专)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附加题自选练7(含解析)不分版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专)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附加题自选练7(含解析)不分版本
附加题自选练7
(时间:30分钟总分值:40分)
一、阅读材料,完成1~3题。
(10分)
世以刘须溪为能赏音,为其于《选》诗,李、杜诸家,皆有批点也。
予以为须溪元不知诗其批《选》诗首云诗至《文选》为一厄五言盛于建安而勃窣[注]为甚。
〞此言大本已迷矣。
须溪徒知尊李、杜,而不知《选》诗又李、杜之所自出。
予尝谓须溪乃开剪截罗缎铺客人,元不曾到苏、杭、南京机坊也。
(选自杨慎《升庵诗话》,有删改) [注] 勃窣:这里指开展缓慢。
1.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局部断句。
(限.4.处.)(4分)
参考答案:予以为须溪元不知诗/其批《选》诗首云/诗至《文选》为一厄/五言盛于建安/而勃窣为甚(断对一处得1分,多断一处倒扣1分,扣完为止)
2.杨慎曾作过的一首词《》(词牌名),被后人移作《三国演义》的卷首词,这首词的前两句是“〞。
(2分)
参考答案: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3.杨慎指出了刘须溪的哪些错误?请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
(4分)
答:
参考答案:①刘须溪对诗歌的开展状况判断不正确;②对李、杜的诗歌不知道探本溯源,忽略了《选》中的诗的价值。
(每点2分)
参考译文:
世人认为刘须溪是能欣赏诗的人,因为他对《文选》中的诗,李、杜等名家的诗,都有过评点。
我认为刘须溪原本不懂诗,他评点《文选》中的诗,开头就说:“诗到《文选》时开展遇到阻碍。
五言诗在建安时期盛行,但开展缓慢的情况尤为严重。
〞这话的根本已经是错误的了。
刘须溪只知道尊崇李、杜,却不知道李、杜的诗学自《文选》。
我曾经说刘须溪是裁剪罗缎铺的客人,原本没有到过苏州、杭州、南京的纺织作坊。
二、名著阅读题(15分)
4.以下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
......是(5分)( )
A.巴金的《家》中,作者对梅的抑郁而死,鸣凤的投湖自杀,婉儿的被逼出嫁,瑞珏的难产离世——这些青年女性的悲惨遭遇,表达了深切的同情,控诉了封建制度的罪恶。
B.《边城》中在端午节赛龙舟的盛会上,翠翠找不到爷爷,幸亏得到被人誉为“岳云〞的二老傩送的帮助,最终得以顺利返回渡口。
C.《三国演义》中曹操不听陈宫的劝阻而误杀吕伯奢的家人,为绝后患又杀死吕伯奢,并说“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陈宫因而觉得曹操不仁,离开了曹操。
D.鲁迅善于通过富有典型意义的细节反映时代气氛,如《阿Q正传》中,用阿Q盘辫子、秀才戴“银桃子〞、鲁四老爷家半脱落的对联等细节写革命后未庄的变化。
E.《老人与海》艺术描写精湛,小说去尽枝蔓,开掘深入:无关主旨的人和事都被作者
作尽可能地删减,关系到主题开掘之处,作者那么不吝笔墨,驰骋想象。
解析:选CD C项,陈宫并未劝阻曹操,而是和曹操一起误杀了吕伯奢的家人;D项,“鲁四老爷家半脱落的对联〞是《祝福》中的细节。
5.简答题(10分)
(1)《红楼梦》第四十一回中,黛玉、宝钗、宝玉去栊翠庵品茶,就制茶所用之水,妙玉和黛玉有如下一番对话,请分析这段文字的作用。
(6分)
黛玉因问:“这也是旧年的雨水?〞妙玉冷笑道:“你这么个人,竟是大俗人,连水也尝不出来。
这是五年前我在玄墓蟠香寺住着,收的梅花上的雪,共得了那一鬼脸青的花瓮一瓮,总舍不得吃,埋在地下,今年夏天才开了。
我只吃过一回,这是第二回了。
你怎么尝不出来?隔年蠲的雨水那有这样轻浮,如何吃得。
〞
答:
(2)《欧也妮·葛朗台》中,老葛朗台说“人生就是一件交易〞,请结合具体情节加以说明。
(4分)
答:
参考答案:(1)妙玉拿出珍贵的茶招待黛玉等人,表达妙玉对他们的认可;写妙玉通过嘲笑黛玉来显示自己的高雅,突出妙玉孤傲、清高的性格特征;与妙玉的结局形成巨大反差,更加突出人物的悲剧性。
(每点2分)
(2)在老葛朗台看来,人生中没有亲情和人情,只有金钱和利益。
(2分)例如,当老葛朗台得知,妻子死后,依据法律,他可能要对女儿报告财产的数目,把家产登记起来拍卖,他就觉得是“抹自己的脖子〞。
(2分。
举其他事例言之成理亦可)
三、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
阅读材料,完成6~8题。
典型人物之所以成为典型,不只是个性的鲜明,事例的生动,更是人物身上承载了某一时代人们社会生活的普遍性和精神气质的共通性。
透过典型人物的生命历程和价值抉择,观者得以在共情中不觉观照现实的自己,无论是认同还是反思,都是一段心灵净化和思想启迪的过程。
典型人物未必一定要积极正派,很多性格复杂甚至形象负面的典型人物也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迹。
鲁迅笔下的阿Q、《儒林外史》中的范进,这些典型人物常常是我们自身性格缺陷或精神缺失的浓缩展示,震撼与可笑之余,也为我们的人生敲响了鞭策的警钟。
但典型的意义,不只在惩恶,更在扬善。
为世道人心注入温暖的正能量,为功利的现实投入理想的光辉,为迷茫的人群树立鲜明的旗帜,指出积极的方向,这更是塑造典型人物的价值和使命。
典型人物也不一定要“高大上〞,很多平凡的小人物往往有着更为典型的价值光辉。
来自身边的感动,常会引发更深的敬意。
每年的感动中国人物评选都不乏平凡人的身影,我们从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中感受到爱的温情和奉献的可贵。
正因为他们来自我们身边,我们更容易理解他们的平凡,也更容易尊重他们的非凡。
典型人物的塑造,切忌千篇一律,许多作家苦恼于没有生动的事例和创新的写法。
事实
上,要写好典型人物的故事,说难也难,说不难也简单。
最重要的,还是要有一双真正深入生活、认真观察生活的慧眼和发自心底的感动。
只有动过真情,才可能融情于笔端,让读者感受到深切的触动;只有深入细致地观察生活,才可能找到生动鲜活的人物素材,写出真实感人的故事细节。
(选自王子潇《典型诚可贵》,有删改) 6.典型人物有哪些共同特点?(3分)
答:
解析:这道题相当于问“典型人物为什么能成为典型〞“什么样的人物才能称为典型人物〞,答案主要集中在第一段。
“典型人物之所以成为典型,不只是……更是……〞“透过典型人物……观照现实的自己,无论是认同还是反思,都是一段心灵净化和思想启迪的过程〞给出了明确的提示。
据此概括作答即可。
参考答案:个性鲜明、事例生动;承载了某一时代人们社会生活的普遍性和精神气质的共通性;都能净化心灵,启迪思想。
(每点1分)
7.为什么说欣赏典型人物是“一段心灵净化和思想启迪的过程〞?(6分)
答:
解析:“一段心灵净化和思想启迪的过程〞出现在材料第一段结尾处,对其具体阐述在第二、三两段,这两段从反派人物、正派人物、小人物三个角度对典型人物净化心灵、启迪思想的作用进行了论述。
具体作答时,可理清层次,逐个概括。
参考答案:为我们的人生敲响了鞭策的警钟;为世道人心注入正能量,为迷茫的人群指出积极的方向;让我们感受到爱的温情和奉献的可贵。
(每点2分)
8.塑造典型人物时如何防止千篇一律?请结合全文作简要概括。
(6分)
答:
解析:从材料最后一段中的“事实上,要写好典型人物的故事〞可知,后文是塑造典型人物的方法,抓住关键句“只有动过真情……写出真实感人的故事细节〞可得出后两个答案要点。
结合前面的内容可知,典型人物可以积极正派,也可以是负面的形象,还可以是平凡的小人物。
由此可知,选择典型人物时选取范围要广,要突出人物性格的复杂性。
据此可得出第一个答案要点。
参考答案:选择典型人物时选取范围要广;要认真观察生活,找到生动鲜明的形象;要有真感情,并能融情于笔端。
(每点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