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中村雨污分流改造问题及对策探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中村雨污分流改造问题及对策探讨
摘要:城中村因建筑密集、缺乏规划、巷道杂乱、居住集中等特点,使城中
村雨污分流改造成为了重点和难点,以佛山市顺德区城中村雨污分流改造工程为例,介绍了一些可落地实施的改造措施,为城中村雨污分流改造提供思路。

关键词:城中村;合流制;雨污分流改造
2015年4月,自“水十条”颁布后,全国掀起了水污染治理的高潮,治理措
施层见迭出。

提出以“截污-治水-生态恢复”为总体思路,控源截污是为核心,
在此基础上再上其他治理措施。

但全国各地经过多年的排水管网建设,存在重视
主管、轻视支管及立管建设的情况,导致虽整体管网覆盖率高,但大部分污水无
法接入主管,控源截污的核心措施不能发挥其高效作用,因此城市水体经常返臭。

要从根本上治理水污染这一难题,在控源截污的环节中必须开展排水单元管
网改造,从源头收集污水,才是最有效的措施。

而城中村因人口密集、建筑布局
杂乱、巷道狭窄等特点,成为了雨污分流改造的重难点区域。

结合工程实例,针
对城中村雨污分流改造的特点、难点,提出治理思路、改造措施,为类似工程提
供参考。

1城中村现状排水系统存在的问题
目前,国内多地区城中村受规划、经济等的约束,早期排水系统由于缺乏规划,加上近期建设市政道路和住宅小区时,重地上,轻地下的情况,,导致目前
城中区以直排式合流制为主,没有相对完善的排水系统。

因建设年代久远,城中
村现状大部分管道破裂、堵塞及混接严重,巷道下只有一根合流管,因管径较小、坡度较缓,造成泥渣沉积,导致发臭产生异味,管内臭气逸散,严重影响村居环境;雨季时管内积淤全部冲刷流入河涌,造成水体黑臭,严重影响生态环境。

2城中村雨污分流改造难点
(1)管网摸查困难:
城中村源头雨污分头改造是一项浩大繁杂的工程,对现状排水管道的深入了
解与后期可实施落地是整个工程能否达标的必要前提。

前期需对村内的地形、建
筑立管及巷道支管的布局进行细致的调查和分析,只有摸清现状排水系统底数,
调查做足做细,才能保证后期提供更适宜的改造方案。

因城中村建筑立管大部分
敷设于户内,巷道下排水检查井、排水设施基本都已暗埋等诸多因素,现场摸查
鉴别工作比市政管网更复杂,更困难,周期更长。

(2)巷道窄小,无建管空间:
城中村大多数为自然村、旧村,早期工程建设规划滞后,缺少整体统筹考虑,导致村内各楼栋布局杂乱、巷道窄小、路由不规则,巷道普遍宽度为1~3m,并排
建筑的侧墙间距大多不足1m,巷道下既有管线错综复杂,管位有限,布管条件差。

(3)局部凹陷,易内涝:
受地形限制及现状排水管管径、挤压、堵塞严重等因素,暴雨时其地势低点
处易积水,下游无排出口。

(4)工程实施困难:
城中村巷道下供电、供水、通信等既有管线较多,存在管内、井内穿管的现象,后期施工改造时需对既有管线迁改,会影响其它管线正常运行。

村内道路开
挖也会影响村民日常通行。

因此开工前还需与社区、村委和相关产权单位协商,
沟通协调工作量大。

部分年代较久的房屋基础浅、结构老旧,施工时易对房屋造
成破坏。

为减少施工对房屋的影响,施工前还需对房屋进行监测和保护,工程实
施难度大。

3城中村雨污分流改造总体思路
3.1治理思路
城中村雨污分流改造应在规划及当地导则的指导下进行,按“安全可靠、适
用耐久、经济合理”的原则,对现有污染源进行分期分区分流整治改造,在消除
现有污染源的同时,提高系统自净能力,杜绝新增污染源。

具体来说,工程分近远期两步走,近期结合现状、摸排资料以及勘察资料,
对能够实施雨污分流的区域,从排水立管、小区雨污水管、市政排水管进行雨污
分流改造,提高管网效能,改善社区环境。

近期无法实施的区域,临时布置截流井,采用截流式合流制,远期结合其他市政项目,实现雨污水逐步分流。

4案例
4.1项目概况
容桂街道位于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境内,地处珠江三角洲腹地,总面积80
km2。

本次工程主要是对容桂街道内9个片区进行改造,改造面积约为11.33 km2,其中城中村面积约为3.27 km2。

图1 项目范围图
4.2城中村现状排水系统
(1)巷道内排水系统混乱,均为雨污合流。

通过摸查资料显示,村内巷道
下只有一根合流管收集两侧建筑物生活污水及地表雨水,管道存在年久失修、破裂、挤压、流向混乱等问题。

(2)建筑立管错混接。

部分雨污水管道共用一根出户管;部分雨水和污水
在立管部分为分流,但排入边沟或市政管道时为合流管。

4.3改造措施
4.3.1指导思想
城中村建筑立管大部分为雨污合流管,通过前期排查,根据目标需要,实现
雨污分流,从源头解决排水污染,杜绝雨污混错按。

4.3.2改造方案
为达到源头雨污分流的目的,应对村内建筑雨、污水单独收集排放,根据现
场踏勘和考虑后期施工的可实施性,本次改造共分为以下五类:
(1)有两套排水系统,有条件进行雨污立管改造[3]。

改造措施:保留巷道内雨、污水管道,对错混接点改造,建筑合流立管作污
水立管排入巷道内污水管道,新建雨水立管排入巷道内雨水管道,将两套系统彻
底分流。

(2)只有一套合流排水系统,有条件进行雨污立管改造、巷道合流管改造。

改造措施:建筑立管,在既有合流立管旁新建一根雨水立管,上部将现状合
流立管截断,将既有雨水斗与雨水立管连接;若本立面无布设雨水立管条件,则
在其它合适立面新建雨水立管,根据立管位置调整屋面排水坡向。

原合流立管未
改造部分作污水立管,上部截断处新建通气帽。

巷道合流管,当巷道较宽具备布管条件时,根据摸查资料和考虑后期施工可
实施性,原则上既有管道优先作为污水管,另建雨水管。

图2 建筑立管改造示意图
(3)只有一套合流排水系统,无条件进行雨污立管改造,但有条件进行巷
道合流管改造。

改造措施:既有管道保留作为汗水管道,另建雨水管道。

由既有合流立管改
造的污水管排入污水系统,建筑立管末端如果设有溢流设施,则溢流管排入市
政雨水管道。

(4)有两套排水系统,无条件进行雨污立管改造。

改造措施:保留巷道内雨、污水管道,既有合流立管排入市政污水管道,如
果建筑立管末端设有溢流设施,则溢流管排入市政雨水管道。

(5)只有一套合流排水系统,有条件进行雨污立管改造,无条件进行巷道
合流管改造。

改造措施:现状合流系统作污水管。

立管上部改造详见措施2,但改造后的
雨水立管末端无接驳条件,因此在距地15cm处截断,接入路面新建的弧形雨水
散水坡面,在巷道下游交叉口处排入雨水口或雨水井。

此措施虽能达到雨污分流
的目的,但适用条件有限,只适合路由较短、雨水汇水面积小的巷道。

图4 村内窄巷雨污分流示意图
(5)只有一套合流排水系统,无条件进行雨污立管改造、巷道合流管改造。

改造措施:保留合流系统,在巷道合流管排入市政管道前设置截流井。

4.3.3节点设计
(1)截流井
在不能完全雨污分流的区域,设置截流井是较理想的办法,截留井主要功能
是最大限度地收集旱流污水和初期雨水,并在两者之间平衡水量,确保收集系统
经济合理。

目前,常用的截流井主要有堰式、槽式或槽堰结合式[1],并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在截留井内设置各种限流设施,即满足旱流污水最大限度地汇入污水系统,
又保证初期雨水不溢流入雨水系统。

5结论
(1)城中村雨污分流改造是解决城市水环境问题的基础,前期需对现状排
水管道进行充分的调查,摸清现状底数,后期结合规划才能提供更具针对性的改
造方案。

(2)城中村雨污分流改造工程,应根据当地要求或导则,因地制宜,一村
一策,结合现场情况制定可行方案,不可盲目生搬原则。

部分区域由于其他因素
造成不能彻底雨污分流改造时,可以分两步走,临时采取截流式合流制,等今后
条件成熟再改造为雨污分流。

(3)城中村雨污分流改造工程需多方单位共同联合参与,需要相互配合、
共同协作,才能更好更高效的完成建设,达到雨污分流的目的。

(4)排水管网建设后,应健全监督管理机制,建立长效保洁机制[1],加强管
网的维护管理,同时加强宣传贯彻环保政策,让雨污分流意识深入人心。

(5)城中村雨污分流工程是控源截污的关键,可较大程度上减少水体污染,提升村居环境品质,切实提高居民幸福感。

参考文献
[1]孟凡良.合流制排水管网雨污分流改造策略研究[J]. 技术与市场, 2019,26(03): 39-41.
[2]严程. 潘子豪.宁江.吴娟民 .徐辉.老城区雨污分流制改造方案分析[J]. 净水技术, 2021,40(09): 97-103.
[3]苏琼婵.老旧小区雨污分流工程改造分析[J]. 建筑科学研究前沿, 2018,1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