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课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堂“活”了学生“动”了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课例
【主题阐述】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教学活动,如运用讲故事、做游戏、直观演示、模拟表演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

在《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中,教师能够让学生从已有知识、经验出发,用动作(折纸、画画等)、文字等来表示分数,提出质疑、进行辩论,从而深入认识和理解分数,用生活现象来认识分数和思考解决问题。

【课例描述】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实录
(一)、导入: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课件出示,猴子姐弟俩回家了,发现桌上有许多好吃的(有4个桃子,2瓶牛奶,一个蛋糕)。

师:你认为应该怎样来合理地分配这些食品?请你用击掌的方法告诉大家,好不好?
师:预备——开始!分4个桃子
生:“啪!啪!”。

师:分2瓶牛奶。

生:“啪!”
师:分一个蛋糕(预备——开始!)。

(学生们被问“将”了)
师:咦!怎么不拍了?
生七嘴八舌的。

(一个都不到了,只有半个怎么拍呀!)
师:你们能不能用自己喜欢的办法,画画表示“一半”的意思?谁愿意在黑板上画画?
(学生画图、符号、数字)
师:小朋友们,你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了桃子的一半,非常棒,不过我向大
家介绍一种更科学、更简便的表示方法。

这一半可以用1
2
表示。

今天我们来学习
这种数,分数。

(板书)
(二)、动手操作,探索交流,获取新知。

1、认识1
2。

播放分蛋糕的动画演示,(把一个蛋糕从中间切开,分成了2块)。

师:他是怎样分的?
生:平均分(异口同声)。

师:一个蛋糕从中间切开,也就是把这个蛋糕平均分成了——(生:2份),这
样的一份也就是——(生:一半),怎样表示呢?(在黑板上写出了1
2

师:你能说说1
2
所表示的意义吗?
生:就是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两份,一份就是二分之一。

师:谁还能说说。

同学互相说。

师:大家知道了1
2
是什么意思,那知道
1
2
是怎么写吗?
教师示范,边写边解读:“—”表示平均分,“2”表示把蛋糕平均分成2份,“1”表示这样的1份。

整个数读作“二分之一”。

师:1
2
是一个数,在数的大家庭里又多了一个新朋友,叫做—(生:分数)。

(教
师板书“分数”)
师:刚才我们讲的,都表示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两份,表示这样的一份就是1
2。

课件把蛋糕抽象出圆形。

师:怎么得到这个圆的1
2
呢?
生:把这个圆对折,分成二份,每份就是圆的二分之一。

师:能说一说它所表示的意义吗?
生:就是把一个圆平均分成两份,每份就是圆的二分之一。

师:你能从长方形,正方形中任选一个图形折出1
2
,并说说这个
1
2
表示什么?
学生展示,边演示边说。

师:那么空白部分呢?
生:也是12。

师:为什么不同的图形和形状都可以用12
来表示? 生:它们都是把一个图形平均分成两份,每份就是它的12。

2、认识4
1。

师:乐乐他们四个人也在分蛋糕,要把一个蛋糕平均分给四个人,应怎样分?每人吃这个蛋糕的几分之几? 师:你能说说4
1表示的意思。

电脑课件动态演示
生:把一块蛋糕平均分成四块,每块是它的四分之一。

出示正方形 师:想一想:怎样折出一个正方形的
4
1? 组织小组合作学习。

学生独立折纸,然后在小组里交流。

生: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它的
41。

(学生边展示边说) 师:为什么折成不同的形状,每份都可以用4
1表示呢? 生:因为它们都是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所以每份都可以用
41表示。

师:你还能创造出几个这样的分数吗?并说说表示什么?
学生动手操作后汇报
生:把长方形平均折成8份,每份是它的八分之一。

生:把一个圆平均分成16份,每份是它的十六分之一。

生: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它的三分之一。

…… 师:像41,12
----这些数都是分数,这些分数都表示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每份就是它的几分之一。

板书几分之一。

(三)巩固练习。

师:谁能用分数表示下面图中的涂色部分。

学生填写、汇报。

师:现在我们倒过来,看分数来涂颜色,行吗?
学生涂色,汇报。

出示题目
下面涂色部分用分数表示对吗?
师:对不对,为什么?(是不是平均分?是平均分成几份?错在哪里?) 学生汇报交流。

(四)、全课总结,课外延伸
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你觉得要注意些什么?
我们认识了分数,知道了把一个东西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1份就表示几分之一。

(五)、拓展:想一想
课件创设情境:猪八戒吃西瓜
唐僧师徒西天取经,路上又累又渴,孙悟空摘来了一个大西瓜,孙悟空知
道猪八戒嘴谗,想给他西瓜的12 ,可猪八戒说:猴哥,你真小气,我不要12
,我要吃多一点,要西瓜的4
1,听了八戒的话,其他师徒三人哈哈大笑,你们知道到底是4
1大,还是12 大吗? 学生议论纷纷了,到底谁吃的多呢?这下大部分同学认为孙悟空吃的多,因为他吃了西瓜的一半;一些认为猪八戒吃得多。

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

汇报
课件演示:分西瓜(通过直观演示:大家一致认为八分之一比二分之一小。

并且学生发现:平均分的份数多了,它的一份就小了。


【教学反思】
《数学课程标准》从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着眼于学生的终生学习愿望和能力这一理念提出数学课程要“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认识的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基础之上”。

这也是我们灵活选取现实素材,用“生活化”和“经验化“的方式呈现数学知识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

从整数到分数,是学生认知上的突破,为了给学生搭建突破的平台,我在课的开始借助学生熟悉的“分食品”事例,猴姐姐和猴弟弟分4个桃子,两瓶牛奶,到两只猴子分吃一个蛋糕怎么表示,每人一半(或每人半个)可以用哪个数来表示?自然地把学生引入了“分数”王国之中。

这样导入新课,化抽象为具体、变枯燥为趣味,使学生体会到分数来源于生活,不仅增强了数学知识间的联系,而且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数学就在身边,有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开展猜想,观察,交流。

这样做体现了在学生原有生活经验和认知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建构主义教学理念。

在认识12
时,我又紧紧抓住学生生活中已认知的“一半”等这些感性经验作为学生认知的生长点,在教师的有效指导下,师生进行了深入的探究和交流,学生最终较好地认识了分数,并成功地用新的数学知识来描述生活中的事和物。

由生活到数学再回到生活,在应用中,感到分数的实用价值,用分数描述事物实在方便。

课标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因为小学生好奇、好动、乐于模仿,教学中,教师充分重视学生对学具的操作,
让他们亲自动手,实际操作,比如在认识12
后,指导学生把一张长方形纸平均分成2份;在认识41时,让学生折出正方形纸的4
1,小组内进行讨论、合作,想出多种不同的折法。

通过具体操作积极动脑,学生折出了许多种分法。

让学生明白,
学生的折法虽不同,折出的4
1形状也不同,但都是把这个正方形平均分成了四份,所以其中的一份都是这个正方形的4
1。

这样就把抽象的数学概念转化为形象化、具体化,学生比较容易接受,从而对分数的含义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通过利用多媒体课件的演示让学生加深对分数概念含义的理解,比如课件显示猪八戒分西瓜的过程,结合有趣的事件,学生直观的认识到把一个物体分的份数越多,一份就越小,从而使学生内化了分数的含义这一知识。

【拓展提升】
新课标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我们数学教师要尽可能地创设一些生动有趣、贴近生活、富有生活气息的情景和练习,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

在教学中(特别是在几何形体知识的教学中),让学生动手操作(即遵循“操作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这一发展过程),让学生通过动手折一折、涂一涂、剪、折、量、画、分割、拼合等操作活动,帮助学生获得鲜明、生动、形象的感性认识,再经过手脑并用,建立起清晰鲜明的表象,进而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总之,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动手操作的机会,借助动手操作活动引导他们主动参与探索,激活学生的思维,才能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