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急值管理制度修订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危急值管理制度修订版
危急值管理制度修订版
第一章绪论
为规范危急值管理流程,提高医院的抗风险能力,本制度修订版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规范和完善:危急值识别、通报、确认、处理、沟通等环节,以达到及时有效地处理危急值,最大限度地保障患者安全和医院声誉。

第二章管理范围与内容
一、所有在医院接受诊疗的患者均适用危急值管理,包括门急诊和住院病人。

二、危急值管理的范围包括:
(一)生命体征异常。

如呼吸急促、心率过缓、过速、血压过高、过低等;
(二)重要实验室检查异常。

如血氧饱和度、血糖、血脂等;
(三)医学影像学检查异常。

如头颅CT等检查结果异常;
(四)手术病人术前的检查异常。

如心电图检查、结核菌素试验等异常;
(五)其他患者或医务人员提请诊断或治疗的急性事件。

三、危急值管理的内容及流程包括:危急值的识别、通报、确认、处理、沟通等环节。

第三章危急值的识别
医护人员发现患者可能存在危急值情况时,应立即采取措施。

危急值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情况:
一、患者生命体征异常,如呼吸急促、心率过缓、过速、血压过高、过低等。

二、重要实验室检查异常,如血氧饱和度、血糖、血脂等。

三、医学影像学检查异常,如头颅CT等检查结果异常。

四、手术病人术前的检查异常,如心电图检查、结核菌素试验等异常。

五、其他患者或医务人员提请诊断或治疗的急性事件。

以上情况作为危急值应立即通报给相应的医院部门,需要尽快核实患者是否存在危急值情况。

第四章危急值的通报
一、异常检查结果或者专业判断出存在危急值,医务人员将该情况直接口头或书面告知在医院的接待护士,并注明该患者的住院号、姓名、病区及包括处理该情况的建议或意见。

二、接待护士接到通报后,立即注明相应时间,并将该情况通知值班医生或市值班医生。

市值班医生将指定相应科室的医生作为患者主治医生,并通知相应的医生已存在危急值情况,以便及时查看患者。

三、危急值情况得到诊断确认之前,应当保持不间断的沟通,通过电话、短信等方式,确保通知的及时和准确性。

四、当患者的情况经过诊断确认,被认定为危急值,应当立即通知医疗主管部门和相关科室,并采取紧急措施保护患者安全。

第五章危急值的确认
一、接到危急值通报后,值班医生或主治医生应当立即赶到现场,亲自检查患者到底是否存在危急值情况。

二、如患者确实存在危急值情况,医生应当立即采取紧急处理措施,并通知医疗主管部门和相关科室。

三、如果患者没有危急值情况,接报医生提供的处置建议也必须向患者告知,并记录相关信息,便于监控病情。

第六章危急值的处理
一、处理措施应取决于危急值的性质、程度和影响,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情况:
(一)使用氧气或呼吸机等设备,改善呼吸;
(二)暴发性高热、抽搐等抗生素治疗;
(三)压疮、肺炎等疾病进行治疗措施;
(四)生命体征监控,采用相应的药物治疗;
(五)随访评估,持续观察,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二、处理危急值应注重的问题包括:
(一)及时安排患者治疗时间和班次,确保患者及时、规范、安全地治疗。

(二)定期或随访评估患者的情况,及时分析和调整治疗方案。

(三)针对患者,及时开具诊断成果单,降低医疗事故发生的可能。

(四)对患者家属,及时沟通有关治疗进程,提醒患者及家属注意治疗前后
的事项。

第七章危急值的沟通
一、在危急值情况存在时,须将危急值情况及时告知患者家属,并告知患者家
属危急值的性质、处理方案及随访治疗的重要性。

二、医疗工作人员应及时向医疗领导反馈危急值情况的进展情况和治疗效果,
并请领导及时就治疗方案进行指导和建议。

三、患者治疗的情况应及时通报给患者家属,并向患者家属提供治疗意见,告
知患者家属治疗期间可能需要注意的事项并对其进行相关的指导。

第八章危急值的管理与监督
一、医院各科室应定期开展危急值的培训、交流,提高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和
应急能力。

二、对医务人员的危急值操作流程和技术进行监督和管理,避免医疗事故或误诊。

三、配备设备应当进行定期维护和保养,保证设备的稳定运行并时刻准备好应
急情况的发生和处理。

第九章附则
本制度修订版立即执行,由医院护理部门制订实施细则,并由质控科、医疗质量与安全部门按监督、执行的要求及时监督、管理,确保危急值能够及时、准确地处理,最大限度保障患者安全。

同时执业医师也在工作中面对有关危急值的规定,根据医疗
法律法规的要求,认真执行管理流程,对患者进行全方位的护理和照顾,力求预防和
减少不必要的误诊和不良后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