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句的类型及关联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复句的类型及关联词
复句:即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上有密切联系、结构上互不包含的单句形式组成的句子,组成复句的单句形式,叫做分句。
按照分句之间的逻辑意义关系,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复句:即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上有密切联系、结构上互不包含的单句形式组成的句子,组成复句的单句形式,叫做分句。
按照分句之间的逻辑意义关系,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一、并列关系:几个分句分别陈述或描写有关联的几种事物、几种情况或同一事物的几个方面,分句间有平列或对照的意味,常用的关联词语有:
如:
⑴秭归是楚先王熊绎始封之地,也是屈原的故乡。
⑵缩微图书保存和使用都很方便,还可以节约纸张和印刷费用。
⑶概念的内涵越小外延越大,反之,内涵越大外延越小。
(单用)
⑷我们既要有冲天的干劲,也要有科学的分析。
⑸于长水一边发动党团员加紧搬石头,一边帮着石匠钻炮眼崩石岩。
⑹海燕一会儿翅膀碰着波浪,一会儿箭一般地直冲向乌云。
——高尔基《海燕》
⑺治史绝不是为了泥古,而是为了鉴今。
⑻不读书而空谈政治的人,只是空头的政治家,绝不是真正的政治家。
注意:并列复句还经常不用关联词语,而只凭语序和语义来显示分句间的关系,如:
⑴山显得那么苍茫,路显得那样遥远。
⑵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臧克家《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⑶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朱自清《春》
二、承接关系:即几个分句按顺序说出连续发生的动作或相关情况,常用的关联词语多为时间副词和时间名词,有:
如:
⑴他说了,跟着的是做。
——臧克家《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⑵代表团定于今日离京前往上海,然后赴广州参观访问。
⑶过了那林,船便进了叉港,于是赵庄便真在眼前了。
——鲁迅《社戏》
⑷大家看了看钞票上的人像,又彼此交换了将信将疑的一眼,便把钞票塞进破布袄的空口袋或者缠着裤腰的空褡裢。
——叶圣陶《多收了三五斗》
⑸起初他们问我个人的情况,后来又问到有关革命形势的一些问题和镇头市敌驻军的动静。
⑹我一进村,就被这意外的情景惊呆了。
⑺她先看了几副镯子,又看了一挂珍珠项圈,随后又看了一个威尼斯式的镶着宝石的金十字架……——莫泊桑《项链》
⑻声音开始是林红一个人的,以后变成几个人的,再以后变成几十个、几百个人的了。
——杨沫《青春之歌》
注意:承接复句更多的是不用关联词语,而只靠事物之间的时间或其他逻辑顺序来显示分句之间的关系,如:
⑴华老栓忽然坐起身,擦着火柴,点上遍身油腻的灯盏。
——鲁迅《药》(叙述同一个人连续发生的几个动作)
⑵红军北上抗日去了,白狗子乘机下山报复,村里的党员带领群众与敌人展开了英勇的斗争。
(交代先后发生的几件有密切联系的事情)
⑶(大殿)正中是一个约两米高的朱漆方台,上面安放着金漆雕龙宝座,背后是雕龙围屏。
——黄传惕《古代艺术的宝库——故宫博物院》(以视线的移动为顺序对大殿内的陈设分别介绍)
三、递进关系:即后面的分句比前面的分句在意思上更进一层,常用的关联词语有:
如:
⑴种花好,种菜更好。
——吴伯萧《菜园小记》
⑵她爱诗,并且爱用歌唱的音调教我们读诗。
——魏巍《我的老师》
⑶一次大风沙的袭击,可以把幼苗全部打死,甚至连根拔起。
——竺可桢《向沙漠进军》
⑷党八股这个形式,不但不便于表现革命精神,而且非常容易使革命精神窒息。
⑸诚实不仅是做人的准则,也是我们的事业胜利前进的保证。
⑹跪香的人,不但后来参加的全部退出,连原来的八个老头也少了三个。
⑺(我摆手让他停车,)他不但不停,反而开得更快了。
⑻武松非但没被老虎吃掉,反倒打死了老虎。
⑼见面尚且怕,更不必说敢有托付了。
——鲁迅《为了忘却的纪念》
⑽没有花,只有刺,尚且不可,何况只有骂。
⑾别说这么点小事,就是再大的事,他也不放在心上。
⑿这种动物别说饲养过了,我连听也没听说过。
四、选择关系:即几个分句分别说出两种或几种可能的情况,让人从中选择,常用的关联词语有:
如:
⑴通宝,你是卖茧子呢?还是自家做丝?——茅盾《春蚕》
⑵你或者赞成,或者反对,或者弃权。
⑶景阳冈上的武松,不是把老虎打死,就是被老虎吃掉。
⑷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鲁迅《纪念刘和珍君》
⑸要么大家坐以待毙,要么一同起来抗争。
五、取舍关系:即两个分句在分别说出两种可供选择的情况的同时,已明确地选定其中的一种,常用的关联词语有:
如:
⑴与其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
⑵与其临渊羡鱼,毋宁退而结网。
⑶对待工作,与其看得容易些,宁可看得困难些。
⑷我本想留他多住几天,与其说使他老人家得到一点享受,还不如说使我自己得到一点安慰。
⑸宁可将可作小说的材料缩成速写,决不将速写的材料拉成小说。
⑹我们宁肯毁掉这份材料,也不能让敌人拿去。
⑺宁吃鲜桃一口,不吃烂杏一筐。
六、解说关系:即后面的分句对前面的分句进行解释、说明或总结,一般不用关联词语,可分为两类。
(1)解证式:即后面的分句解释前面的分句,如:
①在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相传叫做百草园。
——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②在大青山下,只有一个古迹是永远不会废弃的,那就是被称为青冢的昭君墓。
——翦伯赞《内蒙访古》
③重庆的台阶特别多,它们好像是数不清的钢琴琴键。
(2)总分式:即分句间有总说和分说关系,至少由三个分句构成,有三种。
A、先总后分,先作概括说明,然后再具体交代,如:
①事实和根据的来源有两种:一种是自己亲眼看见的,一种是听别人传说的。
②纺线有几种姿势:可以坐着蒲团纺,可以坐着矮凳纺,也可以把纺车垫得高高的站着纺。
——吴伯萧《记一辆纺车》
B、先分后总,先作具体交代,然后加以总括说明,如:
①要求于人的甚少,给予人的甚多,这就是松树的风格。
——陶铸《松树的风格》
②在武松看来,景阳冈上的老虎,刺激它也是那样,不刺激它也是那样,总之是要吃人的。
C、先总再分后又总,如:
①这样看来,有两种完全不同的知识,一种是现成书本上的知识,一种是偏于感性和局部的知识,这二者都有片面性。
②上面我说了三方面的情形:不注重研究现状,不注重研究历史,不注重马克思主义的应用,这些都是极坏的作风。
七、转折关系:即前面的分句先说出某种意思,后面的分句不是顺着前面的意思说下去,而是转到同前面分句相对或相反的意思上去,常用的关联词语有:
转折语气1组最重,依次是2、3、4,如:
①清初的学者,虽然也治经学,但他们首先是治史学。
②尽管这些演员都已经去世了,但是他们塑造的那些银幕形象却还活在观众的心里。
③虽然已宣布散会,人们还在继续讨论。
④荷花虽好,也要绿叶扶持。
⑤重庆并不高,但是人们称它山城。
⑥科学只能给我们知识,而历史却能给我们智慧。
⑦对各种意见都要听,不过听了要做分析。
⑧他比先前并没有什么大改变,单是老了些。
注意:转折关系的复句,也可以不用关联词语,但前后分句之间的关系必须明确,如:
夜已经很深了,方老师仍伏在灯下,聚精会神地备课。
八、因果关系:即前后分句间有原因和结果的关系,常用的关联词语有:
如:
①因为马克思有广博的知识作基础,所以他能够建筑起他学术的高塔。
②由于我们没有努力学习语言,古人语言中的许多还有生气的东西我们就没有充分地合理地利用。
③歌声拖得很长,因此能听得很远很远。
④他事先没有调查研究,以致做出了错误的结论。
⑤散文之所以比较容易写,是因为它更接近我们口头的语言。
⑥长的草里是不去的,因为相传这园里有一条很大的赤练蛇。
——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⑦既然你已经知道了,我就没有必要再向你说了。
⑧既然是红军游击队,凭暗号暗语一定可以沟通关系。
⑨连基本公式都弄错了,可见没有认真学。
注意:有的因果关系不用关联词语表示,只凭分句的次序和意义来显示,如:
①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
——茅盾《白杨礼赞》
②祥子没有说什么,他已经顾不过命来。
——老舍《骆驼祥子》
九、假设关系:即前面的分句提出一种假设,后面的分句说明在这种假设的情况下将产生的结果,常用的关联词语有:
如:
①如果爱因斯坦尽相信牛顿的时空观,他就不会发现相对论。
②如今,你若是从井冈山许多山坳走过,便能看到一条条修长的竹滑道。
——袁鹰《井冈翠竹》
③要不是有这一段山岩,金斗坪早就被大水冲得没影了。
④如果说进到天山这里还像是秋天,那么再往里走就像是春天了。
——碧野《天山景物记》
⑤即使若干年后人口不再增加,人口多的问题在一段时间里也仍然存在。
⑥你就是调尽五颜六色,又怎么画得出祖国的面貌?——杨朔《茶花赋》
⑦哪怕再给我增加一倍的工作,我也能够完成。
另外,“连锁关系”的复句由于它们能很自然地加上表示充足条件的关联词语“如果……那么……”,因此也可以看作假设关系,如:
①谁自重,谁就会得到别人的尊重。
②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③人民需要我们做什么,我们就做什么。
④风越大,浪越高。
注意:还有的不用关联词语,只凭语意来显示假设关系,如:
①不见茶花,你是不容易懂得“春深似海”的妙处的。
——杨朔《茶花赋》
十、条件关系:即前面的分句提出一个条件,后面的分句说明在这种条件下将会产生的结果,分句间有条件和结果的关系,常用的关联词语有:
如:
①只要我能活下去,我就绝不能让这个叛徒漏网。
②鲁西南平原只要有充足的水源,也可以种水稻。
③理论一旦为群众所掌握,就会产生巨大的物质力量。
④他一坐上马车,总要叫马车夫支起车棚。
——契诃夫《套中人》
⑤只有依靠群众,才能把工作做好。
⑥鸟儿必须凭借空气,才能在天空中自由飞翔。
⑦除非是反革命文艺家,才有所谓人民是“天生愚蠢的”,革命群众是“专制暴徒”之类的描写。
⑧无论植树还是种草,土壤中必须有充足的水分。
⑨肥皂沫不管有多么悦目,最后也免不了破灭。
⑩随你怎么问,他只是不吭声。
十一、目的关系:即分句间有行为和目的的关系,常用的关联词语有:
如:
①所以印这个材料,是为了帮助同志们找到一个研究问题的方法。
②可是敌人还是要拼死争夺,好使自己的主力不致覆灭。
③我早已想写一点文字,来纪念几个青年作家。
——鲁迅《为了忘却的纪念》
④这里应该建座桥,以便两岸群众的往来。
⑤今天请大家来开会,为的是研究学习方案。
⑥各地都要把抗洪救灾物资运到指定位置,以备调用。
⑦借阅的书籍应该在限期内归还,以免妨碍流通。
⑧请他先别挖,先招呼着老街坊们到这儿来,免得万一房子塌了,砸伤了人。
⑨大坝要加固,以防汛期决口。
⑩我给你打个压水井吧,省得你大老远地去挑水了。
(带“省得”的目的分句,位置可前可后。
“省得你大老远地去挑水了,我给你打个压水井吧。
”)
注意:目的复句在语义关系明确的情况下,也可以不用关联词语,如:
①一个人摘了一片大荷叶顶在头上,抵挡正午的太阳。
——孙犁《荷花淀》
②张老汉拼命干活挣钱,想给儿子盖五间瓦房。
各类复句间的区别
[并列复句与承接复句的区别]
1.并列复句的分句是相互对称的,成平行的雁行式排列。
其基本格式是A,B,C……,分句的排列比较自由,有时可以前后对调。
如:
①他一边看报,一边听音乐,一边吃饭。
②小李今年十八岁,小王二十四岁,至于老陈嘛已是年过古稀了。
2.承接复句的分句排列次序是由分句所表示的时间和事理上的先后决定的,因此,分句的派顺序不能前后对调。
其基本格式是A→B→C……成鱼贯式的排列。
如:
①见过了小李和小王,老陈便带着他们到田间去打谷子。
②看过报纸,听了两段音乐,他心满意足地去吃饭了。
[承接复句与连动句的区别]
1.承接复句的分句有语音停顿,书面上用逗号或分号标出这种停顿。
连动句没有。
2.承接复句的分句可以有不同的主语,连动句只能共带一个主语。
3.承接复句在分句间可以用上关联词语,连动句则不能用。
如:
①过了那树林,船便弯进了叉港,于是赵庄便真在眼前了。
(承接复句)
②他上街买菜去了。
(连动句)
[假设复句与转折复句的区别]
用“即使(就算、纵然、哪怕、纵使、就是)……也……”这组关联词语组合成的假设复句。
含有转折意思(有的书称为转折式假设复句,有的称之为让步假设复句),它与用“尽管……还是……”这组关联词语组合成的转折复句最容易混淆,其区别是:
1.让步假设复句前后分句所说的事情都没有成为现实,“即使”表示撇开的是虚拟的事实,是做最大的假设罢了。
2.转折复句前后分句所说的事情都已成为现实,“尽管”所撇开的是既成事实。
如:
①即使明天刮风下雨,我们也要到达山顶。
(“刮风下雨”说不准)
②尽管今天刮风下雨,我们还是要到达山顶。
(“刮风下雨”是确定的事实)
[条件复句与假设复句的区别]
相同点:前后分句的关系都是条件与结果的关系,都是没有实现的事情。
不同点:条件复句着重于条件,假设复句着重于假设。
只要记住条件复句的几种类型和关联词语就很容易区别了。
如:
如果美国政府仍然一意孤行搞对抗,中国政府愿意奉陪到底。
(假设复句)
只要美国政府仍然一意孤行搞对抗,中国政府就要奉陪到底。
(条件复句)
复句关联词语顺口溜:
不是而是是并列,不是就是是选择,尚且何况是递进,尽管还是是转折。
既然配就是因果,即使配也是假设,无论除非和不管,只有只要讲条件。
多重复句:是指分句之间的关系在两个层次以上的复句。
分析多重复句的层次和关系,可采用“划线法”用“|”划出第一层,并注明关系:有“||” 划出第二层,并注明关系:以此类推。
分析多面复句的步骤:第一步要统观全局,从总体上分析,找出全句第一层的有关分句。
弄清分句之间的关系;第二步再对第一层次的各个分句作分析,看它们是不是复句、如果是复句,再找出这些分句构成这个复句的分句,弄清它们之间的关系,这便是第二层次:以此类推,直到分析到所有的分句都是单句为止。
分析多重复句,要一看分号,二看关联词语,三看逻辑关系。
有分号,就在分号那划一层。
如果一个复句没有关联词语,那就看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
例如:
1.有一些人怀念他们的过去,(转折)但是过去的东西永远不会再来(因果)因此他们感到将来的渺茫。
(因果)从不把希望寄托在将来。
(陶铸《崇高的理想》).
2.①有些人背上虽然没有包袱,‖(并列)②有联系群众的长处,|(转折)
③但是不善于思考,|‖(并列)④不愿多动脑筋多想苦想,‖(因果)⑤结果仍然做不成事业。
分析多重复句的步骤:
①总览全局,确定分句数目。
②理解全句语义,确立第一层次。
③辨析关联词语,依据搭配关系逐层分析。
1、①倘若张健能够成功地横渡这个海峡,②就创造了一项新的记录,③也实现了他多年的梦想。
(①/ 假设②‖并列③)
2. ①请你意识到这是一种幸福吧,②因为只有你意识到这一点,③你才能更深刻了解我们的战士在朝鲜奋不顾身的原因。
(①/因果②‖条件③)
3. ①尽管我这个普通人对社会没有多大贡献,②但如果我多献出一个笑容,
③世界就会多一份美好。
(①/转折②//假设③ )
4. ①他们凭空想了许多念头,②滔滔不绝地说了许多空话,③可是从来没认真做过一件事。
(①//并列②/转折③)
5.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
( //并列/转折//因果)
6. 竹叶烧了,还有竹枝;竹枝断了,还有竹鞭;竹鞭砍了,还有深埋在地下的竹根。
(//并列/并列//并列/并列//并列)
7. 如果要缩短工序,提高工作效率,应当主要抓烧开水这个环节,而不是抓拿茶叶等环节。
(//并列/假设//并列)
8. 掌柜是一副凶脸孔,主顾也没有好声气,教人活泼不得。
(//并列/因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