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烈士的爱国小故事【四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导语】正是因为有这么多的⾰命烈⼠的牺牲,才有我们现在伟⼤富强的新中国。
下⾯是整理分享的⾰命烈⼠的爱国⼩故事,欢迎阅读与借鉴,希望对你们有帮助!查看更多请点击⼉童故事频道。
【篇⼀】⾰命烈⼠的爱国⼩故事:刘胡兰
刘胡兰,原名刘富兰,1932年10⽉8⽇出⽣于⼭西省⽂⽔县的⼀个中农家庭。
母亲早亡,⽗亲刘景谦续娶胡⽂秀为妻。
胡⽂秀将刘富兰名中的“富”字改为⾃⼰的姓⽒“胡”,从此更名刘胡兰。
继母积极投⾝于妇救会⼯作,并⾮常⽀持刘胡兰参加⾰命。
刘胡兰8岁上村⼩学,10岁起参加⼉童团。
1945年10⽉,刘胡兰参加了中共⽂⽔县委举办的“妇⼥⼲部训练班”。
学习了⼀个多⽉,回村后她担任了村妇⼥救国会秘书。
1946年5⽉,刘胡兰调任第五区“抗联”妇⼥⼲事;6⽉,刘胡兰被吸收为中共预备党员,并被调回云周西村领导当地的⼟改运动。
1946年秋,国民党军⼤举进攻解放区,⽂⽔县委决定留少数武⼯队坚持⽃争,⼤批⼲部转移上⼭。
当时,刘胡兰也接到转移通知,但她主动要求留下来坚持⽃争。
这位年仅14岁的⼥共产党员,在已成为敌区的家乡往来奔⾛,秘密发动群众,配合武⼯队打击敌⼈。
云周西村的反动村长⽯佩怀,为阎锡⼭军派粮派款、递送情报,成为当地⼀害。
1946年12⽉的⼀天,刘胡兰配合武⼯队员将其处死。
阎锡⼭匪军恼羞成怒,决定实施报复⾏动。
1947年1⽉12⽇,阎军突然袭击云周西村,刘胡兰因叛徒告密⽽被捕。
她镇静地把奶奶给的银戒指、⼋路军连长送的⼿绢和作为⼊党信物的万⾦油盒——三件宝贵的纪念品交给继母后,被⽓势汹汹的敌⼈带⾛。
刘胡兰在威逼利诱⾯前不为所动,被带到铡⼑前眼见匪军连铡了⼏个⼈,怒问⼀声:“我咋个死法?”匪军喝叫“⼀个样”后,她⾃⼰坦然躺在⼑座上。
刘胡兰烈⼠牺牲时,尚未满15周岁。
【篇⼆】⾰命烈⼠的爱国⼩故事:马⽴训
马⽴训是⼋路军的爆破英雄。
抗⽇战争中,他共参加40余次战⽃,完成爆破突击任务20余次。
他苦练杀敌本领,不断⾰新爆破技术,采⽤偷爆、飞爆、空爆、连环爆等爆破⽅式,炸死⽇伪军500余⼈,被誉为“爆破⼤王”。
马⽴训,1920年⽣,⼭东淄川⼈,家境贫寒,12岁就到煤窑当⼩苦⼯,不久被招募⼊国*党军当兵。
1940年4⽉被解放,参加了⼋路军。
在⾰命队伍⾥,迅速成长为⼀名共产主义战⼠,1944年5⽉加⼊中国共产党。
历任战⼠、班长、排长。
他作战勇敢,机智顽强,屡⽴战功。
1941年春,他协助战友炸毁莱芜吴家洼据点,炸死*30余⼈。
1942年7⽉,在攻打岳家村⽇伪军据点战⽃中,他和战友总结爆破经验,利⽤军毯扎成炸药包,⽤⼿榴弹引爆,炸掉据点,全歼守军。
同年8⽉,在⼭东泗⽔县孙徐战⽃中,连续炸毁⽇伪军4座碉堡,炸死⽇伪军60余⼈。
1943年11⽉,在攻打鲁南柱⼦村战⽃中,执⾏偷袭爆破任务,当接近⽇伪军炮楼时被敌发现,他隐蔽在壕沟内,⽤军帽⽰形,吸引敌机枪⽕⼒,迂回近敌,炸塌守军圩墙和炮楼,为部队开辟了进攻通路。
1944年5⽉,在攻打⼭东平⾢县庞庄⽇军据点战⽃中,他炸开第⼀道障碍后,利⽤有利地形,⼜主动炸开据点门楼,部队得以迅速通过突破⼝向纵深发展。
在鲁南天井汪围歼⽇伪军的战⽃中,部队被⼀座10⽶⾼的四层碉堡的密集⽕⼒压制,他奋勇冲上去,炸毁碉堡,为部队进攻扫除了障碍。
当年7⽉,他出席⼭东军区英雄模范⼤会,被评为⼋路军⼭东军
区“特等战⽃英雄”。
1945年3⽉,在沙沟崖战⽃中,由于国*党顽固派军构筑的炮楼在斜坡上,难以实施爆破,他⽤⽊棍绑扎三⾓架,逼近炮楼,将炸药包送⾄炮楼半腰,冒着守军机枪的扫射,紧紧撑住⽊架,直⾄即将爆炸的瞬间才转⾝隐蔽,⼀举炸毁炮楼。
同年8⽉3⽇,在⼭东滕县阎村战⽃中,他带领突击班执⾏爆破任务时牺牲。
9⽉,⼋路军鲁南军区命名他所在排为“马⽴训排”,滕县阎村为“⽴训村”,并在部队开展了“马⽴训式的爆破运动”。
【篇三】⾰命烈⼠的爱国⼩故事:罗盛教
罗盛教,1931年⽣,湖南省新化县⼈。
1951年4⽉,罗盛教响应党的号召,参加了中国⼈民志愿军,并随部队奔赴朝鲜。
在朝鲜的⽇⼦⾥,罗盛教时时感到朝鲜⼈民的深情厚谊,他和驻地平安南道成川郡⽯⽥⾥的⽼乡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他经常帮房东⼤妈担⽔、劈柴,乡亲们都夸奖罗盛教是好样的。
1952年1⽉2⽇清晨,罗盛教和战友宋惠云⼀起去河边练习投掷榴弹。
正值隆冬季节,河⾯已被厚厚的冰雪盖住,⼏个⼉童正在滑冰,笑声阵阵。
忽然,传来了呼救声,有⼈掉进冰窟窿了!罗盛教抓起⾃⼰的帽⼦,往地上⼀扔,⼀弯腰,直冲过去。
他⼀边跑⼀边飞快地脱掉⾝上的⾐服,接着跳进了冰河⾥。
过了好⼀会,罗盛教才浮出河⾯,深深吸了⼝⽓,⼜钻进⽔
⾥。
⼜过了⼀会,罗盛教终于将落⽔的孩⼦托出⽔⾯。
当那少年两臂扒住冰⾯往上爬时,突然,哗啦⼀声,冰⼜塌了,少年连⼈带冰⼜落⼊⽔中。
这时罗盛教全⾝已冻得发紫,体⼒已快消耗殆尽,但他却⼜⼀次潜⼊⽔中,好久,才⽤头和肩将少年顶出⽔⾯。
这时宋惠云已将⼀根电线杆拖到河边,少年抱住电线杆被拉上了岸。
⼈们急切地等待着罗盛教,然⽽,他却再也没有上来。
为了救落⽔的朝鲜⼉童,罗盛教英勇献⾝。
全村⽼百姓都赶到了河边,沉痛哀悼这位英雄的志愿军战⼠。
村民们将罗盛教安葬在村庄边的佛体洞⼭。
1952年2⽉,中国⼈民志愿军领导机关为罗盛教追记特等功,同时授予“⼀级模范”、“特等功⾂”的称号。
同年4⽉1⽇,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中央委员会决定追认罗盛教为“模范青年团员”。
1953年6⽉25⽇,朝鲜民主主义⼈民共和国⼈民会议常任委员会授予他⼀级国旗勋章及⼀级战⼠荣誉勋章。
【篇四】⾰命烈⼠的爱国⼩故事:黄继光
中国⼈民志愿军特级战⽃英雄。
农历1930年11⽉20⽇出⽣于四川省中江县⼀个⼭村,他⾃幼家境极为贫寒,六七岁时⽗亲因受地主欺压,病恨交加⽽死。
黄继光从⼩就给地主扛长⼯、割草放⽜。
1949年冬,家乡解放,村⾥组织起农会,黄继光不但成为农会第⼀批会员,⽤⼼⽃争地主,还当上了村⾥的民兵。
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开始后,国内停⽌复员并超多征兵。
1951年3⽉,中江县征集志愿军新兵时,黄继光在村⾥第⼀个报了名。
体检时,他因⾝材较矮开始未被选中。
来征兵的营长却被黄继光参军的热情所感动,同意破格录取。
到朝鲜前线后,黄继光被分配到第⼗五军第⼀三五团⼆营六连任通讯员。
1952年4⽉,部队到五圣⼭前沿阵地接防,本想杀敌⽴功的黄继光却被分配到了连队后勤。
经过副指导员细致的思想⼯作,黄继光明⽩了后勤⼯作的重要性,样样⼯作都⼲得很出⾊。
1952年7⽉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
经上级批准,他荣⽴三等功⼀次。
1952年10⽉14⽇,上⽢岭战役开始。
10⽉19⽇夜,黄继光所在的⼆营奉命反击占领597.9⾼地表⾯阵地之敌。
当攻击部队受阻、伤亡较⼤时,已任营通讯员的黄继光挺⾝⽽出,主动请战,消灭敌⼈⽕⼒点。
在战友负伤牺牲、⾃我所携弹药⽤光的状况下,黄继光毅然⽤⾃我的⾝躯堵住了敌⼈枪眼,为冲锋部队的胜利开辟了通路,牺牲时年仅22岁。
黄继光的英雄壮举,获得了抗美援朝战争中的荣誉――他被志愿军领导机关追记特等功,并授予“特级英雄”称号(另⼀特级英雄是杨根思);所在部队党委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朝鲜民主主义⼈民共和国⼈民会议常任委员会追授他“朝鲜民主主义⼈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和⾦星奖章、⼀级国旗勋章。
黄继光最后长眠于沈阳市北陵烈⼠陵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