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高一政治课件(统编版必修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思想来源:空想社会主义
(3)空想 社会主义
揭露资本主义的弊端,设计未来社会美好蓝图, 积极意义 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 (P12)
①仅从理性、正义等原则出发,揭露资本主 义的弊端,设计未来社会的美好蓝图。
历史局限性 ②主张阶级调和,反对阶级斗争。
(P12)
③看不到人民群众特别是无产阶级的力量,
(1)工人运动的斗争形式:经济、政治、思想 (2)工人运动的意义:
▲标志着工人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阶级基础) ▲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
一.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
11
总结: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
1.思想来源——空想社会主义 2.历史前提——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
巴黎公社虽然失败了, 但它说明科学社会主义理 论创立之后,就逐步与工 人运动相结合,指导无产 阶级的革命斗争,巴黎公 社是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 第一次尝试。
二、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实践
2.社会主义的建立(飞跃) ——俄国十月革命
1917年11月7日,以列宁为领 导的布尔什维克武装力量向资产 阶级临时政府所在地圣彼得堡冬 宫发起总攻,推翻了临时政府, 建立了苏维埃政权。
二、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实践
24
(2)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
①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所有制) ②消灭了人剥削人的制度,生产过程中建立起互助合作的关系; (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地位和关系) ③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产品的分配)
劳共占,灭剥削,按劳分
二、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实践
25
3.社会主义的发展: —— 一国到多国
这样下去,迟早会出大事! 理想社会不应该是这样的!
应该是……
一.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 1.思想来源:空想社会主义 (2)空想社会主义的发展过程及代表人物(P11探究与分享)
16、17世纪的空 对未来的理想社会制度只是一种文学描述;莫尔
想社会主义
《乌托邦》,康博内拉的《太阳城》
18世纪的空想 社会主义
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一课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 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
1.2 科学社会主义的 理论与实践
第一幕:最初的梦想
思考:下列漫画讽刺了怎样的社会现状?
“资本来到世间, 从头到脚,每个 毛孔都滴着血和 肮脏的东西。 —马克思
你理想中的社会是什么样?
人人平等、没有压迫、物质充足、各司 其职、没有犯罪、幸福快乐……
一.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 1.思想来源:空想社会主义
(1)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P11) 伴随着资本主义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日
益显现的激烈矛盾,社会主义思想得以产 生和发展;一些先进分子看到资本主义的 弊端,对资本主义进行揭露和批判,同时 表述对未来理想社会的诉求,从而形成了 空想社会主义,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 主义的思想来源。
二、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实践
4. 曲折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1987年 社会主义国家分布
2023年 社会主义国家分布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 运动的发展出现严重曲折。
二、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实践
议一议:
从十月革命到“苏联解体”是否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经不起实践的检验? 十月革命到“苏联解体”只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出现的 严重曲折,但并不意味着失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就充分证明了科学社会主 义的强大生命力。
倡导建立“实业制度”
实践结果 采用说服的方法,结果钱财花
光,他的理想未能实现。
倡导“和谐制度”
寄希望于富翁出资,结果没有 富翁支持他
在美国买地进行“新和谐公 在当时社会环境下,无法持续
思社考”:的为共什产么主义圣新西村门实、验傅立叶、欧文建下设去美好社会的 努力都以失败告终?
一.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
俄国十月革命对世界来说有什么 重大意义? 建立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理论 变成现实
(1)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意义
①俄国无产阶级通过革命斗争,推翻了资产阶级政权,建立了无产 阶级政权。确立了社会主义生产关系。 ②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了社会主义从 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伟大跨越,开启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③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历史性飞跃。
二、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实践
5. 上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所以,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站起来
富起来
强起来
二、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实践
29
分析: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认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什么?
结论
从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看,社会主义终将代替资本主义不可避免; 从人类社会发展趋势看,共产主义一定要实现的信念不可动摇。
失败
1836 1848
要求取得普选权 工人参与国家管理
集会、罢工、 起义、请愿。
失败
德国 西西里岛织工起义
1844
反对私有制社会
武装起义 失败
1.工人运动迫切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 2.资本主义正处于上升时期,社会经济还未发展到铲除资本主义制度的程度。
一.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
2.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历史前提)(P12—13)
没有找到消灭资本主义社会和建立新社会的强
大力量,也没有找到进行社会变革的正确途径。
探究与分享2:通过欧洲三大工人运动及其结果,我们得到了什么启示?
名称
时间
纲领(口号)
斗争形形式 结果
法国里昂工人起义
英国 宪章运动
1831 1834
不能劳动而生,就要战斗而死! 推翻富人政权,争取民主共和 国
武装起义
第二幕:梦想照进现实
此处有推荐:纪录片《伟大的马克思13》
卡尔.马克思
1818年5月5日-1883年3月14 日
弗里德里希·恩格斯
1820年11月28日-1895年8月 5日
阅读教材P13-14探究与分享,请思考马、恩为何能创立科学 社会主义?
一.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
3.理论基石——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唯物史观:(P14)
18
科学社会主义 创立的条件
1.思想来源:空想社会主义 2.历史前提: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 3.理论基石: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4.诞生标志:《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第三幕:经得起实践检验的梦想
二、科学社会主义(实践:现实→一国→多国)
二、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实践
21
1.社会主义的尝试(初试) —法国巴黎公社工人运动
【归纳总结】科学社会主义的三次飞跃
第一次飞跃: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的飞跃。 标志: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第二次飞跃:社会主义由理论到现实(或实践)的飞跃。 标志:十月革命的胜利 第三次飞跃:社会主义由一国模式到本国特色的历史性飞跃。 标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实践
课堂小结
科学社会主义 的理论与实践
(1)▲地位:《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 (2)《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意义):
①两个必然: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与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 科学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必然性。 ②一个政党:总结了工人运动的经验和教训,第一次系统论述了无产阶 级政党的性质、特点、任务和策略原则,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必要性。
本课易错
1、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是德国古典哲学。( ) ×【解析】: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是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空想 社会主义。 2、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理论基石是空想社会主义。( ) ×【解析】: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理论基石是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3、空想社会主义没有揭露资本主义的弊端,主张阶级缓和。( ) ×【解析】:空想社会主义揭露了资本主义的弊端,主张阶级缓和。 4、当今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依然是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 ) ×【解析】:当今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依然是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 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5、获得自由是实现共产主义的途径。( ) ×【解析】:获得自由是实现共产主义的目标。
1945年建立的:越南民主共和国,南斯拉夫联邦人民共和国。
1946年建立的:阿尔巴尼亚人民共和国,匈牙利人民共和国,保 加利亚人民共和国,捷克斯洛伐克人民共和国。
1947年建立的:波兰人民共和国,罗马尼亚人民共和国。
1948年建立的: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
1949年建立的: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
②一个目标:阐述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目标。
(3)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P17 相关链接)
①是科学的理论,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②是人民的理论,第一次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
想体系 ③是实践的理论,指引着人民改造世界的行动 ④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理论,始终站在时代前沿
归纳总结:
31
科学社会主义产生 的历史条件
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
思想来源:空想社会主义
历史前提:资本主义的发展 和工人运动的兴起
理论基石:唯物史观和 剩余价值学说
诞生标志:共产党宣言
社会主义从一国到 多国的实践
初试:巴黎公社 飞跃:俄国十月革命 发展:由一国到多国 曲折: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上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思想成果,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
(2)
剩余价值学说①从经济学角度揭示了剩余价值的
来源,②揭示资本家剥削工人、占有工人剩余劳动的秘密,③揭示了无
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利益的根本对立,④找到了变革资本主义社会的坚定
力量,为无产阶级的斗争指明了方向。
一.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
4、▲诞生标志:《共产党宣言》发表(P15--16)
本课易错
6、剩余价值学说总结了工人运动的经验和教训,阐明了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必要性。 () ×【解析】:《共产党宣言》总结了工人运动的经验和教训,阐明了建立无产阶级政 党的必要性。 7、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特殊规律。( ) ×【解析】:唯物史观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资本主 义社会运行的特殊规律。 8、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础。( ×【解析】: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础。
第 14 ,彻底摆脱了唯心主 。
(2)主要内容
唯物史观①揭示了
,②揭示了
,③揭示了
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

④把人们对美好社会的追求建立在科学认识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基
础上。
(三揭示一建立)
一.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
3.理论基石——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剩余价值学说(P14) (1) :马克思、恩格斯通过剖析资本主义社会,批判继承了
代表人物:摩莱里、马布利等,从法律角度批判资 本主义私有制,以法律条文的形式提出了人人平等、 生产资料公有制等基本原则。
19世纪初的空 想社会主义
空想社会主义最高阶段,代表人物法国的圣西门、傅 立叶和英国的欧文,在批判资本主义的同时,对未来 社会提出了许多积极合理的设想。
探究与分享(P12)
人物
社会制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