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挑战与应对

合集下载

微博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微博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h t t p , , .y n a u. e du. c a
E—ma i l :s k @y n a u . e d u . c a
D O I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4— 3 9 0 X( S ). 2 0 1 3 . 0 3 . 0 1 2
微 博 时代 高校 思 想政 治 教 育 面 I 的机 遇 与挑 战
陈星宇 , 秦桂芬 ,岳献荣
( 云南农业 大学 思想政治理论教研部 ,云南 昆明 6 5 0 2 0 1 )
摘 要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 ,微博作为一种新兴 网络媒体 ,开启 了个人 互联 网时代 ,越来越 受到 大学生群 体 的 青 睐。一方面 ,微博丰富 的信 息 内容 , “ 背对脸 ” 的交流方 式拉近 了教 育主体与 客体 之间 的距 离 ,为 高校思 想政 治教育提供了机遇 。另一方 面,也对 大学 生筛 选复杂信 息 ,树立 正确 的价值观提 出 了挑 战。高校思想 政 治教育 应把握机遇 ,迎接挑 战,开创新局 面。 关键 词 :微 博时代 ;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机遇 ;挑 战
CHE N Xi n g — y u,QI N Gu i — f e n,YUE X i a n — r o n g
( D i v i s i o n o f I d e o l o g i c l a a n d P o l i t i c a l T h e o r y , Y u n n a n A g r i c u l t u r a l U n i v e r s i t y , K u n m i n g 6 5 0 2 0 1 ,C h i n a )
t e n t a n d c o mm u n i c a t e m o d e o f “ b a c k t o f a c e ”s h o a e n t h e d i s t a n c e b e t w e e n t h e s u b j e c t a n d t h e o b j e c t 。

“微博”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挑战与机遇

“微博”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挑战与机遇
容易 受到 由西方 敌对势 力 主导 的 网络 言论 及意识 形 态 的蛊惑 和影 响 , 对西 方文化 盲 目崇 拜 , 化 了中华 淡 民族 的 传 统 , 减 了 社 会 主 义 核 心 价 值 观 的 主 消 导作 用 。 二是 带来 大学 生 新 的心 理 问 题 。 “ 博 ”申请 微
第 2 7卷 第 6期
21 0 1年 l 月 2










( 科 版) 社
V0 . 7 No 6 12 .
De . 0l c2 1
J u a o o h C iaI s tt o t o s ra c n do lc i o e ( oil c n— o r l f A hn n tue f n N i Wae C nev n ya dHy re t cP w r S ca S i — r er ec — e —
不 可避免 地使部 分 学 生沉 迷 其 中 , 而忽 视 现 实世 界 中的人 际交 流 , 与周 围的师 生隔离 , 混淆 真实人 格 和
虚 拟人格 , 导致 现实 沟通能 力不足 和人格 的异 化 , 影


响正常 的社会 交往 。如果 长 期沉 湎 于 网 络 , 易 极 造 成人 际情感 的萎缩 和淡 化 , 使人 变得孤 僻 和压抑 , 必然会 对大学 生 的人 际 交往 、 心理健 康 和 学 业造 成
经 成为 大学 生喜 闻乐 见 的娱乐 资讯平 台及信 息交 流 平 台 。根据 互联 网分 析 咨询机 构 “ 观 国际 (A ) 易 I”
量信 息 , 学 生 往 往 难 以 将 垃 圾 信 息 从 脑 中 “ 大 过 滤 ” 不 辨信 息 的真 伪 , , 致使 部 分碎 片 化 的虚 假 信 息 大行其 道 。一 旦某 个 别 有 用 心 的 “ 博 ” 户将 扭 微 用

微博兴起背景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微博兴起背景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252012年Vol.27 No.9南昌教育学院学报 思想政治教育收稿日期:2012-08-12作者简介:杜成煜(1984-),男,福建三明大田人,助教,从事思想政治教育方向的研究。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2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12月底,中国网民规模突破5亿(2010年6月底突破4亿大关)。

而微博流行速度更是惊人,普及蔓延迅速,仅以新浪网为例,2010年10月底,其用户数达5000万。

微博正以它独特的魅力和传播速度渗透到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影响并改变着他们的思维方式、学习方式及生活方式。

而微博以其“自主、便捷、随时随地”等特性,势必成为新的思想引领工具,高校必须充分借用微博自媒体的形式深化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化挑战为机遇,努力开拓新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阵地。

一、“微博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机遇“随时随地分享身边的新鲜事儿”, 新浪微博这句广告语简洁明了地概括了微博时代微博人的思想行为。

微博作为一种实时、移动、便捷的沟通交流平台将为高校思政教育者提供全新的路径和思路,其积极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一)利用微博的裂变传播方式,有助于增强教育的时效性。

青年大学生对新鲜事物的热情和好奇,使他们成为了微博最主要的用户和坚实粉丝。

微博瞬间产生的海量信息容易吸引青年大学生的眼球,他们时刻关注了解事件的最新进展,并及时更新表达自己的见解。

作为高校的思政教育者,我们要充分认识微博这一全新载体裂变传播的特性,特别是利用好微博的即时交流模式突破时空距离,随时掌握学生的心理变化和思想动态,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即时抵达,从而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及时性和针对性。

(二)利用微博的即时通讯结构,有助于实现师生的和谐对话。

成功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需要通过主客体之间的平等沟通、积极对话、双向互动才能够真正实现。

微博作为一种开放性、交互性和随意性极强的交流平台,易于突破传统思想教育“单向灌输”的瓶颈和局限,可以实现教育过程中主客体之间的和谐对话。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挑战与对策新媒体环境的快速发展,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同时也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面对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面临的挑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对策,以应对这一挑战。

一、挑战1.信息爆炸带来的认知碎片化随着新媒体的蓬勃发展,学生获取信息的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他们在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平台上获取信息的速度和范围都远远超过了传统的媒体。

大量碎片化的信息并未使学生们的认知水平提升,反而使得他们的认知碎片化严重,缺乏系统性的认知。

2.舆论风向的不确定性新媒体的传播速度和范围远远超过了传统媒体,很容易形成舆论的高度集中和快速传播,一旦有负面事件发生,极易引起舆论的炒作,对于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3.传统思政教育方式的滞后相比新媒体的传播速度和形式,传统的思政教育方式显得滞后和不足,传统的课堂教学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共鸣,且难以适应信息化的教学需求。

二、对策1.积极利用新媒体平台学校应该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将传统的思政教育内容有效地整合到新媒体中,通过微信、微博等平台,将思政教育触角延伸至学生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使思政教育内容走进学生的生活。

2.建立信息素养课程针对学生认知碎片化的问题,学校应该积极倡导建立信息素养课程,帮助学生提升信息获取和分析的能力,从而更好地应对信息碎片化的挑战。

3.建立新媒体舆情监测机制学校可以建立新媒体舆情监测机制,及时了解网络上关于学校的舆情信息,做好应急处置和舆情引导工作,避免负面舆情的滚雪球效应。

4.改变传统教学方式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学校应该积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采用多媒体教学、互动式教学等方式,增加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和趣味性,引起学生的共鸣。

5.建立多元化思政教育内容学校应该建立多元化的思政教育内容,不仅局限于课堂教学,还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开展思政主题活动等,增加思政教育的多样性和趣味性。

微博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及对策

微博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及对策

浅谈微博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及对策【摘要】微博作为一种新兴的信息共享和互动平台,其极强的渗透力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带来了重要的影响,也使高校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面临新的挑战。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当积极应对挑战,探索“微博时代”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途径,发挥微博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微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微博自诞生以来,以其操作的简易性、信息的开放性和较强的交互性受到网络用户的青睐,并迅速颠覆了主流媒体主导信息传播的格局,开辟了信息传递的新时代。

大学生群体综合素质高、思想活跃、好奇心强,与微博交互性强、信息更新快捷等特点的契合程度要远高于其它人群,因此其一直是微博参与的主体。

然而,微博在迎合大学生积极的情绪表达和沟通需求的同时,也产生了各种缺乏约束的垃圾信息和虚假言论,给大学生的思想认知带来了负面影响。

因此,如何引导大学生群体理性、文明、有序地参与微博信息交流,探索利用微博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途径,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临的挑战。

一、微博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挑战(一)主流思想的引领作用被削弱网络技术发展到今天,使得信息的传播呈现爆炸式的增长,而微博的出现把这种信息增长发挥到极致。

微博通过关注、被关注、围观、转发等形式使信息呈现出几何裂变,海量信息在瞬间就传播开来,并产生巨大的影响力。

加上网络监管的相对滞后性,大量不同层次的文化观念,甚至非法的、腐朽的思潮在微博上自由传播,使主流价值观受到冲击。

大学生正处于塑造思想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关键时期,极易受到微博平台上各种不和谐言论的影响,自控能力较差的大学生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蛊惑,甚至走向歧途。

“这种不受约束的言论自由放大和强化了大学生思想活动的差异性,使得以统一思想为要务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难度进一步加大。

”[1] (二)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面临冲击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利用的是已经非常成熟的主流思想理论,通过课堂教育、榜样激励和熏陶感染等可控性较强的手段进行持续地、集中地教育,从而达到塑造大学生思想和行为的目的。

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挑战及对策随着时代的发展,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诸多挑战。

这些挑战不仅来自社会风气的变革,也来自大学生自身的思想观念的改变。

我们必须正视这些挑战,在实践中寻找有效的对策,以更好地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是多元化的观念和价值观的冲击。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开放,大学生接触到的信息愈加丰富多样,他们的思想意识也呈现出多元化、多样化的趋势。

这使得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学生们很难完全接受传统的教育方式。

大学生学习负担沉重、生活压力大是现实情况。

大学生们学业繁重,课业压力、考试压力等不断增加,导致他们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度下降。

与此社会上对于大学生的就业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学生们更关注能够为自己的未来创造经济利益的技能和知识。

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还面临着网络信息的冲击。

互联网的发展给学生们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但也带来了许多负面信息和思想观念。

面对如此庞杂的信息,大学生们很难辨别信息的真假和价值,容易被误导。

针对以上挑战,我们应该采取相应的对策,转变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和方法,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渠道,更好地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

要从理论宣传教育入手,树立正确的思想政治教育观念。

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加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理论武装,明确教育目标和任务,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要深入研究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和心理状态,准确把握他们的需求和动态,根据这一理论基础制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长远发展规划和方案。

要拓宽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和方式,使之更贴近大学生的实际需求。

可以结合学校和社会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引导学生通过自主选择的形式参与社会实践,将课内学到的理论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主动性。

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创新教育方式和方法,如在线课程、专题讲座、微信公众号等,让大学生享受到更加便捷、直观的思想政治教育。

微博兴起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利弊分析

微博兴起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利弊分析

2012.10学教育125微博兴起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利弊分析朱晓雨赵婷婷(南京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南京210046)[摘要]微博的出现标志着个人互联网时代的到来。

作为一种全新的网络社交服务手段,微博以其强大的功能满足了大学生寻求发展的需要,并成为深受大学生青睐的新兴媒体。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深刻分析微博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的利弊,积极引导,利用微博平台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全面的新探索。

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效性。

[关键词]微博;思想政治教育;利弊;分析一、微博发展现状与特点微博,即微博客(MicroBlog )的简称,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的平台。

微博的出现既是资讯高速流动时代的产物,又是在互联网时代里网络更加深入人心的一种表现[1]。

世界第一个微博网站是美国人埃文·威廉姆斯(Evan Willi-ams )于2006年创建。

五年来微博发展迅猛,据2011年调查显示,我国微博用户数量已超过3亿。

现在微博用户的主体是城市的年轻人,调查显示,18-30岁用户占比高达67%,大学本科以上学历者占63%。

中国青年报青年调查中心近日调查显示,80后和90后开通微博的比例达到84.7%。

以上数据显示大学生中已爆发了微博热。

从微博的技术特点看,它大幅度降低用户技术准入门槛,使微博简单易用,更加便捷,给喜爱新事物的大学生提供了更多实用性。

1、传播速度的即时性微博网络功能更加强大。

例如:在微博中,只要点击“转发”或“@”,就可即时接受被“转发”或“@”者发布的任何信息。

从表面上看,微博是原来博客的微型化,但事实上,微博的优势不仅仅在于它的短小,更取决于它的综合性和跨平台属性。

微博能够与手机短信、彩信、网络聊天工具、邮件等实现联动,即时性更强。

因此,从微博的技术特点看,它提供的强大网络功能迎合了大学生的广泛需求。

2、传播内容的原创性原先微博140字博文上限又将“平民和莎士比亚拉到了同一个水平线上”,[2]导致大量原创思想信息被爆发性地生产出来。

微博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机遇与挑战

微博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机遇与挑战

观念 。在 网络信 息瞬息万 变的今天 , 就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而言 , 微博 无疑是一把 双刃剑 , 既 充满 了机遇 也面 临着挑
战 。因此 , 认 识微博时代大 学生思想政 治教 育的机 遇与挑战 , 学会在 “ 微博” 时代 开展 大学生 思想政 治教育 工作 , 对高校 思政教 育工作者具有重大意义 。 关键词 : 微博; 大学生 ; 思 想政 治教 育 中图分类号 : G 4 1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6 7 4 — 3 4 4 X( 2 0 1 3 ) 9 - 0 0 4 9 - 0 3 作者简介 : 熊平安 ( 1 9 7 1 一) , 女, 湖北仙桃人 , 讲 师, 硕士 , 研 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 治教 育。
目前 , 绝 大多 数 的大学 生都 开通 了微博 , 并且 都有 自己所关 注 的人 和关 注 自己的 粉 丝 , 刷 微 博 几乎 成 了 大学 生 每天 的 “ 必 修课 ” 。 微 博 的 出现 , 为高 校 思 想 政 治教 育工作 者 提供 了一 个 新 的 载 体 碰撞 的过程 恰 恰 又 成 为 学生 学 习 、 提 高 和 解 决 思 想问题 的 过程 。例如 : 以微 薄 为平 台 , 大 学生 可 以
随时发 布 自己对 一 时一 事 的不 一定 成 熟 的感 悟 , 甚 至

四个 有利 于 : 思想 政治教 育 工作 的机 遇
( 一 )微博 有 利于 教育 双方 的和 谐对 话 思 想 政治教 育 的过 程不 是简 单 的教 师对 学生 的单 向灌输 过程 ,更是 一 个 教 师 与学 生 之 间 平 等 沟通 、 和
机 遇 和挑 战 。

效性 。微博 的直观性 、 实 时性 都 是 其 它 网络平 台所 不 具备的 , 它 具有 迅速 传 播 信 息 的特 点 , 它 能大 量 及 时 、 准确 、 生动 地发 布 、 浏 览 与转载 信息 。在 教育 双方 实 时

“微博”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及对策研究

“微博”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及对策研究

第二 , 微 博 改 变 了学 生获 取 信息 的方 式 。作 为 一种 全
新 的 信 息 发 布方 式 , 微 博 不 是 传 统 媒体 的线 性 传 播 , 也 不 是 网络 媒 体 的 网络 传播 , 而 是一 种 “ 裂 变传 播 ” 。这 种 几何 级 的传播 速 度 远 高 于之 前 任 何 一 种 媒 介 。 在微 博 引人 中
堂鳖塞壁 墨塑墼!
总第 4 7 6期
‘ ‘ 微博 ” 背景 下 大 学 生 思想 政 治 教 育 的挑 战及 对 策 研 究
口 顾 建 平
摘 要 : 微 博客 的 出现标 志 着 自媒 体 时代 的 到 来。 互联 网的迅 猛 发展 , 尤 其是 手 机服 务 端 的普 遍应 用 , 使“ 刷微 博 ”日益成 为 大 学生 的 生活 方 式 , 对 大 学 生的 思想 和行 为 产 生 着重要 影响 。在 大学 生 思想政 治教 育过 程 中积极 主 动地 利 用微博 , 有效 开展 大 学生思 想政 治教 育 已成 为 实务 工作 者常 论常 新的 重要课 题 。 关 键字 : 微博 ; 大学 生 ; 思 想政 治教 育 ; 对策
作 者简 介 : 顾 建平 , 上海 交通 大学 党委 办公 室。 ( 上海 2 0 0 2 4 0 ) 中图分 类号 : G 6 4 2 文 献标 识码 : A 文章 编号 : 1 0 0 7 — 5 9 6 8 ( 2 0 1 4 ) 0 3 — 0 0 6 6 — 0 3
互 联 网 的迅 猛 发 展 , 尤 其 是 手 机客 户 端 的普 及 应 用 , 使 中国微博用户呈“ 井 喷式” 发 展 。根 据 数 据 显 示 , 我 国 2 0 1 0 年 微博用 户 仅 6 3 1 1 万, 而截 至 2 0 1 2 年1 2 月底 , 微 博用 户 规 模 已暴 增 至 3 . 0 9 亿 , 其 中 手 机 微 博 用 户 规 模 则 高 达 2 . 0 2 亿 , 即高达 6 5 . 6 %的微 博 用 户 使 用 手 机 终 端 访 问 微 博 。大 学 生是 微博 用 户最 大 规 模 的群 体 , “ 刷 微博 ” 已成 为 他 们每 天 耗费 大 量 时间 和精 力 的“ 必 修课 ” , 经 历着 由微博 引 发 的传 递方 式 、 生活 方 式 , 甚 至学 习方式 等 方 面 的“ 微革 命” 。微 博 对 大 学生 、 对高 校 思 想 政 治教 育 的影 响 越来 越 大, 越 来 越 广泛 , 越来越深刻 , 高 校 应 因时 因事 制 宜 , 主 动 采 取 积 极 措施 应对 微 博 所 带 给 大学 生思 想 政 治 教 育 的 挑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问题。

在新时代,如何更好地进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已经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入手,分析问题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旨在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改进提供参考。

一、存在的问题1.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单一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大多以政治课、思想道德修养课为主要内容,而这类课程大多以理论知识为主,缺乏实际操作性和针对性,使得学生学习的内容单一,缺乏吸引力。

2.教育方式传统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往往采用传统的讲授式教育方式,缺乏互动性和趣味性,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影响了教育效果。

3.学生思想观念多元化当前高校学生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相对多元化,有些学生缺乏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同和重视,导致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挑战。

4.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有些教师缺乏专业素养和教育理念,教学能力和水平参差不齐,导致了教学质量参差不齐。

二、问题分析1.传统教育模式的局限性2.教师队伍建设不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一支富有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教师队伍,而当前一些高校教师队伍的结构不合理,导致了教学质量的参差不齐。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单一的教育内容难以满足学生多元化的需求,缺乏吸引力和针对性。

三、对策建议1.改革教育方式针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传统的讲授式教育模式,可以逐步引入更多的互动式、体验式的教育方式,例如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主动性,提高教育效果。

高校应该加大对教师队伍的培训和建设力度,不断提高教师的教育水平和教学能力,使得教师队伍更加专业化,富有活力。

3.拓展教育内容除了政治课、思想道德修养课,高校应该逐步拓展更多关于实践、社会热点等领域的教育内容,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满足学生多元化的需求。

4.强化实践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可以逐步增加实践教育的内容,例如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志愿活动等,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参与度,加深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解和认同。

微博视角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挑战与措施论文

微博视角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挑战与措施论文

微博视角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与措施摘要作为一种全新的网络社交服务手段,微博以其强大的功能满足了大学生寻求自身发展的需要,成为深受大学生青睐的新兴媒体。

微博信息传播的独特性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现实的挑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应当积极应对挑战,利用微博网络平台有效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

关键词微博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微博作为一种全新的传播方式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全新的挑战,从而出现了涉及多个参与主体和多个社会生活领域的新问题。

但与此同时,因为其受到大学生群体中的普遍关注和喜爱,微博时代的到来为高校大思政工作提供了新平台,创造了新环境,也带来了更多的新机遇。

正确认识微博作为新媒体所发挥的积极作用,促进其与高校大思政工作的有效结合,才是解决微博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各类问题的现实选择和有效路径。

微博开辟了信息传播的新时代,标志着个人互联网时代的到来。

在信息爆炸的今天,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而言,微博无疑是一把双刃剑。

一、微博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长期以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就是通过课堂教育树立先进典型等方式来完成的。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根据教育的目的,收集相关的合适材料,并通过材料在课堂上对大学生进行特定信息的宣传,并且通过先进的典型的一些事迹来进一步加深大学生对宣传信息的接受,从而达到大学生思想状况转变的目的。

这种形式有一个明显的特点,那就是教育的主动权掌握在教师手中,具有一定的可控性。

教育工作者可以对信息进行掌控,突出对教育工作有用的信息,排除其他信息。

微博的出现使得这种情况发生了变化。

因为微博自身传播信息的即时性及其强大的互动性,使得对信息的传播失去了可选性。

大学生通过微博的信息传播,得到信息的速度及数量远远超过了教育工作者所能掌控的范围,这就使得传统的教育方法跟不上形势的发展,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大大缩减。

当前微博成为所有社会化媒体中,最为即时性的信息传播平台。

微博视域下学校思想政治教育面对的挑战与机遇

微博视域下学校思想政治教育面对的挑战与机遇

网的微博 时代 。 2 0 0 9 年8 月, 新浪微博为代表的微博 l 这些载体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 这种以官方组织宣传 客在国 内逐渐兴起 , 其便捷 、 快速 的传播方式 深受众 l 教育为特点的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单一, 不能紧跟最新
多网民的欢迎 。 据 中国互联网络信 息中心( C N N I C) 发 : 网络技术 的发展 , 必 然导致形式化倾 向严 重 , 学生 主
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借助于一定的载体。 传统
更新信息 , 并实现即时分享 ” 嘲 。
l 思想政治教育 主要依赖课堂教 育 、 党 团活动 、 主题教
2 0 0 6 年, 美国社交网站 T w i t t e r 上线 , 开启了互联 l 育、 报告会等权威的 、 正统 的渠道 。凭借着时空优势 ,
展 中, 目前并没有关于微博的科 学定 义。被广泛 引用 1 需要对方的同意认可, 通过添加关注的方式成为对方
的有两个 , 都是从信 息传播学 的视 角定义微博 , 一个 l 粉丝, 实 时接受对方发布 的信 息 , 并 且可 以通 过转发
是K a p l a n& H a e n l e i n的“ 微博是一种基 于互联 网的 I 或评 论功能 , 从而实现一 对一 、 一对 多 、 多对 一 、 多对 交换工具 , 允许用户之间交换短篇 内容 , 如句子 、 图像 I 多等灵活的交流二、 微博对学校思想政治教育 的挑战
1 . 冲击传 统思想政 治教 育的载体 , 挑 战传统 思想
客( M i c r o B l o g ) 的简称 , 是一个 基于用户 关系 的信 息 ・
以及各种客户端组建个人社区 , 以1 4 0字左右的文字 l
分享、 传播 以及 获取平 台 , 用户 可 以通过 WE B, WA P l 政 治 教 育 活 动 话 语 权

“微博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应对

“微博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应对
育为主, 这 些教 育方 式显 然是 比较 枯燥 , 起不 到很好 的作用 , 反 而使 学生 产生 抵触情 绪 。“ 微博 时代 ” 下,
者与 学生 的任 何 交 流所 用 的载 体 都 可 以 加 以利 用 ,
用 以开展 思想 政治 教 育 工 作 , 实 现 思 政 工作 的 渗透 性 和 感 召力 。针对 当前 的 时 代 特征 和 背 景 , 思 想政
思 想政 治教 育工 作 者应 不 断创 新 工 作 方式 , 使 思 想
政 治教 育方 式跟 上“ 微 博 时代” 的步 伐 。 ( 三) 对思 想 政治教 育 工作者 的挑 战
“ 微博” 的 出现 , 使 大学 生 获 取 信 息更 快 , 更便捷, 使 交 流更 无 障碍 。只要 思 想政治 教育 工作 者 可 以 占有
代” 的 思 想政 治教 育 工作 , 就 要 及 时 关 注 和 捕 捉 引起 学 生 关 注 的 热 点 问题 , 探 讨 的 焦 点 问题 . 从 谈 论 内容 , 话 题 选 择等 方面下手 , 切 实增 强教 育 内容 的创 新 性 , 吸 引 学 生主 动 学 习 , 并 引导 学 生 形 成 正 确 的“ 三观” , 使“ 微博” 服 务 于
思想政 治教育工作 , 成为大学生与思想政 治教育 工作 者沟通的新途径 。
[ 关 键 词 ] 微 博 时代 ;思 想政 治教 育 工 作 ;应 对
[ 中图分类号] : D 6 4 1
[ 文献标识 码] :A
[ 文章编号1 :1 0 0 1 — 7 6 2 3 ( 2 0 1 4 ) 0 1 — 0 0 3 7 — 0 3
在 思想 政 治 教 育过 程 中 , 教 育 者应 当处 于信 息 优势 的地 位 , 思想 政 治 教 育者 应 当利 用 网络 信 息 平

微博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之应对

微博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之应对

微博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之应对【摘要】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推动下,微博作为一种新兴传播媒介迅速发展壮大,已然成为大众传播媒介中的佼佼者,尤其受到青年网络用户的青睐。

微博的流行和普及,对当代大学生的知与行都产生了重大影响,这就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必须正视微博带来的挑战,积极利用微博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服务,开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

【关键词】微博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知与行媒介素养【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04-0023-02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已由单纯通过网络浏览器浏览网页的web1.0时代,迈入了内容更加丰富、联系性和工具性更强的web2.0时代。

web2.0时代催生了各式各样的网络服务,如博客、p2p、rss等,其中最为红火的非微博莫属。

微博备受大学生青睐,已日益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人际交往、社会参与的重要途径,对当代大学生的知与行都产生了深刻影响,也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

微博时代下,充分认识和利用好微博的独特功能,开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对改进和加强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一微博的含义及特点1.微博的含义微博即微博客的简称,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及获取平台,用户可以通过各种客户端组建个人社区,以140字以内的简短文字更新信息,实现即时分享。

这些信息可以通过网页、短信、电子邮件等多种方式传送。

最早也为最著名的微博是美国的twitter。

2009年8月我国最大的门户网站新浪网推出“新浪微博”,成为门户网站中第一家提供微博服务的网站。

有报告显示,至2011年12月,我国微博用户总数达到2.498亿,成为世界第一大国。

2.微博的特点第一,即时性与现场感。

微博的操作非常简单,对用户的技术水平要求很低,用户可以通过网页、手机等多种方式进行信息的发布与查询。

也就是说无论你身处何时何地,只要能接触到网络,就可以使用微博。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微博使用下遇到的机遇和挑战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微博使用下遇到的机遇和挑战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微博使用下遇到的机遇和挑战摘要:目前,微博已经在高校大学生中广泛使用。

根据易观智库 enfodesk 发布的《2010 年第 2 季度中国移动互联网业务市场季度监测》上的数据显示: 35%左右的手机网民为学生;在使用手机上网的青少年网民中,在校大学生比例最高,有85.7%的大学生网民用手机上网。

[1]因此,大学生用户的群体将会越来越庞大,这种潜在的增长趋势既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机遇,同时也使其面临重大的挑战。

笔者试图通过对微博的含义和特征界定,分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微博发展迅速的情况下遇到的新机遇和新挑战,并针机遇和挑战提出具体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微博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一、微博的含义及其特征(一)微博的含义微博( micro - blogging,microlog)是一种基于 web2. 0 的迷你型博客,用户可以利用pc、手机等各种可连接网络的终端进行访问,它最大的特点就是集成化和开放化,可以随时发布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类信息,可以允许任何人阅读或者只能由用户选择的群组阅读。

(二)微博的特征微博具有与其他传统传播媒介不同的特点,具体特点如下:1、微博内容的简短性。

微博与博客相比较,功能虽然与博客相类似,都用于记录生活、交流互动;但在形式上比博客短小,有字符的限制;如新浪微博容量为 140 个汉字,人民网微博为 140 个字,网易 163 字,腾讯 200 字。

2、微博传播内容的丰富性。

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随时随地编辑信息,抒发感情,发表评论。

如坐公车或者坐地铁、等待吃饭的时间、午餐晚餐等情况都可以在微博上进行发布上传照片,音频以及视频等。

3、微博传播速度的即时性和方式的多样性。

它融合了网络、手机以及 im 软件等多样化的信息发布途径,传播速度更快,关注的人更多,时效性更强。

微博从发出信息到收到反馈,需要的时间很短,这种优势能将传统媒体的滞后性降到最低限度,保证了传播速度的即时性。

微博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问题与对策

微博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问题与对策

微博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问题与对策[摘要]微博这一新媒体自诞生起,就以其开放、即时、互动等特点迅速在大学生群体中普及。

微博既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新工具,也带来了新的挑战。

高校要发挥微博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优势,转变观念、准确角色定位,建立官方微群体,多渠道、多层次地增强覆盖面,掌握微博体,主动增强微博关注度。

[关键词]微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问题对策[作者简介]程迪(1978- ),女,重庆人,成都工业学院机电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教育。

(四川成都 610031)[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11-0048-02微博(micro-blog),意译为微型博客,简称“微博”,是一种基于用户关系的分享、传播以及获取信息的平台,可以通过web、wap 以及各种客户端组件个人社区,以140字左右的文字即时发布信息,并实现即时分享。

作为一种开放、即时、快捷的互联网社交模式,“微博”一经推出就吸引了世人的目光,并迅速风靡全球。

自2009年8月国内首个微博平台——新浪微博正式上线以来,微博用户数就以每周50%的速度迅速增长,当年新浪微博用户就达到500万。

2012腾讯微博注册用户数已经达到4亿,每天活跃用户数是6800万,而大学生是主要的用户群体之一。

这些数据显示了微博高度的影响力和广泛的传播力,在这样一个微时代下,微博已经成为影响大学生思想行为不可忽视的力量。

微博极强的渗透力和吸引力,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工作面临新的挑战。

如何在这个新兴的大背景下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工作,是值得深思的话题。

一、微博在大学生中兴起的时代背景和原因(一)微博兴起的背景因特网的飞速发展,迅速改变了现代人的生活,网络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利用网络作为人际交流的平台已经成为一种时尚,微博由此应运而生。

作为一种融合了互联网技术和现代通讯技术的新媒体工具,微博在推出之前就已经拥有很大的受众群,再加上其强大的关注、评论、转发等功能以及随时随地、快速传播、资源丰富的特性,迅速成为受众获取信息的主流渠道。

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和对策

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和对策

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和对策1. 引言1.1 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在于,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任务。

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学生在接受政治思想教育的也需要创新科技知识,并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

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表现在对学生思想观念、理性意识、行为规范等方面的全面引导和塑造。

这不仅关系到学生个人的发展和成长,更关系到国家、社会的繁荣和进步。

加强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只有通过深入的思想政治教育,才能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国家和社会的长远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1.2 现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一、思想政治教育缺乏吸引力。

当前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思想政治素质有待提高,但由于现行思想政治教育缺乏吸引力,学生对思政课程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导致教育效果不佳。

二、教育内容缺乏针对性。

现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大多是泛泛的理论知识和概念,缺乏与学生实际生活和学习相关的具体内容,使得很多学生对思政课程感到枯燥和无趣。

三、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

一些思政教师缺乏实践经验和教育培训,教学水平参差不齐,影响了教育质量和效果。

四、教育方式和手段落后。

传统的思政教育方式和手段无法满足当代大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和知识获取方式,缺乏创新性和吸引力。

五、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需求脱节。

现行思政教育往往停留在理论灌输和思想政治观念灌输的层面,无法满足学生个性化和多元化的需求,导致学生对思政教育的认同感不强。

2. 正文2.1 思想政治教育缺乏吸引力思想政治教育传统模式单一,缺乏创新性。

许多大学生对于传统的思想政治课程感到枯燥乏味,缺乏吸引力。

教育内容大多是枯燥的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缺乏与时俱进的实际案例和生动的教学方式,导致学生们对课程缺乏兴趣和动力。

思想政治教育缺乏与时俱进的内容,无法满足学生的新需求。

机遇挑战:微博时代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机遇挑战:微博时代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机遇与挑战:微博时代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摘要:科技的发展给社会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兴媒体的崛起更是给传统的教育模式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作为一种新型的网络社交平台,微博深受大学生的追捧。

如何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将这一平台的力量发挥出来、如何应对挑战、抓住机遇是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微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网络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微博作为一种新兴媒体开始出现在公众的视线。

这个基于用户关系进行信息传播、分享、获取的平台,通过各种手机客户端组建个人社区,以140字左右的文字更新信息以实现即时分享的社交模式,已经成为当下年轻人最时尚的生活方式。

继2009年8月中国门户网站新浪首家推出“新浪微博”内测版后,国内各大门户网站相继推出微博服务,微博正式走进国人的网络生活。

一、微博时代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必要性微博以便捷的传播模式、背对脸的交流方式以及超大的信息量冲击和改变着当代大学生的道德观念、政治信仰、行为模式、理想信仰和价值取向。

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强调的“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教材为中心”的方式已逐渐被开放、交互、多元的网络互动模式所替代。

在这样的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强大的挑战,只有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主动抢占这一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才能为新形势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增添新的特色,以顺应时代的变化。

对此,必须积极应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探索新的工作思路和方法,不断加强改革和创新,以适应微博时代提出的新挑战。

二、微博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机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学生工作的重要部分,教师不仅要积极地做正面的引导,更需要结合新兴的媒介资源加以辅助,以突显平等、自由的教育方式。

大学生是一群特殊的群体,青春而富有激情,喜欢尝试和接受新的事物,更愿意和家长、教师、学校之间形成和谐的对话方式。

以往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陈旧理念显然不能再适应大学生价值取向、思想观念的转变,而微博所具有的的便捷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特点,彻底瓦解了思想政治教育固有的模式,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良好的机遇。

微博环境下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遇到的挑战与对策

微博环境下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遇到的挑战与对策
虚拟 性给 高校 思想政 治工作 带来 了新 的挑 战 。 面对挑战 。 高校 必须依据 新媒体的特 点 , 积极探 索新的路径 方法 , 包括 利用微博 了解 大学生的思想动 态 , 及时 引导 大学生 的舆论 方向 ; 利 用微博 与 大学生对话 , 促进 思想政 治工作的 有效开展 , 全 面提 高 大学 生的媒介 素养 . 构建大学 生思 想政 治工作新 格局。
解. 身边 的新鲜 事 , 以及 富有个 性 的 图片 或照 片 , 进 而 被 其
中在 娱乐 范畴 之 内 , 他 们往 往在 娱乐 、 明星 、 游戏 新 闻方 面
关键词 : 微 博 高校 思 想政 治 工 作 挑 战 对 策


微 博 的 释 义 及 大 学 生 使 用 现 状
为影 响青年大 学生思 想的主 要生态 环境 ,给高 校 的思 想政 治 教育工作 带来 了不 小 的挑 战 ,这 是高 校思想 政治教 育无
法 回避 的文 化 现 实 。 ( 一) 传 播 信 息 的 快捷 性 导 致 校 园 舆 情 难 以控 制 。
果用户看到某一议题 或突发事件 , 就 可 能 在 短 时 间 内迅 速 转
息, 把思想碎 片化 , 信 手拈 来 , 让大 家共享 ; 而且沟通更便捷 ,
“ 隔空喊话 ” 的能力 比较强大 , “ 不管是谁 , 都可 以互相对话 ” , 深度社交和 广度社交在微博世 界里能够 迅速地蔓延 。 移 动终端 提供 的便利性 和多 媒体 化 ,使 得微 型博客用 户体验 的黏性越来 越强。微博现 已成为继 Q Q、 人 人网 、 开 心
大学生群体 由于思 维活跃 。对社 会现实 和校 园热点 事
件 的关 注度高 。 思想 和行为也容 易受到 网络信息 的影 响。从 学校 教学 、 日常管理 与服务 、学生课 余 文化 生活到 国际动 态、 国内焦点 , 社 会热点 都会 在 网络上引 起大 学生较 大 的反

“微博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挑战与对策

“微博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挑战与对策

Vol.9No.122012年12月第9卷第12期Journal of Hubei University of Economics(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Dec.2012随着新媒体的不断发展和普及,大学生使用网络的程度越来越高。

在新浪微博的诞生不到一年时间,大学生中使用微博的群体已经达到总数的2/3以上。

微博作为一种新兴的传播媒体,以其丰富的信息资源和便捷的交流,构建起一种全新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方式,成为大学生群体重要的信息平台与交流工具。

一、微博的特点及其对大学生的影响微博(Micro-blogging ,Microlog ),又称微型博客,是一种允许用户及时更新简短文本(140字左右)并可以公开发布的博客形式,以此实现即时分享。

这些信息可以被很多方式传送,包括网页、手机短信、即时通讯软件、电子邮件等,用户可以通过个人电脑、手机以及各种客户端进行传播。

微博也可以发布多媒体,如图片、视频等。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 )发布的《第2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微博对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方式影响越来越大,已渐渐成为其交流与获取信息资源的主流渠道。

截止到2010年6月,我国微博群体占网民总数的57.2%,其中大学生所占的比例为72.3%。

其特征为:(一)传播主体的平民与个性化。

微博从根本上打破了个人参与社会传播的传统格局。

消除了传播者和接受者界限,激发了平民大众的创作和发表欲望。

让大众从“旁观者”转变成为“当事人”。

大学生自由构建个人的社交网络和社区,表达自己想要表达的观点,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关注对象,获得自己感兴趣的信息,并可以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编辑微博内容。

因此,微博成为大学生张扬个性、表现自我的理想场所。

(二)传播方式的双向和立体化。

微博的网状传播方式实现了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多对多的交互传播;与其他新媒体如博客、SNS 等的交互传播方式相比,微博的准入门槛更低,自主性更强,交互起来更便捷,因而也显得更加“亲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袖,并实现领袖之间联合互动,那么现行思想政治教 育条块分割、各行其是的局面必将被打破,其影响力 将获得爆炸性增长。 2.能够即时展开工作。提高效率 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因为教育者!:『被教育者 之间的信息小对称性,往往导致交流的单向性,又 因为这种单向度的交流在一般情况下总是以思想政 治教育工作者个人和被教育者群体在直接面对面的 方式下进行的,从而使青年人小愿意直接表露自己 的真实想法。在“微博”的即时网络服务社区内, 每一个用户都能够更加展现自己的主动性,青年人 更愿意在其中大胆、真实地表达内心的想法。所以, 利用好“微博”这一最新网络社区交流平台,可以 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与工作对象之问构建起一条 畅通的信息渠道。利用“微博”的即时通讯功能, 公布各种服务信息、接受青年人的求助等,同时可 以利用“微博”社区对教育管理对象进行跟踪调杏, 了解其即时状态,及时发现问题,将问题解决于萌 芽之中。当然,实现这一点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 即: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加入“微博”后必须得到 青年人的认可并被他们所“跟随”。只有这样才能在 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之间形成良性的互动:思想政治 教育工作者能通过“微博”及时把握青年人的思想 状况、心理需求,从而实现真正的因材施教,在提 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的前提下提 高其效率;同样,需求获得满足的广大青年反过来 更愿意向思想政治教育丁二作者袒露自己的心卢,并 可能随时向其提供卡日关信息。 3.丰富教育内容。改善教育方法
王荃:天津大学团委副书记,讲师 责任编辑/李建国
万方数据
—蔓塑衰年研究一!z/z01 1

微博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挑战与应对
区功能使“跟随”者超越厂单位的限制,也超越J,任
何时空的限制,只要广大青年用户愿意,不管社1)(领 袖所处何地,都口『随时随地进行“跟随”。如果思想 政治教育工作能够在“微博”中涌现出自己的社区领
万方数据
中国童年研究=!;丝!!!
电岁
、青年教育
逆反心理,其他教育方法只能作为辅助手段。而利用 “微博”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迫使思想政治教育J: 作者不得不改变其传统教育方法。因为在“微博”中 被“跟随”并最终成为社区领袖的先决条件足,他t孑 “跟随”者的交往方式必须是4动的、平等的和开放 的。所以,要想利用“微博”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 作,思想政治教育1=作者必须使片j“微博”的方法规 则来发挥fj己的影响力。这样一来,传统的灌输式的 方法在“微博”的世界中只得淡出,其主导地位被以 “微博”为载体的新方法所取代。 4.降低教育工作成本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T作不仅需要巨大的财力支 撑,更需要思想政治教育上作者的体力支出。而“微 博””的即时便捷、简单易用、平台众多的特性及强 大的社区功能不但能节.约通讯成本和办公用品的消 耗,同时也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磨破嘴、跑断腿” 的现象大为改观。教育者可以“微博”为载体,即时 开展各种活动。无沦是教育工作主客体之间的交流、 管理I二作Ilt的f:传下达,还足各种服务措施的提供, 都可以在“微博”上即时开展。.这不fEl可以降低成 本、提高效率,还能确保思想政治教育丁作的即时有 效性。在只常管理卜,只需要在相应的“微博”罩发 布一次,一条简短信息便能将通知内容简明扼要地传 达到每一个用户于机f:,比起打电话、出书面通知的 效率高出许多,并能节省通讯费用。
组织进行有效分类管理。这样既能加强各组织内部成 员问的沟通,有效促进其成员树立共f川目标,增强归 属感,培育其团队精神,提高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 力,义能确保对学校的每一个内部组织进行跟踪,确 保对全局的把握。各级组织内成员凡是申请“微博” 者,都要对组织的“微博”进行“跟随”,组织“微 博”也要确保对每一个成员的“跟随”。当然在通过 “微博”掌握青年人思想动态的同时,也要防止“微 博”成为权威部门的一种单纯思想控制手段。如果让 青年人觉得“微博”已经成为权威部f J的思想控制T 具,那就失去利用“微博”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 意义,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宗旨背道而驰r。■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贵在与时俱进。如果思想政治 教育工作放弃“微博”这个新型信息交流的载体, “微博”世界的各种不良思想观念就会占领广大青年 人的头脑。只有充分利用这个功能强大的载体,思想 政治教育工作才能发挥更好、更大的作用。 1.打破以往条块分割、各行其是的局面 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虽然有政府的统一领导,但只 能以不同的单位为基本单元,总是在多少有些孤立的 情况下具体实施。这样一来,不管具体实施者j毒有多 高的思想政治教育水平,其影响力也很难超越单位的 限制;即使他通过报告会或广播电视进行传播以提高 影响力,其作}H也仅仅是暂时的。 “微博”强大的社
、青年教育 三三_-gng—Nian J—iao
Yu


厂微博时代 思想政治教 挑战与应对
口王荃
摘要: “微博”如今已成为青年了解社会、认知世界的获取外部信息的媒介之一,这 对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形成了极大的挑战。面对这一突如其来的电子信息 技术变革,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主动驾驭“微博”,运用“微博”平台了解 青年群体的思想动态,积极、正确地引导青年认知社会,使微博成为青年群体 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沟通的新途径。 关键词:微博;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挑战;机遇 前那样完全封闭。此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明 白,再靠绝对封闭控制是不能解决思想问题的。 2.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传统载体构成挑战 1.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预见性构成挑战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要有预见性,只有这样才 能在具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明确特定的教育对 象、内容和方法等策略。但是,从“门户网站”、 “博客”再到“微博”,信息传播的限制空间逐渐被打 开,各种合法或不合法、健康或不健康的信息得以快 捷方便地进入网民的视野,社会不再能够进行有效地 监督。青年人在“微博”里寻求彰显自我的同时更有 可能不加辨别地去接受错误思想,而被引向歧途?尤 其是在“微博”中,一旦某个“跟随”者众多的用户 产生不良动机,并通过其影响力左右他的“跟随”者 之观念和言行时,很容易在社会上造成极大的负面影 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此必须高度蓖视。虽然“微 博”的出现标志着我们社会的言论更加开放,但开放 并不是没有限度的;没有限度的放开是放纵,而放纵 必然导致众多的不良后果。当然,我们也不能再像以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借助于一定的载体。人与 人之间任何一种交流信息和思想的载体,都能够成为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载体,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展示这 项工作的渗透性并实现其使命。当前,涉及思想政治教 育的主要部门虽然为了应对网络时代的到来都相继建立 了自己的内部网络,但由于起步较晚,很多网站都是有 形无实,根本不能满足青年人对网络的需要,更满足 不了网络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的需求。当“微 博”的出现,使得青年人群体更加直接地面对各种信 息诱惑的时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甚至还没有意识到 将它视为必须占有的载体和平台。如果抓不住“微博” 这个平台,我们将不了解青年人的思想动向,更无法 对他们开展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 3.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传统方法构成挑战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通过课堂教育、树立 典型、感染教育等方法来进行的,这些方法的一个重
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往往来源于权威的正统的
渠道。而网络中信息内容既有权威正统的渠道来源, 更有非权威非正统的渠道来源,其信息资源极为丰 富,且更新速度快; “微博”的出现更足提高r网络 即时信息的传播速度,使每一位用户能够小受限制地 接触第一手信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如果能够利用 好“微博”等网络工具,从网络j:挑选出高质量的、 能引起青年人兴趣并产生共鸣的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方 面的多媒体学习资料传递给受教育者,使町突破传统 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贫乏、资源有限的限制,打破以往 “坐井观天”的困境,使得一切有效资源皆为我所用, 从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真正意义上的无处不在, 即凡是存在思想政治问题的领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都可以渗透其中。 以灌输为主的传统教育方法容易使受教育者产生
万方数据
史笪壹研究=!呈!数!!
、鬯夕
丽Nian Yu髦3
gng===§皤y Jia青o
要特点是可控性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有意识地 选择合适的材料对教育义寸象集中地、持续地、高强度 地传播含有特定内容的信息,以促进教育对象的思 想、行为发生转变。然而,“微博”的出现,将使信 息的传播逐步脱离政府、部队、学校、思想政治教育 工作者及家长等权威的控制。网络信息的内容与教育 者所灌输的信息不同甚至截然相反的现象将非常普 遍,这必然会引起年青人思想上的疑惑、混乱以至背 叛。加I:网络社Ⅸ的虚拟化,使临管部门很难监控,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自然无法有针对件地开展工作。思 想政治教育丁作再局限于传统模式必将严晕落伍。 4.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素质构成挑战 传统的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处于一种信息优势的 地位。如果说在“门户网站”时代和“博客”时代,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还比较容易树立威信、得到受教 育者的认可,从而町以利用这些网络信息平台来促进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的话,那么“微博”的出现, 使思想政治教育丁作者的这种信息优势在很大程度卜 丧失。青年人可通过“微博”所提供的社区方便地接 触到各色信息,而思想政治教育上作者却要面临信息 劣势的境地,不知道受教育对象在想什么、需要什 么,更不知道如何开展教育才有效。此时,思想政治 教育1:作者的尴尬是,其所讲授的东西年轻人也许早 就知道,而年轻人嘴里蹦出的新名词和新鲜事却可能 是其闻所未闻的。
1.建立思想政治教育的“微博”阵地 思想政治教育部门应该充分认识到“微博”相对 于QQ、MSN、BBS社区、“博客”等网络T具所具 有的强大功能;必须端JF对“微博”的态度:不可以 也小町能封杀,只能善加引导利朋。思想政治教育工 作必须介入到“微博”世界之中,成为其中的信息提 供者,树立正确立场、观点和方法,有效抑制不良观 念对青年的侵蚀,引领青年发展方向。为此,思想政 治教育部门应进行广泛的网络调研,了解青年人的思 想动态及需求,建立自己的“微博”阵地,占领最新 网络传播的制高点,增强其吸引力,保持其对青年的 思想、行为的引导地位,努力使自身成为“微博”中 的意见领袖。 2.开展具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利用“微博”的即时交流模式进行思想政治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