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延边二中10-11学年高一上学期阶段训练(历史)(2)(必修Ⅰ第三单元—第四单元14课)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吉林省延边二中10-11学年高一上学期阶段训练(历史)(2)(必修Ⅰ第三单元—第四单元14课)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80分,答案与在后面的答题卡内)
1.英国《权利法案》的历史作用主要表现在()A、保障了资产阶级独掌共和国大权 B、使议会获得了自由选举国王的权力
C、废除了英国的君主制度
D、为限制王权提供了法律保障
2.西方学者评价1832年英国议会制度改革是具有革命意义的变革,这是因为()A、无产阶级赢得了被选举权 B、推翻了斯图亚特王朝统治
C、工业资本家渐入政权中心
D、垄断资本控制了国家政权
3.下列关于英国责任内阁制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内阁全体成员对议会负责 B、责任内阁制诞生在“光荣革命”前
C、内阁全体成员与首相在政治上共进退
D、首相和内阁必须从多数党中产生
4.在英国,“拥有下院多数事事可行,没有下院多数一事无成”。
这反映了()A、内阁对议会负责 B、选举权扩大 C、两党制的完善 D、国王权力增强
5.下列有关美国1787年宪法的评述,正确的是()①体现了孟德斯鸠的分权理论②体现了中央集权的原则
③反映了州权至上的精神④体现了民主和分权权衡的原则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6.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的最大特点是()A、皇帝是世袭的象征性的礼仪性的 B、议会是国家最高立法机关
C、皇帝和宰相掌握了国家最高权力
D、政府对议会负责受议会监督
7.美国制定了1787年宪法的主要目的是()A、加强中央政治权力 B、协调当时各种社会矛盾
C、确立三权分立的立法原则
D、确保国家摆脱殖民统治
8.下列事件发生后,使得中国在政治文明的演进中明显落后于英国。
这个事件应该是()A、启蒙运动 B、新航路的开辟 C、工业革命 D、《权利法案》的颁布
9.民主化、法律化、制度化等成为被现代社会普遍接受的政治原则,最早起步于()A、英国 B、法国 C、美国 D、德国
10.下列关于美国1787年宪法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实行了三权分立的总统制共和制原则 B、体现了分权制衡的原则
C、使美国中央政府的权力得到了加强
D、规定了美国人民的基本权利
11.1792年法国称共和国,1804年法国称帝国,这一变化中,没有改变的是()
A、阶级基础
B、国家政体
C、内外政策
D、与人民的关系
12.有人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实际上是议会的变革,“革命前是国王的议会,革命后是议会的国王”。
这表明()
A、革命前后国王的地位没有发生变化,只是议会发生了变化
B、革命前后国王与议会不仅互换了位置,而且发生了质变
C、革命只改变了统治形式,本质没有改变
D、革命后议会与国王共同掌权,两者地位相等
13.下列关于美国政体的说法中,正确的是()①国家元首有实权②政府对国会负责
③总统行使立法权④由总统选举结果产生政府
A、①②③④
B、①④
C、①②
D、②③
14.1689年《权利法案》和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的共同之处在于()A.确立责任内阁制 B.为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奠定基础C.规定首相对议会负责 D.确立君主至高无上的地位
15.法国共和制的艰难历程说明了()①由封建专制到共和制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②历史总是在曲折中发展
③当时法国的封建主义还比较强大④法国人民反对共和制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6.下列关于联邦政府三权分力的叙述,正确的是()A、国会拥有立法权和解释一切法律及条约的权利 B、参议院和众议院的议员在白宫办公C、联邦法院的大法官由总统任命,但需经参议院同意 D、总统及其内阁向国会负责17.根据美国1787年宪法,必须经人民投票决定的有()①具体法律的通过②总统的产生③众议员的产生④内阁政府的成员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③D.①②③④
18.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起草人汉密尔顿曾引用孟德斯鸠的话“假如人类没有创造出一种政体,它既具有共和政体的内在优点,又具有君主政体的对外力量,那么很可能,人类早已被迫永远生活在一人统治的政体之下了。
”汉密尔顿意在说明1787年宪法应具有()
①中央集权原则②分权制衡原则③民主原则④自由平等原则
A.②③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9.“凡必须经参议院及众议院统一之命令或决议或表决,应呈递于合众国大总统。
该项命令或决议或表决于发生效力前,应经大总统批准,如大总统不批准,应依照所定关于法案之规则与限制,由参议院及众议院议员2/3多数再通过之。
”此条文表明()
A.美国总统也具有立法权 B.美国的政治体制是总统共和制
C.总统的权力比参议院与众议院都要大 D.美国总统的行政权与国会的立法权相互制约20.下列有关法国共和制政体确立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使得工业资产阶级获得更多的参政的机会 B.促进了法国工业资本的发展C.《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颁布标志着其确立 D.是一种不彻底和不完善的代议制21.“德国虽设议院,但贤明皇帝在上,议院之权薄弱”,这句话说明德意志帝国宪法具有()
A.浓厚的封建色彩B.浓厚的专制主义色彩
C.鲜明的民主色彩 D.浓厚的军国主义色彩
22.中国近代以鸦片战争为开端,主要因为()A.中国第一次被西方国家战败 B.长期闭关锁国状况被打破
C.社会性质开始发生根本变化 D.民族矛盾取代了阶级矛盾
23.1887年,黄遵宪花了12年的时间终于写成了《日本国志》,但国内知道的人并不多。
若干年后,总理衙门章京袁昶痛心地对黄遵宪说:“你的书如果早一点让大家看到,价值可以抵得二万万两银子。
”他说这番话应该在什么历史事件之后?()
A.中法战争B.甲午中日战争 C.维新变法 D.日俄战争
24.《马关条约》签订后,列强对华经济侵略进入一个新阶段,这主要体现在()A.列强强迫清政府承担巨额赔款B.列强势力开始进入中国腹地
C.列强从商品输出转为资本输出为主D.列强开始争夺在华路矿权
25.1840年至1900年间,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中涉及抗日的不包括()A.太平天国运动 B.甲午中日战争中的黄海战役
C.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D.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的斗争
26.1912年3月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你认为这句话从根本上颠覆了下面哪一种观念?()A.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B.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C.二十四史非史也,二十四姓之家谱也
D.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
27.1912年之所以成为中国政治史上最具转折意义的年份之一,是因为这一年()A.北洋军阀取代了满洲贵族统治B.立法机关由临时参议院发展为国会
C.政治中心从南京迁往北京 D.共和制度取代了君主制度
28.与五四运动的发生相关的事件是()
①一战期间,欧洲列强加紧侵略中国②日本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
③北洋军阀政府出卖国家主权④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29.有学者将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概括为“两个过程”,即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结合,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的过程,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过程。
依据其观点,可能会对1840~1912年间的哪些重要事件评价较高?()
①鸦片战争②太平天国运动③八国联军侵华战争④辛亥革命
A.①②③④B.③④C.①③D.②④
30.通过中国近代百年来的历史看上海,下列事件与上海无关的是()A.中国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B.孙中山建立兴中会
C.五四运动 D.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31.中英《南京条约》及其附件规定的条款中,最能反映出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目的的是
()
①割香港岛②赔款2100万银元③协定关税④五口通商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2.与以往的农民战争相比,太平天国运动新的时代特点表现在()
①运动规模空前②反封建同时反侵略
③《天朝田亩制度》的平均主义理想④《资政新篇》的资本主义色彩
A.①②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33.太平天国的结局给我们的最大启示是()A.农民阶级由于受时代和阶级的局限,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B.农民阶级不可能成为中国革命的主力军
C.农民阶级的力量是有限的
D.中外反动势力强大且狡猾
34.中日甲午战争爆发的背景有()
①日本制定了以侵略中国为核心的扩张政策②日本爆发经济危机,社会动荡
③朝鲜发生东学党起义④清政府进行军事改革,编练新军
A.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35.《马关条约》下列内容中,直接严重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是()A.割地 B.赔款 C.投资设厂 D.增开商埠
36.《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卖国条约,其危害有()
①帝国主义向中国输出资本,严重阻碍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②大举外债,使列强进一步控制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
③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的内地④出现严重的民族危机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37.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临时约法》的目的之一是限制袁世凯的权力,体现了这一目的的规定是()
A.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B.立法、司法、行政的三权分立
C.实行总统制
D.实行责任制内阁
38.五四运动不同于辛亥革命之处是()
①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②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③工人阶级起了主力军作用④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A.①② B.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
39.下列关于中国新、旧民主义革命的评述,正确的是()
①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程中的两个阶段②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领导阶级不同
③两者的指导思想和革命前途不同④革命的性质的根本任务始终没有变化
A.①②
B. ②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40.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革命精神。
你认为下列革命精神按出现的先后顺序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①“五四精神”②延安精神③井冈山精神④长征精神
A.①③④②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③ D.①④②③
二、材料解析题(20分)
41、下列材料分别摘自17世纪末和19世纪后期西欧某两大国的历史文献:(8分)
材料一:“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
”“方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过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
”“议会之选举应是自由的。
”
材料二:宪法第15条:“由皇帝任命帝国宰相”;第18条:(皇帝)“有创制法律之权”;第
12条:“皇帝有权召集、召开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以及使议会延期或结束。
”
请完成:
(1)上述两段材料各出自什么政治文献?(2分)
(2)两段材料反映的政治体制有何异同?原因是什么?(4分)
(3)两段材料反映的政治体制的实质是什么?(2分)
(4)两种政治体制产生了怎样的影响?(4分)
4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多分,人寡则寡分……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处,彼处不足,则迁此处……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也。
——《天朝田亩制度》
材料二政治上以法治国,设新闻官,广采社会舆论,官吏由公众选举;经济上,主张学习西方,发展工商业,奖励技术发明,建铁路、造轮船;文教上,提倡设立新式学堂,办医院,禁止贩卖人口。
——《资政新篇》
请回答:
(1)材料中这两个文献都出自近代中国哪一次运动?(1分)
(2)《天朝田亩制度》中描述的理想社会目标是什么? (2分)
(3)《资政新篇》的作者是谁?这本书有什么特点? (3分)
(4)从时代的要求来看,《资政新篇》与《天朝田亩制度》哪一个更符合时代潮流? (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