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课程标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音乐课程标准
音乐课程可以让学生通过欣赏、演奏、创作等方式,体验音乐的美感和艺术魅力,提高审美能力,培养审美情趣,增强文化素养。

2、情感教育价值:音乐课程可以通过音乐表达情感,培
养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情感表达能力,增强情感沟通和交流能力,促进心理健康。

3、认知发展价值:音乐课程可以帮助学生了解音乐的历史、文化、风格和形式等方面的知识,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和文化素养。

4、综合素质价值:音乐课程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想
象力、合作精神、自我表达能力等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基本理念
本次课程标准的制订,贯彻落实了和十八届三中、XXX、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彻全面质量教育的基本方针,遵循素质教育的要求,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课程为载体、以评价为支撑的基本理念。

1、以学生为主体
学生是研究的主体,音乐课程应该以学生的需求和兴趣为出发点,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研究能力和创造能力,激发学生的研究热情和兴趣。

2、以教师为主导
教师是课程实施的主导者,应该具备较高的音乐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能够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设计合理的教学方案,引导学生全面发展。

3、以课程为载体
音乐课程是实施音乐教育的重要载体,应该注重课程内容的设计和实施,体现音乐教育的特点和价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4、以评价为支撑
评价是课程实施的重要支撑,应该注重评价方式和内容的设计,既能够反映学生的研究成果,又能够促进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动力,激发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和创造能力。

三、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
本次课程标准的设计,遵循了以下设计思路:
1、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
2、以音乐审美体验为核心,注重音乐的感受和鉴赏,培
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3、以音乐表现和创造为重点,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
和创造能力;
4、以音乐与相关文化为基础,注重音乐与文化、历史、
地理等方面的联系和融合;
5、以教师为主导,注重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引导学生全面发展。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本次课程标准的总目标是:以音乐审美体验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音乐表现和创造能力为重点,以音乐与相关文化为基础,全面促进学生的音乐素养和综合素质的发展。

二、学段目标
本次课程标准的学段目标分为小学、初中和高中三个学段,每个学段的目标都有所不同,但都贯穿着以音乐审美体验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音乐表现和创造能力为重点、以音乐与相关文化为基础的基本理念。

第三部分内容标准
一、感受与鉴赏
感受与鉴赏是音乐课程的重要内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音乐基本元素的感知和理解:包括音高、音色、节奏、节拍等基本元素的感知和理解,以及它们在音乐作品中的应用和表现。

2、音乐风格和形式的感知和理解:包括不同音乐风格和
形式的特点、演变和发展,以及它们在音乐作品中的应用和表现。

3、音乐作品的欣赏和评价:包括对不同音乐作品的欣赏
和评价,能够用音乐语言和表现手段表达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二、表现
表现是音乐课程的另一个重要内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歌唱表现:包括歌唱技巧、音准、音色、语音表达和
情感表达等方面的训练和表现。

2、乐器表演:包括乐器演奏技巧、音准、音色、节奏感
和情感表达等方面的训练和表演。

3、舞蹈表演:包括舞蹈技巧、舞蹈形式和情感表达等方
面的训练和表演。

三、创造
创造是音乐课程的另一个重要内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音乐创作:包括歌曲创作、器乐曲创作和舞蹈编排等
方面的训练和创作。

2、音乐改编:包括对已有音乐作品进行改编和创新,创
造出新的音乐作品。

3、音乐表演创新:包括对已有音乐作品进行表演创新,
创造出新的表演形式和表现手段。

四、音乐与相关文化
音乐与相关文化是音乐课程的另一个重要内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音乐与历史文化:包括不同历史时期和文化背景下的
音乐特点和发展,以及它们对当代音乐的影响和启示。

2、音乐与民族文化:包括不同民族音乐的特点和发展,
以及它们在民族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3、音乐与现代文化:包括当代音乐的特点和发展,以及
它们在当代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四部分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1、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研究能力和创造
能力,设计灵活多样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研究热情和兴趣。

2、注重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提高教师的音乐素养和教学水平,引导学生全面发展。

3、注重教材的设计和使用,选用符合课程标准要求的教材,注重教材的多样性和实用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评价建议
1、注重评价方式和内容的设计,既能够反映学生的研究成果,又能够促进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动力,激发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和创造能力。

2、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特点,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和方法,综合评价学生的音乐素养和综合素质。

三、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注重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充分利用网络、多媒体等现代技术手段,丰富课程资源和教学手段,提高课程实施效果。

2、加强与社会、文化机构的联系和合作,开展音乐教育实践和活动,丰富学生的音乐体验和文化体验。

四、教材编写建议
1、注重教材的多样性和实用性,充分体现课程标准的要求,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研究需求。

2、注重教材的更新和改进,根据教学实践和学科发展的
需要,及时修订和完善教材,提高教材的质量和效果。

Interests are the basic n for learning music。

and they are also the prerequisite for students to maintain close contact with music。

enjoy music。

and use music to beautify their lives。

Music classes should fully display the unique charm of music art。

Based on the students' physical and mental development and XXX characteristics。

XXX' XXX' XXX the n een music classes and social life.
3.Targeting all students
The task of music classes in XXX。

but to target all students
so that every student's musical potential can be developed and they can benefit from it。

All teaching activities of music classes should be student-centered。

with teacher-student n。

and placing students' XXX.
4.XXX
Every student has the right to learn music in their unique way。

enjoy the pleasure of music。

participate in us music activities。

and express their own XXX of all students should be XXX according to their aptitudes。

XXX.
5.Valuing music practice
The teaching process of music classes is the practical process
of music art。

Therefore。

all fields of music n should value students' artistic practice。

XXX activities。

and use them as the basic way for students to enter music and gain music XXX art practice。

students' confidence in music n can be enhanced。

and good n and teamwork spirit XXX.
6.Encouraging music n
XXX' XXX potential through music。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vivid and XXX。

form。

XXX' XXX on the process of creative activities.
7.XXX
The XXX different fields of music n。

the n of music with sister arts such as dance。

drama。

film。

and art。

and the n of music with other XXX。

n should take music as the main teaching thread and construct ns with other art XXX.
8.Promoting nal music
XXX content of music classes。

By learning nal music。

students can understand and love the music culture of their country。

and enhance their nal usness and tism。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imes and changes in social life。

excellent nal music works
that reflect modern and contemporary Chinese social life should also be included in music class teaching.
9.XXX
世界的和平与发展需要理解和尊重不同民族文化。

除了弘扬本民族音乐,我们还应开阔视野,研究、理解和尊重其他国
家和民族的音乐文化。

通过音乐教学,我们可以培养学生平等的多元文化价值观,共享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

为了体现素质教育目标,我们应该建立综合评价机制,以音乐课程的价值和基本目标为出发点。

评价应涵盖学生、教师和课程管理三个层次,采用自评、互评和他评等多种形式。

评价指标应关注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情感反应、参与态度和程度,以及教师引导学生进入音乐的过程和方法的有效性。

我们应该善于在动态的教学过程中利用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完善教学管理。

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如下:课程目标体现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三个层面。

教学领域包含感受与鉴赏、表现、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四个领域。

内容标准分为1-2年级和3-6年级两个学段。

音乐课程目标的设置以音乐课程价值的实现为依据。

通过教学和各种生动的音乐实践活动,我们可以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发展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

我们将这些
目标分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三个层面。

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我们的目标是丰富情感体验,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

通过音乐研究,我们可以熏陶学生的情感世界,建立对亲人、他人、人类和美好事物的挚爱之情,进而养成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与追求。

我们还希望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引导学生走进音乐,在亲身参与音乐活动的过程中喜爱音乐,掌握音乐基本知识和初步技能,逐步养成鉴赏音乐的良好惯,为终身爱好音乐奠定基础。

在过程与方法方面,我们希望通过对音乐作品情绪、格调、思想倾向、人文内涵的感受和理解,培养音乐鉴赏和评价的能力,养成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使学生在真善美的音乐艺术世界里受到高尚情操的陶冶。

在知识与技能方面,我们希望通过音乐实践活动中所表现的对祖国山河、人民、历史、文化和社会发展的赞美和歌颂,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惯和宽容理解、互相尊重、共同合作的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

在这一学段,学生的思维以形象为主,好奇心、好动性和模仿力较强。

教学应该采用歌曲、舞蹈、图片和游戏等多种形式,以直观的方式进行教学。

聆听的音乐材料应该短小有趣,形象鲜明。

对于3至6年级的学生,他们的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进一步扩展,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因此,在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对音乐的整体感受,丰富教学曲目的体裁和形式,增加乐器演奏和音乐创作活动的分量,以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和艺术的魅力吸引学生。

感受与鉴赏是音乐研究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

因此,在教学中应该激发学生听赏音乐的兴趣,养成聆听音乐的良好惯,逐步积累鉴赏音乐的经验。

同时,应该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鼓励学生对所听音乐有独立的感受和见解,帮助学生建立起音乐与人生的密切联系,为终身研究和享受音乐奠定基础。

在1至2年级,学生应该能够感受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各种声音,用自己的声音或打击乐器进行模仿,并聆听歌声时作出相应的情绪或体态反应。

在3至6年级,学生应该能够感受不同类型的声音,知道常见的乐器,并能听辨其音色。

同时,学生应该能够感知音乐节奏和旋律的变化,并能够运用体态或线条、色彩作出相应的反应。

最后,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情绪与情感,让学生体验不同情绪的音乐,并能够自然流露出相应表情或作出体态反应。

同时,学生应该能够体验并说出音乐情绪的相同与不同。

标准】3~6年级
能够通过演奏课堂乐器,如钢琴、小提琴、吉他等,参与歌曲、乐曲的表现。

能够用打击乐器或其他音源合奏或为歌曲伴奏。

内容】综合性艺术表演
标准】1~2年级
能够通过表演形式,如舞蹈、戏剧、朗诵等,表达歌曲的情感。

能够参与简单的舞蹈、戏剧、朗诵等表演活动。

标准】3~6年级
能够通过综合性艺术表演形式,如舞蹈、戏剧、音乐剧等,表达歌曲或音乐的情感。

能够参与各种综合性艺术表演活动,发挥个人特长和创造性。

音乐与相关文化是音乐课人文学科属性的集中体现,直接增进学生文化素养。

它有助于扩大学生音乐文化视野,促进学生对音乐的体验与感受,提高学生音乐鉴赏、表现、创造以及艺术审美的能力。

这一领域的教学目标应通过具体的音乐作品和生动的音乐实践活动来完成。

内容】音乐与社会生活
标准】1~2年级
学生应感受生活中的音乐,乐于与他人共同参与音乐活动。

他们应该能够通过广播、电视、磁带、CD等传媒听赏音乐,
并参加社区或乡村的音乐活动。

标准】3~6年级
学生应关注日常生活中的音乐,喜欢从广播、电视、磁带、CD等传播媒体中收集音乐材料,并经常聆听。

他们应该主动
参加社区或乡村音乐活动,并能同他人进行音乐交流。

同时,他们应该乐于听音乐会或观看当地民俗活动中的音乐表演。

内容】音乐与姊妹艺术
标准】1~2年级
学生应该能够用简单的形体动作配合音乐节奏,用简明的表演动作表现音乐情绪,用色彩或线条表现音乐的相同与不同。

标准】3~6年级
学生应该接触与了解戏剧、舞蹈等艺术表演形式,认识音乐在其中的作用。

他们应该能够结合所熟悉的影视片,简单描述音乐在其中的作用。

内容】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
标准】1~2年级
学生应该能够了解声音与日常生活现象及自然现象的联系,用简单的韵律操动作配合不同节奏、节拍、情绪的音乐。

标准】3~6年级
学生应该能够选用合适的背景音乐,为儿歌、童话故事或诗朗诵配乐,知道一些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域和国家的代表性儿童歌曲。

第四部分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为保证《标准》的实施,教师应深入领会课程的基本理念,开拓思路,创新方法,以音乐为本,以育人为本,全面实现课程价值和课程目标。

一)教学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1、遵循听觉艺术的感知规律,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

音乐是听觉艺术,听觉体验是研究音乐的基础。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喜爱音乐,加深对音乐的理解,充分挖掘作品所蕴涵的音乐美,用自己对音乐的感悟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

同时,教师应该不断提高音乐教学技能,用自己的歌声、琴声、语言和动作,将音乐的美传达给学生。

教师还应该善于用生动活泼的形式进行教学,让学生在艺术的氛围中获得审美的愉悦,做到以美感人、以美育人。

音乐教育的核心理念是以音乐审美为中心,应该贯穿于各个教学领域中。

通过音乐感受、鉴赏、表现、创造和相关文化的研究,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丰富审美情感,发展审美想像,深化审美理解,有效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教师应该全面理解和掌握音乐教学各领域的内容要求及其相互联系,并将其融合成有机整体,全面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

例如,“感受与鉴赏”领域包含了“音乐与相关文化”,音乐表现
过程也是音乐感受、培养和展示创造力的过程。

提高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可以丰富音乐表现,促进音乐创造力的发展。

同样,“音乐与相关文化”也只有在音乐鉴赏、表现和创造活动中才能真正得以理解和体现。

在课堂教学中,学校和教师应为全体学生提供足够的音乐教学时间、空间和条件。

由于学生音乐能力的客观差异,教师需要对所有学生给予普遍的关怀和鼓励,使他们充满自信地参与各项音乐活动。

对于音乐特长学生,应给予相应的指导,并引导和鼓励他们关心集体的音乐研究。

音乐教学应该是过程与结果并重,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应该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交流互动关系。

教学形式应灵活多样,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采用与之相适应的教学组织形式,创设充满音乐美感的课堂环境。

要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便于学生参与各项音乐活动,便于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交流。

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为音乐教学提供了广阔的应用前景,教师应努力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利用其视听结合、声像一体、形象性强、信息量大、资源宽广等优点为教学服务。

要充分发挥学生在学校、家庭和社区运用电脑网络方面所蕴藏的巨大教育潜力,引导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研究音乐。

教师应加强对学生在影视、广播、网络上研究音乐的指导。

在实施《标准》时应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实际情况,采取灵活的教学方式和方法,确保教学质量和效果。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地域和人口都十分广泛。

因此,各地区、各民族和城乡之间存在差别。

为了更好地教育学生,各学校和教师应该结合本地、本民族和本校的实际情况,充分
利用当地的课程资源,营造良好的校内外音乐环境,丰富具有区域文化和民族文化特色的教学内容,并且因地制宜地把握教学领域内容标准的弹性尺度。

1、感受与鉴赏是音乐教学中非常重要的内容,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和审美能力。

在教学时,应该以音乐为本,从音响出发,以听赏为主。

教师的讲解和提示应该简明、生动、富有启发性。

同时,应该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引发想像和XXX。

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独立感受和见解,鼓励他们勇于表达自己的审美体验,以利于激发学生听赏音乐的兴趣,逐步养成聆听音乐的良好惯,积累感受和鉴赏音乐的经验。

2、演唱歌曲是中小学音乐教学的基本内容,也是学生最易于接受和乐于参与的表现形式。

在教学中,应该结合演唱实践活动进行歌唱技能的练。

要创设与歌曲表现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富有情感地歌唱,以情带声,声情并茂。

同时,要注意变声期的嗓音保护,避免喊唱。

要重视和加强合唱教学,使学生感受多声部音乐的丰富表现力,尽早建立与他人合作演唱的经验,培养群体意识及协调、合作能力。

在唱歌教
学中要注意调动每一个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培养演唱的自信心,使他们在歌唱表现中享受到美的愉悦,受到美的熏陶。

3、器乐演奏对于激发学生研究音乐的兴趣,提高对音乐
的理解、表达和创造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器乐教学应与唱歌、鉴赏、创造等教学内容密切结合。

例如,可以用乐器为歌唱做伴奏,演奏欣赏曲的主题音调等。

在教学中,可以采用各种演奏形式,以学生普遍研究乐器的合奏为主,鼓励学生从实际条件和各自的兴趣爱好出发,在普遍参与中发展自己的特长。

课堂乐器应易学易奏,便于集体教学使用。

吹奏乐器必须符合卫生标准,发音纯正。

可因地制宜,选择研究本地区、本民族适宜中小学课堂教学的乐器。

同时鼓励和引导学生自制乐器。

4、乐谱是记载音乐的符号,是研究音乐的基本工具。


求学生具有一定的识谱能力,有利于进行音乐表演和创造等教学活动。

在教学中,识谱要与演唱、演奏、创造、鉴赏等教学内容密切结合,要以生动的音乐为载体,在学生感性积累和认知的基础上进行。

可以通过学生熟悉的歌曲或乐曲识读乐谱,也可以借助乐器演奏来研究。

教师评价的主要方面包括教育思想、业务素养、教学态度、教学方法和效果、教学业绩(包括课外音乐活动)以及在师生交往和沟通中是否爱护和尊重学生等。

课程管理和课程发展的评价主要涉及学校领导对音乐教育功能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学校的艺术氛围、音乐课的开设、音乐教师和音乐教学设施的配备以及课外音乐活动的开展等。

对《标准》的执行情况和出现的问题进行阶段性评价和分析,及时总结经验,不断调整和完善,促进课程的建设和发展。

评价的方式和方法应该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充分关注音乐教学的实践过程,采用观察、谈话、提问、讨论、抽唱(奏)等方式进行评价。

同时,应该采用定性述评和定量测评相结合的方式,以及自评、互评和他评相结合的方式。

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应该以《标准》和编写的教材为基础,组织教师认真研究《标准》,选择经XXX审查通过和教
育主管部门推荐的教材,依据《标准》和教材精心、创造性地实施音乐教学。

同时,地方和学校应结合当地人文地理环境和
民族文化传统,开发具有地区、民族和学校特色的音乐课程资源。

音乐教材应该综合各种音乐形式,包括中国传统音乐、西方音乐、流行音乐等,以便于学生全面了解音乐文化,提高音乐素养。

二)教材编写的内容和结构
1、教材内容应包括音乐基础知识、音乐技能训练、音乐
欣赏和音乐文化知识等方面,以及针对不同年级和不同学生群体的差异化教学内容。

2、教材结构应该合理,包括教材的前言、目录、正文、
附录等部分。

教材应该注重知识点的梳理和串联,以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3、教材应该注重实践性,包括实践活动的设计和实践指导,以便于学生在实践中掌握音乐知识和技能。

4、教材应该注重综合性,包括各种音乐形式的综合运用,以便于学生全面了解音乐文化,提高音乐素养。

5、教材应该注重创新性,包括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创新,以便于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研究兴趣。

6、教材应该注重实用性,包括教材的实用性和适用性,
以便于教师和学生在教学实践中能够灵活运用。

教材的编写应该注重挖掘音乐文化的内涵,加强音乐文化与姊妹艺术、其他相关文化的联系。

同时,要遵循开放性原则,正确处理传统与现代、经典与一般、中华音乐文化与世界多元文化的关系,吸收具有时代感、富有现代气息的优秀作品,密切联系社会生活,丰富教材内容,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

根据《标准》编写的教材应占教材总量的80%~85%,其余15%~20%留给地方教材及学校教材。

在教材所选曲目中,应该占有一定比例的民族传统音乐、专业创作的经典作品、优秀的新作品等。

中外作品的比例要适当。

选择教材要有利于欣赏、歌唱、演奏、创造性活动等内容的综合运用,使音乐与相关文化相互渗透。

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内容要有机地渗透在音乐活动之中。

音响教材应包括歌曲示范演唱、歌曲伴奏、欣赏曲、实践范例及供教师选用的一定数量的备用乐曲。

所选教材的难度、分量要适度。

教师用参考书应包括教学目标、教材分析、教学建议及有关参考书目等。

编写内容既要有利于教学的规范性,也要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