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松容器育苗技术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林业科学现代农业科技2012年第18期
摘要介绍油松容器育苗技术,包括苗圃地选择、施肥整地、种子处理、播种、出圃管理等方面内容,以供参考。

关键词油松;容器;育苗技术中图分类号S791.254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5739(2012)18-0170-02
油松容器育苗技术
海晓明1王鹏1闫志军2
(1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原州区叠叠沟林场,宁夏固原756000;2固原市原州区赵千户林场)
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 Carr.)为松科常绿乔木,原产中国,自然分布范围广,辽宁、吉林、内蒙古、河北、河南、山西、陕西、山东、甘肃、宁夏、青海、四川北部等地均有分布。

油松适应性强,为阳性树种,浅根性,喜光、抗瘠薄、抗风,在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酸性、中性或钙质黄土上及-25℃的低温下均能生长。

油松根系发达,树姿雄伟,枝叶繁茂,有良好的保持水土和美化环境的功能,是中国北方广大地区最主要的造林树种之一。

油松抗寒能力强,可耐-25℃的低温,属喜光性树种,在全光条件下能天然更新,为荒山造林的先锋树种。

近年来,随着西部大开发和退耕还林工程的进一步推进,油松在荒山荒沟造林、城市园林绿化以及道路绿化等方面种植面积逐年扩大,造林季节也随之延长,为适应不同季节、不同气候环境,提高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造林方式逐渐由传统的植苗造林、播种造林向容器苗造林转变,容器育苗也成为该行业今后发展的趋势。

1育苗地自然条件概况
育苗地属于六盘山背风坡土石山区与黄土高原的交界地带,海拔1976~2615m ,年平均气温5.8℃,年无霜期90~130d ,年降水量为380~650mm ,且主要集中在7—9月,多年平均潜在蒸发量为1420mm ,气候属温带大陆性气候。

该流域呈南北走向,属六盘山的土石山区,土壤类型主要为灰褐土。

2育苗技术2.1苗圃地选择
苗圃地应选在交通方便、水源充足、排水良好、地势平坦、光照充足且劳动力富余、便于管理的地方,而且离造林地不能太远,以便于运输,降低造林成本。

2.2施肥整地
容器育苗对土壤的肥力及土质要求较为严格,土壤
pH 值以6.4~6.8的砂壤黑土为宜。

苗圃地应深翻整平,基肥以厩肥、堆肥等有机肥为主,拌入适量过磷酸钙225kg/hm 2
左右以预防猝倒病,在施肥的同时,可混硫酸亚铁75kg/hm 2,进行土壤消毒。

一般油松育苗所需容器袋规格为6cm×12cm 或8cm×
15cm 的加高压塑料袋、营养钵,整床以充分利用土地并便于管理为原则,一般床长10~15m ,宽1.0~1.2m ,平地苗圃
深15~20cm ,山地缓坡可适当降低3~5cm ,田埂宽30cm ,
床面必须平整[1-2]。

装袋前,要按照营养袋(营养钵)的规格确定床面起土厚度,一般为10~15cm 深。

对于地下害虫较为严重的苗圃地,起土前应依据虫害严重程度施加辛硫磷等防虫药,可以喷施乳油,也可以撒施颗粒,颗粒均匀撒于床面上,然后边起土边将农药和土翻拌均匀,并将土块拍打细碎,杂物清理干净。

当床面起土后留出足够装袋或营养钵的空间时,应根据营养袋或营养钵的高度用方锨将床面整平。

装容器时一定要将容器装满并整齐地置于平整的床面上,每摆4~5行容器需用木板将所装容器用力挤紧且必须使摆容器后的床面保持平整,山地容器床面应高于田埂1~2cm ,平地低于田埂3~5cm 。

平地灌水渠道距苗床口以1m 为宜且应不高于床面,以防止灌水时冲涮床口种苗,并利用此地作为道路以方便出苗。

2.3种子处理
播种前先将种子用0.5%福尔马林溶液浸泡15~30min 或用0.5%高锰酸钾溶液浸泡1~2h ,捞出后用清水冲洗干净,再用45℃温水浸种24h ,放在容器内,置于温暖处催芽,每天用温水冲洗1次,一般4~5d 后种子露白裂嘴即可用于播种。

2.4播种
油松春、秋季均可播种,但以春季为好。

播种时间一般以4月中旬较好。

采用点播,在点种前,用3%硫酸亚铁溶液喷洒床面1次,待床面稍干时即可播种,每播种穴放种子2~3粒,检查无空袋漏袋后,用细沙土覆盖,覆土应超出杯面
1.0cm 左右,但不应太厚,以免影响出芽。

油松容器苗育苗宜采取喷灌设施,点种后应根据苗床
宽度及时安装微喷带或者喷头,出苗前每天10:00之前喷水10min ,使苗床始终保持湿润,遇阴天可减少喷水次数[3]。

2.5苗期管理经催芽后的种子一般播后7~10d 发芽出土,此时应加
强苗期管理。

(1)防鸟害。

发芽出土后种壳脱落前要注意防鸟害以免造成断垄缺苗。

适宜的方法是结合搭遮荫棚,将苗床上部全部用遮荫网覆盖,周围用丝网包住。

(2)浇水。

油松幼苗耐旱、怕淤、怕涝,喷水要适宜控制,喷水应在10:00前和16:00后进行。

(3)防治猝倒病。

为了防治猝倒病,在苗木出齐后1周开始,每隔7d 喷1次0.5%~1.0%等量式波尔多液或0.5%~1.5%硫酸亚铁溶液。

到7月苗茎基部半木质化,不见病症蔓延时停止喷药。

作者简介海晓明(1978-),男,宁夏固原人,助理工程师,从事林业技
术推广工作。

收稿日期2012-07-18
170
. All Rights Reserved.
注:表中萌发率、原球茎大小的单位分别为%、mm 。

表2播种方式对萌发率和原球茎大小的影响
调查项目暗培养时间
d 播种方式
普通播种
0.5mL 浅层培养 1.0mL 浅层培养 1.5mL 浅层培养
萌发率200.39 1.5913.0910.37250.65 1.5511.829.7530 2.32
1.2017.6913.79原球茎直径
200.40~0.520.20~0.490.23~0.460.30~0.80250.20~0.400.19~0.530.17~0.810.11~0.9430
0.22~0.53
0.16~0.500.30~0.63
0.18~0.80
(上接第157页)
种子与培养基充分接触,大幅提高了兜兰种子的萌发率[7-8]。

用长瓣自交种子进行试验,结果见表2。

利用常规的无菌播种技术,兜兰种子萌发率很低,最高只有2.32%。

而采用浅层培养方式进行无菌播种,尤其以吸取1mL 的悬浮种子液(播种密度为1000~1500个/mL )进行浅层培养,暗培养30d 后的萌发率达到17.69%,是普通播种的7.6倍,而且此
处理中原球茎的直径也是最大的。

2.3不同兜兰的原球茎分化率
种子萌发形成的原球茎经发育可以生根长叶,再生成完整植株,分化的原球茎数量占总原球茎的比例为分化率。

试验的同色×带叶、巨瓣×带叶、红魔帝×同色等7个杂交组合种子在无菌播种后的分化率从32.8%到88.7%不等,差异极显著。

3结论与讨论
参考国内外相关的研究成果,播种采用1/4MS 为基础培养基,并向培养基中添加椰乳与活性炭,全部采用暗培养处理。

试验结果表明果荚授粉后120~160d ,暗培养处理35~45d 是比较好的选择。

改进后的浅层培养方式大幅提高了兜兰种子的萌发率,以长瓣自交种子为例,利用该方法的种子萌发率是普通播种的7.6倍。

试验显示基因型是影响兜兰种子萌发的重要因素,不仅影响种子萌发率,同时也造成原球茎分化率不同,其中原生种自交的种子萌发率及原球茎分化率相对较低,其原因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与原生种对人工栽培条件不适应有关[9-12]。

因此针对不同的兜兰品种,应该尝试不同的培养基激素、培养基盐浓度、接种密度、培养温度、光照强度等。

4参考文献
[1]罗毅波,贾建生,王春玲.初论中国兜兰属植物的保护策略及其潜在资源优势[J].生物多样性,2003,11(6):494-498.
[2]STEWART J ,BUTTON J.Tissue culture studies in Paphiopedilum [J].Ame1Orchid Soc1Bull ,1975,44(4):591-599.
[3]HUANG L C.A procedure for asexualmultip lication of Paphiopedilum in vitro[J].Am.Orchid Soc1Bull1,1988,57(5):274-278.
[4]HUANG L C ,LIN C J ,KUO C I ,et al.Paphiopedilum cloning in vitro[J].Sci1Horti1,2001,91(1-2):111-121.
[5]LIN Y H ,CHANG C ,CHANGW C.Plant regeneration from callus culture of a Paphiopedilum hybrid[J].Plant Cell Tiss1Org1Cult ,2000,62(1):21-25.
[6]陈之林,叶秀粦,梁承邺,等.杏黄兜兰和硬叶兜兰的种子试管培养[J].园艺学报2004,31(4):540-542.
[7]丁长春,虞泓,刘方媛,等.杏黄兜兰胚培养与快速繁殖[J].植物生理学报2005,1(2):41.
[8]曾宋君,陈之林,段俊.带叶兜兰的无菌播种和离体快速繁殖[J].植物生理学报2006,2(4):42.
[9]曾宋君,陈之林,吴坤林,等.兜兰无菌播种和组织培养研究进展[J].园艺学报,2007,34(3):793-796.
[10]丁长春,虞泓,刘方媛.影响杏黄兜兰种子萌发的因素[J].云南植物
研究2004,26(6):673-677.
[11]曹受金,田英翠,潘百红,等.兜兰组培快繁影响因素分析[J].北方园
艺2005,(3):79-80.
[12]何睿颖.说说紫纹兜兰[J].中国花卉盆景,2012(6):45.
(4)除草。

为了不影响幼苗生长,不能乱用除草剂,应人工除去各种杂草。

在拔草前应喷水湿透,保持营养袋中的土壤湿润,以免拔草时损伤苗木。

(5)补种、间苗。

待幼苗长出4片以上真叶,至立枯病不再发生时,对死苗、无苗袋应进行补种。

每袋留1株健壮苗木,并及时拔草。

(6)追肥。

油松幼苗当年生长量较小,根系不太发达,施肥应严格控制,生长前期不适宜施肥,中期应根据苗木生长情况,追施尿素1~2次,采取溶液喷雾方式最好,可用尿素15kg/hm 2对水1500kg/hm 2,充分溶解后,分2次喷施于苗
叶上。

7月下旬,追施磷酸二氢钾1次。

(7)病虫害防治。

油松出苗后于5—6月为立枯病发生期,应每隔7d 左右用1∶1∶100倍波尔多液及0.5%~1.0%硫酸亚铁溶液进行交替喷洒防治,为防止发生药害,在喷洒硫酸亚铁溶液30min 后,应及时用清水洗苗。

(8)越冬管理。

油松幼苗抗寒性好,冬季管理简单,入冬前应灌注底水。

(9)次年苗圃管理。

油松容器苗当年生长缓慢,苗木不能出圃,应加强次年苗圃管理工作,首先要做好灌水和施肥。

每年4月上旬待土壤完全解冻后,应结合灌水追施尿素225kg/hm 2然后可根据土壤干湿情况每隔3~5d 喷水1次,待苗木进入速生长期,可每隔10d 撒施尿素75kg/hm 2。

施肥应本着少肥勤施的原则,忌一次施肥过多。

其次,要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

每年苗木开始生长时应喷药防治立枯病的发生,以后隔1个月防治1次。

最后要做好除草等工作[4]。

2.6出圃管理
油松幼苗生长2年后,苗高可达到10~15cm ,此时容器内根系已经完全充盈,需及时出圃定植,或者造林。

出圃时,应对生长较弱的容器苗分类放置,待优质壮苗完全出圃后,归圃管理1年,待达到优质苗要求后,方可全部出圃。

3参考文献
[1]王巧玲.油松容器育苗技术[J].陕西林业,2011(5):43.[2]张舒.油松容器育苗技术初探[J].现代园艺,2009(7):67.
[3]王兴运.油松容器袋育苗技术[J].中国园艺文摘,2011,27(7):116-117.[4]杨晓东.油松容器育苗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吉林农业:学术版,2012(3):164.
海晓明等:油松容器育苗技术
171
.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