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松原市扶余县第一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_0.doc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吉林省松原市扶余县第一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敕造(chì)商贾(jiǎ)迁谪(zhé)渚清(chǔ)沙白
B.迸(bìng)裂潦倒(liáo)吮血(shǔn)天梯石栈(jiàn)
C.纨袴(wán)瞋视(tiān)猿猱(róu)敛声屏气(bǐng)
D.锦瑟(sè)猿啸(xiào)咨嗟(jiē)毛骨悚然(sǒng)
【答案解析】
2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青冢义愤填赝潦倒草长莺飞
B.细腻体制建全沧桑一拥而上
C.急躁饿殍遍地肢解涣然冰释
D.幽咽非夷所思凑合和家欢乐
【答案解析】
3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项千呼万唤始出来的拆迁政策,村民依然很不满意,看来,政策的制订还是没有站在村民的角度来全面考虑。

B.一个时期以来,叙利亚政府军加大了对反政府武装的攻击力度,在霍姆斯地区甚至动用了坦克等重武器,在政府军的强力打击下,反
政府武装弃甲曳兵、溃不成军,纷纷撤出了占据的地区。

C.近年来,“红色”旅游、农业旅游、科技旅游、探险旅游等特色旅游方兴未艾,甚至成为一些地区经济发展的新名片。

D.官场混迹十多年,绞尽了脑汁,费尽了心思,用尽了积蓄,到如今,依然是司马青衫,连个七品芝麻官都没有混上,真叫人不得不说一句当今大学生的口头禅“好郁闷”啊。

【答案解析】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2分)
A.在欧洲,玉米不仅为地主、放债者、土地领主和新的中产阶级带来了财富,也是穷人赖以生存的主要食品。

B.职业教育不是简单的实习,而是要让学生懂得尊重劳动者,帮助学生向职业角色转变的观念。

C.在日本那些再现曲水宴的表演中,有不少“中国元素”,但是由于现代年轻人对中国古代文化了解甚少,并不知道哪些元素来自中国。

D.历史和现实表明,一个民族具有高度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不仅关系到文化自身的繁荣,而且决定着一个民族的前途命运。

【答案解析】
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

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8、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闻:听说
B.五亩之宅,树之以桑树:种植
C.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景:像影子一样
D.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生:天生的
9、从句式特征看,与“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一句相同的一项:(3分)
A.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B.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C.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D.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10、下面对这两段文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一段所提出的无论贵贱长幼,有道者皆可为师的择师标准,打破了门第观念,有积极意义。

B.作者认为那些童子之师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老师,只是“小学”而已。

C.第二段作者接连用了三个对比,层层深入,从不同侧面批判当时士大夫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

D.作者对于士大夫看不起“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反而还比不上他们,给予了强烈的责备和讽刺。

11.翻译下列句子(10分)
(1)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2)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答案解析】
6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9分.每空1分)
(1)青泥何盘盘,__________________。

(《蜀道难》)
(2)_____________,潦倒新停浊酒杯。

(《登高》)
(3)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______________,鱼鳖不可胜食也。

(《寡人之于国也》)
(4)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劝学》)
(5)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列,______________,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震四海。

(《过秦论》)(6)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________________,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师说》)
(7)西当太白有鸟道,_______________。

(《蜀道难》)
(8)______________,孤舟一系故园心。

(《秋兴八首》)
(9)_______________,未成曲调先有情。

(《琵琶行》)
【答案解析】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董师傅游湖
宗璞
   董师傅在一所大学里做木匠已经二十几年了,做起活儿来得心应手,若让那些教师们来说,已经超乎技而近乎道了。

他在校园里各处修理门窗,无论是教学楼、办公楼、教师住宅或学生宿舍,都有他的业绩。

在一座新造的仿古建筑上,还有他做的几扇雕花窗户,雕刻十分精致,那是他的杰作。

   董师傅精通木匠活儿,也对校园里的山水草木很是熟悉。

若是有人了解他的知识,可能聘他为业余园林鉴赏家,其实他自己也不了解。

一年年花开花落,人去人来;教师住宅里老的一个个走了,学生宿舍里小的一拨拨来了。

董师傅见得多了,也没有什么特别感慨的。

家里妻儿都很平安,挣的钱足够用了,日子过得很平静。

   校园里有一个不大的湖,绿柳垂岸,柳丝牵引着湖水,湖水清澈,游鱼可见。

董师傅每晚收拾好木工工具,便来湖边大石上闲坐,点上一支烟,心静如水,十分自在。

   不知为什么,学校里的人越来越多,校园渐向公园靠拢。

每逢节日,湖上亭榭挂满彩灯,游人如织。

一个“五一”节,董师傅有一天假。

他傍晚便来到湖边,看远处楼后夕阳西下,天渐渐暗下来,周围建筑物上的彩灯突然一下子都亮起来,照得湖水通明。

他最喜欢那座塔,一层层灯光勾勒出塔身的线条;他常看月亮从塔边树丛间升起,这时月亮却看不见。

也许日子不对,也许灯太亮了。

他并不多想,也不期望。

他无所谓。

   有人轻声叫他,是前日做活儿那家的女工,是他的大同乡,名唤小翠。

她怯怯地说:“奶奶说我可以出来走走,现在我走不回去了。

”董师傅忙灭了烟,站起身说:“我送你回去。

”想一想,又说:“你看过了吗?”小翠仍怯怯地说:“什么也没看见,只顾看路了。

”董师傅一笑,领着小翠在熙攘的人群中沿着湖边走,走到一座小桥上,指点说:“从这里看塔的倒影最好。

”通体发光的塔,在水里也发着光。

小翠惊呼道:“还有一条大鱼呢!”那是一条石鱼,随着水波荡漾,似乎在光辉中跳动。

又走过一座亭子,那是一座亭桥,从亭中可以环顾四周美景。

远岸丁香、连翘在灯光下更加似雪如金,近岸海棠正在盛期,粉嘟嘟的花朵挤满枝头,好不热闹。

亭中有几副楹联,他们并不研究。

董师傅又介绍了几个景点,转过山坡,走到那座仿古建筑前,特别介绍了自己的创作——雕花窗户。

小翠一路赞叹不已,对雕花窗户没有评论。

董师傅也不在意,只说:“不用多久,你就惯了,就是这地方的熟人了。

大家都是这样的。

”他顿了一顿,又说:“可惜的是,有些人整天对着这湖、这树,倒不觉得好看了。

”   俩人走到校门口,董师傅在一个小摊上买了两根冰棍。

俩人举着冰棍,慢慢走。

一个卖花的女孩跑过来,向他们看了看,转身去找别人了。

不多时,小翠说她认得路了。

董师傅叮嘱小翠,冰棍的木棒不要随地扔,自己转身慢慢向住处走去。

他很快乐。

14.这篇小说的主要情节是什么?(4分)
15.概括小说中董师傅这一人物形象。

(5分)
16.董师傅每晚到湖边闲坐的细节描写,有什么作用?(6分) 17.这篇小说意蕴丰富,给人以多方面的启迪。

请结合作品,对下面的问题进行探究。

(7分)  文末说“他很快乐”。

请举例说明董师傅快乐的缘由。

(说出三点即可)
【答案解析】14.董师傅领小翠游湖。

(4分)
15.董师傅是一位普通木工。

他技艺精湛,质朴善良,乐于助人,有平常心,有生活情趣。

(答出董师傅的身份1分,其个性表述答出一点1分,共5分)16.反映董师傅淡定平和的情感世界。

为情节发展作了铺垫(或“为情节发展埋下伏笔”)。

8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请以“寻”为题,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

“寻”是追求,是反省,有人寻根,有人寻友,有人寻享受,有人寻奋斗,有人寻流失的人格,有人寻未来的理想,可以说,我们一
生都在寻寻觅觅。

请以“寻”为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1)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2)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
【答案解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