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压带和风带分布和移动对气候的影响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2 气压带和风带(二)
考向一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一、层层递进突破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规律
第一步,抓“动力”——突破气压带的形成
(1)热力型成因:与温度有关,温度高,气压低,如赤道低气压带;温度低,气压高,如极地高气压带。
(2)动力型成因:与气流垂直运动有关,气流下沉,则气压高,如副热带高气压带;气流上升,则气压低,如副极地低气压带。
第二步,抓“偏转”——突破风带风向
在气压带、风带分布图中,先依据高、低气压带的分布确定风带的水平
气压梯度力方向,再根据所在半球确定偏转方向从而判定风带的具体风
向。
(如图)
第三步,抓“分布”——突破位置判断
(1)记忆——看纬度位置:
纬线0°、30°、60°、90°附近分别是赤道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
带、副极地低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
(2)辨别——看相间特点:
气压带是高低压相间分布;气压带和风带是相间分布。
(3)判断——看图形特点:
气压带和风带从不同角度观察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主要有以下三种类型:
第四步,抓“移动”——突破季节变化
气压带、风带的位置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发生变化。
就北半球而言,与二分日相比,各气压带、风带位置大致是夏季偏北,冬季偏南。
如下图所示:
二、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1.单一气压带、风带控制对气候的影响
在单一气压带、风带控制下形成的气候类型,其终年气温和降水较稳定,季节变化小,分析如下表
所示:
气候类型分布规律成因气候特征
温带海洋
性气候
南北纬40°~60°大陆西岸全年都受西风带控制终年温和湿润热带沙漠
气候
南北纬20°~30°大陆内
部、大陆西岸
全年都受副热带高压带
或信风带控制
终年炎热干燥热带雨林
气候
南北纬10°之间
全年都受赤道低压带控
制
终年高温多雨
2.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对气候的影响
受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影响,降水往往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具体分析如下表所示:气候类型分布规律成因气候特征
地中海气候
南北纬30°~40°大
陆西岸
夏季受副热带高压带
控制,冬季受西风带控
制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
和多雨
热带草原气候南北纬10°~20°
干季时受信风带控制,
湿季时受赤道低压带
控制
全年高温,一年可分
干、湿两季
3.理解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的技巧
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应从气温和降水两个角度去理解。
1.气温
主要考虑纬度因素,即根据其所在纬度判断热量带,从而考虑其气温状况。
从赤道到两极,热量带由热带过渡到寒带,气温逐渐降低。
2.降水
主要考虑不同气压带和风带的大气运动状况(是否含有丰富的水汽或者具备降温过程),具体如下:气压带
或风带
关键信息点对降水的影响典例
气压带
垂直运动是上
升还是下沉
低气压带盛行上升气流,降水多赤道低气压带
高气压带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少副热带高气压带风带
水平运动的海陆
方向
风从海洋吹向陆地,降水多西风影响的大陆西部地区
风从陆地吹向海洋,降水少
东风影响的大陆西部和中
部地区
水平运动的纬度
方向
风从低纬度吹向高纬度,降水多中纬西风带
风从高纬度吹向低纬度,降水少极地东风带下图为我国某地风向(以正北方向为起点,顺时
针方向转动过的角度)月变化统计。
据此完成1-3题。
1.该地的冬季盛行风向是()
A.东南风 B.东北风 C.西南风 D.西北风
2.该地冬季风的源地()
A.蒙古、西伯利亚 B.夏威夷群岛
C.阿留申群岛 D.冰岛
3.该地可能位于我国()
A.东北地区 B.华北地区 C.西南地区 D.东南地区
下左图为沿某经线的大气运动示意图,右图为左图中甲气压带及其南北两侧风带的风向图。
读图,回答4-5题。
4.图示气压带位置反映的时段里()
①巴西高原草木枯黄②我国东部地区盛行东南季风③密西西比河进入枯水季节④罗马正值温和多雨
A.①② B.②③ C.③④D.①④
5.关于图示气压带、风带的说法,正确的有()
①热带草原气候受甲气压带和丁风带交替控制②受乙风带的影响,西欧全年温和湿润
③丙气压带影响下的地区多锋面气旋为多雨带④受丁风带移动影响,南亚地区夏季多雨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下图为“太阳直射点与某气压带位置关系示意图”。
据此完成6-7题。
6.全年受该气压带控制而形成的气候特征是()
A.有明显的干湿季 B.全年高温多雨 C.冬季寒冷干燥 D.夏季高温少雨
7.关于该气压带位置及移动的有关推测,合理的是()
A.受太阳高度、海陆分布及地形的影响 B.在海洋地区季节移动的幅度较大
C.全球来看,该气压带大致与经线平行 D.不同月份与太阳直射点纬度一致
埃及全国整体气候偏热,尤其是到了夏季,炎热难耐,给人们工作和生活带来诸多不便。
酷暑面前,一些埃及人选择到亚历山大或马特鲁避暑。
如图示意埃及位置。
据此完成8~9题。
8.埃及夏季炎热难耐是由于埃及( )
①西南季风影响弱②以热带沙漠气候为主
③河流、湖泊稀少④沙漠面积广阔
A.①③ B.①④ C.②③D.②④
9.亚历山大和马特鲁成为埃及避暑目的地的主要原因是两地
( )
①纬度位置相对较高②海洋影响显著
③阴雨天气频繁④地势相对较高
A.①② B.①③ C.②④D.③④
读世界局部地区近地面气压带和风带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0.图中的M气压带是指()
A.赤道低气压带 B.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 C.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D.副极地低气压带11.图中M、N气压带所反映的时间可能是()
A.M气压带所反映的时间是7月份 B.N气压带所反映的时间是7月份
C.M气压带控制下多阴雨天气 D.N气压带控制下天气炎热干燥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受P风带移动影响,南亚地区夏季多雨 B.受Q风带影响,地中海地区炎热干燥
C.热带草原气候受N气压带和P风带交替控制 D.热带季风气候区受N气压带和P风带交替控制某研究统计了50°N以北地区1979-2016年发生的
所有气旋,并将中心气压值最低的前5%的气旋定义为超
强气旋。
下图示意该地区1979--2016年超强气旋总频数
空间分布。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影响图中北大西洋地区超强气旋生成的气压带、风
带主要是()
①副极地低气压带②副热带高气压带
③极地东风带④盛行西风带⑤东北信风带
A.①③④ B.①③⑤
C.②③④ D.②④⑤
14.冬季甲区域的超强气旋比乙区域多发,从洋流的
影响考虑,是因为甲区域()
A.寒流的范围更广 B.离岸流规模更大 C.暖流的势力更强D.沿岸上升流更盛
2.2 气压带和风带(二)答案
1.B 2.A 3.C
1.冬季为12月到次年2月,从图中可读出,该地冬季盛行风向约为75°,根据材料“以正北方向为起点,顺时针方向转动过的角度”可判断出为东北风,B正确,A、C、D错。
故选B。
2.冬季,亚欧大陆形成蒙古和西伯利亚高形,冬季风的源地为蒙古、西伯利亚,A正确。
夏威夷位于我国东南,受其影响不可能吹偏北风,B错。
冬季,阿留申群岛和冰岛为低压中心,C、D错。
故选A。
3.从图中看,该地区夏季盛行风向为240°,根据材料“以正北方向为起点,顺时针方向转动过的角度”可判断出为西南风,该地最可能位于我国西南地区,C正确;我国东北、华北、东南地区夏季盛行东南季风,A、B、D错。
故选C。
【点睛】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大陆增温和冷却速度快于海洋。
冬季大陆气温低,空气冷而重形成高压中心,副极地低气压带被切断,只保留在海洋上,在太平洋上的叫阿留申低压,在大西洋上的叫冰岛低压;夏季大陆气温高,空气暖而轻形成低压,把副热带高气压带切断,让其只保留在海洋上,太平洋上的叫夏威夷高压,大西洋上的叫亚速尔高压。
4.A 5.B
4.甲气压带盛行下沉气流,北部为西南风,南部为东北风,可推出该气压带为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且此时段气压带位置偏北,可推出此时段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北半球为夏季,南半球为冬季。
巴西高原为南半球,此时为热带草原气候的干季,草木枯黄,①正确;北半球夏季,我国东部盛行东南季风,②正确;北半球为夏季,密西西比河流域以温带大陆性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为主,夏季降水多,冬季降水少,因此图示时期是丰水期,③错误;罗马为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④错误。
故选A。
5.甲为副热带高气压带,丁为东北信风带,热带草原气候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①错误;乙为北半球西风带,受乙风带的影响,西欧全年温和湿润,②正确;丙为副极地低气压带,多锋面气旋,为多雨带,③正确;南亚夏季多雨是西南季风从印度洋带来大量水汽导致的,而西南季风是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北移越过赤道,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向右偏形成的,与丁东北信风无关,④错误。
故选B。
【点睛】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规律:随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而移动。
就北半球而言,与二分日相比,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大致夏季偏北,冬季偏南。
6.B 7.A
6.该气压带地处赤道附近,应为赤道低气压带,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全年高温多雨,B正确、D错误;全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的地区,会形成热带雨林气候,而有明显干湿季的是热带草原气候,A错误;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的地区,纬度低,冬季不可能寒冷干燥,C错误。
故选B。
7.结合上题分析,赤道低气压带主要是东西延伸,大致与纬线平行,C错误;由图可看出,该气压带不同月份与太阳直射点纬度不一致,D错误;赤道低气压带形成主要是因为气温高气流上升,而海洋地区气温的变化幅度小于陆地,故该气压带在海洋地区季节移动的幅度较小,B错误;赤道低气压带形成主要是因为气温高气流上升,而太阳高度、海陆分布、地形均会影响气温,A正确。
故选A。
【点睛】北半球夏季,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气压带风带位置偏北;北半球冬季,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气压带风带位置偏南。
8.D 9.A
【分析】8.从图中的经纬度来看,埃及位于副热带地区,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形成热带沙漠气候,植被稀少,炎热干燥,沙漠面积广阔,②④正确;该地不是季风区,不受西南季风影响,世界上的季风区主要分布在亚欧大陆、澳大利亚大陆、美洲大陆,①错误;河流、湖泊只能调节局部地区的气候,③错误。
故选D。
9.由图可知,两地纬度位置相比其他地区要高,位于地中海沿岸,故气候相对凉爽,①②正确;地中海气候夏季晴朗,③错;两地地势较低,④错。
故选A。
10.B 11.B 12.C
10.图中M两侧气流辐散,为高气压带;M两侧的风向不同,结合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图可知,M为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11.图中M两侧气流辐散,集合风向可判断,M为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结合回归线的位置可判断M 气压带位置偏南,太阳直射南半球,应该为1月份的图,A错误。
N气压带为赤道低气压带,向北移动,说明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为7月份的图,B正确。
M气压带为副热带高气压带,其控制下多晴朗干燥天气,C错误;N气压带为赤道低气压带,其控制下天气多高温阴雨天气,D错误。
故选B。
12.根据图示信息可知,P风带为北半球的东北信风带,南亚地区夏季多雨是受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偏转而成的西南季风影响,并不是受P风带影响,A错误;Q风带为北半球的盛行西风带,受Q风带影响,地中海地区温和湿润,B错误;热带稀树草原气候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对应图示的N气压带和P风带, C正确;热带季风气候区的形成与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带有关,P风带是北半球的东北信风,D错误。
故选C。
【点睛】黄赤交角的存在,使得太阳直射点每年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季节性地往返运动,于是又造成气压带、风带每年在南北半球季节性地移动。
就北半球而言,大致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南半球则相反。
13.A 14.C
13.从图中超强气旋总频率空间分布图中可以看到,在北大西洋中超强气旋频率最高的位置出现在60°N—70°N之间。
副极地低气压带位于60°N到北极圈附近,与超强气旋频率最高的位置接近,①正确。
副热带高气压带位于回归线与30度附近,并不在超强气旋频率最高的位置附近,②错误。
极地东风带与盛行西风带分别位于副极地低气压带两侧,与超强气旋频率最高的位置较为接近,③④正确。
东北信风带位于北半球低纬度地区,位置差异明显,⑤错误。
①③④正确,故选A。
14.甲区域与乙区域均位于北半球中高纬地区,此处的洋流,甲为北大西洋暖流,乙为北太平洋暖流。
二者皆为暖流与寒流并无关联,A选项错误。
北大西洋暖流与北太平洋暖流,从成因来看均属风海流,受盛行西风带影响显著,与离岸流、上升补偿流并无关联,B、D选项错误。
墨西哥湾圆弧状的陆地轮廓对于墨西哥湾暖流的阻挡较小,墨西哥湾暖流顺着北美大陆南侧往东流动,直接进入广阔的大西洋海域,墨西哥湾暖流推动加上盛行西风的推动作用,一定程度上甲区域暖流更强,C选项正确。
故选C。
【点睛】洋流是全球海洋表层海水的大规模运动,其流动的方向通常十分稳定,洋流的形成因素中,最重要的是盛行风,主要是低纬信风带和中纬西风带,在盛行风的长期吹拂下,海水就会稳定的超风向吹拂的方向运动,从而形成“风海流”。
由盛行风形成的风海流,规模十分巨大,蕴含着巨大的能量,此外,海陆轮廓对于洋流的强弱会产生重要的影响。
比如,位于南半球40°至60°的西风漂流带,由于没有陆地阻挡,使得洋流可以360°环绕地球,形成环状的西风漂流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