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语文试题
精选初中语文试题
初中语文复习题
第一部分(1——6题24分)
1.根据拼音将相应语句规范、工整地写在下面的田字格里。
(2分)
Wǒménjīntiānshìtáolǐfēnfāng
Míngtiānshìshèhuìdéd?ngliáng
2.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相应的句子。
(6分)
①,君子好逑。
②海内存知己,
③老舍的《济南的冬天》中,运用比喻修辞方法描写雪后矮松形色的句子是:山上的矮松越发青黑,
④杜牧在《泊秦淮》一诗中讽刺统治阶级沉迷声色,醉生梦死的句子是:
3.下列句子中,黑体字成语运用不当的一项是(3分)
A.语文课上,老师抑扬顿挫的语言让我们感到无比的愉悦与兴奋。
B.在那次学习交流活动中,一些同学的发言,让我从中获益匪浅。
C.那天,他讲话时语无伦次,我想,肯定是遇到什么不顺心的事情了。
D.早上,我来到这里,早已是门庭若市,一个人都看不到。
4.给下列句子排序,最合理的一项是(3分)
①平日爱看的书就放在案边,伸手可及。
②吹到哪页读哪页吧,书中的一段段妙文,一幅幅美图,像柔嫩的绿叶,像缀满枝头的花骨朵,像“拂堤杨柳醉春烟”中的柳条,摇曳着春的神韵,一扫冬的肃杀。
③冬日的室外也有暖意融融的时候,打开久闭的窗户,让午后的斜阳照进书房。
④有时北风跟着斜阳一起挤进窗来,像婴孩的手指,调皮而欣然地翻动着我手上的书,发出沙沙的.脆响,淡淡的书香在书
房里悠然飘荡。
⑤坐在窗前,手把杯盏,随意啜饮。
A.③②⑤④①B.③②①⑤④C.③⑤①④②D.③⑤②①④
5.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5分)
正在这时,两只老鼠忽然沿着帐幔爬了上来,在床上跑来跑去乱嗅一阵,有一只差点儿跑到了格列佛的脸上,他吓得一下翻身站了起来,抽出腰刀进行自卫。
这两只可怕的畜生两面夹攻,其中一只抬起前爪来抓格列佛的衣领,幸亏它还没有来得及伤害格列佛,格列佛就将它的肚子剖开了。
另一只看到它同伙的下场立即就跑,但逃跑时背上也被格列佛狠狠地划了一刀,血涔涔地流了出来。
①选文出自《______》,作者______,___国___家。
(2分)
②请给选文拟一个题目(3分)
6.仔细观察下面这幅漫画,回答后面的问题。
(5分)
动用下属做作业
①请你运用说明性的语言将漫画中的内容表述出来。
(3分)
②这幅漫画的寓意是什么?(2分)
第二部分(7——23题46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7——9题。
(6分)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7.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中写有“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忽然开朗。
”此句子与本诗中哪一句有异曲同工之妙?(1分)8.诗中表现当时民俗、民风的是哪一句?(2分)
9.这首诗结尾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0——14题。
(14分)
【甲】满井游记(节选)
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
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
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
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
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
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
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乙】晚游六桥待月记
袁宏道
西湖最盛,为春为月。
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
今岁春雪甚盛,梅花为寒所勒,与杏桃相次开发,尤为奇观。
石篑数为余言:“傅金吾园中梅,张功甫家故物也,急往观之。
”余时为桃花所恋,竟不忍去。
湖上由断桥至苏堤一带,绿烟红雾,弥漫二十余里。
歌吹为风,粉汗为雨,罗纨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艳冶极矣。
10.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4分)
①红装而蹇者
②呷浪之鳞
③今岁春雪甚盛
④石篑数为余言
11.翻译下列句子。
(4分)
①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②余时为桃花所恋,竟不忍去。
12.【甲】文中哪一句表现出作者轻松喜悦的心情?(2分)
13.【乙】文中是从哪些方面表现苏堤一带的特征的?(2分)
14.说说两篇文章有什么异同点。
(2分)
三、阅读下面的议论文,回答15——18题。
(11分)
鼓励的力量
梅桑榆
①鼓励不是不切实际的怂恿,而是在精神上给进取者以自信,给犹豫者以果
敢,给彷徨者以决心,给灰心者以希望。
一言以蔽之,鼓励是一种精神上的援助。
②鼓励的作用往往无法估量。
越王勾践兵败之后,被吴军围困于会稽山,他望着身边仅存的五千余名残兵败将,不禁灰心绝望,喟然长叹说:“难道我的命运就这样完结了吗?”大臣文种闻言,对他说:“商汤王曾被拘留于夏台,周文王曾被囚禁于羑里,晋文公重耳曾到赤狄部落中去逃命,齐桓公姜小白曾经逃奔吕国,最后他们都能成王称霸,陛下何必如此灰心!”文种一番话使勾践振作起来,他被吴王夫差赦免之后,卧薪尝胆,发奋图强,最终灭了吴国。
倘若当时文种等人都跟着他长嘘短叹,甚至掩面而泣,勾践说不定会拔剑自刎,而越国恐怕也要随之灭亡。
③鼓励的力量,在受鼓励者处于困境时最易显现,而于精神之外再加上物质上的援助,就更能使被鼓励者渡过难关,坚定地走向既定的目标,并最终取得成功。
徐悲鸿年轻时离开家乡到上海,以求实现自己的抱负。
但由于他一时未谋得职业,付不出旅馆费,被旅馆老板扣下行李,赶出大门。
徐悲鸿于悲观失望之际,告别了曾帮他谋职未果的商务印书馆的黄警顽,一人悄悄去了黄浦江边,准备自杀。
他正在江边徘徊时,黄先生尾随而至,冲到他身后,将他抱住。
黄先生劝他不要灰心失望,更不能寻短见,随后将他带到商务印书馆宿舍同住,并设法为他谋职。
黄先生很赏识徐悲鸿的绘画才能,后来又向湖州丝商黄震之推荐。
黄震之十分同情徐悲鸿的遭际,在食宿方面对他精心照顾,为他解除生活上的顾虑。
徐
悲鸿因此为自己取别号为“黄扶”,从而砥砺发奋,终于成为著名的艺术大师。
④一次小小的成功,也是一种鼓励。
这种鼓励往往能够决定一个人对某种职业的选择。
一位作家说他之所以走上文学之路,是因为他上中学时,一家市级小报发表了他的一篇短文,并寄给他六
角钱的稿费;一位巨富说他之所以从商,是因为他早年曾用父母给他的零花钱买了一些小玩艺,然后卖给一些孩子,轻而易举地赚了八元钱??
⑤鼓励所产生的力量有时是巨大的,而鼓励者的付出却大多是微小的,或许只是寥寥数语,或许只是几行文字。
像文种那样,几句话使勾践从灰心绝望中摆脱出来,立下兴国灭敌之志的故事,历史上毕竟罕闻,但一番鼓励使某个人从挫折中振奋,并从而在某项事业上取得成功的例子,却是不胜枚举。
人在处于困境之时,对于一丁点精神上或是物质上的援助,记忆都是深刻的,我们经常会听到某个成功者在回忆往事时,带着感激之情慨叹道:“我那时多亏某某的鼓励(或帮助),否则??”这样的话足以使当初鼓励过他的人感到快慰和自豪。
⑥既然鼓励往往可以产生巨大的力量,当亲友或熟人遇到困难、遭到挫折时,我们切勿吝啬自己的言辞。
——摘编自香港2013年02月04日《大公报》
15.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16.选文第②段属于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17.请简要分析第③段的论证思路。
(3分)
18.请你举出一件自己生活中受到鼓励而不断进步的事例。
(3分)
四、阅读下面的记叙文,回答19——23题。
(15分)
娘的白发
厉彦林
岁月无情,不知不觉娘老了,满头的黑发悄悄变白,像一团白云盘上头顶。
我知道,娘的缕缕白发是不尽的操劳染白的。
我从偏僻的小山村,一步步走进省城。
离老家越远,思念愈重;离故乡越久,眷恋愈深。
以致在看见满头银发的老人,油然产生一种亲近的情感。
我对娘早年的事情了解很少。
娘出生在战乱年代,家境贫寒。
嫁给父亲时,家里同样一贫如洗。
生我时,娘用唯一的破棉袄包着我,自己只盖着个破草毡子。
面对生活的困苦与艰难,娘总是乐观自信,
从不怨天怨地。
在那个凭工分分口粮的年代,只有父亲是个全劳力。
娘除了忙家务,喂猪狗鸡鹅,也得挣工分。
记忆中,娘一年四季总有干不完的活,从不歇息,可还是填不饱肚皮。
饭吃不饱,就更难添新衣裳了。
大人孩子的衣服都是补丁摞补丁,春节,才可能扯上几尺布,做件新褂子、裤子,或纳双布鞋,或把衣裳打个新补丁,洗得干干净净。
我不理解娘为什么没有添一缕布丝,更不懂娘的辛苦和心中的愁苦。
娘不识字,但她知道识字重要,千方百计供孩子读书。
我上小学时,家里的日子过得很紧巴,娘却狠狠心给我买了一盏煤油罩子灯。
那时的煤油凭票购买,每家每月1斤。
煤油不够,娘经常到商店说情,或想办法借油票。
实在没法,就用墨汁瓶或萝卜头造个点豆油、花生油的灯。
我读书,娘就忙她的事,或在灯下做针线活。
有时,娘会停下手中的活,听我读书,背诵课文,脸上洋溢着一种神奇的幸福。
我常在娘的督促下进入梦乡,黎明被叫醒时,娘早已开始了新一天的劳作??
娘性格坚强,无论日子多么艰难,从不落泪。
却因条件所限,不能满意,而为孩子揪心难过。
我到县城上学前,娘不停地张罗着,恨不得让我把家一块儿背走。
临走前一天晚上,娘专门做了顿好吃的,请来本家的几位爷爷和叔叔,既为我送行,也算是对街坊邻居的答谢。
娘坐在灶边烧水,泪珠不时从脸颊上落下来,我悄悄间:“娘,娘你怎么哭了,不愿我走呀?”娘忙用衣襟擦掉泪水,轻声叹息:“外出上学都没有几件像样的衣裳,可别让人家笑话。
”娘总感觉欠了我什么。
娘的和善有口皆碑。
亲戚朋友,街坊邻居,有了难处,娘总会全力帮助。
自家的事总是尽力去做,不愿麻烦别人。
年纪大了,耕种、收获时,叔叔和堂弟们常帮帮忙。
娘总是念念不忘,想法请吃饭,或者送点东西表示感谢。
家里来了亲戚朋
友,她尽可能做几个菜,烙上几张饼,无论如何不能丢了面子,亏待了客人。
娘事事关心别人,唯独不顾自己,好像自己是铁打的一样,生病了也不舍得买药,一声不吭地硬撑着。
娘从来不图儿女的回报,只是期望儿女们争气。
她常说,娘不图你们当什么官,不图你们的钱财,只盼着你们在外实实在在地做事,
大人孩子平平安安。
娘把自己的心血,全都奉献给了我和家。
每次回家,娘像招待贵客.忙里忙外,问长问短。
望着娘操劳的身影和晃动的白发,我心中十分愧疚。
离家时,娘总是将我送至门外很远,目光中充满关爱和嘱托,又有几分不舍和期盼。
风吹起娘的满头白发,眼里泪水盈盈,我都不忍心回头??
夜深了,一缕月光透进屋里。
恰如娘那满头的白发。
我的惦念都浸进这圣洁宁静的月光里,溜回了至亲至爱的故乡。
19.阅读全文后,从文中找出能统领全文的一句话,抄写在下面。
(2分)
20.文中的“娘”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
21.文章第一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3分)
22.说说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好处。
(3分)
“有时,娘会停下手中的活,听我读书,背诵课文,脸上洋溢着一种神奇的幸福。
”
23.读了本文后,你受到哪些教育。
(4分)
第三部分(24题50分)
五、作文。
(50分)
24.2013年以来,全国先后有30个省份遭受雾霾天气侵袭,大部分地区空气质量普遍达6级严重污染,除了灰蒙蒙的天气,还有随着大风满天飞舞的垃圾。
针对这一现象,请写出你的看法?(要求有理有据)(10分)
25.(40分)
题目1: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份向往,向往做一名科学家,向往去征服月球,向往去野外探险,向往去挑战自己的极限,向往过一种愉悦快乐的生活??请以“向往”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文题自拟,题材自选,体裁自定,有真情实感,不少于600字。
题目2:三年的初中生活一晃而过,当我们再次回忆起这段有着酸甜苦辣咸等不同滋味的生活时,一些人会渐渐浮现在我们眼前,他们会因为不同的原因走进我们的记忆,面对分手,我们会有许多话要讲,
就借这个机会把它写出来吧,请以“写给_____的一封信”为题,写一篇文章,不少于600字。
以上两个题目任选一个。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