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南实践报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皖南实践报告
我是一个典型的北方人,离开家乡来到南京林业大学是一件很光荣的事,可以充分的了解南方的文话。

这次安徽采风我非常激动,因为地域的不同让我的好奇心大大的增加。

一路上很顺利,伴着蒙蒙细雨与安徽的建筑融合在一起,从远处看就像一幅画。

在茂密的山林之中行驶,路旁的一桩桩小洋房在我眼前不停的闪过。

我能明显的感觉到南北经济的差异。

这让我不由的想家了。

历史背景:
皖南民居以的大量古建筑而之乡,历史上多出举人以上的士官更是遍及皖南。

江南首推新安”,营造了皖南这个物馆。

今存徽州明群主要集中在黟宏村为予黟县城栉比的层楼叠院色交相辉映,动静处处是景,步步入
保存了明清时期驰名。

新安为文化官宦商贾,仅歙县即达数百人。

徽商“富室之称雄者,他们巨大的财富,精美的古民居博清时期的古建筑县、歙县、休宁。

西北角,村内鳞次与旖旎的湖光山相宜,空灵蕴藉,画。

从村外自然风
光到村内水系、建筑、街道,甚至室内布置都完整的保留着古村落的原始状态,
造型独特并拥有绝妙田园风光的宏村被誉为“中国画里的乡村”。

说宏村造型奇特是系墙的称胃”入
因为它是一座奇特的牛形古村落,村内水是依牛的形象设计。

从村外引入的河水穿入院进入每家每户,被称为“牛肠”;村边四座桥被称为“牛腿”;村头的两颗古树被为“牛角”。

“牛肠”在流入村中被称为“牛的月沼后,经过过滤,复又绕屋穿户,流村外被称为“牛肚”的南湖。

在此过滤流入
河床,如此水系,堪称中国古代村落建筑艺术之一绝。

宏村又名弘村,都是取“宏广发达”之意。

宏存汪九是唐初越国公汪华
的后裔。

村子始建于宋代,数百户粉墙青瓦,鳞次栉比的古民居群,特别誉为“民间故宫”的承志堂、敬修堂和恢弘、古朴宽敞的东贤堂、三立堂等平滑似镜的月沼和碧波荡漾的南湖,幽深,青石街道蜿蜒古朴,雷冈山上古木环绕着清幽的十三楼,森严的叙堂、上元厅等祠堂和九十三岁翰林侍
是被气度等。

巷门参天仁讲

同书亲题“以文家塾”匾额的南湖书院等,构成一个完美的艺术整体。

反映了悠久历史所留下的广播深远的文化底蕴。

湖光山色,在映着那徽州特有的粉墙黛瓦,景色秀丽,美不胜收。

“南湖春晓”是旧时宏村八景之一。

承志堂始建于清咸丰五年,富宏黟中,还谓
是清末大盐商宏村首汪定贵的私人住宅,是村现存最大的民居。

在县现存的众多古民居无论从规模、布局上,是从文化价值上,均可最杰出者。

承志堂为砖
木结构,共有七个楼层,九个天井,大小厅堂六十余间,一百三十六根柱子,建筑面积三千多平方米。

气势恢宏,工艺精细,被称为“民间故宫”。

宏村既有山林野趣,又有水乡风貌,显示了其他村子所没有的妩媚清秀,难怪素有“中国画里的乡村”的美誉。

南屏村也是聚族而局的村落,居住有叶、李、程三个大姓。

村中现存八个祠堂,有宗祠、家祠、支祠之分。

其中最为有名的是叶氏宗祠,张艺谋导演的《菊豆》曾在南屏拍摄,剧中的“老杨家染坊”就选址这里,这也使南屏村扬名海外。

关麓位于南屏以西两公里,是汪姓聚族而居的村落。

村中尚存较完整的民居一百余幢,但最具特色的是“关麓八大家”。

所谓“八大家”是清代汪氏八个兄弟的宅院,每家一宅,不仅建筑风格统一,且有暗门把八家相连,被称为“联体民居”我们住在西递。

西递是黄山市最具代表性的古民居旅游景点,坐落于黄山南麓。

据史料记载,西递始祖为唐昭宗李晔之子,因遭变乱,逃匿民间,改为胡姓,繁衍生息,形成聚居村落.
故自古文风昌盛,到明清年间,一部分读书人弃文从贾,他们经商成功,大兴土木,建房、修祠、铺路、架桥,将故里建设得非常气派堂皇。

而古镇仍然能保存到今天是具有巧合性的,古代的徽商非常富有,晚年的时候他们还是像传统的人那样讲究落叶归根,最终将大量的钱财投资到家乡的住宅上,以反映家世显赫。

这也是为什么说宁愿把钱花到门楼上也不买家具,所以说他们很注重外表,注重别人对自己的看法。

同时他们有很注重文化教育。

在学
堂之中有大量的提示。

但徽商最后落寞了,他们没钱再将房屋进行改造所以一直保持着远古风格,这也正是徽色建筑为什么能保存下来的原因。

与专业的联系
我们专业的名称是装饰环境艺术设计,其实主要是偏向室内设计和装饰设计。

在装饰方面主要是以纹样,植物为主。

装饰设计的任务有二,一要达到建筑物本身的使用功能,合理提高室内环境的物质水准,使人从精神上得以满足,提高室内空间的生理和心理环境质量。

室内装饰设计应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法则和美学规律,尤其是居住建筑要从适用和经济的原则出发,力求室内空间布局合理,通风采光良好,利于家具陈设布置等,用较少的人、财、物创造出理想的室内环境,以提高物质生活水准。

同时,还应遵循美学法则,创造出一个富有个性而且优美的室内环境,充分表现不同功能空间和使用对象的精神内涵。

一个设计者,只有具有丰富的知识、高度的艺术修养和解决实际总是问题的能力,才能使室内设计达到舒适化、科学化和艺术化的境界。

而这些在徽派建筑当中体现的非常完美,从门楼的石雕,到室内屋
顶的木雕,天花及家具的雕刻都是那么的复杂,美观,壮丽。

这些纹样我们可以借鉴到我们的专业当中,为我们以后专业设计提供素材。

影响:
徽派建筑的保存对古代文化是
一种贡的财在世
肯定,充分的体现了劳动人民对历史的献,说明古代人们再用自己的双手创造
富界
都是不可忽视的,描绘出了一幅繁荣的景象。

对今天的我们能够更为生动的了解古代文化提供了素材,给我们留下了一个无价的雕塑,同时带动了这一地区的旅游业发展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动力。

通过采风让我更加了解了安徽的文化,更加的佩服古代人创造物质的精神,同时也看到了祖国的大好河山,让我懂得了珍惜,学到了很多与专业有关的知识,希望以后能够多支持我们,让我们有更多的机会出去实习。

篇三:皖南实习
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旅游管理系
皖南实习
班级:旅游管理(2)班学号:***-*****28
姓名:叶莹莹日期:2011/3/27
皖南实习报告
在过去的3月21号至3月23号这三天里,学校了我们旅游系到皖南进行了
实习,对于学校的这次实习,我们学到了很多东西,也积累了很多宝贵的经验。

从第一天早上七点出发到第三天下午五点回到学校,这次皖南之行给予我们的意义很
多,对于我来说,不仅学到了作为一个合格导游该具备的素质与能力,同时也领略了
不同地域的各种风土人情与文化。

可以说这次旅程,对于每
个旅游系的学生来说都是
满载而归,下面,请让我将这一路上的所见、所问、所感,统统倒出来与大家分享。

黄山市部分景区介绍:
一、徽商大宅院-《西园》
徽商大宅院座落在歙县东城,与徽园隔江相望。

据载,它是清初状元徐元文、榜
眼徐干学、徐秉义祖上大宅的遗址,经修旧如旧的徽派商家宅第园林群落,因地处练
江西滨,且从建筑遗址中掘出一块“西园”古碑门额,遂称之为西园。

将散落在徽州大地上的具有徽州典型特征的26座宅第组合成一座宅院可能是西园的
特色;一万多平米的院子,集牌坊、戏台、亭阁、花园、水榭于一体恐怕又是西园想
集中反映徽州古建的特点;数百间房屋,36个天井、1580根屋柱以及*****多处“三
雕”(石雕、木雕、砖雕)精品,似乎不仅仅是向世人传递徽商的历史故事或风土民
情。

西园的镇宅之宝比比皆是,宅院内的百年古树中,有一棵桂花树和一棵紫薇已有千年历史。

在后院一座巨大的工厂式库房里,几个工匠正在整理徽州老房子内的一些雕刻
品,这里堆满了从古建筑中卸下的材料。

据说200多名徽州工匠,历时一年多时间拼
装成现在这座估价超过1.5亿的西园,而这座库房里的物件如果要把它恢复成原貌,
怕是还需要同样的工匠花上同样的时间才行。

如果说走进徽园,就如同走进了婉约的江南,那么步入西园
则犹如步入了徽州的
大祠堂。

2006年7月,中戏影视制作中心40集电视连续剧《大祠堂》在徽商大宅院
开拍,阎建钢和聂造率林心如、潘虹、高明、赵鸿飞等明星聚集“徽商大宅院”,在
这里讲述并演绎着古徽州两大家族400年的故事。

“北有乔家大院,南有徽商大宅院”
一说,恐怕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

二、谢裕大茶行博物馆-安徽省第一家茶叶博物馆
由黄山谢裕大茶业股份有限公司投资1500万元,开设的谢裕大茶博馆,是“谢裕大”对外文化交流的形象窗口,也是黄山茶文化旅游的重点涉外单位。

茶博馆以黄山毛峰茶文化和徽州文化为主题表现,以历史资料展现、茶品展示、茶道表演、品茗赏茶为主要形式内容。

从而让“诚招天下客、誉满谢公楼”的百年老号精神,广为天下宏扬。

黄山毛峰茶简介:中国极品名茶,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

前身为黄山莲花庵一带产的云雾茶。

这里山高林密,荫蔽高湿,雾海云霞,不受寒风列日侵晒,茶树生长健壮,茶芽鲜嫩。

据史料记载和实地考查,黄山毛峰是清代光绪年间谢裕大茶庄所创制。

该茶庄创始人谢静和(歙县漕溪人),以茶为业,种、采、制都很精通。

早在一八七五年前后,茶庄为迎合嗜茶者的需求,每年由谢静和亲“黄山毛峰”外形美观,每片茶叶约半寸,绿中略泛微黄,色泽油润光亮,尖芽紧偎叶中,酷似雀舌,全身白色细绒毫,为其它名茶所不及。

冲泡时,雾气结顶,香气馥郁似白兰,滋味醇爽甘甜,汤色淡簧明澈,多次冲泡余香犹存,沁人心肺,不愧为茶中极品。

历史上,“黄山毛峰”是历代皇帝点名要的贡品茶。

1949年以后,“黄山毛峰”一直作为外事交往中馈赠国宾的礼茶。

三、“中国画里的乡村”-宏村
世界文化遗产——中国皖南古村落,宏村位于黟县县城东北
10公里处,始建于南宋绍兴元年(公元1131年),村落面积约19公顷,现存明清(公元1368-1911年)时期古建筑137幢,由于这里地势较高,因此常常被云雾笼罩,被誉为“中国画里的乡村”。

宏村的古建筑均为粉墙青瓦,分列规整,承志堂是其中最为宏大、最为精美的代表作,被誉为“民间故宫”,堪称一所徽派木雕工艺陈列馆,各种木雕层次丰富,繁复生动,经过百余年时光的消磨,至今仍金碧辉煌。

宏村是一座“牛形村”,整个村庄从高处看,宛若一头斜卧山前溪边的青牛。

村中半月形的池塘称为“牛胃”,一条400余米长的溪水盘绕在“牛腹”内,被称作“牛肠”。

村西溪水上架起四座木桥,作为“牛脚”,这种别出心裁的村落水系设计,不仅为村民生产、生活用水和消防用水提供了方便,而且调节了气温和环境。

宏村的村落选址、布局和建筑形态,都以周易风水理论为指导,体现了天人合一的中国传统哲学和对大自然的向往与尊重。

那些典雅的明、清民居建筑群与大自然紧密相融,创造出一个既合乎科学,又富有情趣的生活居住环境,是中国传统民居的精髓。

西递、宏村独特的水系是实用与美学相结合的水利工程典范,尤其是宏村的牛形水系,深刻体现了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卓越智慧。

四、屯溪老街
屯溪老街坐落在黄山市中心地段,镶嵌在青山绿水之间,北依四季葱茏的华山,南伴终年如蓝的新安江率水。

老街距今已有数百年历史,全长832米,宽5—8米,石板路面,以徽州古民居建筑风格文明,是目前中国保存最完整的商业步行街。

屯溪老街历史悠久历史上,屯溪是由新安江、横江、率水三江汇流之地的一个埠码头发展起来的,这也就是今天屯溪老街所在的位置。

老街的西端即老大桥在桥头紧连的一段曲尺形街道原名“八家栈”,这里就是老街的发祥地,也是屯溪的发祥地。

老街的形成和
发展与宋徽宗移都临安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当时,宋都大兴土木,大量徽州木材和工匠沿新安江被运输和征调到杭州。

后来,这些工匠返回家乡后,便模拟宋城的建筑风格建造店铺,所以这些沿袭宋代风格的建筑被称为“今日宋城”。

伴随着徽商的发展和水运交通的发展,老街不断趋向综合型的商业街。

元末明初,一位名叫程维宗的徽商在屯溪老街兴造了47所店铺,除部分自营业外其余作为客栈,招徕客商,存放货物,促进了山区与外界的物资交流,清朝初期,老街发展到“镇长四里”;清末,屯溪茶商崛起,“屯溪绿茶”外销兴盛,茶号林立,茶工云集,各类商号相继开放,街道从八家栈逐年向东延伸,形成老街;在民国初年,屯溪老街已有“沪杭大商埠会”。

现在的老街又是怎样的呢?古老的民居鳞次栉比,一色的白墙灰瓦。

由于年代久远,墙面的白粉已斑斑驳驳,成为灰白色,而灰瓦也呈暗青灰色,给人以宁静、恬淡、安详之感。

房屋多为二层,临街都是木结构店面。

上了不同的油漆,但是很少大红大绿。

有一部分房子原主人也许是富商或达官贵人,房子雕梁画栋,高大气派。

门窗镂空,雕刻精美。

老街沉寂了数十年,直到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才又渐渐引起注意。

八十年代初,电影《小花》在此地拍摄,演艺界新人陈冲、刘晓庆、唐国强在小镇完成了拍摄任务后走出山外,从此像得到屯溪山水灵气的滋养,名气一天天增大,成为当代影坛引人注目的星座。

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屯溪、是皖南的青山绿水成全了他们。

我有所感悟。

老街,是古老的,有着深厚的徽州文化积淀。

你随手叩响一扇斑驳的木门,也许就听到历史深处传来的遥远的回声,你步入一条幽深的小巷,可能惊动一个沉睡的扑朔迷离的王朝。

老街,又是年轻的,在新旧时代嬗递之际,她喜纳八面来风,获取新的生机,焕发无限活力。

历史会赋予她新的辉煌.
五、花山谜窟
花山谜窟原称“古徽州石窟群”,位于安徽黄山市中心城区东郊新安江南岸的连绵群山之中,与大自然的杰作黄山比肩为伴,相映成辉,与埃及金字塔、百慕大三角、诺亚方舟等世界上诸多鬼斧神工的神景奇观一道,都处恰好在北纬30度这条神秘线上。

“花山谜窟”不同于国内外其他著名石窟,它不是天然溶洞,而是古代人工开凿的规模宏大形态奇特的地下宫殿群,目前已发现石窟36座、遗址区面积达7平方公里。

据考古、地质方面的专家对石窟出土的西晋釉陶等文物进行考证断定,它开凿于西晋年间,距今有1700多年的历史。

花山谜窟的谜团在于,如此大规模的人工开掘石窟,而且又处在新安文化的中心地带,居然在历史上没有任何记录。

另外,石窟的开掘年代、用途、石料去向、持续时间、开掘者身份等谜团至今未解。

六、翡翠谷(又名情人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