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中国私募股权投资市场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8年中国私募股权投资市场分析
第一部分中国创业投资市场
1、投资市场投资规模分析
2008年第一季度中国创投市场较2007年同期保持了平稳增长态势。

继2007年第四季度以来,医疗健康行业继续成为创投机构投资热点;互联网投资持续降温。

中资投资规模比重较2007年同期小幅增加。

本季度中国创投市场投资金额5.85亿美元,同比增长12.9%;
第二季度,中国创投市场表现活跃,投资案例和投资金额环比均有不同程度增加。

其中,披露投资案例82起,环比增加12.3%,同比减少32.8%;投资金额为6.76亿美元,环比增加15.5%,同比减少
11.4%。

本季度,中国创投市场平均单笔投资金额为825万美元,同比增加2.9%,环比增加31.7%,呈增加态势。

在披露的82个投资案例中,投资规模在500-1000万美元的案例数量为23个,占总投资案例数量28.0%;投资规模在1000-2000万美元的案例数量为12个,占总投资案例数量14.6%;投资规模在2000-3000万美元、3000-5000万美元的案例数量均为3个。

中国创投市场平均单笔投资规模呈现放大趋势的主要原因是:首先,中国创投市场早期投资项目大幅减少,单笔投资金额随着投资偏向发展期、扩张期等成熟企业而增加;其次,创投基金募资规模稳步增加,市场竞争加剧,企业估值随之提高。

第三季度,中国创投市场保持了平稳发展的态势。

投资案例数量和投资金额环比均有不同程度增加。

其中,披露投资案例86起,环比增加
4.9%,同比减少21.1%;投资金额为10.26亿美元,环比增加51.8%,同比减少6.8%(见图1.1-1)。

本季度投资案例数量大幅下滑,回落至2006年水平;投资金额水平基本维持不变。

近期,受次贷危机影响国际资本市场形势进一步恶化,雷曼等金融业巨头相继倒下;而国内经济面临调整,可以预期投资机构对项目的选择将更加谨慎,但是创业投资步伐并未减缓。

而10月,中国创投市场保持平稳发展的态势,投资案例数量与上月基本持平,投资金额有所上升。

本月共披露投资案例数量25起,同比下降16.7%;投资金额为3.63亿美元,环比上升57.1%,同比下降7.1%。

平均单笔投资金额方面,本月为1453万美元,环比上升63.4%,同比增长11.5%。

2、投资行业分析
第一季度,中国创投市场共披露投资案例73起,数量与2007年同期基本持平;投资金额5.85亿美元,同比增长12.9%;平均单笔投资金额802万美元,同比增长11.3%。

其中,医疗健康、电信及增值、传媒娱乐、教育以及连锁经营等领域的投资规模同比均有不同程度增加。

传媒娱乐、教育以及制造业案例数量和投资金额同比增长率均超过150%。

本季度中国创投市场非TMT行业投资金额仍然领先TMT行业。

非TMT行业投资案例数量为39个,占本季度53.4%;投资金额为3.79亿美元,占本季度64.7%。

TMT行业投资案例数量为34个,占总投资案例数量46.6%;投资金额为2.07亿美元,占总投资金额35.3%。

尽管本季度非TMT行业投资规模领先TMT行业,但与2007年第四季度相比,TMT行业投资规模占季度总投资规模比重增加。

其中,TMT行业投资案例数量比重从37%增加到本季度的47%;投资金额比重从34%增加到本季度的35%。

自2007年TMT行业投资进入阶段性调整以来,TMT行业季度投资案例数量比重首次出现增长。

互联网投资案例数量为14个,同比减少50%;投资金额为7031万美元,同比减少40%;平均单笔投资金额502万美元,同比增加19.9%。

互联网投资规模继续下降,其季度投资金额创两年来新低。

医疗健康行业成为中国创投市场投资热点,投资案例数量7个,投资金额8399万美元。

继2007年第四季度以来,医疗健康行业连续第二次位居行业投资金额首位。

医疗体制改革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进入的政策利好以及医疗健康消费市场巨大的增长潜力等因素使医疗健康行业成为创投机构竞逐的重点投资领域。

第二季度,中国创投市场TMT行业投资规模超过非TMT行业,这是自2007年第三季度以来,TMT行业投资规模首次领先非TMT行业。

TMT行业投资案例数量为43个,占总投资案例数量52.4%;投资金额为4.13亿美元,占总投资金额61.1%。

非TMT行业投资案例数量为39个,占总投资案例数量47.6%;投资金额为2.63亿美元,占总投资金额38.9%。

单笔投资金额方面,TMT行业达到历史高峰。

其中,TMT为961万美元,非TMT行业为675万美元。

尽管,2007年中国创投市场TMT行业投资进入调整阶段,具有创新商业模式和管理模式的传统行业成为创投机构主要关注领域,但随着TMT行业估值日趋合理以及商业模式的创新,TMT行业仍是创投机构重点投资领域,2008年TMT行业投资将开始恢复性增长。

具体表现在,2008年第一季度,TMT行业投资规模占总投资规模比重
回升。

其中,投资案例数量占总投资案例数量比重环比增加10.0%,投资金额占总投资金额比重环比增加1.0%。

2008年第二季度,TMT行业投资案规模占总投资规模比重继续增加,投资案例数量比重环比增加5.0%,投资金额比重环比大幅26.0%。

本季度,中国创投市场行业投资呈多元化趋势,82起投资案例分别分布在15个行业,互联网、IT、传媒娱乐和能源及矿业等行业成为本季度投资热点。

本季度,互联网投资规模环比大幅增加。

其中,案例数量为21个,环比增加50.0%;投资金额为2.41亿美元,环比增加243.4%。

IT投资规模位列行业投资规模第二,案例数量为17个,环比增加21.4%;投资金额为1.51亿美元,环比增加84.6%。

传媒娱乐行业案例数量为8个,投资金额为8000万美元,列居行业投资规模第三。

能源及矿业行业案例数量为7个,投资金额为2478万美元。

其中电子商务、网络游戏和户外媒体、环保节能成为本季度投资热点行业。

第三季度,中国创投市场TMT行业投资案例数量与非TMT行业持平。

TMT行业投资案例数量43起,占总投资案例数量50.0%;投资金额为5.75亿美元,占总投资金额56.1%。

非TMT行业投资案例数量为43起,占总投资案例数量50.0%;投资金额为4.51亿美元,占总投资金额43.9%。

单笔投资金额方面,TMT行业和非TMT行业均有较大增长。

其中TMT行业平均单笔投资金额创历史新高,达1338万美元。

TMT行业平均单笔投资金额创历史新高主要是因为随着TMT企业的不断发展,企业规模增大,同时部分企业如网络视频和网络社区企业所处市场需要继续培育,需要依靠资金加速发展。

本季度,互联网行业投资规模与上季度基本持平。

其中,投资案例数量20起,环比减少4.8%;投资金额为2.67亿美元,环比增加10.5%。

IT行业投资案例数量8起,环比减少52.9%;投资金额为9897万美元,环比增加34.5%。

医疗健康行业投资案例数量8起,环比上升60.0%;投资金额为6295万美元,环比上升33.4%。

第三季度,互联网行业投资规模跨度较大,单笔投资金额主要集中在3000万美元以下,其中投资金额在500-1000万美元的案例6起,数量最多。

投资金额超过5000万美元的案例分别出现在互联网、IT和能源及矿业行业。

其中,酷6网完成第二轮融资,融资额高达5000万美元;光伏企业中盛光电获上海永宣、青云创投等投资,融资5000万美元。

此外,某半导体制程设备生产企业也于本季度获得高额融资。

医疗健康行业单笔投资金额相对较低,超过一半的案例单笔投资金额小于500万美
元。

本季度电子商务、网络视频和医药行业为投资热点行业,获得投资的案例数量和金额都最高。

10月,TMT行业投资案例数量下滑至8起,接近最近6个月以来的谷底,投资金额为1.14亿美元。

本月,非TMT行业投资案例数量上升至17起,为最近6个月以来的最高峰,投资金额为2.49亿美元,占总投资金额68.6%。

本月,安博教育完成C轮1.03亿美元融资。

该笔交易是迄今为止中国教育行业最大的单笔私募融资。

3、获得投资项目的阶段分析
中国创投市场投资阶段持续后移,VC投资PE化特征明显。

具体表现在:首先,第一季度,早期企业投资案例数量持续减少,创投机构继续关注发展期和扩张期企业。

本季度,发展期和扩张期的投资案例数量共为63个,占总投资案例数量86.3%;早期投资案例数量为8个,同比减少69.2%,环比减少33.3%。

投资早期企业数量持续减少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方面套现退出、投资期限以及期望回报率等成为创投机构重要考虑的因素;另一方面投资早期企业多集中在TMT行业,随着TMT行业整体投资案例数量减少,投资早期企业案例数量也相应减少。

其次,第二季度,创投机构投资早期企业案例数量继续减少,仅为3个,占总投案例数量3.7%。

本季度投资早期企业案例数量与2006年同期相比,减少91.4%,与2007年同期相比,减少81.3%,数量创两年新低。

第三,虽然2008年以来二级证券市场指数不断下跌,IPO难度增大,然而投资企业发展阶段后移趋势并未发生改变:首先,本季度扩张期和获利期企业投资规模均不同程度增加。

其中,投资扩张期企业投资案例数量39起,环比增加21.9%;投资金额为5.86亿美元,环比增加77.5%。

投资扩张期企业案例数量与2006年同期相比增加143.8%,与2007年同期相比增加18.2%。

投资获利期企业数量11起,与2008年第一季度相比增加450.0%。

其次,本季度投资早期企业案例数量仅为5起,占总投案例数量6.0%,数量仍然维持在极低的水平。

最后,本季度获利期企业投资规模大幅增加。

其投资案例数量为10个,环比增加400.0%;投资金额为6542万美元,环比增加280.8%。

随着中国创投市场的发展,创投机构在投资优质企业方面的竞争日趋激烈。

同时,受创投基金规模增大和较高回报预期的压力影响,创投机构将投资阶段由企业早期转向发展期和扩张期,甚至是获利期。

由于以上因素影响,中国创投市场VC投资PE化特征短期内仍将存在。

分析认为VC投资PE化不利于中国创投市场的长远发展,但在目前国内资金充裕的条件下不可避免。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创业企业应该从仿效国外商业模式向提高技术水平、创新商业模式和管理模式等方面转变,从而增强创投机构投资早期企业信心。

另一方面,政府在引导创投机构投资早期企业的同时,仍需不断完善多层级资本市场,优化创业投资市场法律环境,尤其是建设多元化的退出方式。

4、中外资投资变化趋势
尽管中国创投市场整体投资案例数量保持平稳,但中资投资案例数量已连续呈上升趋势,并且于10月超过外资。

10月中资机构完成15笔投资,中资已成为创投市场主要力量。

受经济环境影响,外资投资机构已明显放缓步伐,对于新项目投资持谨慎态度。

而中资机构管理基金存续期普遍较短,投资压力依然较大,导致投资速度依然维持较高的水平。

第一季度,中国创投市场投资案例数量方面,外资为57个,占本季度78.1%;中资为15个,占本季度20.5%。

外资投资金额为5.16亿美元,占总投资金额的88.2%;中资投资金额为0.59亿美元,占总投资金额10.1%。

与2007年同期相比,中资投资规模比重小幅增加。

其中,中资投资案例数量比重同比增长4%,投资金额比重同比增长3%。

第二季度随着新《合伙企业法》的实施,人民币基金的加速设立,本土创投机构表现日渐活跃。

本季度,中国创投市场中资投资规模占总投资规模比重环比增幅较大。

在投资案例数量方面,中资为34个,占总投资案例数量41.5%,该比重较上季度增长21.0%;外资投资案例数量为48个,占总投资案例数量58.5%。

在投资金额方面,中资为1.39亿美元,占总投资金额20.5%,该比重较上季度增长10.4%。

外资为5.37亿美元,占总投资金额79.5%。

平均单笔投资金额方面,外资仍遥遥领先中资。

其中,外资为1120万美元,中资为408万美元。

第三季度,中资机构投资规模占总投资规模比例有所下降。

投资案例方面,中资为24起,占总投资案例数量27.9%,该比重较上季度下降13.6%;外资投资案例数量为62起,占总投资案例数量72.1%。

在投资金额方面,中资为1.48亿美元,占总投资金额14.5%,该比重较上季度下降6.0%;外资为8.78亿美元,占总投资金额85.5%。

本季度中、外资平均单笔投资金额环比均有所增加,但是外资机构仍大幅领先中资机构。

其中,外资为1416万美元,中资为619万美元。

第二部分私募股权投资市场分析
1、综述
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今年上半年,国内的私募股权投资市场经历了平稳的上升之后,在下半年的第三季度开始下降。

第二季度,中国私募股权投资市场投资规模继续保持增长态势。

其中,披露投资案例33起,环比增长22.2%,投资金额为25.55亿美元,环比增长10.7%,平均单笔投资金额为7742万美元,环比减少9.5%;而第三季度,中国私募股权投资市场投资规模大幅下降。

其中,披露投资案例19起,环比减少42.4%,投资金额为21.17亿美元,环比减少17.1%,平均单笔投资金额为1.11亿美元,环比增加43.9%。

到了10月份,受全球经济恶化影响,中国私募股权投资市场步入冬季,投资案例数量处于历史低位,投资金额及平均单笔投资金额环比均大幅下降。

10月,中国私募股权投资市场共披露投资案例3起,投资金额为1.76亿美元,环比下降68.1%。

平均单笔投资金额5875万美元,环比下降68.1%。

2、投资行业分析
第二季度,中国私募股权投资市场33个案例分别分布在14个行业,呈多元化分布态势。

投资案例数量表现突出的行业有制造业、能源及矿业等,其中制造业为7个,占总投资案例数量21.2%;能源及矿业为6个,占总投资案例数量18.2%。

投资金额方面,房地产、能源及矿业、物流以及制造业等行业均超过2.5亿美元。

其中,房地产为5.49亿美元,位列行业投资金额首位;能源及矿业行业为5.37亿美元,位列行业投资金额第二,物流行业为2.54亿美元,制造业为2.52亿美元。

第三季度,中国私募股权投资市场19起案例分布在9个行业。

其中,制造业和IT行业投资案例数量最多,各有4起投资案例;医疗健康、能源及矿业和房地产等行业次之,各有2起。

投资金额方面,房地产、IT以及制造业投资金额较高,均超过3亿美元。

其中,房地产为7.93亿美元,位列行业投资金额首位。

综合分析,在私募股权投资市场,制造业、IT行业、矿业和能源行业、医药行业等依然是投资热点行业。

其中制造业在二、三季度共有11个投资案例披露,投资总额超过10亿美元;值得注意的是,房地产行业平均单笔投资金额自2007年第四季度以来呈现加速上升的趋势。

2007年各开发商对土地储备的激烈争夺推高其购地成本,而房地产市场低迷的成交量对于开发商的现金流产生较大压力。

在上市前景不明朗的情况下,多家开发商为缓解资金压力寻求私募股权融资。

进入2008年以来,房地产行业投资案例数量并未出现大幅增加的趋势,但投资金额却一路攀
升。

截止第三季度,平均单笔投资金额达到3.96亿美元,平均投资金额增速本季度有所回落,为44.5%。

尽管国际形势严峻,中国经济下行趋势显现,然而平均投资金额仍然不断增加,反映出从长期来看投资机构仍然看好中国房地产市场。

3、投资阶段分析
上半年,私募股权投资重点集中在获利期企业,根据披露的数据分析,比例高达70%左右,而发展期企业所占比例不足15%;但下半年开始,第三季度,投资获利期企业案例数量和投资金额仍然最多,共13起,涉及投资金额15.76亿美元;相比于第二季度投资获利期企业案例数量的23个,占总投资案例数量的69.7%,投资金额为15.22亿美元,占总投资金额59.6%。

投资机构对于获利期企业投资案例数量环比下降,反映出投资机构对于投资Pre-IPO企业顾虑较多,投资步伐放缓。

同时,资本市场寒流对于Pre-IPO企业的影响已经显现。

IPO计划推迟的7天连锁酒店,10月获得英联和华平6500万美元投资,该笔投资将用于扩大其在全国的网络覆盖及优化公司资本结构。

预测,私募股权投资市场在未来一段时间仍将徘徊在低谷区,投资资金将向创业投资市场或者二级市场分流。

部分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开始寻求投资上市公司的机会,预计PIPE投资将会出现显著上升的趋势。

4、中外资投资比例分析
不同于创业投资市场,在私募股权投资市场,外资投资机构占据绝对高比例。

其中第二季度,中国私募股权投资市场中资投资案例数量为11个,占总投资案例数量33.3%,该比重环比增长18.3%;中资投资金额为3.58亿美元,占总投资金额14%,环比减少1%。

中资投资案例数量环比增幅较大,其投资金额占总投资金额比重较一季度仍减少的主要原因是本季度中资平均单笔投资金额较小,仅为3252万美元,环比减少62.1%。

第三季度,中国私募股权投资市场中资投资案例数量2起,占总投资案例数量比例从33.3%下降到10.5%;中资投资金额为1.46亿美元,占总投资金额比例从14.0%下降到7.0%。

平均单笔投资金额方面,中资和外资均有一定程度提高,其中中资平均单笔投资金额环比增加124.8%,外资环比增加16.10%。

中资投资案例数量环比大幅减少反映出中资投资机构对于目前市场形势持观望态度。

中资投资案例数量变化较大,环比减少81.8%。

2007年以来大量中资投资机构进入私募股权投资领域,主要投资Pre-IPO项目,IPO市场形势低迷对于其投资产生较大压力。

第三部分 IPO市场分析
1、综述
和私募股权投资市场一样,国内IPO市场也经历了上半年的平稳增长之后,在下半年开始大幅减少,直至10月份之后的长时间零IPO阶段。

第一季度中国企业IPO总体规模和VC/PE背景IPO规模较2007年同期相比均有所下降。

本季度中国企业IPO总体数量为34个,数量同比减少22.7%;总体融资金额为120.47亿美元,金额同比减少17.5%。

其中,VC/PE背景企业IPO数量10个,数量同比减少23.1%,融资金额9.09亿美元,金额同比减少74.1%。

从IPO回报率来看,本季度VC/PE背景企业的IPO平均投资回报率为2.81倍,较2007年同期下降11.9%。

IPO规模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美国次级贷款所引发的全球金融市场波动。

基于回报率和IPO风险的考虑,部分VC/PE背景企业推迟上市计划。

第二季度中国企业IPO总体规模呈现数量增加,融资金额减少的特点。

VC/PE背景企业IPO规模呈现出反弹趋势,IPO数量和融资金额较上一季度大幅增加。

中国IPO企业总体数量为56个,环比增加64.7%,同比增加16.7%;总体融资金额为73.26亿美元,环比减少39.2%,同比减少64.0%。

其中,VC/PE背景企业IPO数量14个,环比增加40.0%,同比减少26.3%;融资金额11.72亿美元,环比增加29.0%,同比减少
86.9%。

VC/PE背景企业IPO平均融资金额进一步下降,本季度仅有0.84亿美元,环比下降7.9%,为2007年以来最低。

2008年以来平均融资金额已累计下降75.8%。

从IPO回报率来看,本季度VC/PE背景企业IPO平均投资回报率为3.12倍,环比上升11.1%,同比下降32.6%。

随着二级证券市场的不断调整,回报率已接近2007年年初的水平。

第三季度中国企业IPO总体规模大幅下降,VC/PE背景企业IPO规模同样呈现下降趋势,IPO数量和融资金额环比降幅均超过50%。

中国企业IPO总体数量为30家,环比减少46.4%,同比减少60.5%;总体融资金额为30.19亿美元,环比减少58.8%,同比减少达到86.5%。

其中,
VC/PE背景企业IPO数量7个,环比减少50.0%,同比减少77.4%;融资金额5.21亿美元,环比减少55.5%,同比减少94.1%。

进入2008年以来,VC/PE背景企业IPO平均融资金额呈现出不断下降的趋势,第三季度仅为7449万美元,环比下降11.0%,创2007年以来新
低。

从IPO回报率来看,本季度VC/PE背景企业IPO平均投资回报率为1.97倍,环比下降37.0%,同比下降73.4%。

随着证券市场的不断受挫,投资回报率同样创2007年以来最低水平。

而到了10月,国外资本市场一片低迷,市场需求疲软、投资者信心不断降低、证券市场恶性下跌等因素使得IPO市场几近枯竭。

美股IPO数量连续10周为零,创造28年来最差记录,这使得中国企业海外上市受阻。

而国内资本市场,自9月起证监会对于新股发行审批的节奏明显放缓,以至于10月A股市场更是进入真空期。

2、 VC/PE背景中国企业境外资本市场IPO统计分析
1、第一季度
第一季度,花旗、美林等美国金融机构公布的2007年第四季度财务报表显示受到次级贷款类资产减值影响,出现巨额亏损。

此后,道琼斯工业指数、纳斯达克和SP500等指数均大幅下挫。

中国企业境外资本市场IPO的步伐也因此受到影响。

本季度,12家中国企业在境外资本市场IPO,数量同比减少29.4%;融资金额43.77亿美元,金额同比增加88.0%。

在境外资本市场IPO中,香港主板IPO企业数量5个,新加坡主板IPO数量2个,纳斯达克和纽约证券交易所各有1个。

其他交易所IPO数量为3个。

从IPO数量上看,香港主板占境外IPO总数量的比例超过四成。

纳斯达克从去年同期的17.0%下降到8.0%,占比有所下降。

其他交易所所占份额上升明显,占比达25.0%。

香港主板IPO融资金额占中国企业境外IPO融资总金额的91%,同比大幅上升。

本季度,制造业和能源及矿业等行业IPO活跃。

制造业及能源及矿业行业IPO数量占境外资本市场IPO总数量的50.0%。

从融资金额上看,物流和食品饮料等行业占境外IPO融资总额的比例较大。

其中,中国最大的工程承包建设集团中国铁建在香港主板IPO,融资达182.54亿港元,占境外IPO融资总额的54.0%。

广东、辽宁和浙江三个省份IPO数量均大幅增加,北京企业IPO数量有所减少。

其中,广东、辽宁和浙江三个省份IPO数量各增加100.0%;北京企业IPO数量减少33.3%。

第一季度,VC/PE背景中国企业境外资本市场IPO数量、融资金额同比
均大幅减少。

VC/PE背景境外资本市场IPO数量为4个,数量同比减少50.0%;融资金额6.73亿美元,同比下降45.3%。

其中香港主板VC/PE 背景中国企业IPO数量下降较为显著,从去年同期的4个下降到2个。

(见表1.2-1)境外资本市场IPO数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金融机构次级贷款相关资产价值大幅缩水,对其盈利水平产生巨大影响,进而造成资本市场波动,IPO风险加剧;同时,由于投资者对于美国经济的信心不足,对于投资机会的选择更加谨慎,IPO企业和支持企业IPO的VC/PE 的回报率受到一定影响。

2、第二季度
第二季度,道琼斯工业指数、纳斯达克和SP500等指数均大幅下挫。

2008年6月,华尔街各金融机构相继下调涉及次级房地产抵押贷款类资产的金融机构评级,进一步打击市场对于美国金融行业的信心并引发二级证券市场新一轮下跌。

中国企业境外资本市场IPO的步伐也因美国二级证券市场的大幅下挫而受到影响。

本季度,21家中国企业在境外资本市场IPO,环比增加75.0%,同比减少16.0%;融资金额24.31亿美元,环比减少44.5%,同比减少77.9%。

其中,香港主板IPO企业数量10个,环比大幅增加100.0%,与2007年同期持平;新加坡主板IPO数量6个,环比增加200.0%,同比增加20.0%。

纳斯达克IPO数量1个,同比减少50.0%,与2008年第一季度持平。

香港创业板也有1家企业IPO。

在其他交易所IPO的企业数量保持稳定,与2008年第一季度和2007年同期相比均没有变化。

本季度纽约证券交易所没有中国企业IPO。

香港主板和新加坡主板IPO数量占境外资本市场IPO总数量比例最高,二者之和占境外资本市场IPO总数量76.0%。

其他交易所所占份额环比有所下降,仅占14.0%。

从融资金额上看,香港主板占境外资本市场IPO融资总金额88.5%,新加坡、纳斯达克、香港创业板等仅占
11.5%。

本季度,制造业和连锁经营等行业IPO活跃,二者IPO数量占境外资本市场IPO总数量75.0%。

从融资金额上看,连锁经营占境外IPO融资总额48.0%,在各行业中所占比例最高。

其中,零售企业茂业国际在香港主板IPO,融资26.75亿港元,占境外IPO融资总额的14.1%。

值得注意的是,本季度共有3家房地产企业赴境外资本市场IPO,占境外资本市场IPO总数量15.0%,环比增加200.0%。

房地产行业IPO企业数量增加主要是由于受到信贷紧缩的影响,房地产企业资金紧张。

企业为获得资金积极寻求境外成熟资本市场的融资机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