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关 翻译 赏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出关①吴兆骞
边楼回首削嶙峋,筚篥②喧喧驿骑尘。

敢望余生还故国,独怜多难累衰亲。

云阴不散黄龙③雪,柳色初开紫塞④春。

姜女石⑤前频驻马,傍关犹是汉家人。

【注】
①诗人流放宁古塔县途经山海关时所作,
②筚篥(bìlì):军中乐器。

③黄龙:边塞名,借指宁古塔。

④紫塞:此指山海关。

⑤姜女石:清高士奇《扈从东巡日录》:“出关数里有姜女祠,祠前土丘为姜女坟,望夫石在其侧。


译:
在边楼上回首眺望,只见山海关崇山峻岭陡峭嶙峋,军中筚篥喧闹,塞外驿马奔驰,飞尘四起。

此生哪还敢奢望能回到故乡,只是因为我连累了父母双亲。

黄龙边塞上阴云不散,白雪一片,山海关却是柳叶繁茂春意盎然。

在姜女祠的望夫石前频频驻马徘徊,只有“傍关”的百姓是“汉家人”。

赏析:
“山海关”自古是兵家必争之地,作者行至此处“边楼回首”,首联中的“边楼”“嶙峋”“筚篥”写出了山海关崇山峻岭,有戍边的将士把守的情况,表现出对放土的眷恋。

第二句写出了边塞军乐喧闹,驿马奔驰,“筚篥”、“喧喧”两个叠词写除了军中军乐喧闹,这是以声衬静的手法。

“驿骑尘”是写塞外驿马奔驰,飞尘四起,凸显关外悲凉冷落的景象。

“敢望余生还故国”,意思是不敢奢望能回到故乡。

“独怜多难累衰亲”可知作者因对连累双亲而自责,抒发了不忍离开故土,挂念衰亲的情感。

“云阴不散黄龙雪,柳色初开紫塞春”二句写出了边塞独特的景色。

虚写边塞云色浓黑,白雪覆盖的阴寒,实写山海关柳叶繁茂的春意,将边塞云色浓黑,白雪覆盖的阴寒与山海关柳叶繁茂的春意对比,突出了边塞的苦寒,表达了诗人流放边塞的苦闷之情。

尾句“姜女石前频驻马,傍关犹是汉家人”用典,据注释中说“出关数里有姜女祠,祠前土丘为姜女坟,望夫石在其侧。

” 通过写只有“傍关”的百姓是“汉家人”,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留恋之情和因发配边塞而产生的孤独、失落之感。

综上,本诗的最后两联运用对比、虚实、用典等艺术手法达到了抒发情感的效果。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山海关”自古是兵家必争之地,作者行至此处回望,表现出对故土的眷恋。

B. 首联中的“边楼”“嶙峋”“筚篥”就写出了山海关崇山峻岭;有戍边的将士把守的情况。

C. 第二句写出了边塞军乐喧闹,驿马奔驰,飞尘四起,一片热闹繁忙的关外景象
D. 第四句写作者因对连累双亲而自责,抒发了不忍离开故土,挂念衰亲的情感。

15. 诗歌后两联是如何表达诗人情感的,请结合诗句分析。

【答案】14. C
15. ①对比:将边塞云色浓黑,白雪覆盖的阴寒与山海关柳叶繁茂的春意对比,突出了边塞的苦寒,表达了诗人流放边塞的苦闷之情。

(虚实:虚写边塞云色浓黑,白雪覆盖的阴寒,实写山海关柳叶繁茂的春意,两相对比,突出了边塞的苦寒,表达了诗人流放边塞的苦闷之情。


②用典:通过写只有“傍关”的百姓是“汉家人”,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留恋之情和因发配边塞而产生的孤独、失落之感。

【14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原诗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

题中C项“热闹繁忙”错,“筚篥喧喧驿骑尘”,“筚篥喧喧”这是写军中军乐喧闹,这是以声衬寂,“驿骑尘”是写塞外驿马奔驰,飞尘四起,凸显关外悲凉冷落的景象。

故选C。

【15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核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

此类试题答题时先审清题干,然后结合诗歌的内容确定所用的手法,最后结合诗歌的内容分析手法的作用或效果。

本题的题干是“诗歌后两联是如何表达诗人情感的?请结合诗句赏析。

”此题的考点是分析诗歌选材的特点和作者的思想情感。

先要读懂全诗,根据具体诗句分析。

“出关”的“关”是指山海关。

15.“山海关”自古是兵家必争之地,作者行至此处“边楼回首”,首联中的“边楼”“嶙峋”“筚篥”写出了山海关崇山峻岭,有戍边的将士把守的情况,表现出对放土的眷恋。

“筚篥”、“喧喧”两个叠词写除了军中军乐喧闹,这是以声衬静的手法。

“驿骑尘”是写塞外驿马奔驰,飞尘四起,凸显关外悲凉冷落的景象。

“敢望余生还故国”,意思是不敢奢望能回到故乡。

“独怜多难累衰亲”可知作者因对连累双亲而自责,抒发了不忍离开故土,挂念衰亲的情感。

“云阴不散黄龙雪,柳色初开紫塞春”二句写出了边塞独特的景色。

虚写边塞云色浓黑,白雪覆盖的阴寒,实写山海关柳叶繁茂的春意,将边塞云色浓黑,白雪覆盖的阴寒与山海关柳叶繁茂的春意对比,突出了边塞的苦寒,表达了诗人流放边塞的苦闷之情。

尾句“姜女石前频驻马,傍关犹是汉家人”用典,据注释中说“出关数里有姜女祠,祠前土丘为姜女坟,望夫石在其侧。

” 通过写只有“傍关”的百姓是“汉家人”,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留恋之情和因发配边塞而产生的孤独、失落之感。

综上,本诗的最后两联运用对比、虚实、用典等艺术手法达到了抒发情感的效果。

16.吴兆骞(1631~1684)清初诗人。

字汉槎(音[chá]),号季子,吴江松陵镇(今属江苏苏州)人。

少有才名,与华亭彭师度、宜兴陈维崧有“江左三凤凰”之号。

顺治十四年科场案,无辜遭累,遣戍宁古塔二十三年,友人顾贞观恳求于纳兰性德,后经性德父明珠营救,得以赎还。

归后三年而卒。

诗作慷慨悲凉,独奏边音,因有“边塞诗人”之誉,著有《秋笳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