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普通高中历史学科教学水平评估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学普通高中历史学科教学水平评估报告
2008年4月21日至24日,历史学科评估人员根据评估组的安排和要求,依据《省普通高中历史教学水平评估指标》,对市中学高中历史教学水平进行了实地评估。
由于学校的精心准备和大力配合,评估组顺利按时地查阅了涵盖高中历史学科评估各项内容的相关资料,抽听了5位高中历史教师的课堂教学,随机访谈了部分教师和学生,较全面地掌握了该校高中历史教学有关评估指标体系中的各项情况,从而形成了本评估报告。
一、评估意见
对照《省普通高中历史教学水平评估指标》的相关内容,我们认为,市中学历史科组至少具有以下特点和亮点:
1、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充满活力,深具潜能。
中学历史科组有高中专任教师12人,其中高级教师5人,一级教师4人,二级教师3人,全部具备规定学历和任职资格。
他们有的已进修历史专业研究生课程,有的正在攻读硕士学位,多人多次获省、市、县级“优秀”“先进”“教坛新秀”“三八红旗手”等不同层级的荣誉称号,多位教师是县、校级骨干教师或学科带头人。
不少教师的教学设计、教学案例或教学论文在上级教育部门组织的竞赛中获奖。
全体教师敬业爱岗,热爱高中历史教学,积极投入课程改革实验,高度重视科组整体实力的提高和教师个人的专业发展,使课内外的学科教学行为活力四射,为学科建设的不断优化和教学效果的不断提升储备了强有力的潜能,因而两度被评为市历史优秀科组,黄细开老师还被聘为市教育局特约教研员。
2、高效率的课堂教学凸显课改成果,与备考教学科学统一。
历史科组的教师们自觉根据新课程的要求,努力转变教学观念和行为,牢牢把握三维目标,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
教师们在课堂教学中特别注重“立足学生,以学生为本组织课堂教学”、“创造宽松、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为提高教学实效创造有利条件”、“落实基础和补充课外的知识相结合,开阔学生视野”、“注重对历史发展脉络的宏观把握和对历史现象的深入分析,突出教学内容的思维性和现实感”。
课堂气氛热烈,师生和谐互动,既有利于夯实基础,又有利于学生个性特长的健康发展。
无论在哪个年级,无论是何种课型,都能按新课程的要求贯彻新的教学理念,实施新的教学过程。
学生不仅基础知识扎实,而且具有很强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应试做题能力,近几年来学生的学业水平测试和高考成绩均有明显进步,许多校长和教师们深感头痛的问题——实施新课程与高效备考的关系,在这里得到了高度统一。
3、高质量的教学管理和课程开发,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
在学科教学管理方面,历史科组严格按《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要求,努力实施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体现了新课程的系列新理念。
课程发展规划具有务实性和前瞻性。
为了落实和推进新课程改革,历史科组制定了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科组活动制度、备课活动制度、听评课制度、学习制度、教学常规检查制度和教师专业发展制度,为课程实施提供了一个高效的运作机制。
在课程设置方面,历史科组根据课程标准、学生实际和教师学科优势。
在开齐开足必修课和充分开设选修课的同时,还努力开发校本课程,以进一步丰富选修课的内容,逐步优化和完善三级课程体系,为学生个性化发展拓展空间,如编写了中学中国文化长廊《上下五千年》、《世界文化长廊》的图片和文字说明,还开设了历史剧创作和表演、历史研究、中学与孔子文化等颇具创新意义的校本课程。
目前,在学校领导的信任和支持下,历史科组正在策划并逐步构建中学民俗博物馆,到时当有更多的校本课程应运而生。
此外,在创新教学机制、拓宽学习渠道,特别是在开展研究性学习,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充分发展方面,历史科组进行了艰苦的探索,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广大学生们深受其益。
二、发展建议
1、进一步加强学科建设的战略性和教学管理的科学规范性,确保历史学科的教学按新课程要求稳健高效推进。
2、发扬本科组课堂教学的传统优势,在坚持贯彻实施新教学理念的过程中不断检测和反思实际教学效果,努力扬长避短,不断优化教学过程和行为,力求教学设计、教学过程及手段和教学效果的高度统一。
3、切实加强教学研究,努力提高全体教师的理论水平和教研能力,消除科组持续发
展的薄弱环节,提高科组综合实力。
在课题研究的选题价值及立项档次、实施过程的科学规范、课题成果的总结推广和教学论文质量的提高及其发表、获奖层次上多下功夫,并且真正做到以教研促教学,把历史科组的教学水平及教学效果推上一个新台阶,维护“市历史优秀科组”的光荣称号。
4、充分利用本土和校内的历史文化教学资源充实学科的教学活动,把传统历史文化教育融入历史学科教学,把乡土情结与时代精神结合起来,丰富和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良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