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展华教授辨证论治舌癌经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12河北中医 2017 年 6 月第 39 卷第 6 期Hebei J TCM,Jime 2017,V〇1 39,No.6
doi:10.3969/j.issn.1002 -2619.2017.06.003
刘展华教授辨证论治舌癌经验
吴结妍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2015级硕士研究生,广东广州510405)
【摘要】刘展华教授认为舌癌病位在心、脾、肾三脏,火毒是舌癌发生的重要病理因素。
舌癌临证可分热毒蕴结、痰热上扰、阴虚毒蕴3类常见证型,故治以清热解毒、化痰散结、活血滋阴为主要大法。
其中善用清心利小便中药以助邪外出及注重含咽法是刘教授治疗舌癌的两大特色,验之于临证每每收获良效。
此外,刘教授在治疗舌癌不同时期,重视清除热毒,其使用清热类药物时能做到热去而不伤阴。
【关键词】舌肿瘤;中医药疗法;刘展华
【中图分类号】R739.8;R739.86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 - 2619(2017)06 - 0812 - 03
舌癌是头面部最常见的恶性肿瘤[1],多发生 在舌侧缘中1/3,其次为舌尖和舌背。
近年来舌 癌的发病呈上升趋势,据统计2015年我国舌癌发 病约为4. 81万例[2]。
刘展华教授为广州中医药 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中心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国医大师周岱翰教授学术经验 继承人,从事恶性肿瘤的临证及科研工作20余 载,中医治疗舌癌方面有丰富经验,形成了宝贵的 学术思想。
笔者蒙刘教授教导,受益匪浅,略有心 得,现将其治疗舌癌经验介绍如下。
1中医学对舌癌的认识
舌癌,又名“舌菌”[3]“舌疳”4]。
《医宗金 鉴》记舌疳“此证由心、脾毒火所致,其证最恶,初 如豆,次如菌,头大带小,又名舌菌”。
《尤氏喉科 秘书》曰“舌菌属心经火多,因气郁而生,生舌上 或如木耳,或如菌状,其色红紫”。
二者均指出了 舌癌的病因及临证特征。
《疡科心得集》载“肿突 如泛莲,或状如鸡冠,舌本短缩,不能伸舒,言语时
作者介绍:吴结妍(1991一)女,硕士研究生在读。
研究方向: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疾病。
进功能的影响[J].陕西中医,2011,32(8) :1081 -
1083.
[]胡伟,王红,程丽,等.蒲公英对幽门螺杆菌体外抑菌作用的实验研究[J].胃肠病学,2006,11(6)365
-366.
[6]陈德昌,杨兴易,姜兴禄,等.大黄对胃肠道血流灌
注影响的临床与实验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
志,2000,20(7) :515 -518.
[]吴静,王克霞,胡联华.黄连对幽门螺杆菌的体外抗漏臭涎……甚至透舌穿腮、汤水漏出,是以又名翻 花岩也”。
描述舌癌外观及肿瘤进展致周围组织 受累,影响饮食、言语之特点。
《图注喉科指掌》述“舌疳之症恶非常,心脾火毒积中央,初如豆大 渐如菌,暮重朝轻饮食妨,怒则溃破穿腮舌,串延 项颁核滋昌,名为瘰疬风难治,百人患此百消亡”。
从舌癌的发病过程,颈部淋巴结转移,暗示 其预后不良。
2临证思路
舌癌发病是内因与外因的共同作用结果。
外 因常为六淫火邪或“放疗射线”外侵和饮食不节,毒邪内侵。
内因为脾胃运化失职,湿热蕴结,积郁 化火,循经上犯于舌。
刘教授强调,“火热”是舌 癌的重要病理因素,贯穿疾病发生发展。
火性燔 灼炎上,易致疮痈。
手足三阳经均行于头部,故头 谓之“诸阳之会”,头面部疾病以阳证为著。
故舌 癌患者临证表现多以热象明显,如口干口苦、咽 痛、局部红肿热痛。
刘教授认为舌癌病位在心、脾、肾三脏。
心在 窍为舌,舌为心之苗,手少阴心经之别系舌本;脾 在窍为口,足太阴脾经“连舌本,散舌下”,故有
菌活性研究时珍国医国药,2006,17(12) :2486
-2487.
[]付建邦.不同剂型的大黄黄连泻心汤治疗幽门螺杆菌(H p)的实验研究[].中医学报,2011,26(8):
957 -958.
[9]陈立新,陈国常.郭兴堂治疗慢性胃炎经验[J].河
北中医,2006,28(1) :1 -12.
(收稿日期:017 - 02 - 06)
(本文编辑:李珊珊)
河北中医 2〇17 年 6 月第 39 卷第 6 期Hebei JTCM,June2〇17,Vol39,No.6813
“心和则舌能知五味”“脾和则口能知五谷”之说。
心脾积热,循经上犯,热盛毒聚,积蕴于舌,损及肌 肉经络,则见舌部癌肿突起,硬肿疼痛,口气臭秽。
脾胃运化失常,痰湿内生,经络不通,郁久化火,痰 热上扰,瘀阻舌络,则见舌部肿物溃烂,流涎恶闻,颈项部淋巴结肿大。
《马培之外科医案》曰“肾阴 不足,心火肝阳上亢,发为舌癌……肾阴不升,心 火不降,未济之象也,恐酿成舌疳大患”。
说明肾 阴亏虚,无以滋养心阴,心火上炎,也是舌癌的发 病机制之一。
同时,刘教授指出热毒、痰热日久,或接受放疗火毒[5],耗伤津液,亦可致肾阴受损,阴虚火旺,损伤舌体亦可成舌部癌肿。
据此,刘教 授把舌癌的临证分型归纳为热毒蕴结证、痰热上 扰证、阴虚毒热证,处方以辨证治疗与辨病治疗相 结合。
3辨证论治
3.1热毒蕴结证此证见于疾病早期,临证可见 舌体红色硬结突起,疼痛不适,饮食言语受限,伴 病变侧牙龈或面颊部肿痛,口气臭秽,心烦口渴,溲赤便秘等,舌红或黯红,苔黄腻,脉滑。
治宜清 热泻火,解毒散结。
方用导赤散合清胃散加减:生 地黄20 g,车前子(包煎)、夏枯草、玄参、黄连、龙
葵、石上柏各15 g,淡竹叶、升麻、当归、牡丹皮各 10 g,半枝莲30 g,生甘草6 g。
心烦失眠加珍珠母 20 g、远志15 g;大便燥结加厚朴15 g。
3.2痰热上扰证此证多见于正邪相争时期,临证可见舌癌表面溃疡、糜烂,流涎恶臭,时伴头痛,纳差,颁下、颈部可触及肿大之淋巴结,舌红或红 绛,苔黄或干黄,脉弦滑数。
治宜清热解毒,化痰 散结。
选方以黄连解毒汤合清气化痰丸加减:茯 苓30 g,陈皮6 g,法半夏、黄芩、枳实、牛膝、桃仁 各15 g,栀子、黄连各10 g,蒲公英、白花蛇舌草各 20 g,土鳖虫6g。
触及颁下、颈部淋巴结加猫爪 草20 g、夏枯草15 g;头痛加天麻15 g、钩藤10 g。
3.3阴虚毒蕴证此证多见于疾病后期或者放化疗之后,临证可见身体消痩,舌部癌肿溃烂,触 之出血,张口困难,舌体伸展不行,颈部淋巴结肿 大,口干咽燥,烦躁,头晕耳鸣,腰膝痠软,舌红,苔 少,脉细数。
治宜滋阴降火,化瘀解毒。
方用六味 地黄丸合养阴解毒汤[6]加减:茯苓30 g,熟地黄 25 g,太子参、金银花、仙鹤草、连翘、玄参、麦冬、泽泻各15 g、山慈姑、牡丹皮各10 g。
出血多者加 地榆15 g、白及粉(冲服)20 g;颈部淋巴结肿痛加 夏枯草15 g、海藻15 g。
4治疗特色
4.1善用清心、利小便之品刘教授总结多年以来的临证经验,推崇《世医得效方•舌之病能》所 论“心之本脉系于舌根,脾之络脉系于舌旁,肝脉 循阴器络于舌本,肾之津液出于舌端,分布五脏,心实主之”,强调舌癌与心的关系在3个病位之中 甚为重要。
《医宗金鉴•删补名医方论》述“所见 口糜舌疮,小便黄赤……皆心热移于小肠之证”,基于心与小肠相表里,心火下移小肠,遣方用药 时,刘教授善用淡竹叶、黄连、栀子、牡丹皮、麦冬 等入心经、清心火药物。
此外,更不乏通利小便之 品,如淡竹叶、车前子、牛膝、泽泻等。
此意在“癌”又曰“岩”,指其毒根深藏[7],硬结似石,固定 不移,使用利小便之药,取象比类,犹如滴水穿石,亦使瘀热毒邪有路可去。
4.2注重含咽法含咽法最早出自《伤寒论》“少阴病,咽中伤,生疮,不能言语,声不出者,苦酒 汤主之……安火上,令三沸,去滓,少少含咽之”。
含咽法作为口腔给药方式之一,现代医学研究认 为可避免胃肠道中消化酶的降解及肝脏首过效 应,具有利用率高的优点[84]。
刘教授每每嘱舌 癌患者中药煮毕置凉后,切勿马上一饮而尽,当先 留药于口腔内,令药汁与病灶充分接触数分钟,使 其直接从该处口腔黏膜渗透,可达到局部治疗作用。
5典型病例
曹某,女,49岁。
2013 -07 -06初诊。
右侧舌根疼痛15 d。
患者15 d前进食时不慎咬伤右侧舌 根,形成溃疡,未予重视,溃疡一直未见愈合,说话 与进食时疼痛明显。
2013 -06 -30至外院取该处 组织行病理确诊为舌体中分化鳞癌。
X线胸片示
右肺中野见一大小约2.6 cmX2.0 cm椭圆形透亮 影,边清,考虑占位性病变并感染性病变可能性大,双转移瘤未排除。
口腔、舌及下颁MR示:右侧舌 根部异常信号(范围约4.2 cm X1.8 cm),符合舌 癌,累及右侧舌体、下颁骨及下颁下腺,两侧颁下多 发淋巴结肿(最大短径约0.8 cm)。
为求中医药治 疗遂至刘教授处就诊。
发病以来,右侧舌根部疼 痛,言语及咀嚼时明显,右侧面颊肿胀,口干咽痛,口气臭秽,心烦失眠,大便干结,时头痛,无其余特 殊不适,近期体质量无明显增减。
舌红,苔黄腻,脉 滑数。
诊断为舌癌,辨证属热毒蕴结证。
治以清热 解毒散结为法。
处方:淡竹叶、牡丹皮、当归各1g,夏枯草、黄连、玄参、麦冬、石上柏各15 g,生地黄、
814河北中医 2〇17 年 6 月第 39 卷第 6 期Hebei JTCM,June2〇17,Vol39,No.6
珍珠母各20 g,半枝莲30 g,生甘草6 g。
7剂。
日1剂,水煎煮,含咽后服。
2013 -07 -13二诊,患者诉服2剂中药后头痛基本缓解,舌痛、咽痛口干、心烦失眠症状明显 减轻,面颊部无肿胀,大便日1次,质软成形。
遂 于上方基础上去麦冬、生地黄,加土鳖虫、桃仁、山药、熟地黄以增强补益肝肾及活血化瘀之力。
后 患者每半月定期复诊,初期治疗以清热解毒类中 药为主,2个月后患者上述症状基本缓解,逐渐加 强活血养阴、抗癌祛邪之力,配合口服活血化瘀、清热解毒之平消胶囊(西安正大制药有限公司,Z61021330),每日3次,每次4粒。
2014-01 -18复查口腔、舌、下颁部增强M R 提示右侧舌根部肿物对比前片缩小(约1.3 cm x 1.7 cm),双侧颁下腺区见数枚小淋巴结影。
胸部 CT检查未发现转移灶。
目前患者仍坚持门诊中 药治疗,半月一至,一般情况可,从事轻体力劳动,随访至2017 -02 - 14,患者复查相关指标未见明 显异常,影像学检查提示肿瘤基本稳定。
按:本例心脾热毒浸淫舌体,气血不通,不通 则痛;热毒之邪上攻头面故见头痛、咽痛、面颊肿 胀;火毒炽盛,瘀热久结,损伤津液故见口干、大便 干;火毒炽盛,又可扰乱心神,则见心烦、失眠。
选 方为导赤散合清胃散加减。
清胃散者,汪昂曰:“此足阳明药也。
黄连泻心火,亦泻脾火,脾为心 子,而与胃相表里者也。
当归和血,生地、丹皮凉 血,以养阴而退阳也。
”说明此方既能清心脾积热,又可凉血以养阴液。
除此,夏枯草、半枝莲、石上 柏、生甘草清热解毒;玄参、麦冬滋阴,防寒凉之药 伤及阴液,又可凉却火热毒邪,二者与生地黄合为 增液汤,增液行舟,大便得通;当归活血化瘀;配合 淡竹叶清心火,利小便,使邪热从小便去;珍珠母 安神。
1周以后,火热抑减,津液损伤之症缓解,故可去一二清热解毒、滋补阴液药;舌癌病由热致 瘀,清热之中配以活血化瘀之品,使瘀血去新血 生,达到抑制癌肿目的[10]。
2个月后患者临证症 状得以缓解,正气未亏,遂增益活血养阴、抗癌祛 邪之力。
中药调治至今,无舌根疼痛、溃疡3年,患者达到带瘤生存目的。
小结虽明•李中梓说“初者,病邪初起,正气尚强,邪气尚浅,则任受攻;中者,受病渐久,邪气较深,正气较弱,任受且攻且补;末者,病魔经久,邪气侵凌,正气消残,则任受补”。
鉴于舌癌病 症发展过程中火热始终处于邪盛之势,故刘教授 治疗舌癌时,不论病程前中后期,都重视清除“热 毒”,善用黄连、黄芩、栀子、连翘、夏枯草、金银花 等药味,力主清热解毒是其用药特点。
刘教授常 认为在舌癌晚期虚损患者的治疗上,不能因为苦 寒类药物药性猛烈,有化燥伤阴之虑而因噎废食,弃而舍之,否则易错失治疗良机,延误病情。
对于 阴虚毒蕴一类患者,其重在补益肝肾之阴治其本,配以苦寒泻火治其标,常在大队的补肾阴药味中 少佐一二味清热或凉血之品。
因热毒不除,徒伤 阴液,故当用则用,不能思前顾后,泻火只是手段,滋阴解毒才是目的。
(指导老师:刘展华)
参考文献
[1 ]万德森.临床肿瘤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5 :
164 -165.
[2] Chen W, Zheng R,Baade PD,et al. Cancer statistics in
China,2015 [ J], CA Cancer J Clin,2016,66(2) :115
-132.
[]清•沈金鳌.沈氏尊生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7:405 -406.
[]李世忠,陈宝卿,王静言.《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
诀》新释[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
171-172.
[]林丽珠.周岱翰教授以中医温病学说辨治肿瘤放射病的经验[].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23(2):
176 -178.
[6]刘展华.养阴解毒汤治疗放射性口腔炎18例[].
新中医,1997,29(4) :44.
[7]王雄文,林龙,李佩华,等.周岱翰诊治肿瘤的中医
学术思想探讨[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 ,2
(4)762 -764.
[]谢燕,袁秀荣,李国文.口腔给药系统研究进展及其在中医药中的应用[].上海中医药杂志,2007,41
(10):83 -86.
[9]肖志强,刘柳,罗晓健.从中医药角度谈口腔黏膜给
药系统[].环球中医药,2008,1(4):22 -23. [10]刘展华.周岱翰教授运用活血祛瘀法治疗恶性肿
瘤的临床经验撷要[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0,27(4) :427 -429.
(收稿日期:017 -03 -26)
(本文编辑:董军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