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特岗教师招聘考试真题汇编试卷(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国特岗教师招聘考试真题汇编试卷(一)
(满分150分时间12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意的,将其选出并把它的标号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是()(河南)
A.发展中小城市
B.城乡发展一体化
C.发展农村经济
D.乡村发展一体化
2.“心理断乳期”是指()(湖南)
A.幼儿期B.儿童期
C.少年期D.青年期
3.我国教育目的制定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是()(甘肃)
A.社会本位价值取向B.个人本位价值取向
C.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D.政治本位价值取向
4.皮格马利翁效应体现了教师的()对学生学习的影响作用。
(山西)
A.知识
B.能力
C.期望
D.方法
5.教师职业道德高低的试金石是()(河南)
A.教书育人
B.为人师表
C.热爱学生
D.严谨治学
6.下列属于个性心理特征的是()(河南)
A.情感
B.意志
C.感觉
D.气质
7.“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这一表述强调的学习动机类型是()(安徽)
A.内部动机
B.外部动机
C.社会交往动机
D.自我提高动机
8.主张“教育即生活,学校是一个雏形的社会”的是()(四川)
A.实用主义教育学
B.实验教育学
C.文化教育学
D.批判教育学
9.贝尔—兰喀斯特制又被称为()(山西)
A.巡回教学制B.导生制
C.学年制D.班级授课制
10.陶行知先生“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强调了教师的()(河南/湖南)
A.合作精神
B.友爱精神
C.奉献精神
D.自律精神
11.我国近代第一个以法令形式公布并在全国推行的学校教育制度是()(安徽)
A.癸卯学制
B.壬寅学制
C.壬戌学制
D.壬子—癸丑学制
12.()创立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正式独立。
(湖南)
A.巴甫洛夫
B.桑代克
C.冯特
D.詹姆斯
13.班级的教育者、组织者和管理者是()(辽宁)
A.校长
B.数据
C.教导主任
D.班主任
14.个体成功地完成某一项活动所须具备的个性心理特征是()(河南/湖南)
A.气质
B.性格
C.兴趣
D.能力
15.一个人遇事举棋不定、犹豫不决是意志缺乏()(湖南)
A.自觉性
B.自制性
C.果断性
D.坚持性
16.认为教育活动不仅存在于人类社会之中,也存在于动物界的教育起源说是()(四川)
A.神话起源说
B.生物起源说
C.心理起源说
D.劳动起源说
17.根据课程与教学评价的主体,可以把评价分为()(黑龙江)
A.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
B.相对性评价、绝对性评价、个体内差异评价
C.外部评价、内部评价
D.背景、输入、过程和成果评价
18.注意离开了心理活动所要指向的对象而被无关的对象吸引的现象叫()(宁夏)
A.注意的动摇
B.注意的分配
C.注意的转移
D.注意的分散
19.遗忘曲线中遗忘的进程是()(山西)
A.先快后慢
B.先慢后快
C.前后一样快
D.忽快忽慢
20.()是指视觉系统分辨小物体或物体细节的能力。
(河北)
A.视角
B.视敏度
C.视野
D.明适应
二、判断题(判断下列各题的正误,并在题后括号内打“√”或“”。
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道家的教育主张“行不言之教”。
(山西)()
2.升学率是衡量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唯一标准。
(河南)()
3.认知方式,也称认知风格,是指个人所偏爱使用的信息加工方式,认知方式有好坏之分。
(河南)()
4.人在激情状态下认识和自控能力会减弱,所以总是做错事。
(河南)()
5.教育学是教育方针政策的汇编。
(山西)()
6.我国实行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的学校教育制度。
(辽宁)()
7.学习是由反复经验引起的,它所引起的行为及行为潜能的变化是暂时的。
(河南)()
8.新中国成立后颁布的第一个教育法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河南)()
9.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总是一致的。
(河南)()
10.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的规定,县乡两级人民政府应当为农村中小学教师解决住房提供方便。
(山西)()
11.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课程目标设计的三个维度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河南)()
12.教学与教育两个概念是对同一事物的不同表述。
(四川)()
13.班级就是班集体。
(山西)()
14.运用实际锻炼法要求以理服人、以情动人、情理交融。
(河南)()
15.马斯洛将认知、审美的需要列入归属与爱的需要之中。
(山西)()
16.原有认知结构的概括水平越高,迁移的可能性越大,效果越好。
(河南)()
17.注意的种类有不随意注意(无意注意)、随意注意(有意注意)、随意后注意(有意后注意)。
(黑龙江)()
18.教师周末在家对学生进行辅导,向学生收取辅导费,是自己的劳动所得,是合理的。
(四川)()
19.农村留守儿童出现问题应归咎于家庭,与学校无关。
(河南)()
20.从心理学的角度看,焦虑对学生的学习都是有害的。
(安徽)()
三、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1)张晓是来自农村的一名高三学生。
父母都是老实农民,他们天天含辛茹苦地劳作,想尽大的努力为张晓提供好一点的学习条件。
张晓非常懂事,学习刻苦,成绩优异,他想考上一所好的大学以回报父母。
但是,随着高考的临近,张晓的成绩却急剧下滑,平时会做的题在考试中也会出错。
晚上,他往往辗转反侧,难以入眠;好不容易睡着了,还会半夜惊醒。
(2)王宏业是一名城里的高三学生。
自小家庭殷实,父母对他关爱有加,爷爷奶奶更是对他的生活照顾得无微不至,家人对他的各种要求都尽量满足。
他在学习上微小的进步也会让父母欣喜若狂,同时给予他各种物质奖励。
在低年级,王宏业的学习还较好。
但是,随着年级的升高,他对学习越来越不感兴趣,对父母的各种奖励也没有了兴趣,学习成绩越来越不理想。
高考临近了,但他一点也不紧张,上课时往往心猿意马。
请从学习动机角度分析这两名学生在临近考试时出现不同状态的原因,并试述应采取的教育策略。
(四川)
2.某初二(3)班的许多学生,在一次考试后,因成绩不理想而情绪低落,教室里失去了往日的欢快和活泼。
班主任为缓解这种气氛,带领学生去溜冰。
学生一次次摔倒又一次次站起来,丝毫没有沮丧和气馁。
班主任就借机告诉学生:“学会溜冰尚且需要经过无数次的摔倒才能成功,更何况复杂艰苦的学习呢?”于是学生们放下心理包袱,又信心十足地投入到学习中。
请结合教育学理论分析上述案例。
(河南/湖南)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试述启发性教学原则及其应用。
(黑龙江)
2.试述学生品德不良的原因及矫正方法。
(河北)
五、作文题(本大题共40分)
题目:教师,我所向往的职业
要求:观点正确,语言通顺,文体不限,800字以上。
(河南/湖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