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政策操作指标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货币政策操作指标
1.货币政策框架包括货币政策目标、货币政策工具和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三部分。
2.货币政策目标分为最终目标、中介目标和操作目标。
3.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金融稳定被纳入央行的职责,被作为新的最终目标。
4.货币政策调控过程为:货币政策工具→操作目标→中介目标→最终目标。
5.根据操作目标与中介目标的不同,货币政策框架可以区分为数量型(以货币供应量M2为中介目标)与价格型(以政策利率为操作目标)。
6.中国货币政策调控分为三段: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直接调控方式;1996-2015.10,数量型间接调控;2015.10-至今,价格型间接调控(转轨期)。
为什么现在要从数量型转到价格型?请参见马骏的书。
7.直接调控阶段,信贷总量既是中介目标也是操作目标。
8.数量型间接调控阶段,中国央行从未公开讨论和正式确立过操作目标,但在日常操作中会监测两项指标: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金率与货币市场同业拆借利率或债券回购利率。
货币供应量M2为中介目标。
9.价格型间接调控阶段,常见的中介目标有中长期利率、货币供应量、社会融资总量、汇率、资产价格等,但中介目标将逐渐退出(因为中介目标与最终目标的关联性降低)。
如美联储的操作目标与中介目标都是联邦基金利率。
操作目标是短期银行间市场利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