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gnitive development in child language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定义:
儿童语言学是研究儿童语言发展的过程、规 律及其相关 问题的科学。 儿童语言学的定义又同时有狭义和广义之 分。
儿童语言学的定义 广义:广义的儿童语言学,把儿童期的 广义 所有语言 现象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广 义的儿童语言学书面语学习 3儿童的非第一语言学习 4语言障碍儿童的 语言培建与康复
行为主义框架内的儿童语言研究 1913年,著名的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创立了曾经风 靡一时,对儿童语言学发生了重要影 响的行为主义 心理学.后来经过汤勒曼,赫尔,斯金纳等为代表的 新行为主义的发展, 几乎影响了心理学等学界半个 世纪。 奥尔波特(美国) 1924年 《社会心理学》 斯金纳(美国) 1957年 《言语行为》 乔姆斯基 1959年 《评斯金纳的 〈言语行 为〉》
1957年,乔姆斯基《句法结构》的出版标志着语 言学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布雷 恩、米勒、欧文、布鲁姆、布朗、克拉克夫 妇等一批学者相继对儿童的语言发展进 行了追踪 研究。儿童的语义和语用的发展也得到了重视,跨 语言的比较研究引起了 人们越来越大的学术兴趣, 并取得了空前的研究成绩.。 本世纪70年代以后,特别是 80年代以后,斯洛宾,布 鲁纳,辛克莱,福多尔等人,逐渐倾向于认知学派的, 并进行了一 些卓有成效的研究工作。认知学派的 代表人物是日内瓦学派的创始人皮亚.
人类学价值:人类与一般动物的质的区别,在于 人具有使用符号和创造符 号的能力。因此,一些 西方学者把“ 西方学者把“人”定义为“符号化的 动物”。其 定义为“符号化的动物” 中意义最重大,系统最完善,作用最 巨宏的,就 是语言和在语言的基础上创制的文字。因此,研 究语言和语言 行为,是解释人类本质属性的重要 方面。人类个体的发展历程,从一定的 意义上来 说,就是一个不断符号化的过程。儿童语言的发 展,就是这一符 号化过程的最为明显的体现。儿 童语言学习的过程,是一把不可替代的了 解人类 怎样由非符号化的生物体一步一步成为符号化的 人的锁钥。
语言是人类进行沟通和联系的工具,也是个体发展其他 高级认知活动的基础,当个体明白了代表事物的字眼的 含义时,他就能够用一种符号来代替他身边的种种事物, 传达他的思想、情感、需要,了解他人的思想、情感和 需要,从而对自己的生活进行有效的控制。
人类个体在获得语言的过程中具有跨文化的一致性,尽 管不同的语言之间有很大的差异。儿童掌握母语的过程 和几个主要的阶段,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是相似的。下 表是儿童口语获得的年龄和不同阶段的特征。
语言学价值:语言共性是人类普遍语言能力的表 现。儿童语言的发展,对儿童语言的研究,不仅 可以看到人类获取语言能 力的过程,而且,儿童 语言的发展是人类语言能力的动态展开的慢镜头, 从中可以观察到人类语言能力的一些细节。有人 甚至提出,从人类语言共 性所推断出的人类语言 的普遍能力,需要经过儿童语言发展的检验,才 能 成为定论。病理语言学的研究。通过对语言障 碍者的语言缺陷的观察,可 以从另一个侧面考察 人类的语言能力。
Cognitive development in child language
认知是指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它包括感知觉、记忆、 注意、思维等心理过程。认知的特性可以归结为四个方 面:认知方式、认知策略、认知速度和认知成绩。感知 觉是最基本的认知过程,是高级认知活动的基础,儿童 对客观世界的认知是从感知觉开始的,然后学会了语言, 在此基础上才逐渐发展了高级的认知过程。
Language environment and the Critical Period Hypothesis
年龄与第二语言习得的关系
在外语学习的过程中存在着明显的年龄差异研究表明,年龄问题是影响外语学习的重要因素之一 它不仅是应用语言学心理语言学等语言学科的讨论“热点”,而且成为涉及教育学、心理学、生 理学等众多学科作用于外语学习的“焦点”问题因此,有关年龄因素的研究对我国外语教育政策 的制定和外语课程的设置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人们普遍认为儿童习得第二语言比成人快得多、 容易得多关于儿童比成人习得语言快且成功的重要论断是Lenneberg的临界期假说 CriticalPeriodHypothesis它认为青春期以前,学习者由于年龄小,生理和心理处于发育期,大 脑的可塑性强,因而比较容易学会地道的第二语言而成人发育完全成熟,大脑逐渐失去可塑性, 过了学习第二语言的最佳年龄,因而较难学会第二语言 临界期假说对二语习得究竟有多少解释 力,语言研究者和外语教学界长期以来看法不一,争论的焦点是围绕儿童学习外语是否比成人存 在优势争论方各执一辞,互不相让,并各自试图用实验证明自己的观点 对于临界期假说,笔者 认为过于绝对,因而对其结论持怀疑态度为此,笔者也作了一番实验调查,力图证明临界期假说 的缺陷而实验结果表明,早接触英语的学生并不比晚接触英语的学生有着明显的优势通过查阅大 量国内外语言学者的研究资料并结合自己的实验调查,笔者在论文中阐述了以下观点 1临界期理 论只是一个未经证实的假设,缺乏充分的科学依据儿童、少年和成人在二语习得中有着各自的优 势和劣势儿童并不比成人有绝对优势,所谓的“最佳年龄”似乎并不存在 2儿童、少年和成人在 二语习得中的确存在差异,而这些差异与语言输入,习得者的心理因素,情感因素以及认知能力 有着密切关系 3二语习得并非越早越好临界期假说不能作为教育决策的依据作者认为,现阶段在 我国应首先加强初中英语教学,调节并规范小学英语教学,不宜提倡在幼儿中开展英语教学教育 者和政策制订者应根据儿童、少年和成人各自的特点,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应的政策并采 取适当、有效的方法,以提高不同年龄学习者的外语学习水平 作者希望通过本文为今后有关年 龄问题的研究提供一个不同的视角,即研究的重点不在于找寻学习外语的最佳年龄,而在于了解 不同年龄的人学习外语的特点,扬其所长,避其所短同时,作者也希望这样的研究能对我国外语 教学、外语学习以及外语政策的制定带来一些有益的启示
儿童通常在进入正规学校以后,开始学习书面语言。书面语言的学 习进一步扩展了他们的词汇量,特别是使他们掌握了抽象性高的、 在口语中使用较少的词汇,书面语言的学习还帮助儿童掌握了更为 复杂的语法结构,学习阅读和写作,使他们的语言能力得到进一步 的提高。
关于个体的语言是如何获得的,由于不同的研究者强调了不同的因 素,于是形成了不同的语言获得的理论。学习理论强调环境因素和 后天的学习经验,认为儿童通过对成人语言的模仿从而获得了语言, 比如在受到更多关注和强化的家庭里长大的儿童,就比生活在语言 贫乏的家庭中的儿童更能说,语言发展得更好。所以学习理论者强 调父母或养育者应该多对孩子说话,对孩子的发声主动地给予积极 的强化,以促使儿童语言能力的提高。与此相反的是另一学派—— 先天论的观点,主张人类具有与生俱来的语言能力。比如乔姆斯基 (N.Chomsky,1972)认为,人脑先天就具有一种能够对语言进 行加工的装置,叫做“语言获得装置”(LAD),LAD使儿童能够 分析他们所听到的语言声音,并且抽取其中的语法规则,把它们转 化生成他们内在的语法体系,这样就可以创造出儿童从来没有听到 的新的句子。儿童语言的获得就是这样完成的。那么儿童的语言到 底是如何获得的呢?是来自父母那里的遗传素质,还是个体的成熟 以及环境的影响呢?答案似乎是二者的综合,也许孩子生来就具有 学习语言的能力,但是这种学习是需要环境剌激引发的,儿童与环 境中的他人互动是影响儿童获得语言的重要因素。
心理学价值:语言既是心理活动所凭借的一种工 具,又是心理活动的一种重要体现。因此,语言 (包括文字)和各种语言 活动,既是心理学的研 究对象之一,又是心理学的重要研究工具之一。 儿 童语言的发展,反映着儿童认知的发展和心理 的发展,所以,从来就是发 展心理学的重要研究 课题之一。 作为心理学和语言学的交叉学科的心理语 言学的 诞生和飞速发展,也表明儿童语言学的重要的心 理学价值。可以毫 不夸张地说, 理学价值。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许多重大的心理学 问题的解决, 都需要儿童语言学的参与或验证。
心理语言学建立后的儿童语言研究 1952年,美国成立了"全国语言学和心理学委员会"。 这个委员会的成立,意味着语言 学家和心理学家开 始携手研究语言问题. 1953年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卡罗尔,首次使 用"心 理语言学"这一术语. 1953年在印第安纳大学召开了跨学科的语言讨论 会; 1954年,奥斯古德和西贝奥克(美国)把会议讨 论的文件汇编为《心理语言学:理 论与问题概观》 这标志着心理语言学正式诞生.
影响儿童语言发展的因素
不同民族的语言具有普遍性,但相互之间也存在 着一些个性差异。 人脑和语言器官有普遍性,但发育水平有差异。 儿童的认知发展有 普遍性,但存在的某些亦能促 进或限制语言的获得。 儿童与成人 的语言交际、成人的语言教授和儿童 相应的模仿学习,以及儿童本 身的选择性和主动 创造性也是影响儿童语言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 语料采集转换和分析过程的繁杂, 儿童语 言的研究样本和取 样环境很受限制。 (二) 儿童语言的研究成果还是相当有限的, 研 究方法有待进一步探索。 (三) 国际儿童语言资源交换系统 CHILDES中有 关汉语儿童语言研究的资料非常缺乏,有待于中国 儿童语言研究工作者的努力。 (四) 我国语言障碍包括学龄前儿 童语言障碍的 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
儿童语言的发展轨迹 从不同的角度、处于不同的研究目的,不 同的学者对儿童语言阶段的划分 有着不同 的看法和划分依据,但都认为儿童语言的 发展存在着阶段性,而 且这种阶段性是连 续的。 准备阶段 发展阶段 完善阶段
准备阶段: 在零岁到一岁期间,主要特点是他的与语言有 关系的生理器官 和心理素质有了一定的发展,能够 理解一些简单的话语,并开始说出独词句.
发展历程 西方的早期研究: 对于儿童语言的兴趣却可以追溯到古埃及.古 埃 及法老的奇妙"实验",表现了人类对儿童语言 的 最早的兴趣. 对于儿童语言的真正的观察和研究, 起源于德 国学者蒂德曼(D.Tiedemann).他依据 一个儿童 语言发展的记录,在1787 年写就了 《婴儿行 为日记》。 达尔文 1877年出版的他 儿子发育成 长的记录 席格门(法国) 1856年 《儿童与世界》 普莱尔(德国) 1882年 《儿童心理》 儿童心 理学创始人, 斯特恩(德国) 1907 年 《儿童语 言》; 1914年 《六岁以前早期儿童心理 学》 比 纳和西蒙(法国)所设计的智力量表 霍尔(美 国),用问卷法调查了大量有关儿童语 言的内 容. 瓦龙(法国)对儿童心理的研究方法,对于儿 童的语言研究也有一定意义
发展阶段: 大约在二岁半以后,儿童在这一阶段中,一开 始说出的话语与 目标语言有较大的不同,大约 在二岁半以后,儿童语言的特殊成分逐渐减少, 并在目标语言的框架下发展,语感开始建立.
完善阶段: 学龄阶段:
第一,在前阶段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语言系 统的细. 第二,此阶段语 用的技巧成为语言学习的中心,逐 渐学会使用社会所认可的合作原则和礼貌 原则. 第三.由于教育的普及,书面语的学习对口语的发 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本世纪初,皮亚杰就在欧洲和他的同事英海 尔德等人,进行着有深远意义的研究.1923 年皮亚杰的代表作《儿童的语言与思维》 出版,此后又有《儿童的判断和推理》 (1924),《儿童的世界概念》(1926),《儿童 的因果概念》(1927),《儿童智力的起源》 (1936),《智力心理学》(1947),《儿童逻辑 的早期形成》(1959), 《结构主义》 (1968), 《发生认识论》(1970)等一大批著作问世, 并被译成多种文字.
儿童语言学的定义
狭义:狭义的儿童语言学,只把儿童掌握 狭义 母语口 语的过程,特别是儿童早期掌握 母语的过程作为研究对 象。又称为母语 获得或第一语言习得。
儿童语言学研究是在心理学中产 生,在心 理语言学中发展,到20 世纪80年代以后开 始发展为一门 心理学和语言学交叉的独立 学科。
研究价值 语言学价值 心理学价值 人类学价 值 精神病理学价值 教育学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