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高考化学二轮 铝及其化合物推断题 专项培优易错试卷及答案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2021高考化学二轮 铝及其化合物推断题 专项培优易错试卷及答案解析
一、铝及其化合物
1.A 、B 、C 、D 均为中学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转化关系如图(部分产物和条件已略去),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A 为CO 2气体,D 为NaOH 溶液,则B 的化学式为_________。
(2)若A 为AlCl 3溶液,D 为NaOH 溶液,则C 的名称为_________。
(3)若A 和D 均为非金属单质,D 为双原子分子,则由C 直接生成A 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___。
(4)若常温时A 为气态氢化物,B 为淡黄色固体单质,则A 与C 反应生成B 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5)若A 为黄绿色气体,D 为常见金属,则A 与C 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
下列试剂不能鉴别B 溶液与C 溶液的是_________(填字母编号)。
a .NaOH 溶液
b .盐酸
c .KSCN 溶液
d .酸性KMnO 4溶液
【答案】NaHCO 3 偏铝酸钠 分解反应 2222H S SO =3S 2H O ++
2322Fe Cl =2Fe 2Cl ++-++ b
【解析】
【分析】
【详解】
(1)若A 为CO 2与过量的D 即NaOH 反应,生成碳酸氢钠;碳酸氢钠溶液与NaOH 反应可得到碳酸钠溶液;碳酸钠溶液又可以与CO 2反应生成碳酸氢钠;所以B 的化学式为NaHCO 3;
(2)若A 为AlCl 3,其与少量的NaOH 反应生成Al(OH)3沉淀,Al(OH)3继续与NaOH 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偏铝酸钠溶液和氯化铝溶液又可以反应生成Al(OH)3;所以C 的名称为偏铝酸钠;
(3)若A ,D 均为非金属单质,且D 为双原子分子,那么推测可能为性质较为活泼的O 2或Cl 2,A 则可能为P ,S 或N 2等;进而,B ,C 为氧化物或氯化物,C 生成单质A 的反应则一定为分解反应;
(4)淡黄色的固体有过氧化钠,硫单质和溴化银;根据转化关系,推测B 为S 单质;那么A 为H 2S ,C 为SO 2,B 为氧气;所以相关的方程式为:2222H S SO =3S 2H O ++;
(5)A 为黄绿色气体则为Cl 2,根据转化关系可知,该金属元素一定是变价元素,即Fe ;那么B 为FeCl 3,C 为FeCl 2;所以A 与C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322Fe
Cl =2Fe 2Cl ++-++; a .NaOH 与Fe 2+生成白色沉淀后,沉淀表面迅速变暗变绿最终变成红褐色,而与Fe 3+直接
生成红褐色沉淀, a 项可以;
b .盐酸与Fe 2+,Fe 3+均无现象,b 项不可以;
c .KSCN 溶液遇到Fe 3+会生成血红色物质,而与Fe 2+无现象,c 项可以;
d .F
e 2+具有还原性会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Fe 3+不会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d 项可以;答案
选b。
2.有关物质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部分生成物与反应条件已略去)。
B、D、H是气体,B 是单质,D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C、G是生活中的常见金属,工业上用反应①制备C;K、F是固体,其中F是一种红色涂料的主要成分。
(1)K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D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_。
(2)写出反应②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
(3)写出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并用单线桥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_____________。
(4)物质J常用作催化剂,媒染剂,放射性物质吸附剂。
从J的溶液得到J的晶体的操作依次为_____________、冰水洗涤、减压烘干。
冰水洗涤的目的___________。
(5)反应③常通过微热来加快反应的速率,加热时温度不能过高的原因是_________。
【答案】Fe(OH)3 3NO2+H2O=2H++2NO3-+NO
蒸发(加热)浓缩、冷却结晶、过滤减
少晶体的溶解损耗硝酸在较高温度下(易挥发)易分解
【解析】
【分析】
D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D是氨气;C、G是生活中的常见金属,F是一种红色涂料的主要成分,F是Fe2O3,C的Al、G是Fe、A是Al2O3;电解熔融氧化铝生成铝和氧气,B是O2、E是NO、H是NO2、I是HNO3;铁和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铁,J是Fe(NO3)3,
Fe(NO3)3和氨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铁,K是Fe(OH)3;Fe(OH)3加热分解为氧化铁。
据此解答。
【详解】
(1)根据以上分析,K是氢氧化铁,化学式为Fe(OH)3;D是氨气为共价化合物,氨气的电子式为。
(2)反应②是二氧化氮和水反应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3NO2+H2O =2H++2NO3-+NO。
(3)反应③是铁和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铁、一氧化氮、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Fe +4HNO 3=Fe (NO 3)3 + NO ↑+2H 2O ,铁元素化合价由0升高为+3,氮元素化合价由+5降低为+2,用单线桥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为。
(4)从硝酸铁的溶液得到硝酸铁的晶体的操作依次为蒸发(加热)浓缩、冷却结晶、过滤、冰水洗涤、减压烘干。
温度越低硝酸铁溶解度越小,冰水洗涤的目的是减少晶体的溶解损耗。
(5)反应③常通过微热来加快反应的速率,硝酸在较高温度下(易挥发)易分解,所以加热时温度不能过高。
【点睛】
本题考查无机物的推断,侧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以及元素化合物知识的综合理解和运用,D 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为解答该题的关键,注意把握物质的特征性质。
3.甲、乙、丙三种物质之间有如下转化关系:3224NH H O H SO Δ⋅−−−→−−−−→−−→甲乙丙甲
(1)若甲和丙都是不溶于水的白色固体物质,既能溶于盐酸又能溶于氢氧化钠溶液。
则甲
是________(填化学式)。
写出“32NH H O ⋅−−−−→乙丙”转化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乙溶液中加入KSCN 溶液,有血红色出现,则乙溶液中含有的离子是
___________,甲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
【答案】23Al O 33234Al
3NH H O=Al(OH)3NH +++⋅↓+ 3Fe + 23Fe O 【解析】
【详解】
(1)甲和丙都是不溶于水的白色固体物质,按信息知甲为23Al O 、乙是硫酸铝,丙为3Al(OH),则乙与氨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33234Al 3NH H O Al(OH)3NH ++
+⋅=↓+;
(2)若乙溶液中加入KSCN 溶液,有血红色出现,则乙为硫酸铁,其溶液中含有铁离子,氧化物甲与硫酸反应得到硫酸铁溶液,因此甲为氧化铁。
【点睛】
铝离子与氨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容易出错,同学往往错误地把离子方程式写错成3-3Al 3OH Al(OH)++=↓。
4.A 是一种红棕色金属氧化物;B 、D 是金属单质;J 是一种难溶于水的白色化合物,受热易分解。
回答下列问题:
(1)A、E、J、G的化学式分别为___、___、___、___。
(2)C转化为I的离子方程式为___。
(3)H和I反应生成J的离子方程式为___。
(4)如何检验E溶液中大量存在的阳离子?___。
【答案】Fe2O3 FeCl2 Al(OH)3 Fe(OH)3 Al2O3+2OH-═2AlO2-+H2O Al3++3AlO2-
+6H2O═4Al(OH)3↓取E溶液2mL于试管中,滴入几滴KSCN溶液,无现象,再滴入几滴氯水,溶液呈血红色,则含有Fe2+
【解析】
【分析】
A是一种红棕色金属氧化物,则A是Fe2O3,红褐色沉淀G为Fe(OH)3,分解可以生成氧化铁,则F是 Fe(OH)2.B、D是金属单质,Fe2O3和B在高温下能反应生成金属单质D,则该反应是铝热反应,B是Al,D是Fe,C是Al2O3,J是一种不溶于水的白色化合物,受热容易分解成C,则J是Al(OH)3,由转化关系可知,I是NaAlO2,H是AlCl3;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E和氨水反应生成 Fe(OH)2,则E是 FeCl2,以此解答该题。
【详解】
(1)由以上分析可知,则A为Fe2O3,E是FeCl2,J是Al(OH)3,G是Fe(OH)3;
(2)氧化铝是两性氧化物,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偏铝酸钠与水,反应离子方程式为:
Al2O3+2OH-═2AlO2-+H2O;
(3)铝离子和偏铝酸根之间双水解而不共存,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l3++3AlO2-
+6H2O═4Al(OH)3↓;
(4)E是FeCl2,检验亚铁离子,可取E溶液2mL于试管中,滴入几滴KSCN溶液,无现象,再滴入几滴氯水,溶液呈血红色,则含有Fe2+。
5.某铝合金(硬铝)中含有铝、镁、铜、硅,为了测定该合金中铝的含量,有人设计了如下实验:
(1)溶液Ⅰ中的溶质为_________(填化学式,下同),溶液Ⅱ中的溶质为__________。
(2)上述第③步反应中,生成沉淀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3)该合金中铝的含量为__________。
【答案】AlCl3、MgCl2、HCl Na[Al(OH)4]、NaCl、NaOH [Al(OH)4]-+CO2=Al(OH)3↓+HCO3—9b
17a
【解析】
【分析】
由测定该合金中铝的含量流程可知,①加盐酸,Cu、Si不反应,则过滤得到的固体为Cu、Si,溶液中含AlCl3、MgCl2以及过量的盐酸,②加足量的NaOH,过滤得到的沉淀为
Mg(OH)2,溶液中主要含Na[Al(OH)4]、与过量盐酸反应生成的氯化钠和过量的氢氧化钠,③通足量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Al(OH)3,④灼烧氢氧化铝分解得到Al2O3。
【详解】
(1)根据分析可知溶液Ⅰ中的溶质为AlCl3、MgCl2、HCl;溶液Ⅱ中的溶质为Na[Al(OH)4]、NaCl、NaOH,故答案为:AlCl3、MgCl2、HCl;Na[Al(OH)4]、NaCl、NaOH;
(2)第③步通入二氧化碳与[Al(OH)4]-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故答案为:[Al(OH)4]-+
CO2=Al(OH)3↓+HCO3—;
(3)因铝在反应前后守恒,最后得到的固体Al2O3中铝的质量就是铝合金中的铝的质量,则
铝的质量为
2754b
bg100%=g
272+163102
⨯⨯
⨯⨯
,样品质量为ag,所以铝的质量分数
=54b
9b
102100%=
a17a
⨯
,故答案为:
9b
17a。
【点睛】
本题利用了守恒法来进行计算,能很好的考查学生的实验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题目难度中等。
6.钠、铝、铁是三种重要的金属。
请回答:
(1)钠元素的金属性比铝___(填“强”或“弱”)。
三种金属对应的氢氧化物中,具有两性的物质是__(填化学式)。
(2)将一小块金属钠投入水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__(填序号)。
A.钠沉到水底 B.钠熔成小球
C.小球四处游动 D.钠无变化
(3)Fe与Cl2在一定条件下反应,所得产物的化学式是__。
将该产物溶于水配成溶液,分装在两支试管中。
请回答:
①若向其中一支试管中滴加KSCN溶液,则溶液变成___色。
②向另一支试管中滴加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
(4)Na2O2可作为呼吸面具中的供氧剂,其供氧时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
(5)在AlCl3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至过量,观察到的现象是___。
【答案】强 Al(OH)3 2Na+2H2O=2Na++2OH-+H2↑ BC FeCl3红 Fe3++3OH-
=Fe(OH)3↓ 2Na2O2+2CO2=2Na2CO3+O2、2Na2O2+2H2O=4NaOH+O2↑先生成白色沉淀,然后白色沉淀消失
【解析】
【分析】
(1)金属钠与铝处于同周期,金属性逐渐减弱,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碱性逐渐减弱;
(2)金属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由于钠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因此钠浮在水面上;反应放热,因此钠熔化成光亮的小球;反应放出气体,因此钠四处游动;最终金属钠完全溶解;
(3)Fe在Cl2燃烧,生成FeCl3,将FeCl3溶于水后,溶液中存在大量的Fe3+,滴加KSCN溶液后,溶液变为血红色;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后生成红褐色沉淀;
(4)Na2O2可作为呼吸面具中的供氧剂,可与CO2和H2O反应;
(5)在AlCl3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生成白色沉淀Al(OH)3,当NaOH溶液过量时,沉淀逐渐溶解,最终完全消失。
【详解】
(1)钠元素的金属性比铝强;钠、铝、铁三种金属对应的氢氧化物中具有两性的物质是Al(OH)3;
(2)钠和冷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离子方程式为:2Na+2H2O=2Na++2OH-+
H2↑;由于钠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因此钠浮在水面上;反应放热,因此钠熔化成光亮的小球;反应放出气体,因此钠四处游动;最终金属钠完全溶解,因此金属钠与水反应的实验中,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钠熔成小球、小球四处游动,答案选BC;
(3)Fe在Cl2燃烧,生成FeCl3,将FeCl3溶于水后,溶液中存在大量的Fe3+,滴加KSCN溶液后,溶液变为血红色;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后生成红褐色沉淀,离子方程式为:Fe3++
3OH-=Fe(OH)3↓;
(4)Na2O2可作为呼吸面具中的供氧剂,可与CO2和H2O反应,反应方程式为:2Na2O2+2CO2=2Na2CO3+O2、2Na2O2+2H2O=4NaOH+O2↑;
(5)在AlCl3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生成白色沉淀Al(OH)3,当NaOH溶液过量时,沉淀逐渐溶解,最终完全消失。
7.碱式氯化铜[Cu x(OH)y Cl z·mH2O]是重要的农药、医药中间体,还可用作木材防腐剂、饲料添加剂等.研究小组在实验室用某厂废铜渣(主要成分为Cu、CuO,含少量
Fe3O4、Ni、Al2O3)制备碱式氯化铜的流程如下,回答下列问题:
(1)“研磨”的目的为________。
(2)“碱溶”的目的为____________。
(3)“酸溶”时生成Fe3+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生成的Fe3+对Cu发生的氧化反应的催化原理如上图所示。
N代表的物质为________(填化学式或离子符号)。
(4)“酸溶”时温度不能过高的理由为_________。
(5)若滤液2中c(Fe3+)=4×10-8mol/L,pH=4,则K sp[Fe(OH)3]=
__________。
(6)为测定Cu x(OH)y Cl z·mH2O的组成,进行如下操作:取样品23.25g,用适量酸溶解后配成100mL溶液;取10.00mL溶液加入足量AgNO3溶液,生成1.435g沉淀;另取10.00mL溶液,用1.000mol/L的EDTA标准液滴定Cu2+(Cu2+与EDTA以物质的量之比1∶1反应),滴定至终点时消耗标准液体积为20.00mL。
①溶解样品所用酸的化学式为________;
②最终确定该样品的化学式为______。
【答案】加快反应速率,使反应更充分将氧化铝转化为偏铝酸钠而分离除去
4Fe3O4+O2+36H+=12Fe3++18H2O Fe2+或FeCl2温度过高,盐酸挥发程度增大,空气溶解度减小,导致反应速率降低,酸溶不充分 4×10-38 HNO3 Cu2(OH)3Cl•H2O
【解析】
【分析】
由图可知,废铜渣(主要成分Cu、CuO,含少量Fe3O4、Ni、A12O3)研磨可增大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通入CO除去Ni元素,加NaOH分离出的滤液1中含偏铝酸钠和NaOH,滤渣1含Cu、CuO、Fe3O4,加盐酸、空气溶解后得到含铜离子、铁离子的溶液,调节pH,过滤分离出的滤渣2为Fe(OH)3,滤液2中加石灰乳可制备碱式氯化铜
Cu x(OH)y Cl z•mH2O,滤液3中含氯化钙,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
(l)“研磨”可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使反应更充分,故答案为:加快反应速率,使反应更充分;
(2)“碱溶”的目的是将氧化铝转化为偏铝酸钠分离除去,故答案为:将氧化铝转化为偏铝酸钠分离除去;
(3)“酸溶”时生成Fe3+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4Fe3O4+O2+36H+=12Fe3++18H2O;生成的Fe3+对Cu发生的氧化反应的催化原理图中,Cu失去电子,则Fe得到电子转化为N的化学式为Fe2+或FeCl2,故答案为:4Fe3O4+O2+36H+=12Fe3++18H2O;Fe2+或FeCl2;
(4)“酸溶”时温度不能过高,因为温度过高,盐酸挥发程度增大,空气的溶解度减小,会导致反应速率降低,酸溶不充分,故答案为:温度过高,盐酸挥发程度增大,空气的溶解度减小,导致反应速率降低,酸溶不充分;
(5)若滤液2中c(Fe3+)=4×10-8mol/L,pH=4,则K sp[Fe(OH)3]=4×10-8×(10-10)3=4×10-38,故答案为:4×10-38;
(6)①后续实验需要加入AgNO3溶液,因此溶解样品所用酸为HNO3,加入足量AgNO3溶液可检验Cl-,故答案为:HNO3;
②n(Cl-)=
1.435 g
143.5g/mol×
100mL
10mL=0.1mol,n(Cu
2+)=0.02L×1mol/L×
100mL
10mL=0.2mol,
由电荷守恒可知n(OH-)=2n(Cu2+)-n(Cl-)=0.2mol×2-0.1mol=0.3mol,m(Cl-
)=0.1mol×35.5g•mol-1=3.55g,m(Cu2+)=0.2mol×64g•mol-1=12.8g,m(OH-
)=0.3mol×17g/mol=5.1g,n(H2O)=23.25g 3.55g12.8g 5.1g
18g/mol
---
=0.1mol,则
x∶y∶z∶m=n(Cu2+)∶n(OH-)∶n(Cl-)∶n(H2O)=2∶3∶1∶1,即化学式为
Cu2(OH)3Cl•H2O,故答案为:Cu2(OH)3Cl•H2O。
8.一种高效无机水处理剂——聚合氯化铝晶体的化学式为[Al2(OH)n Cl6-n·xH2O]m。
它可通过调节AlCl3溶液的pH,促进其水解而结晶析出。
其制备原料主要是铝加工行业的废渣——铝灰,它主要含Al2O3、Al,还有SiO2等杂质。
聚合氯化铝生产的工艺流程如下:
(1)搅拌加热操作过程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生产过程中实验操作B、D的名称均为________。
(3)反应中副产品a是________,试剂b是________。
(用化学式表示)
(4)生产过程中可循环使用的物质是________(用化学式表示)。
(5)调节pH=4.0~4.5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为得到较纯净的晶体,生产过程中C物质可选用________。
A.氨水 B.NaAlO2 C.NaOH D.Al2O3 E.Al
【答案】Al2O3+6H+===2Al3++3H2O、2Al+6H+===2Al3++3H2↑过滤 H2 HCl HCl 促进AlCl3水解,使晶体析出 DE
【解析】
【分析】
铝灰主要含Al2O3、Al,还有SiO2等,加水清洗掉其他可溶性杂质,因为B后分离出二氧化硅,所以推出b溶液为盐酸溶液,过量的盐酸将氧化铝和铝单质转化为氯化铝溶液,同时产生氢气,因为氯化氢易挥发,所以氢气中混有氯化氢,经水喷淋,得到气体a为氢气,同时回收盐酸b;B为氯化铝溶液中混有不溶性的二氧化硅,通过过滤分离出二氧化硅,氯化铝溶液经浓缩后调节pH,静置、过滤得到聚合氯化铝晶体。
【详解】
(1)由分析可知b为盐酸溶液,将铝和氧化铝转化为氯化铝溶液,所以搅拌加热操作过程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l2O3+6H+=2Al3++3H2O、2Al+6H+=2Al3++3H2↑,故答案为:Al2O3+6H+=2Al3++3H2O、2Al+6H+=2Al3++3H2↑;
(2)由分析可知,生产过程中实验操作B、D的名称均为过滤,故答案为:过滤;
(3)由分析可知,a为氢气,b为盐酸,故答案为:H2;HCl;
(4)搅拌加热过程中需要加入盐酸,吸收气体过程中可回收挥发出的HCl,所以HCl可以循环使用,故答案为:HCl;
(5)氯化铝水解呈酸性,所以调节pH的目的是为了使氯化铝水解生成产品,故答案为:促进AlCl3水解,使晶体析出;
(6)为得到较纯净的晶体,调节pH的试剂不能引入新杂质,而过量的氨水、NaAlO2、NaOH均不易除去,会引入新杂质, Al2O3、Al因为不溶于水,过量时可通过过滤除去,所以用Al2O3、Al调节pH能得到较纯净的晶体,综上所述,答案为DE。
【点睛】
B处溶液因为可能含有未反应的盐酸和氯化铝水解而显酸性,而强酸性环境中聚合氯化铝晶体不易结晶析出,所以要调节pH促进铝离子水解,使聚合氯化铝晶体结晶析出。
9.金属Co、Ni性质相似,在电子工业以及金属材料上应用十分广泛.现以含钴、镍、铝的废渣(含主要成分为CoO、Co2O3、Ni、少量杂质Al2O3)提取钴、镍的工艺如下:
(1)酸浸时SO2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除铝时加入碳酸钠产生沉淀的离子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CoCO3为原料采用微波水热法和常规水热法均可制得H2O2分解的高效催化剂CoxNi(1-x)Fe2O4(其中Co、Ni均为+2价).如图是用两种不同方法制得的CoxNi(1-x)Fe2O4在10℃时催化分解6%的H2O2溶液的相对初始速率随x 变化曲线.
①H2O2的电子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由图中信息可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法制取的催化剂活性更高。
③Co2+、Ni2+两种离子中催化效果更好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已知煅烧CoCO3时,温度不同,产物不同.在400℃充分煅烧CoCO3,得到固体氧化物的质量2.41g,CO2的体积为0.672L(标况下),则此时所得固体氧化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
【答案】还原剂或将Co 3+还原为Co 2+ 2Al 3++3CO 32-+3H 2O=2Al(OH)3↓+3CO 2↑
微波水热 Co 2+ Co 3O 4
【解析】
【分析】
第一步酸浸,将氧化物全部变为离子,加入的2SO 具有还原性,可将3+Co 还原为2+Co ,第二步加入的碳酸钠,3+Al 和2-3CO 可以发生双水解反应,将铝变为沉淀除去,接下来用萃取剂除去镍,此时溶液中只剩下2+Co ,再加入2-3CO 将2+Co 转变为3CoCO 沉淀即可,本题得解。
【详解】
(1)根据分析,2SO 作还原剂;
(2)根据分析,3+Al 和2-
3CO 发生双水解反应
3+2-32322Al 3CO +3H O=2Al(OH)+3CO ↓↑; (3)①画出过氧化氢的电子式即可;
②根据题图可以看出微波水热法具有更高的反应速率;
③当x 增大,催化剂中的2+Co 比例增大,2+Ni 比例减小,而x 增大时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也在增大,说明2+Co 的催化效果更好;
(4)首先根据m V 0.672
n===0.03mol V 22.4
算出2CO 的物质的量,根据碳原子守恒可知碳酸钴的物质的量也为0.03mol ,再根据钴原子守恒,2.41g 固体中有0.03mol 钴原子,剩下的全为氧原子,解得氧原子的物质的量为0.04mol ,因此所得固体氧化物的化学式为34Co O 。
10.铝是一种应用广泛的金属,工业上用Al 2O 3和冰晶石(Na 3AlF 6)混合熔融电解制得。
Ⅰ.铝土矿的主要成分是Al 2O 3和SiO 2等。
从铝土矿中提炼Al 2O 3的流程如图:
(1)写出反应1中涉及的任意一个化学方程式____;
(2)滤液Ⅰ中加入CaO 生成的沉淀是____,已知气体A 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为1.96g /L ,写出A 过量时,反应2的离子方程式____;
Ⅱ.以萤石(CaF 2)和纯碱为原料制备冰晶石的流程如图:
(3)萤石(CaF 2)的电子式____;
(4)若E 为硫酸钙,D 为最稳定的气态氢化物,则化合物C 是____,写出由D 制备冰晶石(Na 3AlF 6)的化学方程式____。
【答案】2NaOH +SiO 2=Na 2SiO 3+H 2O 或2NaOH +Al 2O 3=2NaAlO 2+H 2O CaSiO 3 AlO 2-
+CO 2+2H 2O =Al (OH )3↓+HCO 3- 2+[:F:]Ca [:F:]........
-- H 2SO 4 12HF +3Na 2CO 3+2Al (OH )3=2Na 3AlF 6+3CO 2+9H 2O
【解析】
【分析】
I .铝土矿用NaOH 溶液处理,Al 2O 3和SiO 2溶解为NaAlO 2和Na 2SiO 3,加CaO 后Na 2SiO 3生成CaSiO 3沉淀,过滤后的滤液通入酸性气体,使NaAlO 2生成Al (OH )3沉淀,过滤出的Al (OH )3沉淀经煅烧得到Al 2O 3;Ⅱ.萤石(CaF 2)和难挥发酸共热得到HF 气体,HF 气体和Na 2CO 3、Al (OH )3反应便得到冰晶石Na 3AlF 6。
可在此基础上解各小题。
【详解】
Ⅰ.(1)反应1为Al 2O 3和SiO 2和NaOH 溶液反应,生成NaAlO 2和Na 2SiO 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 +SiO 2=Na 2SiO 3+H 2O 或2NaOH +Al 2O 3=2NaAlO 2+H 2O 。
答案为:2NaOH +SiO 2=Na 2SiO 3+H 2O 或2NaOH +Al 2O 3=2NaAlO 2+H 2O ;
(2)滤液Ⅰ中含的Na 2SiO 3与加入的CaO 反应生成CaSiO 3沉淀;气体A 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为1.96g /L ,则A 的摩尔质量为:M =ρV m =1.96g /L ×22.4L ∙mol -1=44g ∙mol -
1,气体A 能与NaAlO 2生成Al (OH )3沉淀,故A 为CO 2。
反应2的离子方程式为:AlO 2-
+CO 2+2H 2O =Al (OH )3↓+HCO 3-。
答案为:CaSiO 3;AlO 2-+CO 2+2H 2O =Al (OH )3↓+HCO 3-; (3)CaF 2是离子化合物,由F -和Ca 2+构成,故CaF 2的电子式为:2+[:F:]Ca [:F:]........
--。
答案为:2+[:F:]Ca [:F:]........
--; (4)最稳定的气态氢化物是HF ,则D 为HF ;若E 为硫酸钙,化合物C 是难挥发酸,则C 是H 2SO 4;根据已知物质和质量守恒,可写出由D (HF )制备冰晶石(Na 3AlF 6)的化学方程式为:12HF +3Na 2CO 3+2Al (OH )3=2Na 3AlF 6+3CO 2+9H 2O 。
答案为:H 2SO 4;12HF +3Na 2CO 3+2Al (OH )3=2Na 3AlF 6+3CO 2+9H 2O 。
【点睛】
气体的摩尔质量:
m m
m m M V V n V ρ===,可根据关系m M V ρ=进行气体的摩尔质量和密度之间的互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