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生活化展示数学魅力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2013·10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

我国著名的数学家华
罗庚曾经这样描述数学:“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

”数学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

”学习数学的终极目标就是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所以数学教师应有意识地把数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在数学与生活之间架起一座桥梁,让数学课堂生活化,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他们真正体会到数学的价值与魅力。

一、让数学问题生活化,便于学生理解
1.创设生活情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数学知识比较枯燥,教师要善于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熟悉的生活巧妙链接,善于联系“生活现象”,精心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到数学的亲切有趣。

一个简单的数学问题,往往因贴近生活而变得有情感、有活力。

例如二年级第一单元《认识除乘法》一节,我的导入方式:
(1)一张桌子4条腿,3张桌子几条腿?你是如何知道的?
(2)6张桌子几条腿?要数几个4?用加法算式该怎么表示?
(3)20张桌子多少条腿?要数多少个4?列加法算式感觉如何?
数学知识比较抽象,生活则是具体的。

教师要善于把抽象的数学内容依托在生动的现实情境中。

又如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混合运算》的教学,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情景:请两名同学到讲台前来,假设你们两个老朋友久未谋面,现在从甲、乙两地出发,相遇后一起去书城,八点同时出发,八点十分相遇,你们分别走了几分钟?从而向学生解释数学中的相遇问题。

然后再让学生拿出自己的两支笔,在书桌上自己演示相遇的问题。

学生在趣味中对数学概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并学会了如何思考数学问题,促进了学生数学能力的发展。

2.运用生活实例,诱发学生思维,促进学生理解
学生的数学认知,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对数学概念的认知与理解,必须依赖于实践活动。

只有这样才能让晦涩难懂的数学知识成为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

例如在教学《圆柱和圆锥》时,我首先让学生说说日常生活中见过的圆柱和圆锥的生活原型。

有的说,水桶、易拉罐、压路机的辊子等等都是圆柱;有的说,吊线锤、漏斗、沙
堆等都是圆锥……然后再拿出圆柱的模型让学生说说、摸摸它的表面积和侧面是指哪一部分?接着让学生动脑子想想怎样求它的侧面积。

有学生用纸裹住了圆柱体的侧面,再打开,从而推出圆柱体的侧面积计算公式S=ch 。

学生在动手动脑中得到新的知识,既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又增强了学生的数学意识。

二、生活问题数学化,培养数学思维1.培养学生发现数学问题的能力爱因斯坦曾说过:“发现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

数学来源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且应用于现实。

”学生在数学课上不仅要学习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让他们逐步接触和掌握数学思想,不断增强数学意识,培养他们把生活问题数学化的自觉性。

例如在教学《统计》一课后,我让学生自己制作一个本班学生基本情况调查表,调查项目自己制定,并画出表格,写好表头,填好调查数据。

学生调查了属相、生日、父母年龄段、喜欢的颜色与性格等。

对于学生调查的这些项目,我首先表扬他们想得周到全面,然后就让他们观察统计的数据,培养他们用数学观点去认识周围事物的习惯。

2.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学习数学知识,就要应用于生活,达到学以致用。

因此,教师在每一节课后,要为学生找到数学知识的用武之地,找到与课本知识相关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感到学有所用。

如教学了《认识小数》后,我给出这样一个问题:赵老师家的客厅需要铺地板砖,用边长80厘米的地板砖,需要48块。

如果改用边长60厘米的地板砖,需要多少块?如果边长80厘米的地砖每块30元,边长60厘米的地砖每块15元,老师用哪一种地砖更合算?
又如教学了《多边形面积的计算》后,我让学生设计学校的操场(因为校长正准备将其改成塑胶跑道):(1)测量操场可用面积的长和宽;(2)设计科学合理、美观大方的操场跑道图案;(3)计算塑胶跑道的面积;(4)如果跑道内设置足球场,种植草坪,请算算要花多少钱。

经过测量设计、计算面积、核算资金、分析比对的过程,既拓宽了学生的数学视野,又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总之,数学来源于实际生活,又要服务于实际生活。

数学问题生活化,便于学生理解;生活问题数学化,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的思想、方法,让学生喜欢数学,学会数学。

(责编金铃)
数学课堂生活化展示数学魅力
江苏扬州市江都区实验小学(225200)黄善莲
综合平台
·教海拾贝.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