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XJ10数字程控交换机端局开通训练说明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
程控数字交换机主要由交换网络、处理机控制系统和接口电路三部分组成,必须具备能够正确接收与分析从用户线和中继线发来的呼叫信号及地址信号,按目的地址正确的进行选路,控制交换网络的建立,按照所收到的释放信号拆除连接等功能。

程控数字交换机的基本原理是一种电路交换原理,主要包括三个通信阶段:电路的建立阶段、通信阶段、电路的拆除阶段。

本设计主要介绍ZXJ10数字程控交换机的硬件结构和基本原理、后台服务器的安装与配置,以及后台服务器操作软件的操作训练。

并利用该交换机设计了一个小型端局,此端局是以校本部综合大楼为背景,一个由一层至四层办公电话组成的端局。

关键字:ZXJ10数字程控交换机;小型端局;程控交换
目录
前言 (3)
第一章系统组成和基本结构 (4)
1.1 系统组成 (4)
1.1.1 系统总体组成 (4)
1.1.2 系统模块介绍 (5)
1.1.3 系统软件介绍 (6)
1.1.4 系统特点 (7)
1.2 基本结构 (7)
1.2.1 交换网络 (7)
1.2.2 用户电路 (8)
1.2.3 出入中继器 (8)
1.2.4 控制设备 (9)
1.2.5 信令系统 (9)
第二章ZXJ10的硬件结构 (10)
2.1 拓扑结构 (10)
2.2 单板信息 (10)
第三章ZXJ10后台服务器的安装与配置 (17)
3.1 Miscrosoft Windows 2000 Server 安装 (17)
3.2 SQL Server 2000安装简述 (18)
3.3 ODBC2.5的安装 (19)
3.4 后台服务器安装 (21)
第四章后台服务器操作软件操作训练介绍 (25)
4.1 局容量数据 (25)
4.2 交换局数据 (25)
4.3物理配置数据 (25)
4.4号码管理 (25)
4.5号码分析 (25)
第五章小型端局设计开通实验 (27)
5.1 局容量配置 (27)
5.2 交换局配置 (27)
5.3 物理配置 (29)
5.4 用户号码管理 (30)
5.4.1 局号、百号配置 (30)
5.4.2 一楼号码管理 (31)
5.4.3二楼号码管理 (32)
5.4.4 三楼号码管理 (32)
5.4.5 四楼号码管理 (33)
5.5 用户号码分析 (33)
设计总结 (34)
致谢 (35)
参考文献 (36)
前言
程控时分交换机一般在话路部分中传送和交换的是数字话音信号,因而习惯称之为程控数字交换机,随着数字通信与脉冲编码调制(PCM)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世界各先进国家自60年代开始以极大的热情竞相研制数字程控交换机,经过艰苦的努力,法国首先于1970年在拉尼翁(Lanion)成功开通了世界上第一个程控数字交换系统E10,它标志着交换技术从传统的模拟交换进入数字交换时代。

由于程控数字交换技术的先进性和设备的经济性,使电话交换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而且对开通非话业务,实现综合业务数字交换奠定了基础,因而成为交换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随着微处理器技术和专用集成电路的飞跃发展,程控数字交换的优越性愈加明显的展现出来。

20世纪90年代,我国程控交换机的研制经历了从无到有的发展过程,特别是大型局用程控交换机的成功研制给我国信息产业带来了巨大的生机。

其中,由石家庄邮电54所与广州有线电厂合作开发的金鹏EM601机、由西安邮电10所与大唐电信公司合作开发的大唐SP-30机、由深圳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开发的中兴ZXJ10机、有深圳华为公司开发的华为C&C08机等引领了电信业的发展潮流。

本次课程设计将以中兴ZXJ10程控交换为例学习交换机的基本原理,并利用计算机通信学院现代通信网实验室的ZXJ10数字程控交换机进行综合训练。

第一章系统组成和基本结构
ZXJ10局用数字程控交换机系统采用模块间全分散、模块内分级控制、集中管理的开放式体系结构,以通用计算机平台为基础,局域网技术为支撑,客户机/服务器方式为控制结构的基本形态,使系统具备灵活的组网能力、强大的呼叫处理能力、高可靠性、良好的兼容性和扩展性。

1.1 系统组成
1.1.1 系统总体组成
ZXJ10采用全分散的控制结构,根据局容量的大小,可由一到数十个模块组成。

根据业务需求和地理位置的不同,可由不同模块扩展完成,如图1-1-1所示,除OMM模块外,每一种模块有一对主备的主处理机MP(Module Processor)和若干从处理机SP(Sub-module Processor)以及一些单板组成。

SNM、MSM、PSM、RSM、RLM为ZXJ10前台网络的基本模块,OMM构成ZXJ10的后台网络。

图1.1 ZXJ10系统逻辑结构示意图
OMM:操作维护模块 PSM:外围交换模块
RSM:远端交换模块 RLM:远端用户模块 PHM:分组交换模块
CM:中心交换模块(CM=SNM+MSM) MPM:移动外围模块 RSM(V4.X):ZXJ10远端交换模块之一种 MSM:消息交换模块
IAM:Internet接入模块 SNM:交换网络模块VPM:移动访问外围模块
1.1.2 系统模块介绍
1.外围交换模块PSM
1)PSM的主要功能
单模块成局实现PSTN,ISDN用户接入和呼叫处理;多模块成局时作为其中一个模块局接入中心模块;可作为移动交换系统接入中心局;可作为智能网的业务交换点SSP接入SCP;可带远端用户模块。

2)PSM的配置
近端模块PSM分3种类型:用户中继模块,纯用户模块,纯中继模块。

配置方式:标准8K网交换模块(SM8)、16K网交换模块(SM16)、紧凑型4K网交换模块(SM4C)。

2.远端交换模块RSM
RSM模块和PSM模块的功能完全一样,根据具体情况,有几种配置方式:标准8K网交换模块(SM8)、紧凑型4K网交换模块(SM4C)和兼容V4.X模块(SM2)配置方式等。

3.消息交换模块MSM
消息交换模块MSM主要完成各模块之间的消息交换。

PSM,RSM,PHM经光纤连接到SNM,由SNM的半固定接续将其中的通信时隙连至MSM,MSM中的MP根据路由信息完成消息的交换。

4.交换网络模块SNM
SNM主要功能是完成PSM/RSM与PSM/RSM之间的话路交换;完成PSM/RSM与PHM之间的B信道连接。

SNM分为单平面结构和多平面结构两种。

单平面SNM只有一对交换网板,也称为单T 网。

除单平面外,SNM的另外一种构成方式为采用多平面结构。

交换平面工作在话务分担的方式,而每个平面的两个T网工作在主备方式。

目的是为提高可靠性。

5.操作维护模式OMM
ZXJ10程控交换机采用集中维护管理方式,维护管理网络采用了基于TCP/IP协议的客户/服务器结构,WINDOWS 2000/NT 4.0操作系统,如图1-1-2所示。

其内容包括管理和维护交换机运行所需的数据、统计话务量、话费、系统测量、系统告警等,整个系统的软件和数据在OMM中完成,由SNM向每个外围模块传送。

并且可进行远程操作维护管理。

LAN
图1.2 OMM连接示意图
6.移动外围模块MPM和VLR模块VPM
7.分组交换模块PHM
PHM模块物理结构以PSM为平台,采用X.25协议、G703/V.35协议,实现与DDN数字数据网络接入。

ZXJ10支持CaseA和CaseB两种呼叫形式。

8.Internet接入模块IAM
9.远端用户模块(RLM)
远端用户模块不具备交换模块的交换能力,但与相连模块通讯中断时,RLM内部可通过SP实现自交换,实现单元内用户正常通话。

RLM可以通过DT、ODT或SDH接入上级模块,并提供集中监控、电源和配线架的能力。

1.1.3 系统软件介绍
ZXJ10软件设计遵循结构化、模块化和开放性的原则,层次间只存在单向调用,采用原语方式,而同层次的各模块间以明确的消息接口方式,为增值业务的引入提供开放的接口。

在程序设计时,引入CCITT推荐的SDL语言,采用面向对象的设计技术,达到了软件设计的可靠性、可维护性、可移植性、实时性和可读性的目标。

ZXJ10的软件系统分为前台软件和后台软件:前台软件,主要处理交换和接续功能,包括除OMM外所有模块软件;后台软件,主要处理人机命令和执行来自网管操作维护的命令。

前台又分为MP软件和单板软件;后台又可分为服务器软件和客户端软件。

从功能角度看,ZXJ10的软件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1)基本业务包括本局、随路、话务台呼叫和Centrex等;
(2)No.7信令系统;
(3)综合业务接入系统;
(4)窄带ISDN系统;
(5)操作维护系统;
(6)智能网;
(7)网管系统。

1.1.4 系统特点
丰富的业务
完善的ISDN功能
完备的局间信令系统
综合接入能力
强大的智能网功能
内置SDH光传输系统
灵活的组网能力
完备的操作维护系统
特殊平台和接口
1.2 基本结构
程控交换机的主要任务是实现用户间通话的接续。

基本划分为两大部分:话路设备和控制设备。

话路设备主要包括各种接口电路(如用户线接口和中继线接口电路等)和交换(或接续)网络;控制设备在纵横制交换机中主要包括标志器与记发器,而在程控交换机中,控制设备则为电子计算机,包括中央处理器(CPU),存储器和输入/输出设备。

程控交换机实质上是采用计算机进行“存储程序控制”的交换机,它将各种控制功能,方法编成程序,存入存储器,利用对外部状态的扫描数据和存储程序来控制,管理整个交换系统的工作。

1.2.1 交换网络
交换网络的基本功能是根据用户的呼叫要求,通过控制部分的接续命令,建立主叫与被叫用户间的连接通路。

在纵横制交换机中它采用各种机电式接线器(如纵横接线器,编码接线器,笛簧接线器等),在程控交换机中目前主要采用由电子开关阵列构成的空分交换网络,和由存储器等电路构成的时分接续网络。

1.2.2 用户电路
用户电路的作用是实现各种用户线与交换之间的连接,通常又称为用户线接口电路(SLIC,Subscriber Line Interface Circuit)。

根据交换机制式和应用环境的不同,用户电路也有多种类型,对于程控数字交换机来说,目前主要有与模拟话机连接的模拟用户线电路(ALC)及与数字话机,数据终端(或终端适配器)连接的数字用户线电路(DLC)。

模拟用户线电路是适应模拟用户环境而配置的接口,其基本功能有:
. 馈电(Battery feed): 交换机通过用户线向共电式话机直流馈电;
. 过压保护(Overvoltage Protection): 防止用户线上的电压冲击或过压而损坏交换机。

. 振铃(Ringing):向被叫用户话机馈送铃流。

. 监视(Supervision):借助扫描点监视用户线通断状态,以检测话机的摘机,挂机,拨号脉冲等用户线信号,转送给控制设备,以表示用户的忙闲状态和接续要求。

. 编解码(CODEC):利用编码器和解码器(CODEC),滤波器,完成话音信号的模数与数模交换,以与数字交换机的数字交换网络接口。

. 混合(Hybrid):进行用户线的2/4线转换,以满足编解码与数字交换对四线传输的要求。

. 测试(Test):提供测试端口,进行用户电路的测试。

这7种功能常用第一个字母组成的缩写词(BORSCHT)代表。

对于模拟程控交换机,不需要编解码功能;而在数字程控交换机中,除某些特定应用的小型交换机利用增量调制方式外,其它大部分均采用PCM编解码方式。

数字用户线电路是为适应数字用户环境而设置的接口,它主要用来通过线路适配器(LAM)或数字话机(SOPHO-SET)与各种数据终端设备(DTE)如计算机,打印机,VDU,电传相连。

1.2.3 出入中继器
出入中继器是中继线与交换网络间的接口电路,用于交换机中继线的连接。

它的功能和电路与所用的交换系统的制式及局间中继线信号方式有密切的关系。

对模拟中继接口单元(ATU),其作为是实现模拟中继线与交换网络的接口,基本功能一般有:
1.发送与接收表示中继线状态(如示闲,占用,应答,释放等)的线路信号。

2.转发与接收代表被叫号码的记发器信号。

3.供给通话电源和信号音。

4.向控制设备提供所接收的线路信号。

对于最简单的情况,某一交换机的中继器通过实线中继线与另一交换机连接,并采用用
户环路信令,则该模拟中继器的功能与作用等效为一部“话机”。

若采用其它更为复杂的信号方式,则中继器应实现相应的话音,信令的传输与控制功能。

数字中继线接口单元(DTU)的作用是实现数字中继线与数字交换网络之间的接口,它通过PCM有关时隙传送中继线信令,完成类似于模拟中继器所应承担的基本功能。

但由于数字中继线传送的是PCM群路数字信号,因而它具有数字通信的一些特殊问题,如帧同步,时钟恢复,码型交换,信令插入与提取等,即要解决信号传送,同步与信令配合三方面的连接问题。

数字中继接口单位的基本功能包括帧与复帧同步码产生,帧调整,连零抑制,码型变换,告警处理,时钟恢复,帧同步搜索及局间信令插入与提取等,如同模拟用户电路的BORSCHT,也可将数字中继单元的上述8种功能概括为GAZPACHO。

1.2.4 控制设备
控制部分是程控交换机的核心,其主要任务是根据外部用户与内部维护管理的要求,执行存储程序和各种命令,以控制相应硬件实现交换及管理功能。

程控交换机控制设备的主体是微处理器,通常按其配置与控制工作方式的不同,可分为集中控制和分散控制两类。

为了更好的适应软硬件模块化的要求,提高处理能力及增强系统的灵活性与可靠性,目前程控交换系统的分散控制程度日趋提高,已广泛采用部分或完全分布式控制方式。

1.2.5 信令系统
在交换机内各部分之间或者交换机与用户,交换机与交换机间,除传送话音,数据等业务信息外,还必须传送各种专用的附加控制信号(信令),以保证交换机协调动作,完成用户呼叫的处理,接续,控制与维护管理功能。

按信令的作用区域划分,可分为用户线信令与局间信令,前者在用户线上传送,后者在局间中继线上传送。

如果按信令的功能划分,则可分为监视信令,地址信令与维护管理信令。

第二章 ZXJ10的硬件结构
2.1 拓扑结构
图2.1 拓扑结构
ZXJ10是模块化结构,基于容量型全分散的控制方式。

既可以单模块成局,又可以多模块组网。

在组网方式上率先打破了交换机传统的星形组网方式,采用了多级树形组网方案。

模块可以再带模块,各模块地位平等,中心交换点和集中维护点可以根据需要合设或者分开,而避免了星形组网中二者必须合设所带来的弊病。

同时,时钟源可以设于任何模块,而不必局限于中央模块。

从而大大提高了组网方案的灵活性,节省了用户投资。

并且向下兼容ZXJ10原有版本。

ZXJ10具有下述强大的组网能力:
1.具有多级组网能力。

2.可在一个地区范围内通过内置SDH系统或CFBI(FBI)光传输系统灵活组建网络结构,覆盖半径达50km。

3.通过RSM,RLM增强网络的渗透能力。

4.具有完备的No.7信令系统
5.提供完善的综合网管系统。

完善灵活的计费系统。

6.开放式复合应用平台。

2.2 单板信息
ZXJ10 硬件系统主要特点之一是模块化结构,也是层次化结构:模块—(机架—机框)—
单元—电路板,电路板即单板,为构成系统的最基本部件。

1、MP介绍
①配置组成:
•RAM—64MB。

•HD——2GB以上。

•CPU—PENTIUM166HX芯片组(主板采用INTELMOHAVE模块的PENTIUM166主板)。

•提供IDE、KEYBOARD、MOUSE、VGA、FDC外围接口。

•提供两个10M以太网接口,一个用于与后台交换信息,一个用于控制层的扩展。

•具有标准PCI总线接口、ZXJ10(V10。

X)背板总线接口(BUSI)。

②功能:
•作为ZXJ10机中央控制部分、完成呼叫处理及系统管理功能。

•控制交换网的接续,提供前台程序运行平台、运行DOS、IRMX等软件。

•支持以太网10BASE接口。

•负责前/后台间数据、命令的传送。

•实现与各子单元SP的消息通信。

•控制主/备MP倒换。

③MP配置为主/备用方式,主/备切换控制器:主/备MP在上电复位时采用竟争获
得主/备工作状态。

四种切换方式命令切换:人工(手动)切换、复位切换、故障切换、正常运行态。

④主MP的主用灯和备MP的备用灯均亮,若主/备用灯均灭,则表示MP离线。

2、共享内存板(SMEM)介绍
①组成:主要由SMEM(2M)和DPRAM(8K)组成, EPLD完成仲裁。

②功能:MP利用共享内存板作为消息交换通道和数据备份,为方便主/备MP快速倒换
而专门设计。

③指示灯:
HL1:正常(运行)指示灯;
HL2:故障指示灯。

3、通信板(COMM)介绍
①COMM板种类:MP-MP通信板、MP-SP通信板,均以负荷分担方式工作。

②功能:
•完成模块内、间的通信,提供NO7、V5信令链路层。

•与SP间采用HDLC协议(高级数据链路控制),可同时处理32个HDLC信道(每个信道64KB/S);通信链路采用负荷分担方式,提高系统可靠性。

•经2个4KB双口RAM及两条独立总线与主/备MP相连交换消息,实现交换网单元的时隙交换接续控制。

③COMM板与交换单元半固定接续关系并与SP、其它MP通信。

4、数字中级接口板(DTI)介绍
①数字中继单元是数字交换系统间、数字交换系统与数字传输系统间的接口单元。

②DTI板的基本功能:
•码型变换:局外HDB3(高密度双极性余三码--局内NRZ(非归零)码。

•时钟提取、再定时。

•帧/复帧同步。

•控制、检测、告警:
控制--接口电路初始化、执行复位、环路测试等命令;
检测--误码率、滑码次数、帧失步、复帧失步等;
告警--将告警信息上报MP,并在板上作出故障显示。

•用于ISDN的PRA用户接入、实现ISDN功能
③面板指示灯:
•HL1--正常运行指示灯;
•HL2--错误状态指示灯;
•HL3~HL6--第一路~第四路运行状态指示灯,对应于4个E1口的状态。

5、模拟用户板(ASLC)介绍
①容量:24用户电路/板。

②指示灯:运行(绿灯):正常运行指示灯;
故障(红灯):错误状态指示灯;
绿灯闪烁,红灯常亮,表示上、下12路用户的铃流过零检测有故障,不能振
铃;
绿灯亮时,红灯亮,表明上12路振铃有问题;
绿灯灭时,红灯亮时,表示下12路振铃有问题;
运行灯进入正常时的均匀慢闪态;
当用户板和SP通信正常时,运行灯以0.5s:0.5s的频率慢闪,如通信中断,
则以50ms:50ms的频率快闪。

6、SP板介绍
①功能:
•实现信令的集中、转发;
•驱动8MHZ、2MHZ、8KHZ时钟供用户板使用;
•提供2条双向8MHW 线供话路使用;
•能自动完成用户单元内的话路接续。

②面板指示灯:
HL1--正常运行指示灯;
HL2--错误状态指示灯;
HL3--主用指示灯;
HL4--备用指示灯;
运行过程中,若出现错误故障,HL2亮,其它灯灭。

7、DSLC板介绍
DSLC为数字用户板,为交换机提供BRI,负责接收、发送交换机侧的2B+D数据,实现U接口侧2B1Q与交换机侧PCM码流转换。

①DSLC作为一种接口电路,应具备功能:
•提供2B+D接口,完成ISDN物理层U接口的功能,包括2B1Q编/解码、回波抑制、B/D信道分离、自环检测、过压保护等;
•实现ISDN网络层的通信:完成D信道分离链路层处理,并将处理后的信令如HDLC的形式发给SP;
•据SP指示,对2个B信道进行时隙分配,经一条8M宽HW线与交换机的SP相联系;
•实现与模拟ASLC的混插;
•为MTT板提供测试接口;
•远端供电:DSLC经U接口线将电源馈送给NT1,供NT1转换用。

②12路2B+D接口/DSLC板。

8、ASIG板介绍
①主要功能:
•DTMF信号接收和发送:120路DTMF, TX/RX完成用户话机双音多频拨号的接收与双音多频信号的发送。

由高、低两个频率组成:高--1209、1336、1477、1633HZ;低--697、770、852、941HZ共十六个DTMF信号。

表2-1 DTMF信号频率表
•MFC信号接收与发送(120路 MFC、 TX/RX)采用“六中取二”编码方式,代表一种特定记发器信号,MFC信号分为前向信号、后向信号两种。

•作TONE板时提供60路语音服务,为交换机的呼叫业务担供所需的拨号音、忙音、证实音、空号音、特种拨号音、拥塞音、长号音。

•会议电话功能:可召集10个三方会议或一个三十方会议。

②DTMF和MFC可合用一块插件,此时各占60路。

③指示灯:HL1--运行指示灯数据配置正确,DSP1,DSP2 全亮;
HL2--故障指示灯;
HL3(DSP1)- 单板下方单元的运行态;
HL4(DSP2)--单板下方单元的运行态。

9、MTT板介绍
①主要功能:
•作为用户测试板(TSLC)用:实现用户线、用户话机的硬件测试:测外线--绝缘电阻、馈电电压、线间电容;
测内线--钤流输出电压、拨号音、回铃音、忙音等检测、线路极性测试、DTMF发号、收号功能检测等;
测用户话机--直流环阻、话机拨号脉冲。

•可作为DTMF收号器、TONE音资源使用 (在远端用户单元)。

•作主叫识别信息单元板(CID板):将SP送来的主叫信息(具有CID话机发出)按主叫识别格式产生相应的PCM码送到相应TS上,再由SP接续到被叫用户。

主叫显示信息通常在第一次振铃和第二次间歇送出,也可在通话时送出。

上述三项功能不能同时进行,同一时刻只许一项
②指示灯含义:
HL1--RUN灯(0。

5S频闪)
HL2--ERROR
HL3--测内指示
HL4--测外指示(CID状态时常亮)
HL5--被测摘机
10、PMON板介绍
①主要功能:
•对机房环境进行监测:温/湿度、烟务、红外等(通过多种传感器实现;
•将不同的告警类别及时上报MP。

②指示灯:
•HL1--运行指示灯
•HL2--故障指示灯
11、用户单元控制接口板(SPI)介绍
①功能:为SP与另一层SLC、MTT提供联络通道。

SPI 板把SP发向SLC的信号经转换、
驱动送到SLC。

②工作方式:主/备,其主备状态由SP板决定。

③指示灯:
运行(绿灯):正常运行指示灯;
故障(红灯):错误状态指示灯;
主用(绿灯):主用状态运行指示灯;
备用(绿灯):备用状态运行指示灯。

12、交换网板(TNET)介绍
TNET 板是时间交换网板,用于紧凑型4K 网模块,是一个单T 结构时分无阻塞交换网络,容量为4K×4K 时隙,PCM 总线速度为8Mb/s,采用双入单出热主备用工作方式。

同时单板本身带有同步时钟,可以接收四路来自数字中继板DTI 和光接口板FBI 平衡传送过来的8kHz 时钟基准信号。

13、POWER-A介绍
①采用同层1+1备份,为用户层提供电源。

②铃流:
单电源板时供整个用户层铃流;
双电源板时,左边板供上半层铃流,右边板供下半层铃流。

③在ZXJ10(V10.X)机架上,POWERA和POWERB可混插不致损坏电源板本身或损坏其它任
何电路板。

POWERA也可用在中继层和控制层供电。

④指示灯:
工作指示灯(绿色):机架上电而开关没开时,正常灯闪动,打开开关后正常灯常亮;铃
流工作指示灯(绿色)电路工作正常快闪。

故障指示灯(红色)电路板输出有故障,灯亮。

14、POWER-B介绍
①功能:为ZXJ10(V10.X)控制层、网层及数字中继层供电。

②采用同层1+1备份。

③指示灯:
工作指示灯(绿色):机架上电而开关没开时,正常灯闪动,打开开关后正常灯常亮;
故障指示灯(红色)电路板输出有故障,灯亮。

第三章 ZXJ10后台服务器的安装与配置
3.1 Miscrosoft Windows 2000 Server 安装
1.将标号为:“中兴系统安装引导盘”的光盘插入光驱中,开机启动。

2.引导中按实际情况选择光盘驱动器类型。

3.将第一个硬盘分配成一个4G的FAT32或NFTS分区。

4.将Windows 2000 Advcanced Server系统安装光盘插入驱动器中,找出它的盘符(D或E等),进入i386目录下,执行“WINNT”,并确认系统给出的NT安装文件的路径(直接按<Enter>键),系统开始拷贝文件到C盘,拷贝完毕,按<Enter>键重启服务器,系统会自动引导并进入字符安装界面。

5.在“欢迎使用安装程序”界面按<Enter>键选择继续安装Windows 2000 Advanced Server,安装程序将检测大容量存储设备。

6.在按<F8>键同意Windows 2000许可协议后,可继续安装,否则将停止安装。

7.安装程序列出自动检测到的硬件和软件清单,按回车键继续。

这时安装程序列出已有的磁盘分区一级可用于创建新磁盘分区的空间,将高亮度条移动到第一个硬盘的未分区空间上,按<Enter>键安装。

8.选择[使用NFTS文件系统格式化此磁盘分区],按<Enter>键继续。

9.给第二个硬盘创建一个NTFS分区。

10.接着系统将格式化分区。

11.格式话化完毕后,选择安装Windows 2000 文件的位置,Windows 2000安装在第一个硬盘的第一个分区,在安装程序的[高级选项]中设置选取安装目录为“\WIN2000”,按<Enter>键继续。

12.选择[允许检测磁盘]继续,系统检测硬盘后,开始拷贝文件。

13.选文件拷贝完毕后,安装程序提示取出软驱中的软盘和CDROM中的CD盘,按<Enter>键,重新启动计算机,继续在图形方式下安装。

14.字符部分安装完毕后,计算机从硬盘上引导WINNT,开始图形部分安装。

15.服务器重新引导时,屏幕出现计算机已安装操作系统菜单,其中当前选项即为WINNT的安装菜单,按<Enter>键或30S后,系统进入下一步安装,这是屏幕出现蓝屏,显示操作系统名称、版本号、创建号及计算机的一些硬件,根据提示将安装光盘驱动器,单击后系统开始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