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诵《长亭送别》四支曲子、《纪念刘和珍君》、《报任安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背诵《长亭送别》四支曲子、《纪念刘和珍君》、《报任安书》《渔父》
第3专题“直面人生”(复习)
一、语言文字运用
1.选出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 )
A.槛.阱(jiàn) 囹圄.(yǔ) 旋涡.(wō) 菲.薄(fēi)
B.苍穹.(qióng) 桀.骜(jié) 立仆.(pū) 暴.肌肤(bù)
C.鞭箠.(chuí) 攒.射(cuán) 寥.落(1iáo) 下劣.(liè)
D.缧绁.(xié) 惩.创(chéng) 曩.者(nǎng) 尸骸.(hái)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愠色委曲求全殒身不恤不径而走
B.倜傥广有羽翼轻而易举灭顶之灾
C.汲取推贤进士惨淡经营淡装浓抹
D.焚烧暗然神伤芸芸众生旗开得胜
3.选出标点符号全部正确的一项( )
A.我没有亲见,听说,她,刘和珍君,那时是欣然前往的。
B.“好的运气令人羡慕,而战胜厄运则更令人惊叹”。
这是塞涅卡得之于斯多葛派哲学的名言。
C.倘使我相信真有所谓“在天之灵”,那自然可以得到更大的安尉,——但是,现在,却只能如此而已。
D.默默之中,苦难磨钝了多少敏感的心灵,悲剧毁灭了多少失意的英雄。
何必用舞台上的绘声绘色,来掩盖生活中的无声无息?
4.对下列各句的修辞方法分析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人的美德犹如名贵的香料,在烈火焚烧中散发出最浓郁的芳香。
②一切幸运都并非没有烦恼,而一切厄运也绝非没有希望。
③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④中国军人的屠戮妇婴的伟绩,八国联军的惩创学生的武功,不幸全被这几缕血痕抹杀了。
A.比喻对比反复反语. B.对比比喻反语反复
C.比喻对比反语反复 D.反语比喻反复对比
5.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曩.者辱.赐书曩:从前;辱:污辱。
B.其次关.木索关:贯,这里指戴上。
C.亦颇识去就
..之分也去就:舍生就死。
D.虽累.百世,垢.弥甚耳累:积累,经历;垢:污垢,这里指所受的污辱。
6.下列句中全部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①其次剔毛发、婴金铁受辱②不能自免,卒就死耳③网罗天下放失旧闻④当此之
时,见狱吏则头枪地⑤则仆偿前辱之责⑥古者富贵而名摩灭⑦居则忽忽若有所亡⑧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A.①②④⑧ B.②④⑥⑧ C.①③⑤⑦ D.③④⑤⑥
7.下列加点词的古今义都相同的一项是( )
A.意气
..非常之人称焉
..勤勤恳恳 B.唯倜傥
C.且负下未易居,下流
..遇遭此祸
..多谤议 D.仆以口语
8.围绕“自然与心灵相通”这一中心话题展开联想,按照下面的例句,将“山岳”改为“江河”或“大海”,写一段富有文采的话。
例句:不要嫉妒山岳连绵千里、峰刺青天,如果让自己的心灵像弥漫的云雾悄然融入山岳之中,那么你的生命里就有了山的巍峨,山的磅礴;你的胸中都将充满山一样的浩然壮气。
二、阅读理解
(一)①我在十八日早晨,才知道上午有群众向执政府请愿的事;下午便得到噩耗,说卫队居然开枪,死伤至数百人,而刘和珍君即在遇害者之列。
但我对于这些传说,竟至于颇为怀疑。
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然而我还不料,也不信竟会下劣凶残到这地步。
况且始终微笑着的和蔼的刘和珍君,更何至于无端在府门前喋血呢?
②然而即日证明是事实了,作证的便是她自己的尸骸。
还有一具,是杨德群君的。
而且又证明着这不但是杀害,简直是虐杀,因为身体上还有棍棒的伤痕。
③但段政府就有令,说她们是“暴徒”!
④但接着就有流言,说她们是受人利用的。
⑤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
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
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9.和上文中“始终微笑着的和蔼的刘和珍君”一句意思差不多的“她却常常微笑着。
态度很温和…‘她还是始终微笑着,态度很温和”“微笑的和蔼的旧影”等句子在文中反复出现,目的是什么?
答:
10.第①段中“无端”一词的意思是什么?
答:
11.写出最后一句话的深刻含义。
答:
(二) 生命的一抹
郭枫
少年时,总喜欢站在山冈上听风响,躺在原野上看云飞,时光过得轻轻忽忽的,像梦。
一切都令人陶醉,一切都美。
什么叫做美呢?那时还说不出来。
生活在北国的原野上,只觉得天地无限辽阔。
早春,在
潮润润的泥土上,踏着刚出芽的青草,心头便充盈着战栗的喜悦,要是在田间找到一朵初绽的小花,更能呆呆地凝视老半天,仿佛怕亵渎了生命的神圣,想采摘却又不敢采摘。
秋来的时候,那莽莽的大平原真使人惊奇!从天上到地下,缤纷的色彩每天都有不同的变化,尽够眼睛忙的。
等到西风渐紧,黄叶辞枝,我总有无端的喟叹。
那些稚气的举动,其实只是在朦朦胧胧中一种粗浅的感受罢了。
稍稍成长,我便流离在连天的烽火里。
可怪的是,我竞没觉得有多少颠沛的痛苦,却暗暗欣喜能趁此饱赏山河的景色,摄许多美丽的影像于心版上:石头城苍凉的落日,西子湖柔美的夜月,扬子江滚滚的长流……更难忘的是那一次,我徘徊在湘江的河干,一泓秋水,蓝得像镜子似的明澈,对岸的
山峰,红叶已灿烂成一片云霞,在澄亮的秋光里,孤村隐约,渔歌悠缓。
呀!这岂非神仙境界?于是,便发下心愿:将来要偕同二三知己,归隐于此。
数亩田、几架书、一卷诗,生活像舒卷自如的云彩……
那时候,年轻的梦太年轻,美丽的幻想太美丽!人们谁没有年轻过呢?谁没有过关丽的梦想呢?但谁又像我这样沉迷在梦幻中而永不清醒呢?说我像那只在屋角上缀网的蜘蛛,不如说那只缀网的蜘蛛像我,把生命局促在一个小角落里,而后千丝万缕织成一个孤寂的世界。
就这样,我独坐在这天地中,微笑着面对这七彩的人生。
任关注我的人叹息,任懂得我的人沉默,任嫉妒我的人讥讽。
这是无可奈何的事。
我就是我,在人海中滚打了三十年,依然那么天真或者说依然那么痴傻啊!在需要勒紧腰带的日子里,仍不相信金钱的权力;在儿女成长的年纪,还要去崇拜书,去迷信美;让许多繁华从指缝间漏过而毫不动容,却常常对于掠过心灵的感受费尽心神去捕捉。
有人说:入世深些,年龄大些,思想就会成熟。
这句话的真实使我怀疑,为什么历尽沧桑,我的心灵仍像孩童一样的拙稚呢?
少年时那种登高山、探幽谷的劲儿,到现在还是兴趣不减。
而且,只要有一片静美的天地,我也能欣赏上老半天。
每天走过的小径,常年招展的椰影,一片明丽的阳光,一刻恬静的宁静,一朵飞花,一叶新绿……这些都散发着沁人的甘味,在平淡中自有醇厚的情趣在。
少年时,我喜欢攀登历史的雕像,去倾听巨人心灵的跃动。
现在,我觉得一声寒夜的叫卖,一句村野的俚话,都给我不少的认识。
生活于俗尘里,我常发现许多事物每天都有新的意义,有时在绝对的静寂中,往往有和谐的天籁洋洋盈耳。
说是现实也好,幻想也好,我总觉得这缤纷的世界,永远在启示我,充实我,美化我。
可是,美是什么?年轻时我说不出来,现在,更不会说。
如果说,美是真理,美是永恒。
但真理像一种金色的蜥蜴,有时会改变颜色,而永恒是玄妙的,有时和刹那没有分别,这些都是我无法了解的问题。
不过,我愿我的生命,如同蓝天中的一缕云,尽管是那么淡淡的、淡淡的一抹,于我已经足够。
12.作者在第3段中提到的“一种粗浅的感受”是什么?请根据上文内容,分两点进行概括说明。
(2分)
答:(1) (2) 13.作者在第4段中提到“我独坐在这天地中”,从全文看,这是一个怎样的“天地”?(1分)
答:
14.第6段最后说“我总觉得这缤纷的世界,永远在启示我,充实我,美化我。
”从全文看,作者得到的“启示”“充实”和“美化”分别是什么?
(1)得到的“启示”是
(2)得到的“充实”是
(3)得到的“美化”是
15.下列对这篇散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A.本文呈现给读者的是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追求物欲的现实世界和追求平淡、恬静的精神世界。
B.作者笑对七彩的人生,任人叹息,任人沉默,任人讥讽,依然我行我素。
C.作者在历尽沧桑后,始终不减的是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平淡生活的满足。
D.作者怀疑“入世深些,年龄大些,思想就会成熟”这句话,是因为他历尽沧桑,心灵仍像孩童一样拙稚。
E.作者年轻时不明白美是什么,长大后终于找到了明确的答案。
参考答案
1.C(A.菲fěi;B.暴pù;D.绁xiè)
2.B(A.“不径而走”中“径”应为“胫”;C.“淡装浓抹”中的“装”应为“妆”;D.“暗然神伤”中“暗”改为“黯”)
3.C(A.第一个逗号应为分号;B.句号应在引号之内;D.问号改为感叹号)
4.A 5.A
6.D(①“剔”通“剃”;③“失”通“佚”;④“枪”通“抢”;⑤“责”通“债”;⑥“摩”通“磨”;⑧“底”通“抵”)
7.B(A.意气,古义指情谊和语气;今义指意志和气概。
B.倜傥,古今义同,指洒脱,不拘束。
C.下流,古时比喻处于卑贱地位;今指卑鄙龌龊。
D.口语,古指说了几句话;现区别于书面语,指说话时使用的语言)
8.示例:①不要嫉妒江河曲折回环、滚滚向前,如果让自己的心灵像山间清澈的溪流悄然融入江河之中,那么,你的生命里就有了江河的执著,江河的意志;你的品格中就有了江河般百折不回的倔强。
②不要嫉妒大海浩瀚无边、蔚蓝空阔,如果让你自己的心灵像一滴晶莹的雨珠悄然融入大海之中,那么,你的生命里就有了大海的博大,大海的旷达;你的个性将充满海一样的纳百川、载万舟而不张扬的底蕴。
9.说明刘和珍是一个和蔼、善良的青年。
以刘和珍的和蔼善良反衬反动派凶残的虐杀。
10.说明爱国青年只是徒手请愿而已,进一步揭露反动派镇压无辜青年的下劣和凶残。
11.作者预示沉默到极点,就将是爆发的时候,这里既有对反动派的警告,更有对“后死者”的呼唤,激励。
12.(1)于是极度贫困,不久死在富阳。
(重点落实“困”“寻”)
(2)认为他品质非凡,立刻许诺把女儿嫁给他。
(重点落实“奇”“字”)
(3)事物虽然繁多,一定经常到母亲那里看望问候才离开。
(重点落实“剧”“所”“辄”)
(4)不久有人检查他的行装,发现有周丰商铺中的物
品。
(重点落实“或”“肆”)
13.(1)对生命萌芽、繁盛时战栗的喜悦;(2)对生命凋谢时无端的喟叹。
14.指把生命局促在一个角落里的孤寂世界(一个远离世俗喧嚣而自然、恬静、朴素的精神世界)。
15.(1)使“我”明白人应该有一个自然、恬静、朴素的精神世界。
(2)使“我”增长了知识,明白许多事物每天都有新的意义。
(3)使“我”有了醇厚的情趣和恬静、纯美的心灵。
16.B E(B.“我行我素”不当}E.“终于找到”不合文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