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木耳病虫害的防治技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黑木耳病虫害的防治技术
作者:王发亮张庆岭
来源:《农民致富之友(上半月)》 2013年第1期
王发亮张庆岭
在黑木耳生产过程中,常常有杂菌和病虫害发生,影响黑木耳生产和黑木耳质量,特
别是在高温和高湿度季节危害更大。
因此,防治病虫害工作十分重要,应予以重视并作好防治
工作。
一、常见杂菌及防治措施
黑木耳的病害主要表现为杂菌的侵染,常见杂菌有:
1、木霉:木霉污染,初期菌丝为白色,后逐渐产生绿色孢子而变成浅绿色,进而成为深绿色。
木霉主要发生在菌种瓶(袋)未萌发的料内和没有彻底清除的耳基上,若不及时处理,扩
大蔓延很快,病区木耳菌丝不能生长或生长不良。
防治措施:培养基灭菌要彻底,菌袋出耳期间发生木霉,可先将菌袋置于阳光下晾晒1~2天,再用0.2%或0.1%高锰酸钾或0.2%多菌灵溶液喷洒消毒。
2、毛霉生根霉:初期为浅白色在25~35℃条件下,其菌丝及假根长入培养基后向上伸出较
长的孢子柄,顶端为黑色孢子襄。
其危害是隔绝氧气,争夺养分和水,分泌毒素,影响黑木耳
菌丝的生长。
防治措施:参照木霉防治措施。
3、链孢霉:初期菌丝浅白色,菌丝生长速度极快,前
期易在袋内产生浅黄色积水,并在袋口或塑料袋破裂处形成白色块状原基,成熟后变为桔
红色粉状孢子,稍受震动便散发到空气中到处传播,是黑木耳生产中的恶性杂菌。
链孢霉主要危害是与黑木耳菌丝争夺营养,一旦在菌房出现会对生产造成很大的威胁,甚至绝产。
防治措施:黑木耳菌袋生产,尽可避开高温季节,在接种方法上宜采用套袋法,避免菌袋
间互相污染。
发现链孢霉应及时捡出。
并在其场地喷打0.2%多菌灵或漂白粉溶液。
二、常见虫害及防治措施
代料栽培黑木耳害虫的危害较少,在菌种生产和栽培室常见到的害虫有:
1、螨虫
菌丝体和子实体被螨虫取食后,可造成菌丝退菌,使培养基发黑、发红、潮湿、松散、
“淌红水”,并可携带病菌,导致菌袋感染杂菌。
螨虫从幼螨到成满都能造成取食危害。
螨虫
喜高温,繁殖速度快,菌房一但出现螨虫后,一时难以控制,防治不利连续几年都易出现螨虫
危害,严重时会造成毁灭性损失。
防治方法:一是选用无螨菌种,二级菌种最好用高压锅灭菌。
二是高温蒸菌要达温足时,
并进行闷锅。
三是要将菌房废菌、杂菌袋清除,搞好环境卫生,减少污染源。
四是封闭门窗后,
使用专用杀螨药如杀虫香、高效杀虫蚊香熏蒸;夏秋高温时,用菇净、菇虫净、三氯杀螨醇等
喷洒,5天一次,连喷2-3次。
五是养菌室要保持干燥,不要与接菌室直接相通。
六是在拌料
时加入0.2%的增氧剂,强壮菌丝,提高菌丝抗虫害能力。
2、线虫线虫是一种无色的小蠕虫,体形很小,仅1毫米左右,需在显微镜下观察。
线虫
危害木耳菌丝,使培养料产生一种暗色潮湿没有木耳菌丝的病区,常产生刺激性的气味。
用甲
基臭熏蒸可以杀死线虫,浓度为每小时600毫克/升。
3、跳虫跳虫是一种弹尾目的昆虫,看起来好象烟灰一样,又叫烟灰虫。
危害食用菌的主
要是紫跳虫,跳虫体长2—3毫米,全身紫黑色。
主要危害子实体。
如在培养室发生跳虫,可喷0.1%的鱼藤精或除虫菊脂(1:500~2000)。
三、常见“病”害及防治措施
黑木耳的“流耳”(又名“醣性耳”或“水烂耳”)是细胞充水破裂的一种生理障碍现象。
黑木耳在接近成熟时期,不断地产生担孢子,消耗子实体里面的营养物质,使子实体趋于衰老,此时遇到过大的湿度极容易溃烂。
在温度较高,特别是湿度较大,而光照和通气条件又比较差
的环境中,子实体常常发生溃烂。
受细菌和害虫的破坏也是造成耳片溃烂流失的原因。
在子实
体生长时期,要加强管理,及时采收。
除搞好预防之外,可试用25单位/亳升浓度的金霉素
(或土霉素)溶液,或者500倍液的代森锌(或退菌特)溶液喷雾,防止“流耳”。
如果已经
出现“流耳”,应当及时把木耳采摘下来,快速干制,以减少损失。
流耳用小刀刮除,用毛刷
蘸水洗刷流耳部位,清除粘附于耳上的胶质物,以利幼耳生出。
否则,不易生耳。
四、病虫害的综合防治
防治黑木耳的病虫害,要贯彻“以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实行综合防治。
在栽培
生产中,应当加强实地观察,探索、研究和掌握病虫害的发生、发展和危害规律,以便采用相
应措施,做好防治工作。
首先,应当尽可能选择良好的栽培场所,严格加以清理,保持卫生,减少病源,给黑木耳
创适宜的生活环境。
其次,要大力提倡早接菌,使黑木耳菌丝体优先占据培养基,减少杂菌的入侵机会。
实践
证明,凡提早接种栽培的耳袋,出耳率高,生长发育快,杂菌少;而晚接种的耳袋,杂菌往往
很严重。
再次,要加强科学管理,调节好栽培环境的温度和湿度,注意通风光照程序,加强通风管理,保持栽培场所空气清新。
要不断地割除耳场的茅屋草,清扫害虫躲藏的地点,使害虫和杂
菌不易繁殖。
若在耳场四周挖一道小沟,灌注清水,对防止害虫入侵有一定效果。
经常晾晒耳袋,可以用紫外线杀灭虫卵和杂菌孢子。
轻度发生杂菌耳袋可涂刷1~3%生石灰液,也有防止杂
菌入侵的作用。
同时还要注意及时采收成熟的黑木耳,以防成熟过度自隔分解,引起病害蔓延。
综上所述,加强人工管理,不断地革新栽培技术,是防治害虫、杂菌的一个有效措施。
只
有在十分必要时,才可施用化学药剂。
施用的药物要考虑不防碍黑木耳的正常发育,且施药后
黑木耳无残毒。
如果栽培场所已经发生了害虫,可试用安全有效地低毒低浓度的药剂进行防治,做到“治早、治小、治了”,把害情控制在最小的范围之内。
用药品种和用药量应符NY/T393、
NY/T394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的要求,不得使用高效、高残留农药。
(作者单位:157200 黑龙江省东宁县农业广播电视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