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案设计:3.1分子和原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子和原子
一、教学目标
1.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
2.通过实验探究和相关图片,了解分子、原子的基本特征。

3.培养抽象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二、教学重点
1.分子、原子的概念及主要区别和联系;
2.用分子、原子解释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三、教学难点
用分子、原子解释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四、教学方法
利用实验探究、多媒体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推理。

五、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教师活动:在日常生活中有这样一些现象:(1)敞口放置的水会越来越少。

(2)春天我们会闻到远处的花香。

(3)物质会有热胀冷缩现象。

(4)湿衣服晾在太阳下会很快变干。

讨论交流这是为什么?
学生活动:思考,交流看法。

(二)进行新课
教师活动:演示品红扩散实验,要求学生注意观察现象,说出科学家的设想,并让学生用此设想解释实验现象以及上面的几个问题。

学生活动:观察现象,分析交流,用粒子观点解释。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阅读课本,体会分子的第一个特征。

学生活动:观看课本、图片,体会分子的大小,并熟悉“活动与探究”的基本操作步骤。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讨论分析分子的特征。

联系物理知识理解分子间有间隔。

学生活动:实验探究,总结分子的特征。

观看多媒体图片“几种分子的模型、不同温度下水分子的运动速率。

”理解分子的构成。

小组讨论推理:从分子的角度看,水的蒸发与水的分解两种变化有什么不同。

教师活动:补充完善学生答案并解释,得出分子、原子的概念。

学生活动:观看多媒体课件“水分子的分解、氧化汞分子的分解”,加深对分子、原子概念的理解,以及在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中分子、原子的改变情况。

教师活动:总结本课主要内容,指导学生做课后习题。

(三)课堂总结、点评
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分子、原子都有三个基本特征:体积小、质量小;总是在不断的运动;粒子之间有间隔。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解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即:在化学变化中分子改变,原子不变,只是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因此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分子变,物质变;分子不变,物质不变。

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不同。

例如:水和冰、干冰和二氧化碳,它们都是由相同的分子——水分子、二氧化碳分子构成,只是因为分子间的间隔的不同,呈现出不同的状态,因此化学性质相同。

六、板书设计
一、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
1.分子、原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2.分子、原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着
3.分子、原子间是有间隔的
4.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二、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三、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原子可以相互结合形成分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