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理科综合最后一次适应性考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理科综合最后一次适应性考试
第Ⅰ卷(选择题,共126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3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
....选项符合题意)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每小题6分,共计78分)
1、下列有关生物的个体发育和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玉米和羊的受精卵发育成8个细胞的球状胚体都需要进行3次有丝分裂
B、顶芽合成的吲哚乙酸能直接透过一系列细胞膜的磷脂双分子层向侧芽扩散
C、受精卵发育成胚的过程中所需的养料不是来自子叶或胚乳
D、狼在追捕猎物过程中,兴奋在运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
2、用基因工程方法生产人干拢素的过程大致如下:①测定干拢素的氨基酸序列→②推测出相应mRNA的核苷酸序列→③推测出结构基因的核苷酸序列→④通过化学方法合成目的基因→⑤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⑥将目的基因导入大肠杆菌体内→⑦运用发酵工程生产人干拢素。

下列对该过程的认识正确的是
A、上述目的基因的脱氧核苷酸序列与人细胞的干拢素基因外显子的脱氧核苷酸序列一样B、干拢素是上述“工程菌”在发酵过程产生的一种初级代谢产物
C、由于细胞分化的缘故,只有部分大肠杆菌能合成和分泌人干拢素
D、第⑤步操作时,需要使用DNA连接酶和限制性内切酶
4、某种植物种子经低温处理1-2个月后能够提
早萌发。

在低温处理过程中,种子内的激素含量
变化如图所示。

据图进行以下推断,错误的是
A、抑制种子萌发的是脱落酸
B、喷洒细胞分裂素溶液,有利于种子保藏
C、脱落酸与赤霉素是拮抗关系
D、赤霉素与细胞分裂素是协同关系
5、猪笼草是一种食虫植物,
蛋白酶,某学生设计了两组实验,如下图所示。

在35℃水浴中保温一段时间后,1、2中加入适量双缩脲试剂,3、4两组不加任何试剂,下列实验能达到目的的是:
实验① 实验②
A、实验① B、实验②
C、实验①、实验②都能 D、实验①、实验②都不能
6、3月22日是世界水日,水是人类重要的资源,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水(H 2O )与重水(D2O )互为同位素
B.推广使用无磷洗衣粉主要是为了防止水体富营养化
C.向水中加入明矾可以起到净化和杀菌的作用
D.水分子间存在氢键,所以水的化学性质很稳定 7.我国支持“人文奥运”的一个重要体现是:坚决反对运动员服
用兴奋剂。

某种兴奋剂的结构简式如右图所示,有关该物质的 说法正确的是( ) A.遇Fe Cl 3溶液显紫色,因为该物质与苯酚属于同系物
B.滴入KMnO 4(H +
)溶液,观察紫色褪去,能证明结构中存在碳碳双键
C.1 mol 该物质分别与浓溴水和H 2反应时最多消耗Br 2和H 2分别为4 mol 、7 mol D.该分子中的所有原子有可能共平面
8.常温下,0.1 mol.L -1
某一元酸(HA )溶液中)
()(+
-H c OH c =1×10-8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 .该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 (H +)=1×10-11 mol·L -1
B .浓度均为0.1mol/L 的HA 和NaA 溶液等体积混合后,若溶液呈酸性,则有: c (A -)>c (HA)>c (Na +)>c (H +)>c (OH -)
C .0.1 mol.L -1HA 溶液与0.05 mol.L -1
NaOH 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所得溶液中:
c (A -) + c (HA) = c (Na +)
D .0.1 mol.L -1HA 溶液与0.05 mol.L -1
NaOH 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所得溶液中:
2c (H +)+ c (HA) = c (A -) + 2c (OH -
)
9.下列反应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
A 鸡蛋壳在醋酸中溶解有气泡产生:CaCO 3+2H + Ca 2+
+H 2O+CO 2↑ B .硫酸亚铁溶液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Fe 2++2H 2O 2+4H + Fe 3++4H 2O
C .偏铝酸钠溶液加入过量盐酸: AlO 2—
+4H + Al 3++2H 2O
D .水玻璃与盐酸反应: Na 2SiO 3+2H + H 2SiO 3↓+2Na +
10.被称为万能还原剂的NaBH 4溶于水并和水反应:NaBH 4+2H 2O==NaBO 2+4H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NaBH 4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B .NaBH 4是还原剂,H 2O 是氧化剂
C .硼元素被氧化,氢元素被还原
D .被氧化的元素与被还原的元素质量比为2:1 1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N 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 ) A .78gNa 2O 2晶体中所含阴阳离子个数均为2N A
B. 1.5gCH 3+
中含有的电子数为N A
C .3.4g 氨中含有0.6N A 个N —H 键
D .常温下,100 ml 1 mol ·1L -1
AlCl 3溶液中阳离子总数小于0.1N A 12.对于可逆反应:m A(g) + n B(g)x C(g);△H =?,在不同温度及压强(p 1,p 2)
HO HO C H 3C CH 2
CH 3
HO
条件下,反应物A的转化率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H > 0,m + n > x B.△H > 0,m + n < x C.△H < 0,m + n < x D.△H < 0,m + n > x 13、对于下列各种溶液中所含离子的判断合理的是( )
A、向无色溶液中加入氯水变橙色,溶液中可能含有:Ba 2+、 SO 42-、Br -、OH -
B、常温下在由水电离的C(OH -)=10-14mol ·L -1
的溶液中可能含有:Na +、AlO 2-、
CO 32-、SO 32-
C、某溶液,加入铝粉后只有氢气生成,则溶液中可能含:Na +、K+、H+、NO 3-
D、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溶液中可能含:Na +、K+、Ca 2+、HCO 3-
二、选择题(每小题包括8小题。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关于热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分子间同时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引力和斥力却总是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

B 、温度升高时,物体中每个分子的运动速率都将增大 C 、气体压强的大小只与气体分子的密集程度有关
D 、利用高科技手段,可以将流散到周围环境中的内能重新收集起来全部转化为机械能而不引起其它变化
15.有一种核聚变反应为:21H+21H →11H+X 。

已知21H 的质量为2.0136u ,1
1H 的质量为1.0073u ,
X 的质量为3.0180u 。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X 是质子,该反应吸收能量 B 、X 是氕,该反应吸收能量 C 、X 是氘,该反应释放能量 D 、X 是氚,该反应释放能量 16.一辆汽车沿着倾角为30°的倾面匀加速直线下滑,若测得该汽车的加速度为 4.8m /s 2,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大小为9.8m /s 2,那么,由此判断该汽车的机械能的变化情况是
A 、机械能守恒
B 、机械能减小
C 、机械能增加
D 、不能判断
17.任何一个运动着的物体,小到电子、质子,大到行星、太阳,都有一种波与之对应,波长h
p
λ=
,式中h 为普朗克常量,p 为运动物体的动量,人们把这种波叫做德布罗意波。

现有一德布罗意波波长为λ1的中子和一德布罗意波波长为λ2
的氘核相向对撞后结合成一个
氚核,该氚核的德布罗意波波长为 A 、
12
2
λλ- B 、
122λλ+ C 、1212λλ
λλ+ D 、1212
λλλλ- 18.如图所示,一列简谐横波沿x 轴正方向传播,M 、N 是x 轴上的两个质点。

设t=0时
波传播到质点M ,在t=10s 时,质点N 第一次到达波谷,t=14s 时,质点N 第一次到达波峰。

那么质点M 的振动图象可能是
M N x
19.我国要发射的“嫦娥一号”探月卫星简化后的路线示意图如图所示,卫星由地面发射后经过发射轨道进入停泊轨道,然后在停泊轨道经过调速后进入地月转移轨道,再次调速后进入工作轨道,卫星开始对月球进行探测。

已知地球与月球的质量之比为a ,卫星的停泊轨道与工作轨道的半径之比为b ,卫星在停泊轨道和工作轨道上均可视为做匀速圆周运动,则卫星
A
B
C 、在停泊轨道运行的速度大于地球的第一宇宙速度
D 、从停泊轨道进入到地月转移轨道,卫星必须加速 20.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池的电动势为
E ,内阻为 r ,电
路中的电阻 R 1、R 2 和 R 3 的阻值都相同。

在电键 S 处于闭
合状态下,若将电键 S 1 由位置 1切换到位置 2,则
A 、电压表的示数变大
B 、电池内部消耗的功率变大
C 、电阻 R 2 两端的电压变大
D 、电池的效率变小
21.如图所示,在水平地面下有一条沿东西方向铺设的水平
直导线,导线中通有自东向西稳定、强大的直流电流。

现用一闭合的检测线圈(线圈中串有灵敏的检流计,图中未画出)检测此通电直导线的位置,若不考虑地磁场的影响,在检测线圈位于水平面内,从距直导线很远处由北向南沿水平地面通过导线的止方并移至距导线很远处的过程中,俯视检测线圈,其中的感应电流的方向是
A 、先顺时针后逆时针
B 、先逆时针后顺时针
C 、先逆时针后顺时针,然后再逆时针。

D 、先顺时针后逆时针,然后再顺时针。

第Ⅱ卷(非选择题,174分)
22.(17分) (1)某同学在科技活动中,设计一个实验装置来研究弹簧振子的运动规律,其结构如图8所示,当滑块A 在光滑的水平杆上做简
B C D
A
3
1
2/A
图8 x
谐运动时,滑块A发
生位移并带动P在光
滑的电阻丝上运动从而
在BC间输出电压信号,
成为示波器的信息源。

已知A的质量为m,
弹簧劲度系数为k、自然长
度为L0,电源电动势为E、内阻不计,光滑电阻丝的总
长度为L,电阻分布均匀,D是电阻丝的中点,系统静止时滑片
P在D点,当A做简谐运动时带动滑片P在电阻丝上运动。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当滑块A做简谐运动带动滑片P在光滑电阻丝上运动时,求出在B、C间得到的电压与滑块A相对于平衡位置位移x的关系式▲。

②为了研究弹簧振子的运动规律,可以用示波器观察在B、C间得到的电压信号的变化规律,请用线将B、C两点正确连接到示波器相应的接线柱上。

这时“衰减”旋钮不能置于“▲”,“扫描范围”不能置于▲档。

若信号水平方向的幅度过小或过大,应该用▲旋钮进行调整,若信号过于偏于屏幕下方,应该用▲旋钮进行调整。

(2)实验室中准备了下列器材:
待测干电池(电动势约1.5V,内阻约1.0Ω);电流表G(满偏电流1.5mA,内阻10Ω);
电流表A(量程0~0.60A,内阻约0.10Ω);滑动变阻器R1(0~20Ω,2A);
滑动变阻器R2(0~100Ω,1A);定值电阻R3=990Ω,开关S和导线若干。

①小明同学选用上述器材(滑动变阻器只选用了一个)测定一节干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

为了能较为准确地进行测量和操作方便,实验中选用的滑动变阻器,应是▲。

(填代号)
②请在方框中画出他的实验电路图。

③右下图为小明根据实验数据作出的I1-I2图线(I1为电流表G的示数,I2为电流表A的示数),由该图线可得:被测干电池的电动势E
H
A
B
23、(16分)如图,半径为R的1/4
圆弧在最低点A处与桌面相切,且A处在桌面边缘,支架底AB
离为2R,圆弧边缘C与圆心O处在同一水平线上,现从C
释放一质量为m
(1)小球从C点运动到A点过程中小球受到的冲量I
(2)小球落地点离A点水平距离S;
24、(19分)如图所示,一平行板电容器水平放置,板内有竖直方向的匀强电场,板间距为d=0.4m,两块板上分别有一个小孔在同一竖直方向上,有一个
带负电金属小球A质量为2m,电量为-2q,静止于两小孔正中
间.另有一带正电与A球大小相同的小球B,质量为m,电量为
q,由上板小孔的正上方h=d=0.4m处,静止释放,不计阻力及
小球间的静电力,小球下落进入电场后与A球发生正碰,碰撞
时间极短,碰后A、B电量相同,A球速度为2.5m/s,求:
(1) 匀强电场的电场强度大小和方向;
(2)B球与A球碰前瞬间的速度大小;
(3)碰后B球经多长时间从小孔离开?B球从哪个板离
开?(g=10m/s2)
25.(20分)如图所示,将质量均为m厚度不计的两物块A、B用轻质弹簧相连接。

第一次只用手托着B物块于H高处,A在弹簧弹力的作用下处于静止,现将弹簧锁定,此时弹簧的弹性势能为E p,现由静止释放A、B,B物块着地后速度立即变为0,同时弹簧锁定解除,在随后的过程中B物块恰能离开地面但不继续上升。

第二次用手拿着A、B两物块,使得弹簧竖直并处于原长状态,此时物块B离地面的距离也为H B,B 物块着地后速度同样立即变为0。

求:
⑴第二次释放A、B后,A上升至弹簧恢复原长时的速度υ1;
⑵第二次释放A、B后,B刚要离地时A的速度υ2。

26.(16分)A、B、C为短周期元素形成的单质,
它们之间的转换关系如下(某些产物已省略)。

其中甲为淡黄色物质,
常温下为液体,戊的式量比丁的式量大16,丙、己是重要的无机化工原料。

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甲物质的化学式▲;写出A直接生成丙的离子方程式▲。

(2)若C在常温下为气体,写出戊和乙反应生成己的化学方程式为▲。

(3)若C在常温下为固体,写出丙和戊反应生成正盐的化学方程式▲。

工业生产己的过程中吸收戊的试剂是▲
,向足量的D溶液加入0.78g甲充分反应有C的单质析出,设反应后溶液体积为400mL,则溶液的pH是▲。

通电 27.(15分)图中①—⑩分别代表有关反应中的一种物质,它们均是中学化学中常见物质。

已知①—⑤和⑥—⑩中分别含有同一种元素。

(1)分别写出①、④、⑧的化学式或离子符号:
① ,④ ,⑧ 。

(2)写出下列反应方程式,是离子反应的写出离子方程式:
① + OH -

⑨ + 空气 28.(16分)某校化学实验兴趣小组为了证明在实验室制备Cl 2的过程中会有水蒸气和HCl 挥发出来,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按要求回答问题:
(1)请写出实验室制Cl 2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

(2)装置②的作用是 ▲ ;
(3)装置③中所盛试剂可能是(只填一种) ▲ 。

(4)甲同学认为该实验有缺陷,不能证明最终与AgNO 3溶液反应的气体只有一种,提
出在某两个装置之间再加装置⑤。

你认为装置⑤在 ▲ 之间(填装置序号),瓶中可以放入 ▲ 来判断是否只有一种气体与AgNO 3溶液反应。

(5)乙同学认为只要将装置④中的AgNO 3溶液换成石蕊溶液就可以判断进入④中的气
体是否有Cl 2,试说明他的判断依据 ▲ 。

29.(14分)Ⅰ、下图是某药物中间体的结构示意图:
观察上面的结构式与立体模型,通过对比指出结构式中的“Et 示 ;该 药物中间体分子的化学式为 。

Ⅱ、已知:有机物A 是一种镇痛解热药品,其结构简式为:
(1)B 、D 的关系是 (填序号);
a .同种物质
b .互为同系物
c .互为同分异构体
(2)写出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注明反应类型:
, ; (3)1molA 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水解,最多消耗氢氧化钠 mol ;
(4)能与FeCl 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且属于酯类的C 的同分异构体有多种,写出其中一种 的结构简式 。

②+③→④
CH 3——NH 2 + H 2O CH 3—C —OH + NH 3 H +
O O 催化加氢 乙酸、乙酸酐 一定条件
脱水
图8
x
理科综合适应性考试 6。

4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共78分)
二、选择题(每小题可能有1个或多个选项符合题意,共48分)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74分)
22.(17分)(1)① ②请用线将B 、C 两点正确连接到示波器相应的接线柱上 这时“衰减”旋钮不能置于“ ”,“扫描范围”不能置于 档。

若信号水平方
向的幅度过小或过大,应该用 旋钮进行调整,若信号过于偏于屏幕下方,应该用 旋钮进行调整。

(2)①______。

(填代号) ②请在虚线方框中画出实验电路图。

③E=______V , r=______Ω。

23.(16分)
H
A
h B h
24.(19分) 25.(20分)
26.(16分)
(1)化学式 ,
离子方程式 ; (2)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 ______; (3)化学方程式 ___,
试剂 _______ _ ,pH 。

27.(15分)(1)(每空1分)①,④,⑧(2)(每空3分)
① + OH-
⑤通电
⑨ + 空气
28(16分)
(1)化学方程式__ _____ __ __;
(2)作用______________ ___ ________;
(3)试剂;
(4)___ 之间,放入__;(5)判断依据。

29.(14分)Ⅰ、;。

Ⅱ、(1)
(2),;
(3)
(4)。

②+③→④
30、(20分)毕成功同学取某种细菌A,进行了如下的四项实验:
实验Ⅰ:将A接种于基本培养基上,结果出现菌落A。

实验Ⅱ:用一定剂量的紫外线处理A,得到突变种A1,将其接种于基本培养基后,不出现菌落;但在基本培养基内添加营养物质甲后,就出现菌落A1, 菌落比A
菌落大。

实验Ⅲ:用另一剂量的紫外线处理A,得到突变种A2,将其接种于基本培养基后,不出现菌落;但在基本培养基内添加营养物质乙后,就出现菌落A2,菌落比
A菌落小。

实验Ⅳ:将A1和A2 一起接种于基本培养基上,数日后出现菌落。

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细菌A1 和A2 分别培养,均不能生长。

其原因是用紫外线处理导致细菌A发生了,从而无法合成营养物质甲或乙。

(2)实验Ⅰ、Ⅱ、Ⅲ表明,物质甲和乙均是细菌A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代谢产物。

在实验Ⅱ和Ⅲ中,它们是作为营养成分中的添加到基本培养基中。

(3)他推测实验Ⅳ中出现菌落可能是两者分别能合成对方所不能合成的营养物质,或者是细菌A1和A2发生了转化,形成了细菌A。

请设计实验探究是哪种原因?
实验步骤:
预期和结论:
31、(22分)在一封闭饲养的有毛小鼠繁殖种群中,偶然发现一对有毛小鼠生产的一窝鼠仔中有几只无毛小鼠,无毛小鼠全身裸露无毛,并终身保留无毛状态。

科研人员为了研究无毛小鼠的遗传特性,让上述这对有毛小鼠继续杂交,仍有无毛小鼠出生;让无毛小鼠与亲代有毛小鼠回交,产生出10只无毛小鼠和12只有毛小鼠,其中无毛小鼠雌、雄各5只,有毛雌小鼠7只、雄小鼠5只。

(1)、科研人员初步判断该小鼠无毛的原因是种群中基因突变造成的,而不是由环境因素(如气温的变化、食物的短缺等)造成的。

你认为科研人员作出这种判断的理由是什么?你能设
计一个实验来验证科研人员的判断吗?(只要求写出设计思路)
(2)、小鼠有毛与无毛这对相对性状中,无毛性状是(显、隐)性性状。

设基因符号为A与a,根据题干中的信息,你能确定控制这对性状的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位于X 染色体上吗?写出你的理由。

(3)、由于该种无毛小鼠有极大的科研价值,科研人员需要将其扩大繁殖。

如果已知无毛性状是由隐性基因控制且位于常染色体上,无毛雄鼠能正常生育,无毛雌鼠繁殖力低,哺乳困难。

若利用上述回交实验得到的小鼠做实验材料,理论上有四套交配方案能获得无毛小鼠。

其方案一为:杂合有毛小鼠♀×杂合有毛小鼠♂。

请写出另外三套方案,指出最佳方案并说明理由。

生物答案1C、2D、3B、4B、5B
30、(1)基因突变(2)初级生长因子
(3)准备三份完全相同的基本培养基,编号为1、2、3→往1中加入适量的物质甲,往2中加入等量的物质乙,3不作处理→往1、2、3中接种适量等量的从实验Ⅳ所形成的菌落中取的菌种→将1、2、3置于适宜的相同环境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观察1、2、3中菌落的形成情况。

若1、2、3中均长有菌落,且菌落大小相同,都为中等大小,则说明细菌A1和A2发生了转化,形成了细菌A。

若1中长有较多较大菌落,2中长有较多较小菌落,3中不长菌落,则说明A1和A2分别能合成对方所不能合成的营养物质。

31、(1)因为小鼠无毛的性状可遗传给后代,是可遗传的变异,种群中常见种为有毛,出现无毛性状最可能是基因突变的结果。

将在同一个封闭环境中饲养的有毛小鼠繁殖种群均分成两份,分别培养在两个条件相同的封闭环境中,一组按正常情况给食,一组按正常情况的一半给食,培养若干代,观察小鼠
的长毛情况。

若两组小鼠都长毛或两组小鼠中都出现了无毛性状的小鼠,说明小鼠无毛性状
的出现不是由环境因素引起的,是由于基因突变引起的。

若正常给食的一组小鼠没有出现无毛性状,而按正常情况的一半给食的一组小鼠中出现了无毛性状鼠,则说明小鼠无毛性状的出现是由环境因素引起的。

(2)隐性
假设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则题干中的回交情况是:aa×Aa→Aa(有毛小鼠♀、♂):aa(无毛小鼠♀、♂)=1:1,符合题干中的事实。

化学答案6B 、7C 、8A 、9C 、 10B 、 11C 、 12D 、 13B 26.(16分)
(1)Na 2O 2 (2分) 2Na + 2H 2O = 2Na + + 2OH -
+ H 2↑(3分)
(2)3NO 2 + H 2O = 2HNO 3 + NO (3分)
(3)SO 3 + 2NaOH = Na 2SO 4 + H 2O (3分) 98.3%的硫酸(2分) 13 (3分) 27.(15分)(1)①Al ④Al (OH)3 ⑧ Fe 2+ (3分) (2)(每个3分)
2Al+2OH -+ 2H 2O = 2AlO 2-+ 3H 2↑ 2Al 2O 3 4Al + 3O 2↑
4Fe (OH)2 + O 2 + H 2O 4Fe (OH)3 Al 3++3AlO 2-+6H 2O=4Al(OH)3↓ 28.(16分)
(1)MnO 2 + 4HCl (浓) MnCl 2 + Cl 2↑+ 2H 2 O (3分) (2)检验水蒸气的存在(2分)
(3)四氯化碳(3分,若苯等其他合理答案参照给分)。

(4)③④;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6分) (5)Cl 2与水反应后的产物能使石蕊褪色(2分)
29.(14分)Ⅰ、乙基 C 9H 12O 3 Ⅱ、(1)b (各3分)
(2) (3分);消去反应(2分)
(3)5 (2分)
通电 △
物理答案14、A 15、D 16、B 17、D 18、D 19、AD 20、BD 21、C 22.(17分)
(1)① U Bc =xE/L ②请用线将B 、C 两点正确连接到示波器相应的接线柱上 这时“衰减”旋钮不能置于“ ∞ ”,“扫描范围”不能置于 外x 档。

若信号水平方向的幅度过小或过大,应该用 x 增益 旋钮进行调整,若信号过于偏于
屏幕下方,应该用 竖直位移 旋钮进行调整。

(2)(9分)①__ R 1____。

(填 ②请在方框中画出他的实验
电路图。

③E=__1.46____V ,23、解:(1)小球从A 到C 分

2..............................23.. (21)
2gR v mv mgR ==
小球从C 点到A 点过程中,由冲量定理得:
I= mv ………………3分解得: gR m I 2=………………1分 (2) 小球从A 点飞出后做平抛运动
由平抛运动的规律得: 2
2
12gt R =
…… 3分 S=vt ……3分 由以上两式解得:
S=R 22…………………………… 1分
24、解:(1) A 球平衡,则:2mg=2Eq ………(2分)q
m g
E = 方向向下…(1分) (2) B 球下落到与A 碰过程,根据动能定理:
22
1
2)2(mv d qE d h mg =++
…………(3分) 解得: v 1=4m/s ……………(1分)
(3)A 、B 碰:由动量守恒定律有:mv 1=mv ′1+mv′2 ………………………(3分)
v′2=2.5m/s v′1=-1m/s 反弹………… (2分) 碰后两球电量均为q=
2
22q
q q -=+- ………………… (1分) 设B 球反弹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 B 球: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g-E
ma q
=2
a=5m/s 2,方向向下…………… (2分)
B 球向上做匀减速v 0=-v′1=-1m/s
H=2
1.02'21d
m a v <= ∴B 球从下板离开………(2分) 20212at t v d -=-
∴t=5
31+=0.55s ……………(2分) 25.(20分)解:(1)第二次释放A 、B 后,A 、B 均做自由落体运动,B 着地后,A 和弹簧
相互作用至A 上升到弹簧恢复原长过程中,弹簧对A 做的总功为零。

(1分) 对A 从开始下落到弹簧恢复原长过程中,由机械能守恒定律有:2
12
1mv mgH = (2分) 解得:
v 1=
(2)设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 ,自由长度为L ,
第一次释放AB 前,设弹簧的形变量为Δx 1,有:Δx 1=
k mg
①(1分), 第一次释放AB 后,B 刚要离地时弹簧的形变量为Δx 2=k
mg
②(1分)
第二次释放AB 后,在B 刚要离地时弹簧的形变量为Δx 3,则有:Δx 3=k
mg
③(2分)
由①②③得:Δx 1=Δx 2=Δx 3 ④ 即这三个状态,弹簧的弹性势能都为E p (1分) 在第一次释放AB 后,对A 、B 和弹簧组成的系统,从A 刚释放到B 刚要离地的过程中,由于B 的机械能完全转化为内能,故据能量关系有:
mg (H +L -Δx 1)+E p =mg (L +Δx 2)+ E p ⑤ (2分)
在第二次释放AB 后,对A 、B 和弹簧组成的系统,从A 刚释放到B 刚要离地的过程中,同理由能量关系有:mg (H +L )=mg (L +Δx 3)+E p +
2
22
1mv ⑥ (2分) 由④⑤⑥得:=2v m
E gH p 2-
(2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