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惠来县村落名称成因的地理学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东省惠来县村落名称成因的地理学分析
[摘要]地名是一种文化现象,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产物,它的命名与自然、人文事物具有一定关联,可以直接或间接反映区域自然和人文地理环境的特征。

本文以广东省惠来县为例,分析了该县村落名称与其地理环境的关系,由此得出了村落名称的形成原因。

研究发现:惠来县村名主要与村落所在的方位、地形或村落自身的水文、资源特点关系密切,同时也与该村自然地理要素和地理实体、文化、意愿等人文地理要素密切相关。

研究还发现,特定的地理环境,丰富的历史文化,美好的人生愿望是其村名形成的主要原因。

研究结果有助于了解我国东南地区村落名称的来源及其自然和人文环境特点,同时也可为研究我国村落名称的形成原因提供案例。

[关键字]惠来县村落名称自然地理环境人文地理环境
地名的产生和发展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密不可分,并且可以直接或间接反映区域自然和人文地理环境的特征。

与此同时,地名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也折射了一个区域的人地关系。

如《春秋·谷梁传》中提出了“水北为阳,水南为阴”的地名命名原则[1],以及史为乐主编的《中国地名考证文集》[2]和贾文毓编著的《中国地名词源》[3]等对地名语源都做了详尽的阐述。

因此,探索地名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对于发挥地名在人地关系中的作用,地名的管理、地名的文化保护和地名资源的开发具有一定的意义,所以,对地名的研究成了学者们关注的焦点。

本文以广东省惠来县为例,分析该县村落名称和自然和人文地理环境的关系,从而得出该县村落名称的成因。

研究结果可以帮助人们了解该县村名的来源及其自身自然和人文环境特点,同时也可为研究我国村落名称的形成提供案例。

1 惠来县自然和人文地理环境
1.1 自然地理环境
惠来县属于广东省东部沿海地区,位于粤东地区潮汕平原南部。

东连汕头市,西接汕尾市,南濒南中国海,北接揭阳市。

地处珠江三角州经济区和长三角经济区之间地区,背倚大南山,面濒南海,是广东省著名侨乡。

惠来县境背山面海,地势北高南低,地形条件多样,主要包括山地、丘陵地、平原阶地和冲积平原,适宜种植水稻和多种经济作物。

惠来县全县大小河流18条,总长273公里,主要河流有龙江河(俗称龙溪)、盐岭河、雷岭河和鳌江河,均分布于县境中西部,东部河流流量较小。

惠来县境自然资源丰富,野生动物有山羊、野穿山甲、果子狸、鹧鸪等,还有金甲蛇、银甲蛇、眼镜蛇等多种蛇类。

已知可作药用的野生植物近100种。

县境内矿藏资源分布广,金属矿和非金属矿20多种。

1.2 人文地理环境
惠来县共有14个镇1区,下辖288个村民委员会,27个居民委员会,553个自然村。

惠来县有悠久的文化渊源。

境内已发掘出古代的夔纹陶器、西周甬钟、
春秋铜矛、东汉铜鼓等文物。

古老传统文化相沿继承,人才辈出,艺文昌盛。

明初,苏福(民间称为苏神童)所作《三十夜诗》脍炙人口。

1949年以前,惠来已有周田的中一枝香、海埕的正天香两两个潮剧团,还有皮影戏、木偶戏等。

惠来县民间习俗有景屏,潮州音乐,方言歌,龙舞、鳖舞、狮舞等各种舞,惠来县居民除了信天主教、基督教者外,大多有在农历正月向神灵祈福许愿,并在年尾酬谢神恩的习俗。

2 惠来县村名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2.1 村名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
2.1.1 村名与方位的关系
惠来县村名与地理方位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三方面:(1)以地理实体为中心,用东、西、南、北、上、下、中、前、后命名的村落占48%,如:北山,西庄,斗南,东岱,樟树下,上深水,岭后等。

(2)以相邻位置关系而得名的村落占34%,有位于参照物的始源地、尽头的村名,如:涧头,大洋尾,岭尾等;位于参照物内外及其之上的村名,如:田心,中心坑,秀水里,杨坑肚,西岭肚等;位于山口、河湖之口或河流汇合处的村名,如:径口,溪口等;位于河边或海边的村名,如:塘边等。

(3)根据两地的相对位置命名的村落占10%,如:上林障和下林障,北山和西山等[4]。

2.1.2 村名与地形的关系
惠来县地势北高南低,倾斜度较大,属海滨丘陵地形。

北部山地、丘陵地占面积54%,因此村名中多以坑、岭、岗、山、陇等命名,如:老东坑,磨石坑,涂坑,盐岭,赤岭,华岭,松柏岗,桃树岗,兴岗,英歌山,清洋山,多年山,果陇,西陇,大陇等,占以地形命名的村落的69%;中南部多为平原、阶地,因此村名中多以坪、坝、屯、磜等命名,如:樟树坪,田坪,杨梅坪,蛇地坝,白水磜等,占以地形命名的村落的12%。

2.1.3 村名与水文特征的关系
惠来县洋流众多,河网稠密,因此以洋、溪、水命名的村落占44%,如:铁山洋,后洋,北洋,横溪,玉溪,西溪,径水,三坑水等;东部河流流量较小,有狮石湖、铭湖两个小水系,因此常以湖来命名,占以水文命名的村落的21%,如:天青湖,园头湖,龙湖等。

2.1.4 村名与自然资源的关系
惠来县村落名称与自然资源的关系主要体现在村名与动植物和矿产有关,其中以植物名来命名的占25%,如:典竹,竹头,麻竹坑,樟树下,樟树仔,樟树坪,双梅,麻园,蕉园,果陇等村落;以动物名来命名的村落占11%,如:虎堀,鹧鸪,鳌头村;以矿产资源命名的村落约占6%,如盐岭,矿场,锡溪,银坑等。

2.2 村名与人文地理环境的关系
2.2.1 村名与地理实体的关系
惠来县许多村落名称是以地理实体命名的,有以实物命名的,如:宝镜院,莲塘坛,西岭矿场,沙溪农场等,占以地理实体命名的村落的80%;还有形象化的地名,占20%如:狮石,马鞍山,鹅豆,石鸟头,望天石等。

2.2.2 村名与文化的关系
封建社会倡导儒家思想,以“仁”为核心的伦理思想结构,在惠来县地名中也得到了体现,如:孔美,仁美,扬美,里仁潭等。

寨是指旧时驻兵的营地,也指村庄,由于1949年10月至11月,在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中,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及第四野战军各一部在广东省境内向国民党军发动了进攻战役,即广东战役,因此,惠来县的很多村名以寨命名,如:新寨,平寨,大寨等。

2.2.3 村名与意愿的关系
在惠来县村名中,我们看到了村名对未来美好希望的寄托,村名中有许多“发,吉,福,惠,宁”等字,如发坑,百吉岭,福田,惠来,武宁等,表达了当时人们期盼社会安定的心理。

“龙凤呈祥”、“寿比南山”、“龟”这些在中国人民观念中都是美好、福寿的象征,惠来县村名中带有龙、凤的也很多,如:双凤,龙门,龙窝,龙湖等。

3 惠来县村名的形成原因
3.1 特定的自然环境
惠来县地形复杂多样:北部山地、丘陵地占面积54%;中南部多为平原、阶地,占24.5%,使得村名中多以坑、岭、岗、山、陇、坪、坝、屯、磜等命名。

由于洋流众多,河网稠密,江湖遍布,因此以洋、溪、水、湖命名的村名也很多。

惠来县境自然资源丰富。

矿产资源分布广,储量大,已局部开采的有锡、钛、铁、锆英石、钨、硫铁、煤、高岭土、花岗石、金等,动植物种类繁多,因此,村名常以矿产资源、动植物命名。

经统计,惠来县村名以自然环境要素命名的有320个,约占总数的61%。

3.2 丰富的历史文化
惠来县有着悠久的文化渊源,封建社会倡导儒家思想,实施礼治、德治、人治,形成了以“仁”为核心的伦理思想结构,在地名中这一影响也得到了体现,如:孔美,仁美,扬美,里仁潭等。

历史上还有著名的广东战役:1949年10月至11月,在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中,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及第四野战军各一部在广东省境内向国民党军发动了进攻战役,因此,惠来县的很多村名以寨命名,如:新寨,平寨,大寨等。

经统计,惠来县村名以历史文化命名的有37个,约占总
数的7%。

3.3 美好的人生愿望
惠来县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在村名上也寄托了他们美好的心愿,如:仁美,扬美,双凤,龙门等。

经统计,惠来县村名以意愿命名的有30个,约占总数的6%。

参考文献
[1]张景艳.忻州市地名与人地关系实证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2]史为乐主编.中国地名学研究会编.中国地名考证文集[Z].广东省地图出版社,1994.
[3]贾文毓,李引.中国地名辞源[Z].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
[4]张红主编.广东省省地图册[D].北京:中国地图出版社,2004:5-6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