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9单元 课题2 溶解度教案3 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9单元课题2 溶解度教案3 (新版)新人教版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九年级化学下册第9单元课题2 溶解度教案3 (新版)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九年级化学下册第9单元课题2 溶解度教案3 (新版)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课题2 溶解度》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了解固体溶解度的表示方法和四个要素及其影响因素.了解物质在常温状态下的溶解性。

2、会利用溶解性表或溶解度曲线,查阅相关物质的溶解性或溶解度,能依据给定的数据绘制溶解度曲线.
3、了解气体溶解度的表示方法,知道影响气体溶解度的一些因素。

会利用有关气体溶解度的知识解释身边的一些现象.
过程与方法
1、了解溶解度的两种表示方法,并能通过表格初步学会绘制溶解度曲线图.
2、能够结合溶解度曲线图获取物质的相关溶解信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进一步了解溶液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产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通过观察和绘制曲线图,进一步了解数与形的相互应用,并在操作过程中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1、掌握溶解度的涵义
2、会利用溶解性表或溶解度曲线,查阅相关物质的溶解性或溶解度。

教学难点
1、掌握溶解度的概念,明确溶解度与温度之间的关系
2、能够结合溶解度曲线图获取物质的相关溶解信息
教学方法及实验准备
以学生为主体的启发式教学、示例演练法、课件展示;坐标纸、汽水两瓶、火柴、带导管的橡皮塞、试管、澄清的石灰水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叙述】我国有许多盐碱湖,湖水中溶有大量的氯化钠和纯碱,那里的农民冬天捞碱,夏天
晒盐,你知道为什么吗? 在前面的活动与探究中,所用的水均为20 mL,其中溶解NaCl与KNO3的质量是否相同?
教师:大家回答。

这是因为一种物质不可能无限制地溶解在另一种物质当中,必然有一定的限度,那么我们怎么区分它溶解的多少呢?我们如何来定量地描述KNO3与NaCl在水中的溶解性强弱呢?
学生:溶解度。

教师:同学回答得不错。

什么叫溶解度呢?请同学们阅读教材。

找出溶解度的概念。

【板书】 9.2“溶解度”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活动一:固体的溶解度
【交流讨论】既然每种物质不可能无限制的溶解在溶剂中,那么当溶液达到饱和状态时所能溶解的物质的质量究竟与什么有关系呢?
【教师引导】
温度的影响:通过教材中的实验我们可以知道,当温度升高时,同种溶剂中所能溶解的溶质的量逐步增多。

溶剂质量的影响:我们可以想一下,一杯水和一盆水,在常温下,哪个里面能够溶解的白糖多?必然是一盆水.
与溶液的状态有关:溶质与溶剂一样的两种溶液,一种浓度大,一种浓度稀,但是稀溶液里面还能继续溶解,所以要使这种溶质达到不能再溶的时候。

教师:在教材P36,表9-1,给出了几种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请大家查一查20 ℃时NaCl 的溶解度.
学生甲:(很快找出答案)36.0。

“在20 ℃时,NaCl的溶解度为36.0 g."这句话所表达的含义是什么呢?
学生:(踊跃发言)
甲:在20 ℃时,36.0 gNaCl在100 g水中溶解达到饱和状态。

乙:在20 ℃时,100 g水中最多能溶解36。

0 g NaCl.
让学生体验成功后的喜悦,根据上面的讨论归纳总结。

【板书】溶解度的概念及四个要素:①一定温度;②溶剂为100 g;③必须达到饱和状态;④溶解的质量单位为g。

活动二:如何改变物质的溶解度
【教师叙述】既然溶解度必须是物质溶解在100g的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也就是溶解度不能改变溶剂的质量,那么我们改变温度会如何呢?
【讨论交流】改变温度的方法有两种,一是升高,一是降低。

回想一下,生活中我们喝糖水的时候,是热水里面溶解的糖多,还是冷水里面溶解的多?(热水)也就是温度升高会怎么样?温度降低又会怎么样呢?
观察教材中的表格,你会发现什么?(教师说明通过表格的形式可以表示某种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


【板书】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1、内因:溶质、剂的性质
2、外因:温度
教师:我们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会遇到“易溶”“微溶"“难溶”等一些概念,它表示什么意思呢?学生通过阅读P36“资料”寻找答案。

说明溶解性与固体溶解度的关系。

3、溶解性分类:
我们知道,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度大小的因素主要是温度,同一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这种变化关系可以用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来表示。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活动三:【互动探究】:学习绘制物质溶解度曲线的方法。

(绘制溶解度曲线作为课外作业完成)教师简单介绍方法,教师巡回指导,然后展示交流,分享快乐。

活动四:获取溶解度曲线信息
【讨论交流】观察教材中溶解度的曲线图,你能从中获取哪些信息?(教师揭示:有些信息可以直接从图中看出来,有些信息需要经过比较或者分析才能得到。

)
【精讲点拨】从图中看出: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情况、交点、两条曲线上的两点,一条曲线上的两点、配制质量分数相等的两种溶液、提纯某种物质等。

【板书】溶解度曲线 1、表示:a2、曲线随温度变化趋势的规律:①大多数固体物质溶解度
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例如硝酸钠、硝酸钾等。

②少数固体物质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例如食盐。

③极少数固体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反而减小,例如熟石灰。

2、应用:①查找和比较S ②配制③提纯④点、线、面、交点关系
活动五:了解气体的溶解度
【讨论交流】我们经常喝汽水,当我们打开汽水的瓶盖时,有什么现象?汽水喝多了,会打嗝,又说明了什么?教师:除了固体物质能溶解在水中外,生活中气体溶解在水中的现象也很多,你能举出一些实例吗? 夏天,阵雨来临之前,鱼塘里的鱼常会出现“浮头”现象,你知道为什么吗?假如你承包了这个鱼塘,你将采取哪些措施?
学生甲:把汽水瓶打开,有大量气泡产生。

乙:烧开水时,水未沸腾时也冒气泡。

丙:鱼儿能在水中生存,说明水中有O2,增加气体。

教师:同学们都很善于思考,以上现象均说明了气体能溶解在水中的事实.“开水不响,响水不开."(展示两瓶汽水,取其中一瓶不打开,摇晃,然后打开,学生观察现象,用石灰水检查。

学生回答。

)
【归纳总结】气体的溶解度与压强、温度有关系。

师生共同总结出气体溶解度表示的方法。

【板书】1、气体溶解度的表示 2、影响气体溶解度的因素:
①气体溶解度与压强成正比②气体溶解度与温度成反比
三、总结反思
学完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哪些内容?你在生活中做哪些事情与溶液有关?
【板书】9。

2“溶解度”
一、溶解度的概念及四个要素:①一定温度;②溶剂为100 g;③必须达到饱和状态;④溶解的质量单位为g。

二、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三、溶解度曲线 1、表示:a2、曲线随温度变化趋势的规律:①大多数固体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②少数固体物质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

③极少数固体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反而减小。

2、应用:①查找和比较S ②配制③提纯④点、线、面、交点关系
四、1、气体溶解度的表示 2、影响气体溶解度的因素:
①气体溶解度与压强成正比②气体溶解度与温度成反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