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学情评估 附答案 (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学情评估
一、积累和运用(共6小题,计17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2分)
A.酒酣.(hān)不寐.(mèi)鬓.微霜(bìn)燕.然未勒(yàn) B.缊.袍(yùn) 叱.咄(chì) 缟.素(gǎo) 寡人谕.矣(yù) C.嗜.学(shì) 负箧.(qiè) 曳屣.(xǐ) 麾.下(huī)
D.绮.绣(qǐ) 烨.然(yè) 的.卢(dì) 皲.裂(jūn)
2.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苟得蛾眉蹴尔吹角连萤B.怫然唐雎胸襟免冠徒跣C.庸夫韩傀彗星朱璎宝饰D.休祲媵人羌管绵帽貂裘3.[原创题]从所给的三个词语中,选出一个最符合语境的填写在横线上。

(2分) (1)挫折让他们的人生________(焕发照射洋溢)出与众不同的光彩,这光彩也
必将与我们的时代交相辉映。

(2)书法是中国传统的艺术形式之一,风格各异的作品,或古朴,或隽秀,或雄
浑,或飘逸,将书法艺术之美表现得____________(别出心裁惟妙惟肖淋漓尽致)。

4.请将下表中的句子补充完整。

(6分)
5.[原创题]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

(3分)
①东方和西方,江南和塞北,人的迁徙促成了食物的相逢,食物的离合见证了人的聚散。

②然而,究竟是人改变了食物?还是食物改变了人?③________是餐桌边的一蔬一饭,________舌尖上的一饮一啄,总会为我们津津有味地一一道来。

(1)请从第①句中找出两个与“舌尖上的中国”类型相同的短语,并写在下面
的横线上。

(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②句中的标点使用有误,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③句需补上一组恰当的关联词语,请将补充完整的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名著阅读。

(2分)
任务:小珠阅读《儒林外史》后,做了一个思维导图,请你根据相关内容填空。

二、综合性学习(7分)
7.请你参加以“劳动最光荣”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并完成下面的题目。

(7分)
(1)【活动一:崇尚劳动】请将“崇”字按照笔画顺序工整地书写在下面的田字
格中。

(1分)
(2)【活动二:参与劳动】班级将组织同学们参加劳动实践,提高大家的劳动素
养,请你完成下面的劳动计划。

(句式保持一致)(2分)
劳动计划
①包揽家务小事,体会长辈辛苦


④参与志愿服务,发扬劳动精神
(3)【活动三:赞美劳动】学校计划于5月12日下午3点在学校礼堂举办“中国
梦·劳动美”诗歌朗诵比赛,拟邀请著名朗诵艺术家康桥老师作为本次比赛的评委,请你以光明中学德育处的名义写一份邀请函。

(2分)
邀请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活动四:体味劳动】学校开通了“劳动打卡”小程序,同学们可以做记录,
写感想。

请你也写一写自己的劳动感悟。

(2分)
甲同学:光荣属于劳动者,幸福属于劳动者。

乙同学:每一天的劳动都让我收获许多,让我迅速成为一个“小大人”。

三、阅读(共14小题,计46分)
【现代文阅读】(共8小题,计30分)
(一)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8~10题。

(11分)
材料一:
七律·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材料二:
机不可失。

必须在敌人援军到达之前把桥占领。

于是再一次征求志愿人员。

红军战士一个个站出来愿意冒生命危险,于是在报名的人中最后选了三十个人。

他们身上背了毛瑟枪和手榴弹,马上就爬到沸腾的河流上去了,紧紧地抓住了铁索一步一抓地前进。

红军机枪向敌军碉堡开火,子弹都飞迸在桥头堡上。

敌军也以机枪回报,狙击手向着在河流上空摇晃地向他们慢慢爬行前进的红军射击。

第一个战士中了弹,掉到了下面的急流中,接着又有第二个、第三个。

但是别的人越来越爬近到桥中央,桥上的木板对这些敢死队起了一点保护作用,敌人的大部分子弹都迸了开去,或者落在对岸的悬崖上。

四川军队大概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战士——这些人当兵不只是为了有个饭碗,这些青年为了胜利而甘于送命。

他们是人,是疯子,还是神?迷信的四川军队这样嘀咕。

他们自己的斗志受到了影响;也许他们故意开乱枪不想打死他们;也许有些人暗中祈祷对方冒险成功!终于有一个红军战士爬上了桥板,拉开一个手榴弹,向敌人碉堡投去,一掷中的。

军官这时急忙下令拆毁剩下的桥板,但是已经迟了。

又有几个红军爬了过来。

敌人把煤油倒在桥板上,开始烧了起来。

但是这时已有二十个左右红军匍匐向前爬了过来,把手榴弹一个接着一个投到了敌军机枪阵地。

突然,他们在南岸的同志们开始兴高采烈地高呼:“红军万岁!革命万岁!大渡河三十英雄万岁!”原来白军已经仓皇后撤!进攻的红军全速前进,冒着舔人的火焰冲过了余下的桥板。

纵身跳进敌人碉堡,把敌人丢弃的机枪掉过头来对准岸上。

这时便有更多的红军蜂拥爬上了铁索,赶来扑灭了火焰,铺上了新板。

不久,在安顺场过了河的一师红军也出现了,对残余的敌军阵地展开侧翼进攻,这样没有多久白军就全部窜逃——有的是窜逃,有的是同红军一起追击,因为有一百左右的四川军队缴械投诚,参加追击。

一两个小时之内,全军就兴高采烈地一边放
声高唱,一边渡过了大渡河,进入了四川境内。

在他们头顶上空,蒋介石的飞机无可奈何地怒吼着,红军发疯一样向他们叫喊挑战。

在“共”军蜂拥渡河的时候,这些飞机企图炸毁铁索桥,但炸弹都掉在河里,溅起一片水花。

(选自《红星照耀中国》,埃德加·斯诺著,董乐山译) 材料三:
杨成武直直地望着攀缘铁索向前移动的人们,震耳欲聋的浪声与稠密的枪声,他好像都没有听见,一颗心只是随着那些战士在颤动的铁索上浮沉。

不管哪个人在铁索上打个趔趄,或是铁索抖动一下,他的心就一阵发紧。

现在他凝望着的是落在最后面的那个战士。

那个战士似乎爬得十分吃力,爬出几步就爬不动了,不时望着下面的激流,脸色变得蜡黄。

杨成武忽然想起,他是去年五次反“围剿”时入伍的。

他家分了田地,还娶了一个漂亮的妻子,日子过得很不错。

后来基于保卫苏维埃政权的热忱,他还是来了,还带动了十几个青年。

他平时情绪活跃,能说会唱,是士兵委员会的积极分子。

部队临离开苏区那天,他的妻子来看望他,他不巧外出。

等到第二天部队出发了,他才同妻子在众人面前见了一面。

虽然妻子大大方方地笑着说:“那就打了胜仗再见面吧!”在他心里却留下很深的遗憾。

长征以来,他不断地问政委:“到底是往哪里去呀?什么时候才能回到江西根据地呢?”……就是这样一个战士,他落到最后面去了。

正在这时,只听桥头上有人惊喊了一声:“有人掉下去了!”这时,不要说桥上的人,就是站在桥头的人,脸上也都变了颜色。

“沉着一点!”只听远远传来一声威严的叫喊,这是小个子廖大珠的声音。

循着这声音,大家看到,廖大珠一手紧紧抓着铁索在荡来荡去。

队伍立刻稳定住了,错错落落地继续在铁索上向前移动。

杨成武望望那个爬在最后的战士,已经不见了,想来刚才正是他落下了滚滚的波涛。

杨成武望望爬在最前面的,是一个面孔黝黑而又颇为秀丽的青年。

他是江西广昌人。

在敌人进入广昌时,他的全家都被杀害,只剩下一个出了门的姐姐。

他曾经探了一次家,回来后一连哭了几天。

他包袱里包着一双姐姐做的鞋子,总舍不得穿。

有一次他打着赤脚行军,说是没有鞋了,其实,那双鞋还没有沾过脚呢。

现在他背上还有个小包包,也许背的还是那双鞋吧!现在他像大蜥蜴一样爬得相当迅速,高高地昂起头颅,究意是故意不看那轰鸣的流水以减少恐惧呢,还
是蔑视死亡?
(选自《地球的红飘带》,魏巍著) 8.关于语文知识的解说,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2分)
A.材料一是一首律诗,律诗四联八句,每联都押韵。

这首诗的首句也入韵,全诗韵脚有:难、闲、丸、寒、颜。

B.律诗的颈联和颔联对仗工整,如材料一颔联中的“腾细浪”与“走泥丸”,结构相同,意思相关,平仄相协。

C.材料二的素材全部来源于作者埃德加·斯诺本人的亲身经历,向世界真实报道了红军“强渡大渡河”的情况。

D.材料三运用了插叙的手法,在“强渡大渡河”这一主体事件中,插入了普通战士的生平经历,丰富了内容。

9.阅读材料,按要求作答。

(5分)
(1)现在他像大蜥蜴一样爬得相当迅速,高高地昂起头颅,究竟是故意不看那轰
鸣的流水以减少恐惧呢,还是蔑视死亡?(从修辞的角度进行赏析)(2分) (2)“红军不怕远征难”,结合材料,探究“不怕”的原因。

(3分)
10.材料二中写道:“他们是人,是疯子,还是神?”你如何理解这句话?请结合《红星照耀中国》整本书的内容,阐述你的观点与理由。

(4分)
(二)[原创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5题。

(19分)
母亲的心愿
北方
“麻警官,您母亲又闹着要出小区,倒是没在小区里翻垃圾箱捡垃圾。

这都第四次了,我们劝不住,疫情的严重性您是知道的,怎么说她就是不听。

知道您忙,可我们实在没办法,只能找您了。


“我早晨过去又说了说,怎么还闹呢?吃喝都给她准备得很充足,口罩也买了。

”麻利锋刚上卡点,母亲居住的社区张主任就打来电话。

昨天张主任就为麻利锋母亲要出去给他打了半个小时的电话,最后还是麻利锋亲自回去,才把母亲拦住了。

母亲越来越不听劝了。

麻利锋最初担心母亲患上了阿尔茨海默病,带她到市医院彻底检查,结果显示所有数据正常。

大夫说人上了岁数,性格发生变化也不奇怪。

父亲在世时,母亲买菜做饭收拾屋子,还要伺候腿脚不便的父亲,每天不得闲,几乎不用麻利锋操心。

自从父亲去世后,母亲似乎就变了,主要表现是话少了,还总爱在小区的垃圾箱里翻捡废品。

纸箱、矿泉水瓶、废报纸、泡沫板……只要是废品回收站要的,母亲一样也不会漏掉。

起初,听小区门房的梁姨说过几次,好似母亲抢了人家的生意,话说得客气但不好听。

麻利锋似信非信,家里见不到任何废品的影子呢。

他忙得顾不上,就让老婆去盯了两次,果然看到身形瘦小的母亲踮着脚半截身子插在垃圾箱里,像土拨鼠一样往外捡废品。

母亲是市五小退休教师,每月工资五千多。

麻利锋问她:“缺钱吗?”
“不缺。


“为啥捡垃圾?”
“那不是垃圾,是能回收利用的废品,我唯一的心愿就是找点事干。


麻利锋劝说多次无效,也不能整天看着她老人家。

“老妈,无论如何都不能出门呀!”麻利锋下卡点后急急忙忙赶回家,母亲趴在客厅的窗台上看着外面,他进门也没搭理。

麻利锋从母亲的视线角度看去,正好有三个垃圾箱:“正在疫情爆发期,您的身体又那么弱。


“我没糊涂,电视里天天在播。

你也要小心点,中间那个垃圾箱里扔进去两个牛奶箱,还有——”母亲依然没有回头。

“哎呀妈,看在我苦口婆心饿着肚子说了半天的份上,就算是人家把金条扔
进垃圾箱,您也不能下去捡,太危险了。

”麻利锋把母亲架到了沙发上,有些急赤白脸,母亲却笑了。

“赶快回去吃你的饭,我又不是小孩子,你比社区那几个女人的话还多。

”母亲的脸沉了下来。

麻利锋登时泄了气,怏怏地走了。

再强硬下去把母亲惹毛了,还真不好收场。

“老太太已经出小区了,我和门口的社区工作人员怎么劝都不听,你赶快回来吧。

”麻利锋昨天没说通母亲,早上出门前就叮嘱老婆一定要过去盯着,果然时间不长老婆就打来电话抱怨:“非要去超市不可,买啥我替她去买还不行吗!”
麻利锋刚赶到小区大门口,就见母亲戴着口罩从不远处走来,身后跟着两个超市的工作人员,推着装满牛奶、方便面的小推车。

母亲冲他欢乐地挥着手,麻利锋憋着一肚子气,大声冲母亲嚷嚷:“不让您出门就是不听,尽给人找麻烦!”
“他们几个整天守在小区门口很辛苦,我就是想给他们买点吃的喝的。

”母亲轻声细语地说。

社区工作人员愕然,一时不知说什么好,其中一位年轻的没忍住,眼圈红了……
回到家,麻利锋帮母亲脱大衣,在右边的衣兜里发现了一张工商银行的回执单,是母亲给疫区捐助了四万元的凭证,时间正是今天,超市旁边就有工商银行的营业点。

麻利锋悄悄塞了回去。

“老妈,明天我和你一块儿去超市!”
母亲笑得像正午的阳光那般灿烂。

(有删改) 11.请结合上下文,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3分)
12.父亲去世后,母亲的变化有哪些?请简要概括。

(4分)
13.文章中隐含了多处伏笔,请找出一处,并简要分析。

(4分)
14.请结合全文,说说文中的“母亲”是个怎样的人。

(4分)
15.请结合全文,说说题目《母亲的心愿》的含义。

(4分)
【古诗文阅读】(共6小题,计16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19题。

(12分)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节选自《孟子·告子上》) 【乙】子墨子曰:万事莫贵于义。

今谓人曰:“予子冠履,而断子之手足,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

又曰:“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天下不若身之贵也。

争一言以相杀,是贵义于其身也。

故曰,万事莫贵于义也。


(节选自《墨子·贵义》) 1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4分)
(1)故患有所不辟.也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使
..人之所欲莫甚于生____________________
(3)予.子冠履____________________
(4)则冠履不若
..手足之贵也____________________
17.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2)万事莫贵于义。

18.【甲】【乙】两文都推崇“义”,下列最符合“义”的品质的一组是()(2分)
①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②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③墙角的花!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

④鲁提辖拳打镇关西,鲁智深大闹野猪林。

⑤2019年,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志愿者们不顾自身安危,驰援武汉。

A.③④⑤B.①②③C.②④⑤D.①②⑤19.【甲】文用“舍鱼而取熊掌”论证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乙】文用“冠履不若手足之贵”论证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

(2分)
(四)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20~21题。

(4分)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20.请用简洁的语言描述“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的壮观场面。

(2分)
21.“了却君王天下事”中的“天下事”指什么?(2分)
四、作文(50分)
22.[原创题]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眼泪,像一条永不干涸的河流,滋润我们的生活。

眼泪,是一种直接传递感情的载体,表达着我们的内心情感与心路历程。

请以《眼泪》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②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③不得透露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相关信息。

答案
一、1.A提示:A项,“燕”应读yān。

2.B提示:A项,“吹角连萤”应为“吹角连营”;C项,“朱璎宝饰”应为“朱缨宝饰”;D项,“绵帽貂裘”应为“锦帽貂裘”。

3.(1)焕发(2)淋漓尽致
4.①会挽雕弓如满月②赢得生前身后名
③俗子胸襟谁识我④归雁洛阳边
⑤随君直到夜郎西⑥吟鞭东指即天涯
5.(1)人的迁徙食物的相逢食物的离合人的聚散(答出两个即可)
(2)然而,究竟是人改变了食物,还是食物改变了人?
(3)无论(或不管)是餐桌边的一蔬一饭,还是舌尖上的一饮一啄,总会为我们
津津有味地一一道来。

6.①撞号板痛哭②范进
二、7.(1)
(2)示例:②学习劳动技能,提高自身素质
③体验种植乐趣,感受丰收快乐
(3)示例:
(4)示例:劳动自然而然地成了一种生活习惯,我在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美好明
天。

三、(一)8.C
9.(1)运用比喻,将红军战士比作“大蜥蜴”,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战士贴伏在铁索上爬行的稳当和迅速。

同时,抓住了大蜥蜴昂着头的特点,体现出红军战士视死如归的精神和对敌人的藐视。

(2)示例:①有革命乐观主义精神;②有对作战时机的准确把握;③有坚定的
革命信仰。

10.毫无疑问红军战士都是活生生的人,但他们的行为是“疯狂”的,他们的精神充满“神的光辉”。

《红星照耀中国》是一部纪实文学作品,作者真实记录了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的所见所闻,描绘了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战士的战斗与生活图景。

在这些普通人的身上,有着对革命的热忱,他们不惧艰险、不怕牺牲,只有对革命胜利的渴望;他们不计名利、信仰坚定,只为共同的理想而奋斗。

他们是人,也是“疯子”,更是我们国家与民族的“神”(二)11.“踮着脚”“插”是动作描写,“像土拨鼠一样”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
法,写出了身材瘦小的母亲翻垃圾箱时的艰难,表现出麻利锋对母亲的担忧和心疼。

12.①以前母亲每天不得闲,几乎不用麻利锋操心,现在却总让儿子操心。

②自从父亲去世后,母亲话少了,还总爱在小区的垃圾箱里翻捡废品。

提示:原文第四段开头主要写了母亲的变化。

要注意概括出父亲在世时,母亲“不得闲”的状态,和父亲去世后母亲的变化。

13.示例:文中写到,母亲有退休工资,并不缺钱,却还要捡废品,这是为什么呢?结尾处告诉我们,母亲是用攒下来的钱给社区工作人员买吃的喝的,给
疫区捐款。

伏笔使文章结构严密、紧凑,还设置了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14.示例:勤劳朴实、勤俭节约、乐于助人、善良真诚。

提示:父亲在世时,母亲买菜做饭收拾屋子,还要伺候腿脚不便的父亲,每天不得闲,是个勤劳朴实的人;母亲捡废品卖钱,是个勤俭节约的人;母亲给社区工作人员买吃的喝的,给疫区捐款,是个乐于助人、善良真诚的人。

15.表面上指母亲闲不住,要找点收废品的事情打发时间;深层指母亲想要帮助社区工作人员和疫区人民。

提示:文中写道:“那不是垃圾,是能回收利用的废品,我唯一的心愿就是找点事干。

”由此可以得知母亲的心愿是找点事干,从下文母亲给疫区捐款、给社区工作人员买东西可以看出,母亲深层的心愿是帮助别人。

(三)16.(1)同“避”,躲避(2)假如,假使(3)给
(4)不如,比不上
17.(1)不仅贤人有这种心,人人都有,不过贤人能够不丧失(它)罢了。

(2)一切事物没有比义更可贵的。

18.C
19.舍生而取义者也万事莫贵于义
提示:【甲】文开头运用类比(舍鱼而取熊掌者也),引出论点——舍生而取义者也;【乙】文则是开头直接提出论点——万事莫贵于义,后文紧紧围绕这一论点进行论述。

【乙参考译文】墨子说:一切事物没有比义更可贵的。

(如果)现在对某人说:“给你帽子和鞋子,但要砍断你的手和脚,你愿意做这件事吗?”(这人)一定不愿意,为什么?就是因为帽子和鞋子不如手脚可贵。

又说:“给你天下但要把你杀死,你愿意做这件事吗?”(这人)一定不愿意,为什么?就是因为天下不如生命可贵。

(但是)为了争辩义而选择死亡,这就是把义看得比生命更为可贵啊。

所以说,一切事物没有比义更可贵的。

(四)20.示例:将士们欢欣鼓舞,饱食将军分给的烤牛肉,奏起悲壮粗犷的军乐。

将士们排着整齐的队伍,在这秋高气爽的时节接受检阅。

21.收复北方失地的国家大事。

四、22.思路提示:“眼泪”是关键词,是文章所要重点描写的事物。

“眼泪”
对于我们来说并不陌生,它是内在感情的外露,所以文中重点要表现一种内在的感情,即心灵深处的感动。

选材时要注意材料的真实性,便于抒发真情实感,如果选择自己是见证者,要揭示出一定的道理;如果选择自己是经历者,要真切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例文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