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清华大学城乡规划学考研考试科目、招生人数、参考书目、复试分数、录取人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清华大学城乡规划学考研考试科目、招生人数、参考书目、复试分数、录取人数
摘要:本文将系统的对清华大学城乡规划学考研进行解析,主要有以下几个板块: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介绍、城乡规划学专业介绍、考试科目、招生情况、近三年录取情况分析、城乡规划学考研参考书目及清华大学备考经验等几大方面。
新祥旭考研老师xxx-nls将详细的为大家解答:
一、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介绍
清华大学建筑系由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创办于1946年10月;1988年成立建筑学院,设建筑系和城市规划系;2001年,组建建筑技术科学系;2003年成立景观学系。
目前,建筑学院设有4个系,即建筑系、城市规划系、景观学系和建筑技术科学系。
截至2016年9月,建筑学院学生总数为1140人,其中本科生673人、研究生312人、博士生290人,其中国际学生84人;在职教职工总数为124人,其中教授47人、副教授57人,在海外取得最高学位人数占教师总人数的15%;另有兼职教授1人,双聘教授3人,客座教授2人,专职研究人员64人,博士后44人。
七十年的发展,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一直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理论创新、创作实践和国际交流等方面保持着鲜明的特色和优势。
作为清华大学实施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的重点学科,建筑学院的建筑学一级学科在历次全国学科评估中均名列第一。
2011年教育部调整学科目录,将原建筑学一级学科调整为建筑学、城乡规划学、风景园林学三个一级学科;在2012年的新一轮全国学科评估中,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再次获得建筑学和城乡规划学两个一级学科全国排名第一、风景园林学一级学科全国排名第二的优异成绩。
在2015、2016年的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中,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名列第八,在国际评估中被国际同行誉为“世界高水平”(High Standing in the World)。
二、城乡规划学介绍
城乡规划学工学硕士以培养城乡规划行业领域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为目标。
学位获得者应掌握当代城乡规划与城乡研究的原理与方法,了解城市社会学、城市经济学、城市地理学、城市生态与环境学等相关理论与实践的发展,了解计算机、地理信息系统等新技术在城市规划方面应用的知识,具备从事城市规划编制与设计的能力,具备从事城市规划管理的基本能力,具备从事科学研究的基本能力。
城乡规划学工学硕士实行导师负责制,鼓励跨学科或交叉学科培养。
硕士生应在导师指导下,学习有关课程,查阅文献资料,参加学术交流,确定具体课题,独立从事科学研究,争取取得创造性成果,完成学术型学位论文。
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2-3年。
三、清华大学城乡规划学考研考试科目、招生情况
专业代码、研究方向招生人数初试科目复试科目
083300 城乡规划学
1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②201 英
语一或202 俄语或203 日
语或241 德语或242 法语
③631 城市建设史④512 城市
规划设计(6小时)
复试时专业综合考试内容:城
乡规划原理。
01(全日制)城市历史与理论
02(全日制)城乡规划与设计
03(全日制)区域发展与城乡
规划管理
04(全日制)住房与社区规划
05(全日制)城乡遗产保护规
划
06(全日制)城市设计
四、清华大学城乡规划学考研近3年复试分数线、录取情况
近三年复试分数线、录取情况
年份政治外语专业课一专业课二总分复试录取推免
2018 50 50 90 90 390 4 1 5+3
2017 50 50 90 90 395 N 1 7+1
2016 50 50 90 90 395 N 2 7+4 注:以上推免数据仅包含本校推免+外校推免生,不包含直博生及其他名额。
五、清华大学城乡规划学考研参考书目
《中国城市建设史》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董鉴泓,主编
《外国城市建设史》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沈玉麟,编
《中国古代建筑史》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刘敦祯
《中国建筑史》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潘谷西
《外国建筑史》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陈志华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罗小未
六、清华大学城乡规划学考研备考指导
第一轮:根据考研科目,选择适当的参考教材,有目的地把教材过一遍,全面熟悉教材,适当扩展知识面,熟悉专业课各科的经典教材。
这个期间非常痛苦,要尽量避免钻牛角尖,遇到实在不容易理解的内容,先跳过去,要把握全局。
第二轮:熟读教材,攻克重难点,全面掌握每本教材的知识点,结合真题找出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并有相配套的专业课知识点笔记,推荐使用画知识框架图(逻辑图)的方法,来加深对
课本的印象,同时建立起初步的知识体系。
第三轮:将知识积累内化成自己的东西,动手做真题,形成答题模式,做完的真题可以请考上目标院校的师兄、师姐帮忙批改,注意遗漏的知识点和答题模式。
总结并熟记所有重点知识点,包括重点概念、理论和模型等,查漏补缺,回归教材。